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史
北魏政治史
《北魏政治史》,作为历史学著作,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金龙,数百万字,该书展现了北魏一朝跌宕起伏的时代,很多篇幅具有考证性和原创性,绝大多数内容是作者在北魏史的新探索,且未在其他刊物刊载,是难得的一部力作!
书籍简述
《北魏政治史》内容以时代为序,把与北魏政治历史进程有关的事项诸如战争、外交、法律、经济政策、民众叛乱等等内容都做了详尽论述。
从学术角度而言,北魏历史上不曾为学界所关注的许多重大的抑或细微而又不可或缺的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明确交待;
对于学界已作过较多论述的问题,在全面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阐释。
该书还特别重视运用相关的墓志碑刻资料及非文字性的考古资料。
第一册目录
目录
第一卷 北魏前史(?—220—3761
第一章 传说时代:从大兴安岭内蒙古地区草原
一、嘎仙洞:拓跋鲜卑的发祥地
1.文献记载及其考订
2.嘎仙洞与拓跋鲜卑发祥地问题
二、呼伦湖时期的拓跋鲜卑
三、南迁“匈奴故地”
〔附〕1.关于《魏书》及其历史学价值
2.《魏书·序纪》暨传说时代拓跋姓历史真伪的评述
第二章 前期编年史:从漠南走向代北(220—307)
一、拓跋力微时期(220—277)
二、三部分立时期(278—307)
1.拓跋禄官、猗龟、猗卢三部分立的形成
2.向西、南地域的扩张
3.拓跋猗介入中原政争与卫操在拓跋部的活动
第三章 后期编年史:代国时代(308—376)
一、拓跋猗卢时期(308—316)
1.拓跋猗卢一统及参与中原征战
2.代国建立之初的形势
〔附〕关于“可汗”称号出现的时间——兼说莫弗(莫贺弗、莫贺)
3.猗卢之死与新旧之争
二、从拓跋郁律拓跋什翼犍之前(317—337)
1.拓跋郁律
2.祁氏“女国”与其后的纷争
〔附〕关于祁氏姓氏与其杀害拓跋郁律的问题
三、拓跋什翼犍时期(338—376)
1.拓跋什翼犍的统治
2.前秦灭代
第四章 拓跋鲜卑的种族:以学界的研究为中心
一、文献记载与推论
二、语族的考订
三、人种学研究
四、从习俗观察族属
〔附录〕
一、北魏建立前拓跋鲜卑纪年表
二、拓跋鲜卑部落及部落联盟酋长(可汗)纪年
三、北魏建国前十三代酋长(可汗)世系表
四、北魏帝系表
参考文献
第二卷目录
第二卷拓跋珪时代(386—409)
第一章北魏王朝的建立
一、拓跋亡命贺兰进明
二、北魏王朝的建立
[附]1.关于牛川地望问题
2.贺兰部种族蠡测
第二章立足代北:大漠南北等地的征战
一、征战概况
二、消灭独孤部
1.破刘显
三、兼并贺兰部
四、征讨铁勒柔然等部
1.征讨高车诸部
2.征讨柔然
3.征讨其他各部
第三章挺进中原:北魏后燕的战争
一、北魏对后燕的臣服
二、后燕对北魏的征讨
2.慕容垂亲征病亡
三、北魏占领太原市
四、攻占河北省腹地的战斗
1.战前形势
2.攻占信都
3.柏肆之役
4.攻占中山
5.攻占邺城遗址
五、制约战争进程的因素
1.北魏方面
2.后燕方面
六、战后的处置
1.加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
2.后燕官吏的归附与任用
3.徙民以实京都
第四章拓跋珪后期的政治军事措施
一、京地域与平城营建
1.司隶校尉、司州与京畿地域
2.平城为中心的皇家工程
二、地方行政建置的确立
1.并州、2.安州→定州市、3.冀州、4.相州、5.州
三、镇压反叛
1.贺兰进明等部的谋反
2.镇压河北省地区的反抗活动
四、离散部落:游牧向农耕的转变
1.离散部落的时间、内涵与意义
2.离散与未离散部落的例证
3.关于领民酋长制
五、南侵河淮地域
六、北魏后秦的关系
1.北魏与后秦的交往
2.挺进河东:柴壁之战
第五章北魏初年的鲜卑贵族
一、拓跋姓宗室
1.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2.昭成子孙
3.拓跋珪之子
二、宗族九姓
三、八姓勋贵
四、其他贵族
第六章汉族士人与北魏初年政权建设
一、道武帝对汉族士人的任用
二、讲解经史,出谋划策
三、制定典章制度
四、制度概况
1.祭祀礼制
2.乐舞制度
3.官爵制度
4.与加强君权有关的两条诏书
第七章道武帝晚期政局
一、道武帝晚年的暴戾
二、子贵母死与皇位继承制度的确立
三、道武帝被弑与拓跋嗣即位
第三卷明元帝时代(409—423)
第一章明元帝时期的内政
第二章明元帝时期的统治集团
第三章北魏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第四章南北军事冲突与北魏疆域的南移
参考文献
第四卷 拓跋焘时代(423—452)上:战争与边防
第一章 征讨柔然,稳定北境
一、太武帝前期对柔然的征伐
1.太武帝初年与柔然的战争
2.神(鹿加)二年北魏征伐柔然及其意义
3.征伐柔然与统一战争的关系
二、太武帝后期对柔然的征伐
第二章 灭大夏,占领关陇
一、战前形势
二、北魏攻占夏都统万城
1.轻骑袭统万
3.占领蒲坂、长安
三、北魏占领平凉市西夏灭亡
四、赫连夏灭亡后进入北魏的官贵
1.赫连夏王室成员
2.赫连夏官吏及其他
第三章 灭燕国,占领辽海
第四章 灭北凉,占领河西走廊
一、北魏与北凉的宗藩姻亲关系
二、北魏出征北凉决策的确立
三、北魏消灭北凉战争的经过
1.战争进程
2.出征将领
3.北方统一的意义
四、武威郡官民的内迁
1.北凉王室成员
2.北凉官吏士人
3.佛教僧人
五、消除北凉残余势力:河西走廊形势与对策
第五章 南北朝河南省地域的争夺
一、430—431年刘宋北伐的失败
1.元嘉七年宋军的北伐
2.北魏的对策
3.宋军的溃败与战后的处置
4.宋败魏胜的原因
二、445—446年之交魏军南侵青徐
1.5世纪30至40年代初北魏南部边疆的治理和经略
2.445—446年之交魏军南侵青徐
三、450年春拓跋焘亲征汝南县
1.北魏太武帝的南侵
2.宋军的顽强抵抗
四、450年秋宋军北伐及其失败
1.北伐决策
2.东、中路军
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与关河义军的反魏行动
第六章 北魏太武帝南征瓜步
一、北魏大军南征的进程
1.南征前的准备与南征行程的记载
2.渡过黄河
3.向淮河进发
4.挺进长江北岸
二、刘宋军队的防守抵抗(一):江北诸镇保城固守
1.江北诸镇保城固守
2.刘宋军队的抵抗
三、刘宋军队的防守抵抗(二):长江防线与京师保卫
1.刘宋君臣商议对策
2.长江防线与京师保卫
四、北魏大军的北撤:盱眙城攻防战
五、对北魏太武帝南征战争的总体认识
六、刘宋江北六州的战后重建
七、鲁爽兄弟南降与宋军明成祖北伐
1.鲁爽兄弟的南降
2.宋军的北伐
第七章 南北朝边防与战时交涉
一、5世纪中叶南北朝边疆军政长官之间的书信往来
1.442年北魏武昌王提“移书”与刘宋徐州市答移”
2.446年刘宋兖州对北魏安南、平南府来信的回复
3.448年南北朝河南省刺史之间的书信往来与边境纷争
二、450年夏北拓跋焘两度致函刘义隆
1.北魏太武帝给宋文帝的第一封信
2.北魏太武帝给宋文帝的第二封信
三、450年底北魏南征途中李孝伯张畅在彭城小市的会谈
1.南北朝史书对李孝伯与张畅会谈的记载
2.南北朝史书记载异同的比较
3.李孝伯与张畅会谈内容分析
四、451年春节北魏太武帝在瓜步山接见刘宋使臣
[附]刘宋·何承天《安边论》
第八章 州郡再编、军镇设置与沿革
1.河北诸州郡县的再编
2.东北州镇的设置:和龙镇·营州·平州
二、六镇的设置与沿革
1.沃野镇
4.抚冥镇
5.柔玄镇
6.怀荒镇
7.御夷镇、赤城镇
三、关陇及西部诸州镇
1.东雍州
2.吐京镇、蒲坂镇
3.统万镇
4.高平镇
5.薄骨律镇
6.长安镇·武威郡
7.杏城镇、李润(闰)镇
8.秦州·上邦镇
11.仇池镇
13.凉州·凉州镇(姑臧镇)
14.敦煌镇、焉耆镇
四、南部及东南诸州镇
1.郑、豫等州
2.广阿镇
4.枋头镇
参考文献
五卷拓跋焘时代(423—452)
下:内政与外交
第一章 太武帝时期的统治政策
一、法律修订
二、经义决狱
三、大赦与曲赦
四、吏治状况
五、民力使用与公共工程
六、其他
第二章 太武帝的出巡活动——附论北魏畜牧业与狩猎图
一、出巡方位、地点
1.北巡:云中、阴山山脉
2.南巡:定州市(中山)、南宫
3.东巡:广宁温泉等地
4.西巡:河西
二、出巡目的
1.避暑
2.田猎
3.征伐
4.平叛
5.炫耀武力
6.考察时政,笼络民心
7.祭祀
三、河西牧场与畜牧业管理
四、北魏狩猎图及其渊源
1.北魏壁画墓及棺板画中的狩猎图
2.学界对北魏狩猎图的评述
3. 北魏狩猎图溯源
第三章拓跋焘时期的小规模反叛活动
一、概况
二、晋冀地域胡汉民众的反叛
1.汉族民众
2.并州山胡
3.丁零
三、关陇诸族的反叛:休屠胡(屠各)及氐羌
〔附〕官僚贵族的谋反
第四章 太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反叛:盖吴之乱
一、十六国时期的杏城
二、十六国以前的卢水胡
三、杏城卢水胡反魏
四、平定河东蜀薛永宗反叛
五、平定盖吴之乱
第五章 太武帝时期的鲜卑贵族
一、宗室贵族
1.神元平文诸帝子孙系
2.昭成子孙系
3.道武七王系
4.明元六王
5.太武五王
〔附〕源(脱发)氏
二、帝室九姓
三、八姓勋贵
四、其他贵族
第六章 汉族官僚与拓跋焘朝政治
一、著名汉人官僚
1.清河崔浩
〔附〕宋·陈亮《崔浩论》
2.赵郡李顺、李孝伯
3.长乐刘洁
4.勃海刁雍
二、其他汉人官僚
三、特殊群体
1.太武帝舅杜超及其姻亲
2.阉官
四、神*四年征士
第七章 政教合作与冲突:崇道灭佛
一、崔浩、寇谦之北魏道教的勃兴
〔附〕张掖大柳谷“符命石文”
二、太武帝对佛教的压制
三、太武帝灭佛
第八章 崔浩被诛:国史之狱
一、崔浩被诛事件
1.史书有关记载平议
2.受株连的崔浩姻亲
二、国史的修撰与刊布
1.国史修撰始末
2.国史的铭刊
三、崔浩被诛原因
〔附〕学界有关崔浩死因的观点
第九章 太子监国与太子之死
一、太子监国及其背景
1.拓跋晃被立为太子
2.太子监国的背景
二、监国辅臣与僚属
1.东宫四辅
2.太子僚属
三、太子监国理政的情形
1.经济改革
2.太子执政情形
四、太子之死
1.当代及后世史籍的记载
2.佛教史传的记载
3.被害东宫官属及其他
第十章 拓跋焘时期的外交关系
一、北魏刘宋的通使关系
二、北魏与十六国诸政权的外交关系
三、北魏与西北、西南、东北诸政权的外交关系
3.陇南市氐族政权:北魏占领西和县
四、北魏与西域国家的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六卷 拓跋濬时代(452—465)
第一章 文成帝即位前后的政局
一、从太武帝被害到文成帝即位
1.宗爱谋害太武帝后的政局
2.文成帝即位
二、文成帝初年的政治格局
第二章 文成帝时期的统治集团
一、外戚常氏与文成帝时期的政治权力
1.文成帝乳母常太后及其家族
2.“评(平)尚书事”与最高统治集团的构成
3.文成帝时期的最高决策权
二、文成帝时期的皇亲国戚:以史籍记载为中心
1.拓跋姓宗室
2.外戚:后族与姻戚
三、文成帝时期的中央官吏:以《南巡碑》为中心
1.拓跋宗室
2.“平尚书事”诸大臣家族成员
3.北魏官僚集团中的铁勒(敕勒)人
4.北魏统治集团中的汉族官吏
第三章 拓跋濬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一、佛教复兴与寺窟兴建
二、赦与法
1.大赦与曲赦
2.法律修订
三、社会经济
1.轻徭薄赋政策
2.民力使用
3.社会救助
四、地方统治
1.地方治理与民众控制
2.镇压反抗
五、文成帝的出巡活动
1.概况
2.出巡目的地
第四章 文成帝时期的外交关系
一、概况
二、与刘宋暨周边国家的和战关系
1.与刘宋的通使关系
2.与刘宋的边境冲突
3.与柔然吐谷浑的边境冲突
三、东北亚国家的遣使朝贡
四、西域国家的遣使朝贡
第七卷 拓跋弘时代(465—476)
第一章 冯太后第一次临朝听政
第二章 北魏占领淮北市暨青齐地区
第三章 太上皇与延兴(471—476)年间政治
第四章 献文帝时期的内政
第五章 献文帝时期的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八卷 拓跋宏时代(476—499)上:内政、战争与外交
第一章 冯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
一、冯太后对政敌的打击
二、冯太后的统治集团
1.最高决策集团
2.统治集团其他重要成员
三、对统治集团成员的笼络
四、巩固权力的几项举措
1.立燕宣王庙、碑,确立家族地位
2.联姻皇室,确保家族荣显
3.颁布《皇》,确定统治原则
第二章 孝文帝身世与其听政时间
一、孝文帝身世与其民族成分
二、孝文帝开始听政的时间
1.拓跋宏听政始于冯太后在世之时
2.太和十年前孝文帝已开始听政
3.太和十年后孝文帝已独立听政
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决策国政
第三章 太和十年前(476—485)的内政
一、求言纳谏
二、赦与法
1.大赦与曲赦
2.刑法
三、农业与赈济
1.重视农业生产
2.户籍与奴隶制
3.灾荒赈济
4.养老尊老
四、行幸活动与土木工程
1.冯太后、孝文帝的行幸活动
2.土木兴建
五、反叛活动
1.沙门法秀谋反
2.地方反叛活动
第四章 太和十年后(486—499)的内政
一、赦与法
1.大赦与曲赦
2.慎刑法
3.听讼录囚
二、农业与赈济
1.农业
2.灾荒赈济
3.置常平仓
4.尊老养老
三、遣使巡察与地方治理
1.遣使巡察
2.地方治理
3.边地戍卒状况
四、拓跋宏与佛教
五、反叛活动
第五章 南北边境冲突与孝文帝第一次南伐
第六章 孝文帝第二、三次南伐
第七章 孝文帝时期北魏的西南经略
第八章 孝文帝时期北魏与南齐的通使
第九章 孝文帝时期其他国家向北魏的遣使
参考文献
第十卷 元恪时代(499—515)
第一章 宣武帝初年政局
一、孝文帝的临终安排
1.孝文帝遗诏
2.赐死冯太后
3.顾命大臣及其人选问题
二、辅政大臣矛盾与宣武帝亲政
1.辅政大臣及其矛盾
2.宣武帝夺权亲政
三、咸阳王禧谋反
第二章 高肇专权
一、外戚高氏的崛起
二、恩的宠辱兴衰
三、高肇对宗室诸王的打击陷害
四、高肇专权与外戚于氏
五、高肇的党羽与反对者
1.高肇党羽
2.高肇的反对者
3.高肇失势
第三章 元恪时期的统治政策与制度改革
一、社会经济
1.社会经济政策
2.社会经济状况
二、礼乐文教
1.礼乐经史
2.学校教育
3.佛教的必盛
三、法律改革
1.《正始律》的修订
2.其他法律法舰改革
四、大赦与曲赦
五、赈灾济困
1.灾荒赈济
2.医疗救助
第四章 宣武帝时期的吏治
一、良史清官
二、贪官酣吏
三、官吏考绩
四、大使巡察
五、用人制度
第五章 宣武帝时期的反叛活动
一、概况
二、京兆1i愉之乱
1.冀州刺史京兆工愉发动叛乱
2.愉府僚佐与冀州郡县长官的向背
3.平叛过程
三、秦泾氐乱及其他
1.秦泾氐乱
2.其他反叛活动
第六章 北魏占领寿春之初的淮南局势
一、裴叔业北降与北魏占领寿春
二、北降的裴叔业亲信僚佐
三、北魏占领寿春之初的淮南局势
四、元澄扬州市刺史期间的淮南战局
第七章 南北朝在东部战场的激战
一、梁朝北伐与淮南争夺战
二、钟离姓(邵阳)之役
1.北魏方面的战前论争
2.钟离(邵阳)之役:北魏全军覆没
三、李崇镇守淮南
四、淮北市战局
五、朐山之役:魏军惨败
第八章 南北朝在中西部战场的争夺
一、中山王英义阳三关的争夺
二、白早生反叛与汝南郡重镇悬瓠城的争夺
三、南蛮向背与淮(荆楚)局势
四、梁州氐乱
五、邢峦北魏西南边疆的开拓
1.夏侯道迁归降
2.邢峦在西南的经略
3.北魏西南疆域的拓展
六、高肇伐蜀
七、南北战争大势与北魏版图的扩大
1.南北战争大势
2.北魏版图的扩大
第九章 元恪时期的外交关系
一、周边国家(或区域政权)向北魏的朝贡
1.高丽东北亚国家
2.吐谷浑与西南氐羌政权
3.柔然铁勒与北部边防
二、西域国家向北魏的遣使
2.遣使两次以上的国家3.遣使一次的国家
三、洛阳市佛教与西域胡人、胡僧
四、总论宣武帝时期的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书籍简述
第一册目录
第二卷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