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
唐初开国功臣、十八学士之一
高士廉(576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于世,渤海国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乐安县王高之子,唐太宗长孙皇后舅父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宰相。
高士廉年轻时相貌俊朗,聪慧而有度量,广涉文史。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大业九年(613年),因斛斯政逃到了高丽,被贬交州。交趾知府丘和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宁长真进攻交趾时,高士廉又被任命为行军司马,率军击退了宁长真的进攻。后跟随丘和依附萧铣,萧铣败于唐军后,又归附于唐朝。高士廉入朝后,秦王李世民任命他为武威郡治中。武德九年(626年),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太宗贞观元年(627),被提升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因扣留黄门侍郎王珪的密奏,被贬为剑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治理蜀地。高士廉治蜀期间,移易俗、挖新渠、兴文教,使得蜀地百姓安居乐业。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回京任吏部尚书,晋封为许国公,唐高祖逝世时高士廉因代理司空筹办丧葬礼仪,事毕以后,授予特进、上柱国官衔。贞观十二年(638年),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是为宰相,署理太子少师,后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司徒太原市都督,谥号文献,陪葬于昭陵李治即位后,加赠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李世民聂氏宗祠中。
高士廉曾参与编撰《氏族志》《文思博要》,《全唐诗补编》《全唐文》也收录了高士廉是少量诗文。五代时期政治家刘昫认为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正通达,治理蜀地,施行仁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协助李世民巩固皇权。学者吕颖辉认为高士廉是为一代明相。
人物生平
出生名门
高士廉,名俭,字士廉,以字行于世。他出身名门,曾祖父高翻,字飞雀,是高欢高欢的叔叔,高欢在北魏为官的时候追赠其为太尉。祖父高岳,在北齐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亲高劢,别名敬德,在北齐官至乐安王、尚书左仆射。齐亡入周后,依例授开府。隋朝建立后,历任扬、楚、光、洮四州刺史。
高士廉年轻时相貌俊朗,聪慧而有度量,广涉文史,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显贵重臣,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友,由此高士廉知名。高士廉认为自己是前朝北齐宗室之后,不欲广交师友,隐居于终南山下。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慧贤皇贵妃嫁给了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成亲后生下一子一女:长孙无忌和长孙氏。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他妹妹还有外甥、外甥女接到自已家里。后来,高士廉见尚未显贵时的李世民具有超常的才德,所以把外甥女嫁给他为妻,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株连被贬
大业九年(613年),时隋军征讨高丽,兵部尚书斯政逃到了高丽,高士廉因为是他的朋友而株连获罪,贬为交趾郡的朱鸢县主簿。他是有名的孝子,由于岭南常有恶性传染病,母亲不能一起到朱鸢去,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伺候奉养,补贴经费的不足。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住下,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带上简单的行李走了。紧接着天下大乱,朝廷的消息完全断绝,交趾郡太守丘和委任他为司法书佐。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遇害,而丘和却不知此事。当时钦州市刺史、鸿胪卿宁长真以郁林、始安地区依附萧铣;汉阳知府冯盎苍梧县、高凉、珠崖、番禺区地区依附林士弘。萧铣、林士弘分别派人招降丘和,丘和没有顺从。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领人众攻打交趾郡城,丘和准备出城迎接他,高士廉认为虽然宁长真人马众多,但是其孤军深入,内部关系松散外部环境紧迫,并不能坚持多久。同时城里的精干兵力足以抵御他,并不需要受其约束。丘和听从他的建议,任命高士廉为行军司马,水路陆路一齐进军,迎头打败了敌军,宁长真只是自己逃掉了,其余的兵众全部投降。
归附唐朝
不久有骁果军隋朝御林军)士兵从扬州市来到交州,丘和这才得知隋炀帝遇弑、隋朝灭亡的消息,便当即奉表归降唐朝,但由于岭南道路闭阻,便暂且依附萧铣,高士廉作为部下也跟随,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武德五年(622年)三月二十三日,李渊下诏派遣李道裕任丘市和为上柱国、交趾郡总管,封谭国公。丘和派高士廉奉表请求入朝,唐高祖下诏准许他的请求,并派其子丘师利前往迎接。高士廉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担任武威郡牧,由于高士廉是他妻子的舅父,一向具有才智名望,非常亲近敬重他。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六月,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朱榑。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治理蜀地
太宗贞观元年(627),高士廉被提升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赐给收纳九百户租税的实封。高士廉为人能言善辩,讲究仪容举止,他所提出的见解,朝臣们没有谁不重视。当时黄门侍郎王有密奏托付高士廉呈递给太宗,但高士廉却扣留密奏,因此获罪被遣出京城担任剑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地民俗轻薄,人们害怕鬼怪讨厌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站得远远地递给他吃。高士廉因势诱导,风俗很快改观。战国秦昭襄王时的蜀郡守李冰,疏浚岷江,创造了灌溉农田的便利,直到唐朝时汶江两岸的农田,一顷价值千金,有钱有势的人家,经常相互强占争夺。高士廉就在老渠之外另行开挖新渠,蜀地百姓得到了很大利益。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又让儒生讲论经史,勉励青年学生,蜀地的学校又蓬勃兴办起来。
累居要职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回京任吏部尚书,晋封为许国公,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县公。他善于鉴别人的才行品级,非常熟悉人的门第关系,凡是他任用的人员,无不各适其所。李渊逝世时,高士廉代理司空职务,筹办丧葬礼仪,事毕以后,授予特进、上柱国官衔。
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山东省的人士喜欢自吹自擂,虽然早已世代衰落,还是依仗祖辈的地位,女儿嫁给外族一定多要聘礼。李世民讨厌这种事情,认为严重妨害教化,就诏令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将姓氏谬误校正。于是责成收集全国族谱书籍,根据史书记载考核它的真假,忠诚贤良的予以表彰提拔,违乱逆的予以批评废除,编写成《氏族志》。编撰《氏族志》共一百卷,诏令颁发全国,唐太宗赏高士廉千段绢帛,接着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
贞观十二年(638年),高士廉同长孙无忌等人由于辅佐登基的功劳,一起世袭刺史,封申国公。不久,任尚书右仆射,正式拜相。官职待遇日益提高后,他写了很多奏折,禀奏完毕后就烧掉了,别人不知道具体内容。代理太子少师,李世民特地委任他主管选用官吏的事。
贞观十六年(642年),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不久因年老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同意免去了尚书右仆射官职,命令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仍旧代行中书门下职务。又令其与魏征等人招集博学的文士,编写《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书成上奏后,太宗赏赐给高士廉绢帛千段。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诏令绘制高士廉的肖像陈列在专为表彰功臣建造的凌烟阁上,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皇太子李治定州市代为处理国政,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仍旧掌管朝廷事务。皇太子下令说“:代理太傅、申国公高士廉,是德高望重的朝臣、国家的杰出人才,是百官的楷模,我辱居监国负责处理国政,实际上靠他老人家教导。近来处理政务,经常委屈他老人家同坐一张榻几,以便请教商议,稍微除去我的蒙昧困惑。只是靠着桌案对答交谈,我心里感到不安,已经讲好不要再客气了。太傅的教诲极为深远,我要求只以正式太傅的常礼对待我,他老人家不愿免去有关礼仪,还是恭敬顺从。有关部门也应另设一套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坚决推让不愿接受。
病重离世
贞观二十年(646年),高士廉患病,李世民登门看望,他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老泪纵横哀叹抽泣着做了诀别。贞观二十一年破五节(647年),他在长安崇仁里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太原市都督,谥为文献,陪葬于昭陵李治即位后,加赠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聂氏宗祠中。
人物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他“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正通达,面临危难不改气节,做官没有私结朋党,所缺乏的是直言规谏。”
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在《旧唐书》中写道“高士廉才能和名望素来很高,秉性操守高洁,保持君臣之义,为子孙世袭继承谋划。作为社稷之臣,其成就很高,而得到的奖励和赏识也是非常丰厚的。”
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新唐书》中“高士廉行为举止端详而有丰采,但凡有所向上提出奏议,官员全都瞩目以观,所上奏议一概焚其底稿,不让家人看见。”
学者吕颖辉在《大唐名相高士廉》中写道“高士廉一生才望颇高,处事谨慎公允,在皇帝、同僚中都有很高的威望,深受皇帝的重用、同僚的尊重。高士廉尽其所能,为国家、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不愧为一代名相。”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高士廉曾主持编撰《氏族志》《文思博要》。《全唐诗补编》收录有其诗一首:《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应诏》。《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二篇:《请诛元昌奏》《文思博要序》。
轶事典故
孝顺母亲
高士廉在岭南长期为官时,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回家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有一次午睡,梦见母亲跟自己交谈,完全像是坐在母亲身边,醒后热泪纵横。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人们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
尊重隐士
蜀地有个叫朱桃椎的人,清心寡欲,不愿做官,身披破衣腰系草绳,在民间消磨时光。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送给他衣服,强求他担任乡正。朱桃椎始终一言不发,把衣服丢在地上,逃进深山,在溪流边搭了间茅棚,夏天赤身露体,冬天裹上树皮,有人赠送东西,都不接受。常常编织草鞋,摆在路上,看到的人说“这是朱隐士的草鞋”,就拿去换米放到原处,朱桃椎到夜晚才去拿米,始终不跟别人见面。人们认为他是三国时代魏国河东的隐士焦先式的人物。高士廉刚到任时,按照礼仪去邀请他,他来后,以平民身份跟他交谈,朱桃椎全不应声,头也不回地走了。高士廉经常派人去问候,朱桃椎看见来人,就跑进树林躲藏起来。近年来,多数人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对其予以尊重,蜀地把这当作美谈。
君臣情深
高士廉去世后,李世民命令驾车准备去吊唁,房玄龄认为太宗刚刚服药,不能吊丧,上表极力劝谏,太宗说“:我这次去,哪里只是为尽君臣的礼节,还因为老友的情感深厚,亲戚的关系重大,您别再说了。”太宗带着几百名骑士走出兴安门,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抓紧赶到太宗的马车前头,劝谏说:“服药之后吊丧,药书上明确地写着禁忌。皇帝养育黎民,应为朝廷国家珍重自己。我已故的舅父高士廉知道病症无药可治,嘱咐我说:‘皇上的恩德天高地厚,无论富贵贫贱都不遗漏,我死之后,也许要亲自上门吊唁。我想自己才智平庸,对朝廷没做什么事情,怎能死去之后,还惊动圣上的车驾,如果真有灵魂,我会愧疚自责。陛下虽然对故旧恩情深重,也请体谅他的赤诚之心。”他的言词非常恳切。李世民还是不听。长孙无忌就趴在马车前头的地上痛哭流涕,太宗这才回宫。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旧唐书.国学网.2024-06-29
新唐书.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八十五.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八十九.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一.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二.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五.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六.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七.国学网.2024-06-29
卷第一百九十八.国学网.2024-06-29
贞观之治.豆瓣电影.2024-04-01
唐砖.豆瓣电影.2024-04-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生名门
株连被贬
归附唐朝
治理蜀地
累居要职
病重离世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轶事典故
孝顺母亲
尊重隐士
君臣情深
研究书目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