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义(?-837年6月4日),初名李再义,字方谷,是
天宝藩镇将领,恒山王
李承乾的后代。他年少时以勇力闻名,被卢龙节度使
刘济招入亲军,后来晋升为衙前都知兵马使。
宝历二年(826年),李载义发动兵变,杀死卢龙节度使
朱延嗣,并自称留后。随后,他得到朝廷的承认,被任命为卢龙节度使,并封为武威郡王。由于他对朝廷非常恭顺,还参与了平定叛乱的沧景之乱,因此被授予
平章事的职位。大和四年(830年),他相继击败了奚族和
辽朝的入侵。次年,他被部将
杨志诚驱逐,后来转投朝廷,受到
唐文宗的礼遇。此后,他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并兼任侍中。
开成二年(837年),李载义在太原去世,享年五十岁,并被追赠
太尉。
人物生平
勇力过人
李再义(后改名李载义)为
李世民废太子、常山愍王
李承乾之后,故是
唐朝远支宗室。据记载,他的先祖们世代以在战场上的威力闻名,在
卢龙镇的首府
幽州(今北京)任职。李再义早年丧父,和同乡豪杰四处游历。他身体强健,力能挽强弓,善于摔跤,被时任卢龙节度使
刘济招入亲军,累升衙前都知兵马使、检校
光禄大夫兼
监察御史。
接管卢龙
宝历二年(826年),卢龙镇兵变,节度使朱克融及长子朱延龄被杀,其次子
朱延嗣被拥立继任。朱延嗣因虐待士兵,不得军心。李再义借机诛杀朱延嗣及其家属三百余人,并将其罪上奏朝廷,李再义被军士推荐为节度留后。十月,
李湛于是授李再义为检校
户部尚书、
御史大夫、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藩经略等使兼幽州大都督府
长史(卢龙节度使) ,封武威郡王,赐名“载义”。至此,他正式改名李载义。
前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被乱兵囚禁时,其幕僚大多遇害,家属也遭扣留。李载义继任后,为表忠心,将其家属一百九十人尽皆放回
长安,即使僮仆也都得到护送。
伐叛破狄
大和元年(827年),朝廷准备讨伐自称横海节度使的
李同捷(前节度使
李全略之子)。李载义自愿为朝廷助战,
唐文宗为表嘉奖,特加他为检校右仆射。李同捷为了争取河朔三镇的支持,派很多亲属向他们行贿钱财、库藏和妇女。李载义扣押了前来行贿的李同捷的侄子,并将他和所贿的财物、女乐一同送往长安。十月,李载义参与对横海镇首府
沧州市的进攻,击破叛军六千人,杀一千五百人,生擒一百五十人。
大和二年(828年)十月,李载义又于沧州
长芦县击破贼叛军两万人,生擒四百三十人。
大和三年(829年)正月,李载义攻陷长芦县,杀叛军五千余人,生擒七百五十五人,招降二百八十五人。二月,又于木刀沟的南镇击败成德军两万人。他每次俘获横海、成德俘虏时,都将其剖杀后进献朝廷,经宰相
韦处厚告诫,才稍加收敛。李载义累破敌军,以功加封至
司空,进阶金紫。同年,
李同捷投降,李载义获授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实封三百户,成为使相。
唐文宗还特命中使前往
幽州,赐李载义白玉带,以示恩宠。
大和四年(830年),奚族进攻卢龙镇。四月三日,李载义率军将其击破,杀五千余人,俘获奚
刺史、县令、大将、首领等二百七十三人,生擒其帅茹,唐文宗特赐李载义冠带,以表嘉赏。同年,契丹入侵卢龙镇,李载义将其打败,俘获契丹名王,送往
长安,以功加太保。
失权入朝
大和五年(831年)正月,朝廷赐给李载义德政碑文。李载义请使者参观球赛,不料后院兵马使
杨志诚作乱,乘机驱逐了李载义。李载义与儿子李正源被迫逃往相邻的义武镇辖下的
易州。
唐文宗本想出兵恢复李载义的地位,但宰相
牛僧孺认为朝廷不必进行这样的军事行动,不如因势承认,文宗于是允许杨志诚接管卢龙镇。
李载义随即上疏说:“臣自从打败沧州的贼人,多次想要入朝而未获准许,臣现在希望带着妻子、儿女入朝觐见。”文宗特派使者至太原慰问迎接他到长安,赏赐衣袍、笏板及各种用具。文宗又因其曾参与讨伐横海,对朝廷一向恭顺,于是允许他保有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又授职太保。
节度两镇
大和五年(831年)四月,李载义被任命为
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山南西道镇首府)尹。
大和七年(833年)六月,李载义又被任为北都留守兼太原尹、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河东节度使)。不久,加衔
开府仪同三司。后为母服丧,又被起复为骠骑大将军,其余官衔不变。
大和八年(834年),
杨志诚被部将史元忠驱逐,逃往
长安。途经
山西省,李载义将其殴打,上表指称杨志诚挖掘了自己母亲和兄弟的坟墓,盗取陪葬物品。李载义请求挖出杨志诚的心来祭奠母亲,被
唐文宗拒绝。他又要杀死杨志诚,经幕僚苦苦劝谏方才作罢,但仍然杀了杨志诚的妻子、儿女及随从。文宗因他有功,未予处罚。
大和九年(835年),文宗授李载义侍中之衔。当其部下提出要立碑纪念其功勋时,文宗命前宰相
李程起草碑文,并取《尚书·周书》中“凡厥正人,既富方谷”之意,为其赐字“方谷”。九月,李载义派兵三千,以防备当地的
吐谷浑部落。此年,李载义又被授予守太傅之职。在此之前,
唐朝只有武宁节度使
王智兴被授以此职。十一月,
唐文宗谋划
甘露之变,以宰相
李训的副手
王璠为河东节度使,将李载义召回
长安。计划失败后,李训等人被杀,文宗被宦官软禁,但李载义被允许留任河东节度使。
病逝太原
开成二年(837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4日) ,李载义病逝于太原,时年五十岁,朝廷追赠
太尉(一作太傅)。
主要成就
恭顺朝廷:李载义就任卢龙节度使后,对朝廷颇为恭顺,颇受唐文宗宠待。大和元年(827年),他拒绝自称横海节度使的
李同捷的贿赂,自愿为朝廷助战,讨伐李同捷。李载义多次击破横海及成德叛军,颇立战功。
捍卫北疆:大和四年(830年),奚族进攻卢龙镇,李载义率军迎击,大破奚军,擒获其帅茹羯。同年,契丹越境入侵,李载义再败其军,俘获契丹名王。
家族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李载义自称为
李世民的长子、恒山愍王
李承乾的后代。
轶事典故
二卒守门
回鹘派使团进贡时,常沿路劫掠,州县官吏不敢抱怨,只敢调兵自守。当李载义就任河东节度使时,正逢李畅率领的回鹘使团入朝。李畅深知
唐朝法令对其无效,于是愈加骄恣,他鞭挞、锤击驿馆小吏,贪得无厌。李载义召来李畅,对他说:“
可汗派将军来纳贡,目的是巩固两国的舅甥之好,不是派你来侵犯和羞辱我朝的。如果将军不节制部下,放纵他们掠夺百姓,我李载义会杀了他们。别以为你们可以无视我朝的法律。”之后,李载义下令,将州县的卫戍兵马全部撤除,只派两个士兵把守城门。李畅畏惧而顺服,不敢再违犯法令。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五·唐纪六十一》
人物评价
李昂:《
周书》“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卿宜当之,以方谷为字。 (《
新唐书》引)
李德裕:且以耳目所及者言之,李载义在
幽州,为国家尽忠平沧景,及为军中所逐,不失作节度使,后镇
太原市,位至宰相。 (《
资治通鉴》引)
刘昫:①若李载义、
张仲武、
张允伸因利乘便,获领旌旗,以仁守之,恭顺朝旨,亦足多也。 (《
旧唐书》)②载义、仲武,亦多忠劳。 (《旧唐书》)
宋祁:其天资骄暴云,帝屈法弗劾也。 (《新唐书》)
司马光:载义藩屏大臣,有功于国,无罪而志诚逐之,此天子所宜治也。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