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山区
广东普宁下辖区
南阳区属于广东省普宁市,包括高埔镇梅林镇船埔镇、大坪镇、云落镇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1日广东省将惠来县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市 大坪乡以及揭阳市的九斗、乌石村,划归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
1957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乡,高埔乡,云落乡,船埔乡,南阳乡,大坪乡,黄沙林场,设立里湖镇
1958年普宁县南阳山区改为里湖公社。
1960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大坪乡 改 大坪农场。
1961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公社,高埔公社,云落公社,船埔公社,南阳公社,黄沙农场。
1962年普宁市南阳山区设在里湖境内增建石牌公社。
1965 年普宁县南阳山区建立“普宁县南阳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船埔镇船埔中学前身。
1966 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大坪农场 改 大坪公社。
1980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黄沙农场 改 黄沙公社。
1983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区,高埔区,云落区,船埔区,大坪区,南阳区,黄沙区,里湖区、石牌区。
1986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镇高埔镇云落镇,船埔镇,大坪镇,南阳乡,黄沙乡。里湖镇石牌镇
1993年4月撤销普宁市建立 普宁市,由广东省直辖。
2003年12月普宁市撤销黄沙乡,将黄沙乡的行政区域并入船埔镇;撤销南阳乡,将南阳乡的行政区域并入梅林镇,撤销石牌镇,并入里湖镇。
现普宁市南阳山区行政规划:梅林镇,高埔镇,云落镇,船埔镇,大坪镇。
“南阳山”的名字由来,历史上有赖、杨两姓的祖先从南阳市迁到福建永定南阳居住,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再迁至此山区创业,以原籍命名。
地区介绍
南阳山,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脉支脉,普宁市区西部。是普宁市揭西县陆丰市陆河县惠来县五县的界山。南北相距24公里,东西相距35公里,总面积84万亩。南阳山区又称峨眉嶂山地,大部分在普宁境内。整个南阳山平均海拔100—300米,山峰海拔多在400—900米之间,主峰有峨嵋嶂和癞痢石凸,位于普宁西南与陆河的边境上,其中,峨嵋嶂海拔980米,是普宁最高峰,癞痢石凸海拔960米,向东南降低为低丘、台地。山势西北一东南走向,与海岸大致平行,面海的山坡多地形雨,为粤东最大的暴雨中心,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地质以燕山构造运动侵入的花岗石闪长岩为主体,表土多为赤红壤和黄壤。处于南阳山区的后溪乡和原黄沙乡各村所处的平均海拔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气温较全市平均气温低2—3度。南阳山系是榕江县、龙江和梅林溪的发源地。矿产主要有钨、、锆英石。南阳山区是普宁市重要的果林生产基地。林木有杉、松、红椎、柯等,水果有菠萝、青梅、柿等。黄沙镇各村的平均海拔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气温较全县低2—2.50C。整个山区重峦叠嶂,连绵起伏,野猪、虎、狼、穿山甲等出没其间。除黄沙乡外,各乡镇、场都有班车通达。广汕公路经此。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的重要活动区。
由于梅林镇多个村子都相连在一起,分布在梅林镇中心周围,所以经济比其他镇要发达许多,梅林镇也是南阳山区的中心地。云落镇因为靠近市区流沙的原因,经济在近几年变化非常大。高埔镇因为有一个高柏高速,普宁市人坐大巴去广州市、深圳、东莞市等地,或者回普宁,都需要经过高柏高速,所以对高埔镇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辖地区
梅林镇
梅林镇:
西门村、梅光村、高田村、东门村、相屋村
涧头村、新楼村、凤池村、华村、再头村、中段村、军田村、南阳村、松楼村、松阳村、新梅村
永兰村、新梅村、埔尾村、青潭村、毛岭村、上楼村、边潭村、
边角村、边埔村、丰田村、尖石村、边上村、边围村、溪头村、大廖村、隆营村、
桂嶂村、居民社区、岁余坑村、大高田村、犁头凸村、大岭下村、黄割田村
船埔镇
船埔镇:
船埔村、毕石村、红足村埔仔村半溪村、永光村、大洋村、新联村、深水村、宝樟村、
古坑村、樟树村、大福村、天青村、告陂村、坑圆村、两坑村、梅田村、青潭村、坑尾村、
吉告村、西溪村、庵内村、河坑村、黄沙村、利坑村席草湖村、庵内村、河坑村、鸭母寮村
船埔圩居委会片区
高埔镇
高埔镇:
福田村、葵坑村、新圩村、梅星村、高埔村、坪上村、社径村、山下村、下营村、
头寮村、龙堀村、高车村、月塘村、大星村、南营村、高营社区、罗心田村
云落镇
云落镇:
湖寨村、五斗村、云落村、九岭村、崩坎村、红饶村、古安村、红光村、田心村、后陂村、
新星村、洋角村、大池村、云楼村、榕树埔村、下埔寮村、中央寨村、石示坑村
大坪镇(部分村)
善德村经度 11581562 ,纬度 2324103;
甲湖村经度 11583466 ,纬度 2322747;
粘田村经度 11583817 ,纬度 2322020;
大坪镇埔心村经度 11585176 ,纬度 2319807;
稔尾村经度 11586396 ,纬度 2318383;
新竹村经度 11584957 ,纬度 2318280;
埔岭村 经度 11583780 ,纬度 2318910;
大坪镇大坪村经度 11567060 ,纬度 2350091;
三溪坝村经度 11584954 ,纬度 2316777;
后溪乡
后溪乡:
矿坑村、埔楼村、坑楼村、半径村、圆明村、平洋村
旅游景点
南阳山区境内有古刹圆通庵、盘龙阁,西林古寺。
体现南阳山区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船埔镇梅田村灰寨寨顶围龙屋。
盘龙阁
位于广东普宁市南阳山区梅林镇辖区内,方圆4平方公里。它既是粤东十方 名刹之一,又是重点旅游景区。2002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二日)重建落成开光。
盘龙阁是名闻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的盘龙阁古庙就在这里。庙宇始建于清光绪(1875—1908)初期,规模不小,是观音菩萨和元天上帝显圣道场。据清《普宁县志》载,这里有“六山十八景”:“盘龙山、虎山、象山、狮山、龟山、鹰山,绿水浮舟,龙阁云海、佛阁龙泉、鲤跃龙门、仙人萍踪、百鸟朝阳、杜鹃泣月、雄狮衔啼、蟾蜍望月、仙湖彩虹、跑象驮日、元天卜褂、龙泉琴声、金鸡报晓、涅盘洞、晨钟石、暮鼓石、回头狮。”1990年省、市政府和省宗教局批准
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活动场所。
修扩建后的盘龙阁寺主副配套工程设施共有二十几项: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翻新的盘龙阁玄天上帝庙、圆通庵、七层千佛塔、五层法堂楼、功德堂、左右长廊、内外山门、三层楼僧 舍、迎宾馆、市佛协办公室、拱辰亭、将军亭、观音亭、供水塔、城门楼、金石结构土地庙盘古石桥、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寺坐南朝北,以龙珠金山为中心,四周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称谓“六山十八景”。内局神兽六山环绕,外有九龙盘朝,是名符其实的龙盘虎伏盘龙阁。诸景点中尤以佛阁龙泉、盘龙温泉、拱辰留迹,无尾目顶印、盘古石泉、缘水浮舟、九龙潭(水库)等天然奇观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叠叠岭上峰,巍巍千佛塔,登塔远眺,九龙戏,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堪称潮汕地区小五台之宝地。
主体建筑系单层高阁,坐东面向西北。周围有三亭一峰环绕,即北面拱辰亭、西面金华亭、东面紫气亭、东北面天乙峰。据保存在盘龙阁的《惠来正堂告示》石碑记载,当初建为讲堂,宣讲《圣谕广训》,后改为道教堂。20世纪50年代,道场停止活动,场地为迁至此处耕作的农民居住。1990年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后不断进行寺庙扩建和周围道路建设。截至2003年底,盘龙阁为粤东地区建筑面积最广阔的建筑群寺庙。
有六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观,三大如来、四大天王、五大菩萨、十八罗汉汉白玉雕像,还有点缀山间的亭、台、楼阁、宝塔等,有3.4公里长的公路纵贯旅游区。是普宁市重要旅游项目,粤东较大规模的旅游景区。
创始人是揭阳市卢松光法师。当时他日夜不辞劳苦地奔走于粤东各处和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向各地善男信女宣传善事,他的净修梵行,禅心高德感动了不少人,经多年努力,募集了一大笔资金,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盘龙阁寺。寺庙建成了,他也圆寂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把他的骨头尸首连他的指甲都烘干后,重新装扮,然后封存在上庵玻璃柜内供人瞻仰,土改后的1956年被废。
根据保存在这里的《惠来县正堂告示》的石碑记载,盘龙阁最初建为讲堂,宣讲《圣谕广训》,后为道教场所。在盘龙阁下庵池塘旁的广场上,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一个清光绪年间普宁涂洋村人献的镇宫宝物,是二人多高空腹的外面铸有龙凤、花草、文字,玲珑奇巧的“盘龙阁寺万年宝鼎”,俗称三层大肚的焚纸钱的大铁炉,也叫三脚鼎。炉上铸有“法雨流琼树,慈云护宝幡”等文字,是我省罕见的珍贵的古文物。在文革期间,由于它高而重,才逃过灭顶之灾。
解放后,盘龙阁道场停止活动。在1956年至1992年这一段时间,普宁池尾华取、新寮等村一个“移民社”林、张、刘、赖等姓共150多人在此耕作居住,后来,他们陆续迁回原籍。1961年,盘龙阁被列为普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经广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准,盘龙阁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盘龙阁原来分上庵和下庵,前后占地4平方公里,经不断建设,如今上下庵的房子已连成一片。整个工程除了山体维持,道路建筑外,还新建了上庵的盘龙阁寺大厅、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廊庑等。又新建了将军亭、观音亭、如音亭、拱辰亭4个亭。在东南面,前几年又建了一处宫殿式的“园通庵”建筑群。全庵都是宫殿式杉桁石砖水泥琉璃瓦的建筑结构,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其中单超过两人高的铁或石镂空造型精美别致的“盘龙阁寺万年宝鼎”就有八个,实为少见。同时还在山顶上新建了三层多高的“千佛塔”,站在塔旁,不仅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山下各处的梵宇僧室,与松柏上下其间,还可以眺望梅林镇崭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在盘龙阁上下庵之间,绿树丛中,潺潺泉水边,新建了四栋二至五层高很长的楼房,楼房内有普宁市佛教协会办公室、活动室、大厨房、大餐厅,和可以容纳100人的大宾馆,专门接待国内外八方香客和游人居住。在绿树下,到处十分清洁,空气清新,又有亭台石凳供人憩息。每逢夏天雨后天晴之际,坐在山边石上,鸟雀鸣于树上,蜂蝶舞于花间。耳听沸沸汩汩的泉声,眼观曲折清新的泉流,使人烦恼顿消,心旷神怡,其乐悠悠,实为旅游度假之胜地。
现在每年农历七月,盘龙阁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盂兰盛会”,十分热闹。每逢春节后一个多月内,从各地涌来的香客和游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盘龙阁乃粤东地区建筑面积最广阔的建筑群的寺庙,也是最多僧尼的寺庙。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参观后赞叹不已,誉其为“南方五台山”。
七星洞天
道教胜地七星洞天南合武当,位于广东省普宁市 南阳山区高埔镇大道营横屏岭山岳。公元260年,天师葛洪赤松子黄初平等仙长们寻龙采药栖身于此。公元1778年,先贤王达成、王姑等续缘扩建,侍奉慈航天尊等神。1958年,仅剩残碑断瓦。1998年,武当道人陈明性道长等参访普宁道教,追仙踪,结道缘;经一年多实地的考证。于1999年9月,栖居七星洞天,结草为庐,广结善缘;经十年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大德鼎力资助,现已初具规模。
圆通庵
圆通庵前身是员潭仔庵,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阳山区后溪山岭的员潭山上。后溪山岭自北而南,重峦叠嶂,绵亘数十里。沿山河谷的后溪水道,是龙溪河的支流。古代山间原始森林密布,是猕猴野鹿栖息之地。据《建庵碑记》说:“员潭山高云霄,登是山者,不往西域天竺。”
嘉靖四十三年(1564)萍乡市知县陈元谦(陈梅峰第五代孙、任满回乡至员潭庵)与僧人商议改建,僧告以昨晚梦见山顶小湖有群鹿卧眠,陈元谦认为这是好兆,便在鹿眠湖附近(即员潭故庵之上)“择吉兴工,梁栋美材,本山所产,经营缔造,阅月而成。取清净无滞之义,名庵曰圆通庵,斯时外观,高山耸翠,上山云霄,远水细流,下舒碧涧;内视显佛,应求神灵保佑,人咸道为千佛庵云。”不久,致仕回乡的钜野县令陈雪坡(陈元谦从侄)邀游庵中,僧人将建庵经过相告,次日,同登山远望,果有群鹿卧眠湖边。于是建议将山脚员潭上下田地一顷零八亩拔入并加以扩建,“奉诺佛,祀祖先,敲金戛玉,煌煌乎可观也。”《碑记》圆通寺湖光山色,规模壮丽由此可知。
圆通庵为岐石陈姓祖先创建并屡废屡修,七百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解放后后溪山区属于普宁市辖地,圆通庵旧址仍在,前年陈梅峰裔孙港商慈善家陈权记先生巨资委托友合、希石等十三人主持复建,焕然一新,现普宁市计划扩建,并发展旅游事业,圆通庵古迹和附近景物将妆扮得更加美丽壮观。
客家围龙屋
位于船埔镇梅田村灰寨寨顶的围龙屋,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为梅田吴氏村民的祖居(始于第三代),是揭阳市地区甚至潮汕地区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近五千平方米,正门口有近六百平方的半月形禾埕,称“狮石坪”(因坪边缘有狮形石而得名),围龙屋与禾埕整体平面呈不规则蛋形,后圆前方,外圆内方,围龙屋内围为方形,正屋为梅田吴氏二代祖雪梅公祖祠“永堂”(已毁于文革时期)。灰寨寨顶围龙屋,是体现南阳山区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是船埔镇历史文化的沉淀,是船埔历史的见证,更是潮汕地区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最宝贵的遗产!
关于围龙屋的作用传说
寨顶围龙屋在古时是有防御作用,历史上的确是发挥过作用的…说是以前古时旧社会,具体什么年代待考证,听长辈说的…当时社会动荡,寨里来了一伙“河婆贼”(土匪),抢掠村民财物…后来包围寨顶围龙屋,当时冷兵器时代,河婆贼是攻不入围屋的,但村民困守在屋内,因为处于半山腰,平时村民是要下山挑水的,所以河婆贼想利用这点围困村民,让村民渴死在里面,村民也是被围困的不行,不知困了几天,最后,一位婆太想到一个办法,因为我们客家以前有酿米酒的习惯,所以这位婆太就叫人把衣服沾了米酒,用竹篙高高把衣服撑起来,衣服滴着水,让河婆贼看到,表明我们围龙屋内有水,你们河婆贼困不了我们,幸好河婆贼也信了,而且他们坚守数日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就跑了,村民也就安全了…
近年来,围龙屋里原居民大部分已外迁至里各排或径仔缺,截止至2015年初,仅余左侧门楼的两三户老人家居住,围龙屋的大部分房屋多年失修并塌严重,尤其那些古老的青砖墙都悉数倒塌,很是可惜!期待村民及有识之士,有朝一日唤起保护修缮祖屋的意识,团结一致,把寨顶围龙屋保护修缮起来,留予后代,告诉后人,我们客家、吴氏先祖艰难的历史!
以下是航拍局部村景及围龙屋。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寨顶的围龙屋,已经倒塌非常厉害,野草肆虐,估计很快就会塌毁尽,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把她修缮起来,持续保护好我们村客家人宝贵的遗产!照片由乡友吴文基,拍摄于2015年6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区介绍
下辖地区
梅林镇
船埔镇
高埔镇
云落镇
大坪镇(部分村)
后溪乡
旅游景点
七星洞天
圆通庵
客家围龙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