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溪乡
福建南平市政和县下辖乡
星溪乡位于政和县中部,地贯县境南北,北部与松溪县、南部与建瓯市接壤,周边分别与石屯、铁山、外屯、杨源、镇前、熊山毗邻,四面环抱政和县城关,地缘与地理位置优越。星溪建乡于1984年9月,现下辖11个行政村和三个乡办场,占地面积206.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地政和县城关。星溪境内有宁武高速、省道302线和204线、县道833线穿境而过,全乡村场公路全面水泥硬化,交通便捷,农村安全饮水、电视、电话全面普及。
二个特点
一是城郊乡。地处城乡结合部,乡政府所在地设在城关,各村场距离城关平均在10公里。离城关最近的是林屯村,只有4公里,最远的是长际村22公里。各村海拔在400-1100米之间,具有高山、半高山、平原区三种地理气候。二是典型农业乡。全乡有林地面积20.5万亩,其中孟宗竹6.4万亩,人均4亩,锥栗3.2万亩,人均2亩,毛竹、锥栗种植面积是全县最大的乡镇。耕地1.8万亩。人均耕地1.1亩,茶叶1.2万亩。
行政区划
东峰村
东峰村地处政和县东面,距政和城区五公里,东邻念山、西接林屯火车站,302省道穿村而过。该村地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山林面积11760亩,下辖桥头、庙下、吴屯里、茂林、大布、茶园、范屯洋等7个自然村,共有农户664户,总人口2396人,村民代表45人,10个村民小组。村党组织设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8名。全村以蔬菜、茶叶、孟宗竹锥栗种植为主。
东峰村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道教名山大风山,每当冬雪飘洒时节,东峰观雪即成极佳景,还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境内有临水宫、福主庙和观音庙3座,庙下自然村有一处商周西汉遗址,曾采集到商周时期陶器罐、尊、豆等器形标本,并且纹饰十分丰富。
境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大美星溪河穿村而过,两岸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境内千亩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是县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县高品质葡萄示范基地,也是县政府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示范项目”。东峰村先后获得南平市文明村、县“蔬菜发展先进村”、“农业产业发展先进村”、“绿色产业发展先进村”等荣誉,为东峰村创建现代农业品牌村奠定了基础。
东山村
东山行政村下辖池坑、堀丘、山头仔3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28户、762人。辖区土地总面积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0亩(水田860亩);山地面积10266亩,森林覆盖率90%,其中,生态公益林1686亩,杉、松、杂用材林4794亩,经济林160亩,竹林3000亩,茶园500亩;锥栗450亩;人均收入10563元。
念山村
念山村位于政和县城东部。有8个自然村,住户306户、共有人口1203人,耕地面积1605亩,山地面积9995亩,森林覆盖率79%。其中,生态公益林927亩,杉、松、杂用材林708亩,经济林3050亩,竹林3500亩。经济总收入 135万元,人均纯收入11288元。
近年来,念山村飞速发展,它陆续取得多个国字号招牌,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森林村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政和佛子山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福建省首批旅游名村、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南平市十佳景观林、南平市五星级美丽村庄。2015年12月被省农业厅授予“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荣誉称号。现在正积极争创国家级4A级景区。
富美村
民国时期称武溪村。富美行政村驻地林屯村。民国时期林屯村有住房29栋,住80户180人。新中国建立后,到1988年有住房244栋,住382户812人。星溪乡富美村辖洋尾、林屯、溪洲、横坑、壁林、盐坑等6个自然村,共567户,2121人。总面积2.5万亩,有林地1.81万亩,耕地面积2600亩,种孟宗竹2560亩,锥栗1500亩,茶叶6550亩,西瓜600亩。经济总收入211.88万元,人均纯收入11849元。村委会驻洋尾。
梅坡村
梅坡村位于县城北部与松溪交界处,距城关7公里,地处城乡接合部。梅坡村共有5个自然村,村名分别是:上际、下际、富中、三百洋、杨梅林,主村在富中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7户、1084人。
梅坡村辖区土地总面积4.1万亩,山地面积43500亩,森林覆盖率85%。其中,生态公益林0亩,杉、松、杂用材林25300亩,经济林3000亩,竹林8700。梅坡村以打造健身康养休闲村为核心。打造“三梅”文化。位置优势:梅坡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距城关7公里,松政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生态优势:梅坡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5%,比全县平均水平78%高出7个百分点。环境优势:富中至杨梅林一带相对封闭独立,非常的宁静,且是我县第二水源头,水质优良、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富含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气候温和,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资源优势:富中至杨梅林自然村沿线花卉苗木初具规模,紫荆东京樱花等花卉苗木达到200多亩。梅坡村2018年经济总收入1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
林屯村
一、村情概况
【区位交通】
地理方位:林屯村位于政和县城南郊,距离县政府和乡政府均2.5公里,地处龙潭溪下游河谷地带,地形近似盆地,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县,是政和县之南大门。东邻宝岱村,南界章口村,西连地坪村,北部则与城关相连接。
地貌地形:平均平均海拔为230米,最高海拔高度260米。
交通环境:位于国省道204线旁,方元快铁站(在建)所在地。
【区划人口】
共有5个自然村,村名分别是:林屯、下马石、茶岭、岭尾、方元,主村在下马石自然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630户、2390人,其中男性1218人、女性1172人,人口较多的姓氏有:张、黄,占65%。不是少数名族村。常住人口1820人,其中60岁及以上360人,占19.7%;青壮年劳动力1020人,占56%;16岁及以下315人,占17.3%。外出流动人口570人,占全村人口23.8%,主要流向和从事行业是:主要流向上海市厦门市、北京等地,从事行业主要为经商(布匹生产、个体户、开酒家等)、务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辖区土地总面积1.9万亩,其中耕地1730亩(水田1730亩),人均耕地0.7亩,实际耕地面积1730亩,地流转390亩,鱼塘30亩。
森林资源:山地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90%。其中,生态公益林1340亩,杉、松、杂用材林1460亩,经济林6000亩,竹林2000亩(人均0.8亩)。是省级生态村。
旅游资源:境内鹰咀岩景点,是城郊休闲旅游景区,不但环境深幽秀美,而且有多处冰川遗迹,每年夏秋季节均接待众多游客。
动植物资源:境内有许多古多杆香樟槭树,其中方源村和茶岭村各有一株挂牌保护的古樟树,树龄均500年以上。
【土特产品】(包含产品名称、规模、品牌等情况)
1.茶叶种植2000亩;
2.毛芋种植600亩;
3.冬笋春笋年产量约100万斤;
4.锥栗种植2000亩。
【人文历史】
历史文化:是革命老区村,林屯村电厂后门山及茶岭村园头山,1982年各发现一处商周遗址,曾采集到、尊、罐、豆等标本,被确认为是政和县古人类活动遗存之一。境内有古刹小报恩寺,创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嘉靖、天启及清康熙间曾多次重修,现存主体建筑为民国2年(1912年)重修。1991年县人民政府批准该寺正式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
传统习俗:农历七月二十日为该村福主庙会,为期2天,有抬神主游遍各自然村以祈求风调雨顺、四境平安的习俗。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主导产业】
传统产业:
1.茶叶共计2000亩,每亩效益是3000元;
2.孟宗竹共计2000亩,每亩效益是800元;
3.锥栗共计2000亩,每亩效益是2000元;
4.毛芋共计6000亩,每亩效益是8000元。
【第三产业】
本村境内有农家乐2家、村淘电子商务1家,具体经营规模及效益情况:
1.下马石酒家,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年经营性收入100万;
2.茶岭酒家,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年经营性收入150万;
3.村淘电商,占地24平方米,年销售额6万元。
【经济组织】
现有专业合作社、互助组、家庭农场等2家,分别是:
1.毛芋专业合作社,带动100户300多人发展毛芋种植;
2.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200户500多人发展茶叶种植。
【农民收入】
2018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较2017年度增长11.6%;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销售笋、竹、毛芋、茶叶、锥栗等农特产品。
宝岱村
宝岱村是省老区基点村——宝岱村隶属星溪乡,位于政和县城郊,与长际、章口、林屯、东峰、东山村相连,庇邻熊山街道镇前镇外屯乡,与建瓯市川石乡边溪村隔村相望。村部距县城关18公里(其中盘山公路约15公里),下辖的前宝岱、后宝岱、丘氽、前山、山峡子5个自然村,下设7个村民小组,550户,户籍人口2069人,人均纯收入11065元。自然村平均海拔700米。林地面积22321亩,生态公益林3670亩,水田面积2100亩。全村盛产孟宗竹(15000亩)、锥栗(4000亩)、茶叶(400亩)、毛芋(300亩)。地含丰富的金、银、铅、锌、钨等矿产资源。
风景名胜:分散座落在政和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大风山(海拔1209米)为中心的2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范围内海拔最高,古籍载,商周篯铿之鼓师赵元琦在此修道升天,曾曰“不畏大风,则大山可登”,故后人以“大风”名之。山有五峰并列,古志称“绝类五老峰”。峰顶有仙殿,近俯城关,远眺湛庐;有灵泉龙井、飞升岩、元代高僧泗洲禅僧石造坐像和皇太姥魏夫人骑牛游玩此山所留牛迹3处,故亦称此山为太姥山,是福建省多处太姥山之一。境内虎坑瀑布群从前宝岱一直延伸到丘氽自然村,千姿百态,气势磅礴。还有野生猴子出没,数量最多可达百只成群。
宝岱村是南平市著名的红土地,曾留下许许多多英烈的足迹。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宝岱是闽北红军成功推行统一战线“法宝”的发源地。1946年,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敬冰延安市向党中央汇报闽赣苏区在游击战争中创造“三大法宝”做法时其中讲到统一战线法宝,就是用闽北红军与大刀会在政和县宝岱村结盟作为事例来说明的。事隔50年,1986年开国中将、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司令员饶守坤专程来到政和县,重游了当年亲率闽北红军与大刀会谈判结盟地点宝岱村,可见当年“结盟”意义的重大。饶守坤司令员在前宝岱村赴“鸿门宴”与大刀会首领谈判旧址目前还在,是重要的红色遗址。
地坪村
一、村情概况
【区位交通】
地理方位:位于政和县南部边沿16公里处,距离县城和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旧时因村庄建在一片田洋上,故名地洋。东邻章口村,东南与小绍村毗邻,南与建瓯市川石乡边溪村相连,西接石屯镇际下村,北邻林屯芳源村。
地貌地形:属高山地带,平均海拔750米,最高海拔850米。
交通环境:宁(德)武(夷山)高速公路从辖区内的地洋、上余屯等村穿境而过,星溪乡林屯村至地坪村有乡村公路与县道连接。境内各村均有村道可通,行政村地洋距离芳源快铁站(在建)7公里。
【区划人口】
共有7个自然村,村名分别是:上余屯、下余屯、上圳坑、下圳坑、地洋、上洋、新源,主村在地洋自然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52户、1200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572人,人口较多的姓氏有:余、张、谢,占比71%。不是少数民族村。常住人口502人,其中60岁及以上311人,占60%;青壮年劳动力107人,占20%;16岁及以下97人,占20%。外出流动人口698人,占全村人口58%,主要流向和从事行业是:主要流向福州市厦门市等地,以务工(工厂、私人企业)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辖区土地总面积22961亩(平方公里/亩),其中耕地1863亩(水田1863亩),实际耕地1500亩,人均耕地1.5亩,闲置耕地363亩,已流转耕地0亩;鱼塘0亩。
森林资源:山地面积23184亩,森林覆盖率91%。其中,生态公益林3989亩,杉、松、杂用材林4109亩,经济林4000亩,竹林9000亩(人均7.5亩)
矿产资源:源鑫矿业矿区在地坪村底部(鑫源矿业企业不属于星溪乡产业)。
旅游资源:系美丽乡村。
动植物资源:地洋自然村香樟1颗,树龄500年;日本柳杉5棵,树龄230年(其中,地洋自然村2棵,上余屯自然村3棵)。
【土特产品】
1.高山地瓜干,年产量0.8万斤;
2.锥栗4000亩,年产量约80万斤;
3.苹果柿100亩,年产量0.3万斤;
4.冬笋春笋,年产量10万斤。
【人文历史】
历史文化:座落于地坪满月山之满月庵,创建于南宋赵扩嘉定四年(1211年),已有800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近年重建。宋时在庵旁建有栖云楼,是名士蒋粹翁隐居之所。其庵之上峰顶,又有满月仙殿,相传乃真人顾思远修道升天处,今尚有清乾隆时的遗存。明人郭斯有《游满月庵记》和《满月洞天》诗传世。在上余屯村大林山顶上,原有七层石塔一座,名文笔塔,系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时任政和知县唐晋和典史潘世杰捐俸倡建。民间相传该塔所在之文笔峰正对县衙大堂,山上妖孽作崇,干扰县官审案,故建塔镇之,民间因此也称其为镇妖塔。后因遭雷劈而毁,其基址犹存。
传统习俗:下余屯村羊角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均举办诵经庙会,俗称“走弥陀”;地洋满月庵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为神诞庙会,附近村民如约而至,到满月庵诵经念佛,规模比羊角寺大。
章口村
章口村位于九蓬至长际公路的交叉路口,山谷河边,四周环山。在民国时期仅有住房3栋,住10户30多人。到1988年有住房13栋,住22户95人。现为章口行政村驻地。章口行政村下辖章口、岐山县等8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245人,耕地面积1633亩,林业用地31112.16亩,毛竹林5000亩,板栗1200亩,粮食总产量490.6吨。经济总收入78.92万元,人均纯收入10450元。
长际村
长际村位于城南20公里处,地处龙潭溪上游之南源,属高山地带,平均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200米。长际行政村下辖下宅、上山岗等10个自然村,到2018年共有431户,1558人,辖区土地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80%,耕地面积1960亩,竹林1.1万亩,锥栗6500亩。经济总收入700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
九蓬村
九蓬村位于政和县城东南处,距县城20公里,境内群山连绵,著名的九龙岗即在其境内,龙潭溪则从村北穿境而过。东邻镇前茶溪村,南界长际村,西连章口村,北接宝岱村,下辖前九蓬、后九蓬、朝阳、宝岭、上国楼、下国楼等6个自然村。全村住户282户,1023人,村委会驻前九蓬自然村,平均海拔510米。
辖区土地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74亩;山地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90%。其中,生态公益林8950亩,杉、松、杂用材林6090亩,经济林1700亩,竹林8950亩,是省级生态村。
九蓬村是革命老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主要经济作物有锥栗、果树、茶叶、竹笋等,2018年经济总收入达到1175万元,人均纯收入11490元。
大绍坑村
现为星溪乡林场场部驻地。星溪乡林场属乡办集体场,创建于一九七四年,场部设在大药坑,距县城4公里。四至;东与富美村相邻,西与解放村相邻,北与梅坡村相邻,南与解放、胜利村相邻。以场带村,附属3个自然村(为后坝、大药坑、小药坑),现有村民48户,187人口。共有土地面积4090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2360多亩,村民林地面积1500多亩(种植孟宗竹锥栗、茶叶),农田230亩。附属村民劳动力以务工收入为主,人均收入8000多元。后坝、大药坑3.2公里道路已水泥硬化,交通便捷,村民饮用自来水,村村通电。
庙下村
现为星溪乡茶场场部驻地,茶场1965年始起,是人民公社,社办企业。1967—1968年全社各村支持茶场,为茶场开发茶园70年开发茶园有300多亩,73年发展到500多亩,70年有集体房屋1栋,有集体食堂;71年办起猪场、砖瓦厂、三厂合一企业单位。有耕地面积100多亩,小麦、黄豆、番薯等200亩,每年社员分红对比还有利润交乡政府,那时候是香茶场,每个星期都有领导参观指导工作。(73年有集体猪场2栋,初制厂仓库2栋,76年有茶楼1栋,场部1栋,猪场4栋)。82年分田到户,集体茶园有富美的为富美村民管理,有东峰的为东峰村民管理,有100多亩由场村民管理,集体根本无收入。现有个人房屋23栋,集体房屋3栋,32户,人口136人,耕地面积60亩,茶园200亩,锥栗孟宗竹等250亩,人均收入6000元。
暗桥村
现为星溪乡良种场场部驻地。民国时期有住房3栋,住10户30人。原属梅坡行政村管辖,1984年划为乡良种场。住86户,共有人口284,耕地(水田)面积143亩,山地面积2800多亩,人均纯收入11300元。村内建有县木材综合加工厂、石油公司油库、星溪中学等单位。
自然资源
星溪乡矿产及水力资溪丰富,有金、铁、铅锌、铜、大理石等矿藏。20世纪90年代以来,立足资源优势,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水电,矿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先后引进龙潭溪、七星溪大型水利综合开发工程;金峰、政龙、源鑫等矿业公司;顺华、茗香轩等食品、茶叶加工及页岩机砖等企业。竹木、清水笋锥栗保鲜等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至2006年底,全乡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其中鑫奎、金峰、顺华、政龙、茗香轩、龙潭溪水电、七星溪水电等7家企业被列入县规模以上企业。当年全乡工业总产值7215万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21%,规划总面积4000亩的东峰县级工业平台正在加紧实施中,第一期1500亩开发工程已经启动,一个新型工业城不久将在星溪的土地上出现。
经济发展
星溪乡具有中山、丘陵及河谷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特征及相应形成的立体气候特点,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了条件。然建乡初期,经济发展形式单一,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加以传统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束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198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仅78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68万元,工业总产值213万元),人均纯收入仅550元。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及农业结构的相应调整,星溪乡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经济实力逐年提升。2018年,全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67亿元,比增18.3%;农业总产值2.23亿元,比增1.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完成国地税2910万元,比增9%;完成县级收入1886万元,比增17.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星溪乡是传统的农业乡镇,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改革开放前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1990年以后,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立绿色、特色产业,确立了竹、栗、茶、烟、菜、瓜等六大产业的主导地位,创建八大优高特色产业带。2006年,全乡林地面积达20.34万亩(有林地15.68万亩),占全县11.8%,森林覆盖率64.2%;木材生产量13343立方米,居全县第二位。毛竹林面积7.22万亩,占全县竹林面积20.5%,居全县10个乡镇之首。锥栗面积近3万亩,占全县锥栗总面积五分之一,年产量1020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4.1%。全乡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并建立了3个千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年茶叶总产值1050万元。此外,烟叶、反季节蔬菜、西瓜等特色种植业均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农业总产值5955万元,是1988年的10倍。
社会事业
交通便捷为星溪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省道302线从中部穿境而过,即将动工建设的宁武高速公路则从星溪乡的南部过境。建乡以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兴建乡村公路89公里,区内全部行政村及乡办场均通公路,乡村水泥硬化公路里程近50公里。在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协调发展。全乡已安装程控电话1200多门,电视入户率达95%。2005年星溪中学正式更名为政和县第四中学,并多次扩建和增添教学设备,现有16个教学班;星溪学区下辖11所完小,在校学生近2000人。乡文化大楼落成,占地112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2006年成立东峰村业余艺术团,是全县第一个村级业余艺术团体。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除乡卫生院外,共建村卫生所12所,有乡村医生22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福利事业相应发展,2005年全乡享受低保326户968人,发放低保金29.04万元,2006年增至33.40万元,并实施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乡减免金额达3.65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人均住房面积1984年仅28平方米,2006年提高到61平方米;乡村通电率已达98.6%;先后投入125万元,建成村级人饮水工程11个。几年来累计铺设59个村水泥巷道2万多平方米。规划面积200亩的林屯城郊新集镇建设工程正在逐步实施。在星溪,像龙廷寿这样的新乡贤,登记注册的就有59个。他们作为乡村振兴“特派员”“顾问”和志愿者,引导村民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基地为主示范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鼓励群众积极投身到试点建设当中,解决农户就业问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鼓励农户种植山桐和多肉植物,在合作社建基地、公司提供技术以及签订订单,解决基地销售后顾之忧,带动农户参与务工和分红。率先在全县成立星溪村晓寨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壮大村组集体经济,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目前,我乡全力推进宁快铁、国省道过境线征迁,保质保量建好安置房,确保拆迁户安置到位。紧抓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整合周边资源,辐射带动周边村形成大集镇,建设林屯火车站新区。多方协调,争取将林屯新区纳入城区规划,推进林屯新区提档升级全面建设。
旅游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星溪乡的一大财富,其人文及自然景观各具特色。东部的大风山是政和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不但景色秀美,且有诸多历史遗存;念山村则以古树、梯田、园林及民俗最具特色,是全省100个旅游名村之一;南部的章口—九蓬和章口—长际峡谷,则以林茂谷深,气候宜人为特色,是理想的休闲及生态旅游之地。
为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做强重点村、特色村。以念山村为旅游开发主线,不断完善景区建设,打造休闲养生旅游村;东山村以配套念山景区设施为主,打造茶旅文化特色村;东峰村在千亩反季节蔬菜基础上,引导好新引进的企业发展多肉植物、花卉、葡萄采摘等规模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生态休闲村;富美村继续完善茶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茶文化,打造茶文化综合创意村;梅坡村依托地域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健身康养休闲村;九蓬村将修复、修缮传统古村落,恢复古名居。
黄巢起义
念山村原名黄念山,历史是很久远的,与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有关。天宝干符二年(公元875年)春,濮州(今山东城北旧城)人王仙芝在长恒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起义军接连攻克曹州滁州市等地,所到之处开仓放粮,百姓欢呼震天。公元876年2月,王仙芝在一次突围中不幸战死,其余部跟随黄巢继续战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率军攻占毫州,众人推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立了官制和农民政权后,起义军在全国取得节节胜利。黄巢从浙江省入闽,入闽前的九月,起义军攻占越州(今绍兴市),唐浙东观察使崔谬逃走。唐廷派张磷率军迎战,黄巢于是转而攻打福建省,开山路700里从浙江毗邻的政和入闽,十二月攻占福州市。当年起义军部队在政和休整,以念山村为基地开展练兵,目前村里还保存有当年起义军部队的练兵场--黄巢坪,以及战士们喝水用的黄巢井等遗址。
念山庙会
念山村位于星溪乡东部,距县城仅11公里,交通便捷。李儇干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军入闽后曾分别在政和之山、念山安营扎寨,操练部队,在念山村如今尚有当年黄巢操练部队的“黄巢坪”、“黄巢井”遗址。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当地照例要连续三天举行纪念黄巢义军的庙会活动,规模之大远近闻名,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沿袭数百年而不衰,堪称一绝。
念山生态旅游
念山村海拔480米,其村落就散布在茶园飘香的山坳之间,掩映于古树蔽日、修竹临风之中,尤其是那沿七星溪左转右旋,层层抬升的梯田,更是难得的景致,置身其中,让人领略到一派闲致的田园风光。村中数百株古银杏、古香樟、古红豆杉、古槭属,树龄均在数百年以上,至今仍郁郁葱葱,成为游人探究大自然奥秘的绝佳景致,而2000多亩毛竹林婀娜多姿,更得游人青睐。2006年,该村被评定为全省100个旅游名村之一。为进一步开发该处的旅游资源,2006年,在省工程咨询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已完成“念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工作,相关工程已着手建设,一个理想的近郊生态旅游区,即将以其不凡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特色农业
林业
星溪乡林业生产在全县举足轻重。90年代前后,通过消灭荒山,采取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限额采伐等措施,推进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2006年全乡林地面积20.3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68万亩,占全县11.8%,木材生产量13343立方米,居全县第二,其中提供商品材4664立方米,占全县的8.3%,森林覆盖率64.2%。全乡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2.64万亩,集体林权改革明晰产权面积16.42万亩,发证14.93万亩,林改工作为全县前列,2006年12月获省委、省政府“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殊荣。
竹业
星溪乡的绿色、特色产业。1985年建乡之初,全乡竹林面积3.08万亩,亩立竹量仅40—60株;90年代,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竹业作为特色、绿色产业得到高度重视,相继采取垦复、施肥、扩鞭、建立高产示范基地、护笋养竹、节水滴灌、修建机耕道等措施,全乡形成以地坪村为主,连接长际、九蓬、宝岱、梅坡、念山等村的八大优高特色经济带之一。2006年全乡境内毛竹林面积(不含小径竹)7.22万亩,位居10个乡镇之首,占全县毛竹林面积35.3万亩的20.5%,亩产竹量120—200株;全县毛竹林面积5000亩以上的行政村16个,星溪乡有6个;其中宝岱村1.38万亩;2006年全县提供商品孟宗竹540万根,星溪乡为125万根,占全县生产量23%;生产笋干648吨,居乡镇第三,占全县总产量4028吨的15.4%。
锥栗产业
星溪乡是政和县锥栗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1987年前为自发生产阶段,以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和野生为主。1987年开始有组织的规模开发利用。2000年县政府出台《政和县实施锥栗产业化意见》 ,2001年提出“科技兴榛、富县富民”的战略目标,把锥栗生产定位为“绿色和特色”产业来抓,并制定一系列鼓励扶持措施,全县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锥栗开发热潮迅速掀起;先后,政和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锥栗之乡”,“大真王”锥栗品牌被国家工商局认可使用,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审为“中国名优果品”,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绿色消费推荐产品”,南平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评选为“闽北知名商标”。星溪乡紧紧把握锥栗发展契机,组织发动农户,建设以地坪为主,连接章口、九蓬、长际、宝岱等村的万亩优高农业特色经济带,并在地坪村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基地、优良品种种质示范园和高产优质锥栗示范片,推进全乡锥栗生产科学发展。至2006年,全乡锥栗面积近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五分之一,锥栗产量1020吨,占全县总产量7085吨的14.1%,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市苏州市、无锡等大中城市。主要品种有:油榛、白露仔、黄榛、乌壳长芒、大尖嘴、长芒仔、嫁接毛榛等。
茶叶产业
星溪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政和白茶、本地小茶,品种单一,茶园开垦质量差,栽培方法传统,管理措施落后。1979年,全乡茶园面积2300亩,总产量60吨,亩产26公斤,总产值30万元。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健全完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茶叶科技的普及推广,茶园推广梯层开垦,保持水土,先后引进福安大白茶、福云六号、七号、595、梅占、福鼎大毫、台茶、九龙大白等早、中、晚芽优良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改过去单行单株栽培为双行双株密植栽培,亩植茶苗由过去1000余株增加到4000-6000株,产量逐年提高;1985年茶园面积3600亩,总产量90吨,产值72万元;90年代初,全县山地大开发,茶叶生产历经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茶园面积达6000亩,总产225吨,产值230余万元;至2005年,全乡茶园面积8600亩,产量900吨,亩产超过100公斤,年总产值1530万元,相当于1979年的50倍,茶业生产已成为该乡一大绿色特色支柱产业。茶叶加工原以粗制为主,是“政和工夫”红茶和白毫银针的主产地之一,主要品种为红茶、白茶、绿茶。2003年新建顺华茶厂,以生产珠茶为主,建立富美、念山、林屯三个千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005年加工销售4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税利40万元;2005年,原正禾茶厂与北京茶叶总公司合资创办茗香轩茶厂,建立有机茶基地500亩,无公害茶园2200亩,主产品“政和工夫”红茶系列已注册为中国名茶品牌,有机茶基地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安全(QS)认证和瑞士IMO机构认证;2006年6月底,生产加工绿茶115吨、红茶40吨、白茶5吨,产值500多万元。
西瓜种植业
以口感纯正、皮薄肉红、质脆汁多、鲜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厚爱的“富美西瓜”为标识的星溪乡西瓜种植业,是该乡农业新兴的一大特色产业。解放前,平原区几个村就有小面积种植西瓜,在城关零售,60年代至70年代末,林屯、富美、东峰等村村民,利用山地、茶园种植西瓜,面积在650-1200亩间徘徊,主要品种为马兰、新澄1号等,亩产量400-650公斤,产值120-140之间。1980年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健全完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西瓜产业相应发展,1986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亩产量900公斤,亩产值230元,主要品种有马兰丹、新澄1号、建杂1号等;1987年开始在双早大田种植西瓜,引进新品种有巨龙、特大新红宝、红珍宝、长乐西瓜等,单瓜重5公斤以上,亩产量750-1300公斤,产值提升到360-450元。90年代初,随着全县山地大开发热潮的掀起,该乡大面积山地套种西瓜,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3500-6000亩,主栽品种巨龙、特大新红宝、红珍宝、巨宝等单瓜重6-15公斤,亩产量最高达1750公斤,但由于外销渠道不畅,城关市场有限,曾一度出现卖瓜难,瓜农增产不增收状况。1990年,全乡西瓜面积不到3000亩,跌至低谷。21世纪以来,政府加强了农产品信息服务,拓展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打造品牌意识,引进推广圣农仔、特大花种、抗病霸星、益农特大西红宝等优质新品种,西瓜种植逐年得到恢复;2004年,全乡种植面积3200亩,亩产量1500-2400公斤,亩产值1200-2100元,产品80%外销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宁德市福安市等大中城市。是年,富美村西瓜面积1100亩,总产量300万公斤,产值超10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产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该村组建了“富美西瓜专业合作社”,印制“富美西瓜”标识赠送瓜农,网上发布销售信息,招聘客商,拓宽渠道,当年外销西瓜100万公斤以上,占总产量三分之一,富美村成为全县首个西瓜品牌村。2006年全乡种植西瓜面积2800亩,亩产量1850公斤,亩产值2590元,总产值7250多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669多万元。
烟叶产业
星溪乡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旱地栽培,明清时,以黄念山(今念山村)村为代表的“念山烟”,以其叶厚、质重、色金黄、味特醇而闻名遐迩。建国后,随着烤烟雪茄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农家种植面积逐年缩少,至90年代末几乎绝迹。烟叶作为星溪乡农业特色产业起步于2002年,为了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冬闲田、双早田,开发冬春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县、乡政府和烟草主管部门,大力宣传组织,鼓励扶持农户种植发展烟叶生产,并从种子、肥料、地腹、农药的赊销,烟技员无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建立烤烟房补助到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办法。是年,该乡林屯村首开先河,引进示范种植云烟58、K326两个品种124亩,获得成功,平均亩产干烟叶196.5公斤,产值1857.3元,扣除物化成本、人工成本,每亩纯收入1136.63元,比种植双季早稻亩增收近500元;2003年烟叶种植推广到富美、念山、东峰等村,全乡种植面积330亩,总产量53吨,产值60.9万元;2004年种植面积551.57亩,总产43.76吨,产值93.7万元;2005年,乡党委、政府加大烟叶生产扶持力度,制订发展规划,增加烟区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烟叶种植扩大到宝岱、章口、地坪等村,全乡种植面积扩大到733.65亩,总产58.69吨,产值118.3万元,平均亩产值1612.5元,纯收入1237.5元,是年,仅林屯村有69户农户,种烟面积473亩,总产量41.18吨,产值86.99万元,平均亩产值达1839.1元,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效益最高的“烟叶村”。2006年,全乡种植烟叶有林屯、念山、富美、东峰、宝岱、章口、地坪、梅坡等8个村,面积866亩,总产量142.69吨,产值167.14万元,烟农增加纯收入128.17万元,为县、乡、村新增税收51.8万元。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星溪乡烟叶种植业成为富民、富村、富乡的“三富”农业特色产业。
珍稀动物养殖
2000年4月,经省林业厅批准,星溪乡于距城关3.5公里的山峡仔自然村筹建“山峡野生动物训养繁殖场”,试养猓子狸10只、豪猪3头,翌年初又养5只;至2002年6月,先后投资60万元,建成养殖厂房一幢400平方米,饲养活动场7000平米,饲料种植场10亩,成功驯养了豪猪112头(母猪74头、雄猪38头)、花面狸46只(雌狸34只、雄狸12只)、麂15只(雌麂10只、雄麂5只);2003年,养殖猓子狸达180多只,豪猪存栏138头,出栏40头,麂22只;2005年,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风波,剩余猓子狸26只均予扑杀;至2006年底,养殖豪猪370头,其中:能繁母豪猪70头,种用公豪猪18头;野猪6头,其中能繁母猪2头,公猪1头,肉猪3头,麂27只,能繁母麂有10只,年产值150万元以上。经过几年探索养殖,山峡养殖场基本摸清三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摄食、生长繁殖规律和常见疫病及防治等,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珍稀动物养殖业,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重点企业
茗香轩茶厂
本厂原为“正禾茶厂”,成立于2000年。后与北京茶叶总公司合资建厂,更名为政和茗香轩茶厂。企业占地16亩,有收购点初制车间、精制车间及窨制车间、拣剔车间、包装车间、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冷库、农资仓库。技术人员拥有评茶师2名、中初级评茶员3名、质量检验员6名等。企业一如既往地以生产的安全、卫生为原则,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各类产品。
政和顺华茶叶有限公司
座落于政和城关以南3公里的林屯村。该公司系星溪乡政府于2003年引进浙江茶叶出口茶厂投资兴办,公司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第一期投资600万元,日处理乌龙茶3—5万斤,日产汽车公司成品茶叶5000—8000斤,主要产品以生产珠茶为主,销往国外。公司法人代表范德顺。
该公司于2003年11月15日动工兴建,在县、乡、村三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仅用半年时间,全面完成征地、三通一平、厂房建设、机器设备安装等工作,于2004年3月16日竣工并投入生产。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效益,提升产品质量,2004年又投资300万元,新增一条茶叶精加工生产线,并在富美、念山、林屯三个村共建立3000亩的无公害茶叶基地。从2005年开始,企业年产值达1500万元,年上交税利达40万元,是星溪乡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之一。
目录
概述
二个特点
行政区划
东峰村
东山村
念山村
富美村
梅坡村
林屯村
宝岱村
地坪村
章口村
长际村
九蓬村
大绍坑村
庙下村
暗桥村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
旅游资源
黄巢起义
念山庙会
念山生态旅游
特色农业
林业
竹业
锥栗产业
茶叶产业
西瓜种植业
烟叶产业
珍稀动物养殖
重点企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