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
土木工程系,现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工程力学、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自学助考办学资格。
学院简介
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土木工程系,现设有土木工程(含专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专业(将于2013年秋开设)等7个本科专业和
建筑工程技术国际教育专科,拥有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自学助考办学资格。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工程力学专业为
河南省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国家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2013年新开设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办学成果
土木与交通学院拥有河南省土木工程一级重点学科,设有结构工程、工程力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地下建筑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学科为学校博士授权单位建设支撑学科。具有免试推荐、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以及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和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资格。
土木工程专业全票通过了建设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使我校进入到全国当时通过专业评估的45所高校行列,我校是
河南省省内近30所设置土木工程专业高校中,继
郑州大学之后第2所通过国家专业评估的高校,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全国286所设置该专业高校中位列A类专业的地位。
土木与交通学院重视“质量工程”建设, 2002年“理论力学”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课程。2007年“
土木工程”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09年“交通工程”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09年“
工程力学”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08年“混凝土结构”被评为
河南省精品课程,2009年“建筑材料”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2008年“土木工程综合训练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科研成就
土木与交通学院一贯重视科技工作对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建设有河南省水工结构耐久性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010年以来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工程科研项目、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基金、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及省部级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等9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国家
建筑工程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三等奖13项,出版专著18部。
土木与交通学院工程检测中心(河南华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于2000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具有混凝土工程甲级和岩土工程乙级检测资质,可承担建筑、水利、桥梁工程领域的检测任务。
到2013年这十年来,土木与交通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0万。参与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东江—
深圳市供水改造工程、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供水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
水利工程以及
郑州市—焦作高速公路、
连霍高速郑州段改扩建、京珠高速安新段改扩建、郑州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省级重点科研与
技术咨询工作,科研工作水平及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
2012年,机制砂混凝土(
砂浆)结构及其纤维增强的理论与技术获
河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2013年,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闸墩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控防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外交流合作
学院越来越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工作,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多次派教师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国培训,经常派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学习。学院经常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座。
2000年以来,土木与交通学院有百余人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成功协办
河南省2009年桥梁结构学术交流会、河南省建筑教育协会建设类高校专业委员会和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
赵顺波教授当选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建设类高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协办
中国力学学会北方七省力学学术会议。1999年至今
邢振贤教授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理事;2010年
白新理教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赵顺波教授当选为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土木水利建筑测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李晓克副教授当选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与结构委员会委员。
赵顺波教授、杨中正教授、李晓克教授分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访问学者留学基金。2008至2010年,共选派6名教师赴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进行教学与科研交流访问。
师资力量
土木与交通学院现有教工142人,含教授29人、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3人、副教授44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8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特聘教授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杰出创新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5人、省教学标兵8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人。
土木与交通学院一贯重视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建设有
河南省土木工程结构类课程教学团队,河南省《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精品课程,河南省土木工程综合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主编国家和省部级统编教材32部,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项。
历史沿革
土木与交通学院原名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88年8月,2006年2月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
2000年
土木工程系有土木工程和
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土木工程
专业学生数由1999级的4个班120人扩招至9个班296人,建筑学由原来的1个班30人,扩大为3个班93人。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丰富办学方向,经过论证并积极申报,2001年新增
城市规划专业,2002年新增交通工程、
工程力学两个专业,2003年增加
艺术设计专业。到2003年底,土木工程系有6个专业。
2003年学院获得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学四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校级一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市政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校级二级重点学科。
2006年2月,根据学校整体规划,
建筑学、
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3个专业整体划出组建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系更名为土木与交通学院,设有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交通工程3个专业。
2006年学校与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开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2007年学,校将成人教育逐步下放至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积极组织申报并获得“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自学助考办学资格,拓宽了办学途径。
2008年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8年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丰峻教授为我校双聘院士、工程力学学科顾问、硕士生导师。
2009年结构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博士授权建设支撑学科。2009年新增
土木工程(专升本)专业。
2009年以材料实验室为基础组建的“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实验室”被评为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基地,以结构试验室为基础组建的“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10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批设立“河南省结构防减灾院士工作站”。
2011年新增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至2011年,土木与交通学院已拥有7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
2013年新增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2016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节能方向)本科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停止招生。
2018年6月,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与机械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共同组建材料学院。
截止2021年10月,土木与交通学院设有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交通工程和道路桥梁于渡河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
河南省土木工程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免试推荐、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服务社会
2007年成功建设河南省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师资培训基地,至今已圆满完成156名中职学校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工作受到省教委高度评价。
2009年学院接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程检测中心”(河南华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同年取得水利部混凝土工程甲级资质和岩土工程乙级资质,2010年通过水利部计量认证验收。检测中心在南水北调
潮白河工程等检测项目中提供技术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与
河南省建设监理协会合作,组织开展了河南省国家
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达2106人。协助河南省建筑教育协会培训监理员2000余人,培训河南省专业监理工程师1200余人。
专业简介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较全面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渡河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教育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图学、测量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桥梁工程施工等课程。
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训练、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渡河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及研究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全面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的建筑节能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
技术技能,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理论、建筑与节能材料、房屋构造、建筑耗能与节能设计、节能工程测量与验证、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节能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建筑设备节能、节能工程经济分析等。
实践课程:节能工程经济分析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房屋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物理课程设计、建筑智能化实习、建筑耗能与节能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具备资源循环与开发、研究、设计、规划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原理、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材料制备科学、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胶凝材料学、环境材料、再生资源工艺和设备、粉体工程、选冶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等。
实践课程:再生资源工艺课程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训、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构件生产与检验、材料试验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具备在资源循环与开发、研究、设计、规划和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材料性能、测试及研究方法、粉体工程、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非金属工艺学(含
硅酸盐、
复合材料)、
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基础、胶凝材料学等。
实践课程:工程检测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训、商品混凝土公司实习、构件生产与检验、材料试验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政府材料职能部门、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管理部门、材料生产企业、建设工程检测公司等就业。
工程力学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坚实的工程力学专业理论,力学现代实验技术,工程计算及软件开发技术,并能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力学问题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新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A、结构力学A、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有限元法及
程序设计、结构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数值计算方法、力学与工程、断裂力学、结构稳定性分析、振动理论、实验力学、砼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原理等。
实践课程:金工实习、钢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实习、材料力学实验、理论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试验等实践和专业实验环节。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施工单位及交通职能部门、交通建设与管理等部门就业。
交通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具有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向的控制能力。能在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
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施工部门等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图学、道路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道路工程、道路勘察设计、管理运筹学、测量学、工程施工与概预算、高速公路控制与管理等。
实践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测量实习、港站实习、道路设计、桥梁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施工单位及交通职能部门、交通建设与管理部门就业。
本科,学制四年。本专业2013年有专升本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较全面掌握土木工程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理工兼备的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图学、测量学等。
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实验技能训练、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砌体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公路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从事
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及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科研获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