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是位于
上海市杨浦区北部的一条河流,全长7公里。虬江最早是
吴淞江的一部分,但由于吴淞江河道淤塞,
北宋后曾多次治理,另开吴淞江新河道,残留的吴淞江旧河道称为旧江,而「旧」、「虬」在
上海方言中发音相同,所以旧江又名虬江。虬江经过整治和填埋,仅残留数段互不相连的西、中、东三段河道。其中,西段改名为
西虬江,中段改称为外走马塘,东段名称不变。虬江西起国定路西,向东流入
黄浦江,于
复兴岛北端附近流入黄浦江。虬江的另一条支流是白鹤江。虬江是一条
断头河,因此在流经的区域内,虬江的水流较为缓慢。虬江的
流域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为7公里。虬江的水质受到污染,需要进行治理。
虬江(Qiu Jiang) 位于
杨浦区北部。西起国定路西,越国定路、
淞沪路,经
上海长海医院、沈家行后,往南越
翔殷路,再与东走马塘相会,往东越
军工路、上海机床厂,于复兴岛北端附近流入黄浦江。长7公里余,河面宽30~40米,低水位水深0.8~1.8米,高水位水深3.9~4米。通航能力在10吨级以下,军工路至
黄浦江一段长1.4公里,可通行60吨级船只。有通航、排涝之功能。
原虬江古河道西起
丹顶鹤江至
吴淞江会合口,东流经今白鹤、旧
青浦区、纪王、封浜、
江桥镇、沈家行,过黄浦江至
高桥镇东北注入
长江,与东大盈浦、通波塘、新通波塘、蟠龙港、
新泾港、桃浦、彭越浦等
相交。现在的虬江仅存数段残留河道,彼此不相联通,但可分段航行,东段仍保留原名,西段1981年改名
西虬江。
古地理书《
尚书·禹贡》中有“
三江既入,
太湖底定”一语,“震泽”即太湖的古名,“三江”是古太湖的三条泄洪道,后人以为它们是吴凇江、
娄江(即今流经
太仓市入长江的浏河港)和东江(已淹,部分河段即今
黄浦江的上游),其中吴凇江又是三江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全句可以理解为:只要确保三江畅通,就可以使太湖流域旱涝保收,平安无事。吴凇江是太湖最大的
泄洪道,承担太湖一半以上的泄洪任务,吴凇江一旦淤塞,雨季来临而不能及时排洪,太湖流域就瞬间成了水乡泽国;同样,吴凇江也是
太湖流域最大的篙水河,旱季时篙水不足,也会造成太湖流域旱情严重,所以古人十分重视对吴凇江的治理和管理。
公元1127年,
南宋迁都杭州市(今杭州市)大批
北宋的臣民随政权南迁
江南,江南的人口迅速增长;政权南迁也使
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南转移,同样也是江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到了南宋中期,迅速增长的人口使江南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困惑,于是江南又出现围垦造地的浪潮,
苏南是平原,人们只能向荒滩要田,吴凇江是一条大江,沿线滩地不少,当它的荒滩被开垦成良田后,天灾人祸也接踵而来——吴凇江淤塞严重,雨季来临,吴凇江承担不了蜂拥而来的
太湖洪峰,江南成了一片水乡泽国,而旱季时,吴凇江篙水不足,这里又出现严重的旱情。
吴凇江东流注入大海,受
潮汐的影响,江水有规律的潮
涨潮落,涨潮时,下游的泥沙被海潮冲向上游,而退潮时,江水又将泥沙冲入大海。而当吴凇江江岸变窄,江水变细后,海潮依然把下游的泥沙往上推,而已经变得细小的吴凇江水无法在退潮时将泥沙冲入大海,泥沙就在下游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吴凇江下游淤塞了。当太湖洪峰到来之际,汹涌的洪水不能顺江注入大海,就在被淤塞的地方冲出一条条小河,到了元代,今
北新泾镇以东的吴凇江的主干道已模糊不清,无数条弯曲的河流都成了吴凇江下游河道,吴凇江下游河道曲折多弯如“虬”(虬是传统中的一种龙,身体曲折多弯),于是人们把吴凇江下游河道叫作“虬江”。
吴淞江的淤塞程度越来越严重,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明永乐年间,中央政府派水利大臣
夏原吉驻
江南治理吴凇江,他听取了精通水利的上海人
叶宗行的建议:一、原来的
黄浦江从今
南汇区与
奉贤区交界处的
闸港向东注入大海,吴凇江的一条支流——
上海浦在闸港附近与黄浦相接,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拓宽挖深上海浦,使它成为黄浦江新的下游河道,这条河相当于今天的闸港以北的黄浦江,从此,黄浦江就替代了
吴淞江而成了流经
上海市的最大的河道;二、放弃原来的吴凇江下游水道——虬江,在今
北新泾镇附近另外开凿一条河道,使它成为吴凇江下游水道,引吴凇江水注入新的黄浦江,这条河道相当于今天的
吴淞江。此结果又使吴凇江成了
黄浦江的支流。当上海新的
水系被重新确定后,那条被废弃的吴凇江下游古道就被叫作“旧吴凇江”,这个道理就于上海新的火车站建成使用后,被废弃的原火车站——北站被人们叫作“老北站”一样),后来被省呼为“旧江”,
上海方言中“虬”、“旧”同音,后为又讹“旧江”为“虬江”。应该讲,虬江是旧江之讹。不过,对一个地名的来历有几种诠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千万不必过于认真。
吴凇江是一条大江,古书记载,在
唐朝时它江宽十里,虽然古代的“里”比今天的“里”小一点,但古“十里”至少也有今天的4000米,这吴凇江是够宽大的,所以自古以来吴凇江就成了二个或几个行政区的天然分界河,如流入上海的吴凇江历史上就是嘉定与青浦、宝山与上海的分界河。
虬江分别于1914年和1922年分二次填河筑成
虬江路,当然,虬江路即以原虬江而得名。虬江在民国初是
上海县与宝山县的分界河,是二个独立行政县的接合部,成为治安的盲点。今日,
虹口区与
闸北区以原
淞沪铁路(相当于今
轻轨铁路的线路)为界,
上海市虬江路、宝通路一带又是虹口区与闸北区的交界处,这里也容易成为治安、执法上的一个盲点,并形成规模性的地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