阿克赛钦(Aksai Chin Basin,突厥语,意为“中国的白石滩”),位于昆仑山系南侧,新疆与
西藏自治区交汇处,大部分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小部分属于西藏阿里。该地东起界山大坂,南达空喀山口,西至喀喇昆仑山口,北达大红柳滩。该区域是一个半封闭性山间盆地,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其中多内流湖,著名的有阿克塞钦湖。该区域属高寒气候区。以
康西瓦为例,年均温-0.6°C,1月均温-11.3°C,7月9.8°C,无霜期仅10天。天文点年均温-9.8°C,1月均温-21.0°C,7月3°C。盆地位于雨影面,
西南季风很难越过
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西风
气流也难越过
喀喇昆仑山脉和西昆仑山,实测年降水量均不到100毫米,康西瓦36毫米,天文点47毫米,空喀山口仅29毫米。
盆地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降雨稀少,气候寒冷,居民很少。新疆的
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牧民在此放牧。
历史上,阿克赛钦是新疆南部地区与南亚往来的重要交通路径,亦是从新疆到达
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
元朝之后,
准噶尔汗国国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的。
康熙朝清廷在测绘全国舆图时,将阿克赛钦绘于
拉达克境外。
雍正在位期间,
清朝设立拓置局管辖阿克赛钦。1896年新疆地方官员向
英国驻喀什噶尔代表
马继业表明中印西段边界阿克赛钦为中国领土的主张。马继业遂向英国当局汇报这一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划界意见:将阿克赛钦与林济塘分割开来,分属中国和英国。1899年3月,英国驻华窦讷乐公使向清朝中央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两国谈判重新划分中国新疆与
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问题,主张以东西走向的拉宗山脉把阿克赛钦一分为二,山北归中国,山南归
印度,中国政府未予置理。
1949年新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该地区的边防。
印度武装部队曾于1962年入侵我
和田县以南的阿克赛钦地区。
阿克赛钦是
中亚的至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中国在阿克赛钦进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抵挡中亚各种势力的渗入。所以,几十年来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事,都处于被动防守地位。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安全。
历史
早期历史
阿克赛钦是新疆南部地区与南亚往来的重要交通路径,亦是从新疆到达
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
元朝之后,
准噶尔汗国国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的。
清朝
康熙朝清廷在测绘全国舆图时,将阿克赛钦绘于
拉达克境外。
雍正在位期间,清政府设立拓置局管辖阿克赛钦。1896年新疆地方官员向
英国驻喀什噶尔代表
马继业表明中印西段边界阿克赛钦为中国领土的主张。马继业遂向英国当局汇报这一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划界意见:将阿克赛钦与林济塘分割开来,分属中国和英国。1899年3月,英国驻华窦讷乐公使向清朝中央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两国谈判重新划分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问题,主张以东西走向的拉宗山脉把阿克赛钦一分为二,山北归中国,山南归
印度,中国政府未予置理。
近代
1949年新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该地区的边防。
印度武装部队曾于1962年入侵我
和田县以南的阿克赛钦地区。
地理特征
命名
阿克赛钦(Aksai Chin Basin,突厥语,意为“中国的白石滩”),中国与印度对阿克塞钦归属存在争议,到2009年1月为止,世界上仍然公认阿克赛钦为中国实际管辖地,属新疆和田行政区域该区。
位置
该区域位于
昆仑山脉系南侧,新疆
和田地区的南部。该地东起界山大坂,南达空喀山口,西至喀喇昆仑山口,北达大红柳滩。其中多内流湖,著名的有阿克塞钦湖。该区域大部分在
和田县南部、小部分在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气候
该区域因海拔高,全区属高寒气候。以
康西瓦为例,年均温-0.6°C,1月均温-11.3°C,7月9.8°C,无霜期仅10天。天文点年均温-9.8°C,1月均温-21.0°C,7月3°C。盆地位于雨影面,西南季风很难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风气流也难越过喀喇
昆仑山脉和西昆仑山,实测年降水量均不到100毫米,康西瓦36毫米,天文点47毫米,空喀山口仅29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该区域地质构造上北部为昆南地块、巴颜喀拉褶皱带,南部为甜水海地块,构造活动强烈,自北向南主要分布有
康西瓦断裂、大红柳滩断裂、泉水沟断裂及天神达坂断裂等活动构造。
地层
该区域康西瓦断裂是区域内重要断裂,为多条断裂带构成的宽3~5km的构造带,断裂两侧因动力作用发育糜棱岩带、角砾岩带和片理岩化带,破碎带宽数百米,最宽处达1000m。
地形地貌
该区域是一个半封闭性山间盆地,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盆地海拔几乎都超过4000米,而位于
墨玉县河谷的康西瓦为3986米。盆地东南部的
阿克赛钦湖湖面海拔为4990米,萨利吉勒湖湖面为5181米。盆地内的山峰大多超过6000米,山口大多超过5000米。如喀喇昆仑山口为5568米,其东南的
天文点为5565米,空喀山口5278米虽然地处高寒,但地势较平坦,且有几处山口可至克什米尔地区,自古以来为新疆至印度次大陆以及从
塔里木盆地经克什米尔至
中东各国的捷径。南疆各地去
沙特阿拉伯朝觐的穆斯林,过去多取此道。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该区域东南部的地表径流归宿于山间局部
洼地,形成许多咸水湖,属封闭性部分;西北部地表径流汇集为
喀拉喀什河,流至塔里木盆地,为和田河西源,属外泄性部分。
湖泊
阿克赛钦湖位于35°14′N,79°44′E,海拔4848m,最大水深超过25m,储水量为12.8亿
立方米,属于
硫酸镁亚型盐水湖。该区域的年均
降水为25~50mm,年均温较低,约为-8℃。
在进入21世纪之前阿克赛钦湖湖泊面积变化不大,仅从176.1km²减少到174.6km²;2000年到2019年湖泊面积变化显著,从174.6km²增长到了288.3km²。
阿克赛钦湖湖泊面积变化与年均温、年累计降水有着显著相关的关系,其中年均温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
阿克赛钦湖地区气候相关性分析得知,湖泊面积与温度两者相关性为强相关。进入21世纪之后,温度持续上升,湖泊面积增大。温度上升,导致阿克赛钦湖周边冰川融化,为湖泊提供了水源补给,
降水也对湖泊面积变大有促进作用。
在进入21世纪之后,阿克赛钦湖流域的蒸发逐渐减少,而降水量虽然有升有降,但是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这也是阿克赛钦湖面积增大的重要原因。
冰川
阿克赛钦湖流域集水面积约为8150.0km²,流域内有
冰川129条,冰川面积为709.1km²,冰储量为136.3km³,冰川融水经地表径流大量补给湖泊。
阿克赛钦湖流域气候极端干旱,降水极少,上游冰川广布。通过对现代湖泊和周边河流水文状况调查,发现流域内 冰川融水是湖泊主要补给来源。
土壤
该区域主要出露有长城系
石英岩、
砂岩等;寒武一
奥陶系粉砂岩、
大理石;志留系
千枚岩、变质细砂岩、
板岩等;石炭系灰岩、砂岩等;二叠系
砾岩、细砂岩等;三叠系砾岩、砂岩、粉砂岩等;白垩系
石英砂岩、粉砂岩、灰岩及
古生代、中生代
花岗石等。
生物
阿克赛钦湖周围区域内
植被较少,仅有少量高寒
荒漠型植被。
在新疆阿克赛钦铁隆滩,生长有阿克赛钦雪灵芝,属于多年生垫状
草本,茎密丛生,基部木质化,下部密集枯叶;叶片钻形,长5-10毫米,宽约1毫米,基部较宽,膜质,抱茎,边缘狭膜质,疏生缘毛,顶端急尖;花单生小枝顶端;
苞片钻形,长3-4毫米,宽不足1毫米;
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5,
披针形,长6-7毫米,宽1.5-2毫米,基部较宽,边缘膜质,顶端急尖,外面具紧靠的3脉;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4-5毫米,顶端钝圆,花盘碟状,具5个卵圆形
腺体;
雄蕊10,花丝线形,短于花瓣,
花药椭圆形,紫色;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
花柱3,线形,长2-3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
阿克赛钦盆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尚未开发。木吉一阿克赛钦Cu、Au(Fe)成矿带北部,优越的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铜、铅、锌矿产。北部已作初步查勘,从康西瓦至大红柳滩间为
伟晶岩密集区,已发现电气性能良好的工业云母,伴生锂、铍、、、等稀有金属。
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新疆至西藏阿里地区公路,通阿克赛钦盆地的线路约400公里,至喀喇昆仑山口、空喀山口等边防点也有公路。
人类活动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牧民在此放牧。
环境问题
该区域盆地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降雨稀少,气候寒冷,居民很少。
军事意义
综述
阿克赛钦是
中亚的至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中国在阿克赛钦进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抵挡中亚各种势力的渗入。所以,几十年来不管
印度怎么发展军事,都处于被动防守地位。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安全。
战略地位
阿克赛钦关乎新疆的安全
阿克赛钦海拔虽高,但地势平缓,易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展开。而且该地区南达空喀山口,西至喀喇昆仑山口,是中国西部边陲与印度
克什米尔和南亚进行陆上往来十分重要的通道。边界战争以后,中方立即在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设立了
哨所。不仅如此,作为
哈尔福德·麦金德“心脏地带”的一部分,阿克赛钦的
地缘战略价值因为
新藏公路而更加显得重要。1956年3月到1957年10月,中国政府经过19个月的艰苦奋斗,建成了长达1455公里的新藏公路,其中约有200多公里在阿克赛钦地区境内。正是这条公路让
印度武装部队神经颇为紧张,并在之后的边界冲突中屡次图谋切断新藏公路进而达到夺取阿克赛钦的目的。1984年印军就发动攻势抢占了阿克赛钦附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星峡冰川大部,对中国乃至中巴(
巴基斯坦)的地缘战略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阿克赛钦一旦被
印度夺占,这一带的争议地区就会全部落入印度手中,中国将彻底丧失边界谈判的主动权。而一旦中国的新疆-西藏公路被拦腰切断,
阿里地区将孤立无援,陷入不攻自破的境地。更要紧的是,阿克赛钦地区还与
中印边界问题的中段和西段以及中巴关系产生连带影响。一旦丢失阿克赛钦,中国将完全丧失中段边境对敌斗争的条件和依托;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将名存实亡,中巴两国的战略协同将遭到破坏,
印度武装部队还会对巴基斯坦形成地理上的居高临下之优势。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年毛泽东主席放弃藏南和达旺而坚决守住阿克赛钦,体现了一个伟人不同凡响的战略眼光。
阿克赛钦是的镇妖塔和指向的一把利剑
阿克赛钦居于
中亚的制高点,紧临
印度首都
新德里和印度的其他中心城市,因此,阿克赛钦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那么阿克赛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指向印度的利剑。中国所拥有的这把剑抵住了印度的喉咙,正是由于中国拥有阿克赛钦,所以几十年来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事,它在中印边界西段始终处在被动地位。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几十年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牵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
物质资源,一定意义上牵制了印度的军事发展。1984年,
印度武装部队发动攻势抢占了位于印巴中三国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星峡冰川的大部,控制了喀喇昆仑山口以南以西地区,从而俯瞰中巴交通要道,基本控制了星峡冰川地区,并投巨资构筑工事,使其扩张的触角从冰川地区伸出,同其在
班公湖地区的攻势作战部署相联系,将以攻助防,东西配合,在破坏
巴基斯坦同中国在这一地区协同行动的同时,构成对中国阿克赛钦地区的南北夹击之势。另外,阿克赛钦是
中亚的制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
战略要地,对我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边界争端
历史背景
中原地区与印度传统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两国人民均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英
帝国主义统治印度以后,
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
西北边疆地区,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西藏进行侵略扩张活动。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但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方针,所以1951~1958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相安无事。
边境冲突
综述
1959年2月
印度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提出将已非法占领的中印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千米、中段边境2000平方千米、西段边境一直在中国政府管辖下和阿克赛钦等地区3.3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划归印度。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向中国挑起边境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恶化。
1962年实行自卫反击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地点在阿克赛钦、
藏南地区,最终中国获胜,军队回撤到战前位置,伤亡情况: 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
印度武装部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1962年,印军在西段中国管辖地区设置了43个据点,在东段建立了24个新
哨所企图发起进攻。1962年10月20日中国开始实行自卫反击。
1962年10月,
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大国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中国西藏、新疆
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
印度武装部队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22000人。中国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
林芝市、
山南市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中国军队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中国军队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
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
印度武装部队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
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
林芝市、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
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
瓦弄镇地区。战前,
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中国军队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中国军队根据
印度武装部队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
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中国军队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2020年加勒万河谷肢体冲突
2020年4月以来,印方在加勒万河谷抵边越线修路架桥,单方面改变当地现状。中方多次提出严正交涉。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趁夜色越线进入中国领土,蓄意挑起事端。中国
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在6月6日双方第一轮军长级会谈中,印方也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同意在加勒万河口两侧各自建立观察哨,但此后印军一线部队反悔达成的共识,无理要求中方拆除已设观察哨,并再次越线挑衅,引发此次冲突事件。6月15日晚,印方一线部队违背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再次越过实控线,破坏中方在此搭设的帐篷,中国边防官兵按处置边境事件的惯例前出交涉时,印军突然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导致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死亡。两国外长6月17日通话达成的共识,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协定协议。6月22日至23日,双方举行了第二轮军长级会谈,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事态降温,共同致力于促进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参考资料
中印边界争端.https://www.tibetol.cn.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