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根
曾任白崇禧的参谋长
徐培根(1895年-1991年),字石城,浙江象山人,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次长,著名军事理论家。抗战时为五战区参谋长,辅佐李宗仁。三年内战时为白崇禧的参谋长,1949年到台湾后,任阳明山“国防研究院”上将主任十二年。
人物生平
象山县人。首任象山县令的后裔(象山建县后先属台州市58年,改属明州)。1897年12月30日生。三弟徐文达,另一弟是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徐培根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陆军大学第六期、德 国参谋大学。1925年任陈仪部第一师第一团营、团长。后任第八十五师参谋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教育总队总队长。1931年任国民党第五军参谋处处长,参加淞沪会战。1933年4月17日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7月10日任航空署署长。1934年6月5日任军事委员会空军事务处处长。因南昌机场失火案入狱半年,1935年任兵工署机械司司长,修建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要塞。后任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并代总教官。1942年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参谋长。1943年9月,教育长阮肇昌又调职,军委会派陈仪陆军大学代校长,徐培根为教育长。改德式兵学为美式兵学。同年年底,第十八期与特六期两期学员同时毕业。由该两期毕业学员为基干组成的第十一期及第十二期研究员同时入院研究。1945年6月28日任中将。内战开始后,在陆军总司令部策划组织轻、重两只大军,一只轻装快速跟踪共军主力,一只重装参与决战。白崇禧组织武汉剿总的时候特调他为参谋长,将刘伯承赶出大别山,在江河淮汉之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展开拉锯战。194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去台湾。1951年4月任“国防部”作战参谋次长。1954年7月任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8月任国防大学校长。1955年9月再任副参谋总长。1956年再次出任国防大学校长。1957年调任“国防部”常务次长。1961年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1962年2月起任“国防研究院”教育长十馀年之久。演练陆海空三军总体战,召训高级干部。1972年6月任“国防研究院”副主任。1986年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战略顾问。曾被聘为中国国民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1991年2月8日逝世。著有《六韬》、《孙子兵法注译》、《五十年来的中国军事》等。《中国历代战争史》百卷,《国防论》五十万言。人称“中国近代兵学泰斗。
参加战役
民国14年(1925)秋季,浙江总督孙传芳(直系军阀)以“秋季操练”为名,率军袭击江苏总督杨宇霆(奉系军阀),占领了上海至南京一带地区。随后,孙又派遣陈仪的浙江陆军第一师和卢香亭的第二师沿津浦铁路北上,袭击并占领蚌埠、徐州一带苏皖地区,并任命陈仪为“徐州总司令”(仍兼一师师长),前线守韩庄,警备山东方向,不再前进。徐培根作为陈仪师部上校参谋,直接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当时,广东国民革命军已誓师北伐,国共合作,南北革命形势高涨。受此影响,浙江一师部分军官逐渐倾向国民革命,不愿再做军阀混战的工具。徐培根等人力促陈仪,与国民革命军取得了秘密联系。陈仪亦在军内作了某些安排,于翌年(1926)上春晋升徐培根为第四团团长。同年秋季,时任浙江省省长的夏超响应北伐革命,秘密接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并于10月16日宣布“浙江独立”。这时,号称苏浙皖赣闽“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正在江西九江指挥军队抵抗入赣的北伐军。听说夏超有变,遂派遣宋梅村率部回浙制止“夏超独立”。恰与夏超所部浙江保安队相遇于松江区嘉兴市附近。浙江保安队一触即溃,不可收拾。夏超逃回杭州市,于10月23日被宋梅村部哨兵拿获杀害。孙传芳为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抵抗北伐军入浙,命令陈仪放弃徐州市,率部回杭州接任浙江省省长一职。
浙江陆军第一师回到浙江,一部分驻扎在杭州,主力则驻扎在绍兴市城区至上虞五夫一带。徐培根之第四团与师部教导队,则驻扎在五夫。
陈仪就任省长后,力主实行“浙人自治”,并秘密接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委任为第十九军军长。不久事泄,孙传芳部于某日突然包围了省政府,并将陈仪捕往南京。同时,收缴了驻在杭州市的第一师步兵第二团和骑兵营的枪械。一师司令部机关及第二团、骑兵营即于当天徒手渡过钱塘江,向绍兴集中,重新整编第二团,补充武器装备,准备作战。
鉴于师长陈仪已经被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的番号已没有必要再密藏。浙江一师遂于民国16年(1927)1月初某日在绍兴大校场举行仪式,宣布易帜,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遥奉陈仪为军长。在陈仪未归队之前,暂由石铎代理。石铎遂将部队改编为两个师:以原第一旅旅长石铎为十九军第一师师长,辖原第一、第二团;以原第二旅旅长余宪文为十九军第二师师长,辖原第三、第四团(团长仍为徐培根)。并且,以余宪文为前敌总指挥(因石铎不久即离开部队),原特种部队炮兵营、工兵营、重兵营和新编宪兵营,归军司令部直辖,根据战事需要,随时配备各师参战。
同年1月8日,孙传芳军刘士林之第十三师与段承泽之旅渡过钱塘江,直逼萧山区绍兴市。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的原浙江一师,遂退守于上虞区曹娥江。当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已入福建省并向北推进,将孙传芳之“闽督”周荫人一个师逼至浙闽交界。孙传芳为再度缩短战线,命周荫人退回杭州市,接任“浙江省总督”。十九军接到省防军镇海要塞炮台司令陈其蔚电报,称周荫人先头部队正由台州市宁海县宁波市人心恐慌,要求十九军迅即开赴宁波,转向宁海抵抗周师。宁波商会还表示,十九军若能前往宁海抵抗周师,愿赠5万大洋作为犒军酬报。十九军面对孙传芳、周荫人北、南两面夹击,余宪文决定先发制人,争取主动,遂将部队开赴宁波,再从奉化区向宁海进击。 “宁海战役”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十九军各部队先从上虞百官、五夫驻地分乘火车向宁波进发。为防止周荫人师迂回侧背,余宪文先派第三团从上虞百官经嵊州市新昌县、奉化向宁海县警戒前进。结果第三团果然在新昌与周荫人师之一部相遇,战斗不利,退回县,后又转向东阳市、义乌,故未能赶往宁海参加主力作战。炮兵又因道路、桥梁不合行军要求,多数未能赶上步兵。工兵营也因此不能及时到达前线。所以,实际参战部队,仅为第一团、第二团与徐培根之第四团。还有一部分山野炮兵。各部队出发前,余宪文又曾派第一团第二营为先遣队,向宁波市急进。到达宁波后,又根据地方士绅要求,未等主力部队到来,即向宁海挺进。
第二天(1月9日)清晨,先遣队到达宁海县县城,侦知周荫人师约有9000人,其主力部分将由天台县新昌县直趋杭州市。以步兵一个团为基干的一部分兵力,正停留在距宁海县城10里外的相见岭附近。十九军先遣队本想在县城内等待主力部队到来再行进攻。后来发觉城外山头已被周师占领,居高临下,得其“俯制之利”。于是决定直趋相见岭发起攻击,以夺取“序战胜利”。两军相遇,战斗激烈。十九军先遣队兵力显处劣势,而周师却以逸待劳。经几小时战斗,先遣队伤亡渐增。时至中午,主力部队尚未到达宁海县县城。若再坚持,恐有全队覆灭危险。于是决定退却,至梅林暂作休整。这时,徐培根之第四团和朱祺之第一团先后到达梅林,先遣队归还第一团建制。四、一两团即向宁海县城进击。此前周师已入县城,侦知十九军兵力占有优势,即自动退出。徐培根、朱钖祺两团攻入城内,并安顿宿营。不想,被周师袭击包围。经组织还击,恐天明不便行动,即冲出城外待战。
第三天(1月11日)上午,第一团第二营经过休整,士气重振,挑选120人编成敢死队,由中校参谋陈韶(宁海县人)率领,再一次向宁海县城进击。头天(1月10日)晚上到达宁海的第二团跟踪前进。从上午9时进击至中午,县城复为十九军所得。周师被迫退出城外,占领附近山头,凭借简单工事,进行顽强抵抗,阻止十九军前进。十九军入城部队(包括徐培根之第四团)则因地形不利,仅凭城墙雉作掩体与周师作战,难以发挥火力,更难以出城攻击,一直与周师对峙到傍晚。此时,前线士兵开始自由后退。黄昏以后,后退乃至逃亡的士兵陆续不断。前敌总指挥余宪文感到情况严重,不禁痛哭流涕,但仍想继续坚持,挽回战局。后来,见大势已去,恐天明后更不可收拾,不得不下令退出县城。徐培根竭力稳定所属各营,总算将第四团成建制拉出城外,在月夜中朝梅林方向撤退。这时,周师一路追击,枪声响作一片。第四团一边撤退,一边还击,终于到达梅林之北的拆开岭,占领阵地,掩护第一、第二团及军部机关撤退。当时,余宪文与他的参谋殷祖绳也来到岭上凉亭里,点着马灯收容散兵,其中不乏军官。余宪文于是命令徐培根继续掩护,自己却带着散兵向奉化区县城挺进。第四天(1月12日)上午,徐培根之第四团在拆开岭与追击的周荫人部队开展血战。到中午时分,第四团前线部队已完全溃散,周师也不再追击。待徐培根撤出掩护阵地时,只剩下少数官兵和他自己,其余都已不知去向。至此,“宁海战役”已告结束。而具有17年历史的浙江陆军第一师亦即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仅经两三天战斗,就一蹶不振,彻底瓦解了!
“宁海战役”正紧张激烈之时,孙传芳周荫人兵力不足,又另派部队从海上至宁波市登陆。因此,十九军残部已不能回宁波。战前在新昌县失利的第三团,又从东阳市、义乌退往丽水市。工兵营则收容了一些散兵,后来扩编成一个团,徘徊在温台路上。辎重营地也收容了一些散兵,开到温州市加入了省防军陈其蔚的临时部队。因此,西路也无路可退。南路宁海县城又被周师占领,也无路可退。面对这一情况,徐培根只得解散残部,单身独自潜回老家象山县
据当年了解此一情节的人士回忆,徐培根从西乡过来,头戴斗笠,身穿衣,翻越西沙岭,连丹城也不敢经过,偷偷取道黄溪、洋北、白墩、陈山,再到老家大徐。在大徐,他只与家人见了个面,便又前往珠溪附近一户亲戚家里躲避,等待去舟山市的便船。珠溪一位姓黄远亲曾为他设宴“压惊”。他身穿上校军服,也曾赴宴。过不多久,他就搭便船去了沈家门。又从沈家门经上海市,于2月中旬到达杭州市。这时,杭州已为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司令何应钦和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占领。何应钦不日奉命进军南京,白崇禧则留杭准备攻打上海。徐培根与白崇禧乃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期同科同学,遂由白崇禧向蒋介石推荐,赴江西南昌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处长。这些,都是后话。
入狱事件
当徐培根在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后任浙江暂编陆一师少校时,蒋介石长黄埔军校,与徐同乡有旧,蒋遣人邀徐任步兵科长。时徐见知于师长陈仪,醉心崇拜孙传芳,看蒋不起,竟然拒绝来使说:蒋志清这个流氓,我不跟他。来人以此语复蒋,蒋大恨,长记心头。两年后国民革命军兴,徐任陈仪十九军步兵团长,抵御周荫人部于老家贴隔壁的宁海,战败弃兵逃到上海,随葛敬恩依附蒋介石。蒋以故知,任为参谋处副处长,迭迁至航空署署长兼航空学校校长。但偶尔蒋时,蒋趋记旧恨,顿足痛哭,说:我总有一天杀掉你!
及周至柔入长航空,葛敬恩任参谋部次长,调徐培根为第一厅厅长。葛敬恩、徐培根以参谋部有职无权,不就职,自在杭州市置宅乐居。蒋介石爱之深恨之切,大为不。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发生大火,战机损毁甚多。特务报告蒋说:徐培根闻南昌市失火,甚为喜悦,说:“好得我早调开,否则责任要担在我的身上。”这些空军器材,都是徐任内向外国定购的,恐次货多,故他们想法烧掉灭迹。蒋闻徐幸灾乐祸,大怒,调阅徐手经理案卷,亲自细查。见移交账目内有回扣三万元移作公积金一项,说:要回扣,可见货色退版(劣质产品)。又以此款系葛敬恩任内移转的,遂把葛敬恩、徐培根二人交军法司审办。像盗犯一般地关进龙华监狱。时侍从室主任黄岩林蔚系葛敬恩、徐培根旧同事,是葛敬恩、徐培根引进的,乃向各将领求救。何应钦、顾祝同等皆代为缓颊,蒋置之不理。军法司长王震南签呈说:回扣是外国买卖的例规,经手人原可分掉;今归入公积金,不惟无罪,而且有功。蒋大怒,把军法司长王震南叫来骂了一顿,将签呈丢在地上。
林蔚等缩手无策,密嘱樊崧甫南昌市办事处长吕焕光说:现蒋对樊甫作战得力甚器重,樊崧甫如肯出头说话,可能有效。你致电给樊崧甫洽商。吕焕光和葛敬恩有师生同事关系,当即电樊崧甫恳商。樊崧甫和葛敬恩是师生,和徐是陆军小学前后期同学,认为案出无妄,情当援手。但樊崧甫又极为为难:第一是地位低,和蒋只有指挥系统关系,向无他事接触,随便冒犯,怕碰不起钉子。第二是何应钦、顾祝同等一批大好老都讲了话,樊崧甫去讲情,蒋要是不听,是不自量;要是蒋听樊崧甫的话,樊崧甫定遭妒忌;最好是陈诚能出面说话,但陈正向老前辈开刀,决不肯讲。樊崧甫最后想到飞机回扣与财政部有关,找孔祥熙去讲较好。樊崧甫遂致电孔祥熙:葛敬恩、徐培根以飞机回扣案入狱,葛敬恩系甫老师,徐培根系甫少年同学,诸友托我设法营救,我人微言轻,且内情不详,不便进言。我想购买飞机与财政部有关,师座当知底蕴,如情节不甚严重,拟恳老师鼎力向委座一言,俯念葛等追随多年,不无微劳足录,予以自新,责报来兹。不情之请,伏祈鉴佑。旋得孔祥熙复电允可。并再来电云:在溪口蒋家,当面向蒋叨情,已承蒋允从宽处理矣。
樊崧甫南昌市开会,嘱吕焕光交涉到监狱去探问葛敬恩、徐培根。龙华监狱署长胡x是1913年反袁时樊崧甫营书记,当然给樊崧甫方便。吕焕光带樊崧甫进监狱,樊崧甫见那监狱阴森森的,守卫的兵睁着凶眼注视通过的人,杀气腾腾有点令人胆寒;牛头马面,显得狱吏尊严。樊崧甫想:一旦身落囹,日子不会好过。爱做官的人,怕有朝难免,须加警惕。吕焕光和樊崧甫说,方志敏也关在这里,要他写暴动历史,有一个小房间。樊崧甫问:可以看看他吗?吕说:要委员长亲笔批准。
樊崧甫和吕焕光进了一个房间,见到葛敬恩和徐培根,两人合住一个优待室,桌凳床铺齐全,茶壶茶杯、笔砚书籍俱备,像一个小旅馆的房间。葛敬恩和徐培根见到樊崧甫,很喜欢。没有人在旁监视,说话倒还自由,有老朋友照顾,究与他犯待遇不同。葛敬恩、徐培根向樊崧甫诉冤,说任职航空期间,感到空军关系国防重大,真是点滴归公,以贪污入狱,真出意外。樊崧甫和他俩说:这不是入狱原因,越辩越不对头,长辩下去,你们出不了狱。徐培根说:他以贪污加罪于我,我倒要辩个明白。樊崧甫问徐:你辩胜了,把你放出去,把委员长关进来,可能吗?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事势如此,不能逞意气。葛敬恩说:究竟蒋关我们为的是什么呢?樊崧甫说:我的想法,蒋关你们,不是为着三万元回扣。他挥金如土,送人百万十万数万,并不斤斤计较,岂有计较三万元并且是作公积金的道理?真正的原因是恨你们二人不替他出力。他以为他培养了你们的地位并挣了家私;他自己岁数比你们大,仍在南征北战,而你们却在西湖边上享福去了。借个题目教训你们一下,其实问题不大,给你们帮忙的人,不晓得他的心理,只对贪污问题辩解,这是隔靴搔痒,越弄越僵,我看不解决问题。
徐培根忿然说:那个参谋部次长、厅长没有事做,去坐冷板凳,还不如坐牢。樊崧甫和他说:我们是军人,要服从命令。他调你们到参谋部,你们不去,他就可以违抗命令处分你们。人情淡薄,乘机打击,一落囹圄,狱吏可畏,坐牢总不好。其实事在人为,参谋部并不是无事可为,将来总有一天要抗日的,为什么不准备些对日作战策略,以备来朝?你们又没有反对蒋的企图,何苦冤枉坐牢?
葛敬恩问:有什么办法解决冤狱?樊崧甫让他们各自写一封信给委员长,说:历承栽培,迭迁要职,无如偶患疾病,滞留家乡。在钧座勤劳国事之秋,不能追随左右,共苦分忧,深负均座栽培,怠懈之罪,百身莫赎。恳念追随多年,不无微劳足录,请宽予自新之路,准予出狱,带罪图功,嗣后听命驱驰,踏汤赴火,万死不辞。二人如法炮制,蒋对葛批:准取保释放。而对徐培根批:发《资治通鉴》一部,限三个月用红、黑、蓝笔看批三遍呈阅,至期也准予开释,仍用为高级参谋。
参考资料
徐培根.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2023-12-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加战役
入狱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