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营镇,隶属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地处太康县西北部,东靠清集镇,南连
板桥镇,西与
扶沟县吕潭镇接壤,北与
芝麻洼乡、扶沟县
崔桥镇毗邻。人民政府驻常营南街路西,电话区号0394,邮政编码461443,距太康县城25千米。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常营公社。
1962年,改为常营区。
1965年,恢复公社。
1983年,更名为常营乡。
1987年,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概述
常营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
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3
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315.3h,无霜期215d,年积温5274.7摄氏度,年降雨715mm,林木覆盖率24%。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镇拥有机电双配套机井2498眼,平均40亩地一眼井,有效排浇面积9.6万亩,旱涝保收田6万亩。各种大中型农具1.7万部,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3.8马力,用电量270度,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万余亩,粮食总产5万吨,其中优质小麦3万吨,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皮棉总产0.4万吨,肉类总产0.6万吨,民众生活水平有比较大的提高。
位置境域
地处豫东
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坡降16000,
平均海拔56米。
气候特征
属暖温带
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0心,极端最低气温-11℃;7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1.9℃。生长期年平均263天。无霜期年平均218天。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水文
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老涡河、兰支沟、后刘村流经全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36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212个村民小组。
下辖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92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36人,城镇化率13.9%。总人口中,男性35650人,占51.4%;女性33644人,占48.6%。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68172人,占98.4%。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12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90人。2011年,
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5.1‰,
人口自然增长率5.4‰。
民族
经济
概述
农业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1.5亩。
2011年,农业
总产值19000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3万吨,人均1760
千克。主要
经济作物有棉花、西瓜、
油桃、草莓、花生、药材、蔬菜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5.67万头。畜牧业总产值0.98亿元。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25%。2011年,大型
农业机械216台(辆)。农民人均纯收入5419元。
工业
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9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1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550人。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商业网点1569个,专业集贸市场3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133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703.9万元,比上年增长7%。
特色农业
太康县常营镇地处太康县西部,常营镇紧紧把握市场行情,积极探索,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取得了明显成效。发展优质杂果面积3.1万亩,其中陆地桃面积1.3万亩,大棚
油桃4000亩,大棚草莓、优质
葡萄、
凯特杏等1.4万亩。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华寿”牌油桃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绿色无公害环保食品”。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缺乏科技含量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一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拉着农民转,带着农民看,解放农民思想,开阔农民的视野,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先后组织乡村干部、农民代表赴
山东省等地考察学习。二是采取引进来的办法,积极挂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品种,建立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下岗职工)的生产模式,使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为依托,聘请专家教授给农民讲解精品果林种植技术及我国入世后农业发展趋势,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了“永久”牌专业技术人才200多人,为全镇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靠保证。三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从
郑州市、
山东省、
浙江省等地引进种植优质水果新技术、新产品20多个。四是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促发展。为创立名牌,在优质水果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乡镇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进行指导生产、包装,使果品质量明显提高,被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在此基础上,在国家工商局为
油桃注册了“华寿”牌商标,同时,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并在网上发布产品供求信息,提高产品知名度,使油桃等优质水果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注重典型示范,园区带动,把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作为提高产品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在会城寺、内岗等6个村布点连片,建立油桃开发区,全镇已建成各类高效示范园区12个,尤其是会城寺、前河等行政村棚栽油桃,曙光、华光、
艳光等20多个品种被国内权威专家认定为高产、优质油桃品系,其果品上市早,口味好,效益高,为农民发展市场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实行示范带动,点面辐射,使园区建设与规模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全镇12个示范园区带动发展了3万亩高效经作园区,形成了园区有基地、基地连市场,做到了建一个园区,带一片基地,兴一项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抓好农产品销售,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为此,常营镇把果品营销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一是以小集镇建设为载体,搞好水果专业市场配套,形成了市场,基地,农户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已建成占地5亩的果品批发市场,促进了水果生产的产业化。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经纪人开展营销。对龙头销售中介组织和农民加强指导,提供信息。农民自发组织,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常营棚栽油桃有限公司,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在许多大中城市建立农贸窗口,积极与外地客商签订优质杂果购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镇有1300多名果农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由于果品质优,宣传到位,产品很快占领南北大市场,远销
郑州市、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等地,很多客商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竞向订购常营的果品,
油桃价格在每公斤6元以上,大棚油桃单棚产值1万多元,陆地油桃每亩产值4000—5000元,大棚草莓每亩产值8000元以上。
交通
公路
西临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311国道横穿全境,213
省道纵贯南北。
2011年末,
镇区客运公交线路1条,公交车30辆,年客运量12.2万人次。
文化
历史文化
常营镇是
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
常遇春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
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
五子之歌”讽劝
夏王姒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窦建德墓等。
镇名由来
朱元璋于1364年
元旦,在
商丘市称吴王,建置百官,常遇春为平章政事(
丞相副职)。朱元璋称王后,继续发展自己,打击敌人。
常遇春,字
夏侯尚,怀远人,相貌奇伟,长臂善射,善冲锋陷阵,智勇三军,为朱元璋得力大将。常遇春率军迎战河南王扩廓贴木儿,攻取
颍州区(今
阜阳市)。
王保保退兵
沈丘县,
常遇春直逼沈丘。扩廓挟持军民毁城西逃,常遇春率军继续追击。常遇春追至
太康县(时属大元
元朝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开封市路)西一集镇时,遭遇汴梁守将王良弼援军阻拦。常遇春遂停止进兵,王良弼援军退去,扩廓军被救回汴梁。常遇春便在此
集镇就地安营扎寨。
朱元璋南征
明成祖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推翻蒙元指日可待。吴元年(1367年)平章政事常遇春被任命为征虏副将军,民国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奉请下于
商丘市奉天殿即皇帝位,建明国。
常遇春四十岁病卒,被追封为
中书丞相、太保。明朝时,
太康人为纪念明初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
常营地区集,后简称常营。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816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17所,在校生5749人,专任教师3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09人,专任教师22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1993年8月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0.59万户。
2011年末,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28个,藏书12万余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卫生院1所,村级一体化诊所40个;病床7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08张。专业卫生人员8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4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887人次,住院手术278台次,出院病人2532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70/10万,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9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4658人,参合率93.3%。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8户,人数331人,支出56.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市
医疗救助14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495人次,共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12户,人数3054人,支出334.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3人。敬老院1家,床位60张。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41392人,参保率9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36个,乡村通邮率100%。
固定电话用户2600户,移动电话用户21960户。
2011年末,
镇区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每日500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0%。
供电
2011年末,镇区拥有11万千伏
变电站1座,
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715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7条,总长度112千米,用电负荷970万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