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烺
清代贤相张鹏翮之父
张,字冲寰,号松龄,明末清初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人。系清代贤相张鹏翮之父、大诗人张问陶之太祖。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五月二十三日戌时,卒于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八月初二日,享年八十九岁。配景氏,侧室季氏。子六人:鹏翮、鹏翼、鹏举、鹏飞、鹏、鹏搏,女二人。
生平经历
敬宗睦族
张烺生逢乱世,六岁那年,即壬申崇祯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祖父张惠寿终正寝。十一岁那年,即丁丑崇祯十年(1637),“陕贼过天星、李自成混天王、蝎子块等贼,由七盘关入蜀,陷广元市昭化镇剑阁县等州县,官兵败贼于广元。贼乃分混、蝎二贼,趋潼川。十一月,陷射洪市;进围遂宁市。”是年,张烺之父张应礼诏授怀远将军都司书,调随征。次年,即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官兵败贼于梓潼县。李自成孑身逃遁入楚,余党散走,督师檄诸军进剿。府君(张应礼)追贼于,孤军无继,抗节以死。……余(张烺)时闻讣,五内俱裂,乃间关至沔,扶柩以归,与大父(张惠)葬于里东两河口之双相山。”
乙酉顺治二年(1645),“贼帅孙可望等率兵至重庆市,为曾英所败,遂沿涪而上,十月至遂宁。余时以事入城,因念老母在乡,闻贼警必多忧疑,欲归以慰悬望。诸兄坚留之,而余益心神恍惚,坐卧不安。因于是日潜出城,夜分始归家。母子相见,如同再世。次日,贼屠遂宁市城矣。时闻贼众已出城,至北关外旌忠庙,始传令回兵屠城。城中居人,无一存者。贼又掳其丁壮千余人,带至西洲坝,尽杀之。余诸兄及族姓之在城者,悉遭其厄。……余乃悉窖藏其米谷等物,奉母氏入深山中。自是野处露宿,岁以为常矣。”孙可望(?—1660),小名旺儿,陕西米脂人。张献忠义子,受封“东平王”。后投清变节,被封为“义王”,此是后话不提。张烺之所以能死里逃生,逃过一劫,完全得益于一个“孝”字。
丙戌顺治三年(1646),“余(张烺)年二十岁。时贼分布蜀中者,率以屠戮为事,遇人即杀之,裂肢肠,备极诸惨。余(张烺)奉母匿林莽中,一日屡迁,或一夕屡迁。多方侦探,贼稍远则复返故室。独异贼所搜罗之处,皆余(张烺)已迁之处。故处贼丛中,余(张烺)未常(尝)见一贼,余(张烺)母未尝受一惊也。”
然而,好景不长。丁亥顺治四年(1647),“大兵歼献贼于凤凰山保宁顺庆区一带悉平,贼党皆窜走云南省遂宁市为水陆要冲,贼众往来,非宁区。时皇惊骇,吾(张烺)母然逝矣。”献贼,指的就是“彪炳史册”而又杀人如麻的张献忠
辛亥康熙帝十年(1671),“余(张烺)往赎族人于南部之石垭子。吾族自麻城市迁蜀,家于遂宁之黑柏沟,有明三百年,族姓蕃盛,乃散居于邑西溪、土桥、治口、凤台县等处,计十三房,凡万有余人,子弟至有不相识者。劫难后,逃散死亡,靡有孑遗。独余(张烺)从万死一生中,得延余生,皆有大父积累之厚,府君死难之苦,皇天眷德,使忠臣有后也。归遂以来,族姓无存,庐墓荆榛。闻益现之子仕进,为贼所掳,流落其地,为人佣工。余(张烺)童时,犹记有益现名,与今联第之祖益周为再从兄弟。独未晰其分自何祖,仕选亦不能记忆。余(张烺)时亲往赎之,三返而后,领归。今已生三子、孙八人,振振有兴,亦可以慰祖宗在天之灵矣。自今以往,愿我子孙,当念同为一脉相延之人,遇高年者,尊之敬之;遇幼弱者,爱之恤之,勿致等于途人焉。是余之心也,即祖宗之心也。”
丙寅康熙帝二十五年(1686)“四月回遂时,族人张宏宇死。其遗孤名于周,甫十岁,茕茕无依,余(张烺)收养焉。延师教之,今已授室生子,能自为谋,独惜其性不嗜学耳!”
仗义疏财
对于钱财,张烺一生始终秉持“养子强于我,置产做甚么?养子不如我,置产做甚么”、“积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受”的古训,故能视钱财若粪土,做到推己及人,乐善好施。庚寅顺治帝七年(1650),“余(张烺)在顺庆区。时南充市人贾高宇,先有宿负,亦寓居于此。一日至余(张烺)家,再拜恳曰:‘向欠多金,因凶岁费尽,今倾囊中钱,犹不能及其半。望权收此,乞宽假时日,方得全偿也。’余(张烺)见其容色忧惨,意必有假主之命往索者,因诘之曰:‘方今得食则生,弗得则死,且斗米四十金。古人云:世人以财为命,正今日之谓也。汝倾囊以偿夙负,而无以聊生,奈何?’其人曰:‘是亦命也。’余(张烺)曰:‘天命汝以生,而我速汝之命,可乎?’乃却其金,并折券还之。其人泣拜而去。”
壬戌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蜀自荡平以来,惊鸿甫集,而逆藩又蹂之,亿供军兴而后,民苦追呼矣。余(张烺)勉罄,代遂宁阖县,完纳壬戌(1682)、癸亥(1683)、甲子(1684)三年钱粮。”逆藩指的是吴三桂西南叛乱。民国本《遂宁县志》载:“(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十二月,吴三桂反,全川俱失。贼(吴三桂)遣刘学瀚令遂宁市。”
己巳康熙二十八年(1689),“遂宁学宫毁于兵火,余(张烺)勉捐赀修理,托里人王来鸣监工。圣庙落成,而春秋释奠、诸生肄业有地矣!维时,邑侯陈公(愚)率邑之绅士,纠赀分工,而东西两庑,以至启圣祠、明伦堂,皆焕然聿新。其后,邑侯安公(定昌)又建名宦、乡贤二祠,规制粗备,若泮池之当辟、魁阁之当建,犹有望于贤邑侯与良师儒也。”
甲戌康熙三十三年(1694),“秦省连年饥,来川就食者数万,当事设法赈之。其后酿为瘟疫,病者俟死,死者暴露。余(张烺)广募同志,各倾己赀,药饵棺之类,应给不暇。所幸诸当事,救灾有方,而赢之余生,不致尽委沟壑也。”
乙亥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南门万里桥倾已久。桥之下为岷江,每夏秋之间,水驶济众,舟不能给,往往有争渡,舟覆辄溺死者,人咸苦之。诸当事以其功巨费繁,惮于举兴。余(张烺)审视其地,因于各当事处,言其费省功速之状,惟吴(英)提台然余(张烺)言,欣然捐俸,以为众人倡,由是人人乐助。余(张烺)遂亲至公所,不辞雨雪,不避寒暑,经营会计,良费苦心。越二年而落成,费省而人乐趋,速成而工且坚者,由余(张烺)筹画之有方,而无一日不在工也。”
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余(张烺)向在鲁署,署役赵守泰,供事颇勤,闻其有孤侄相依,甫七岁。一日,忽失去,意为人所掠卖,余(张烺)心悯焉。自越归蜀,常为之留心廉访。是岁八月,乃知为南部武举会试过鲁买归,已十余年矣。余(张烺)捐赀赎之,而遣人送至其家。盖此子父母俱亡,终鲜兄弟,嗣续所关,余(张烺)是以汲汲也。”鲁署,指山东省兖州府署,张鹏翮时任州府知府
否极泰来
张烺不仅仗义疏财,而且能以德报怨,既无吝色,亦无德色。丙戌康熙四十五年(1706),“余(张烺)年八十岁。华阳民王品一以事至宜宾市,闻彼处降神,与人言祸福。品一往试之,阴以余(张烺)为祷。神曰:‘此人功德莫大,食报亦无穷,何必汝问?’又问:‘功德云何?’神曰:‘此人功德,不能尽述,即如当杀不杀一节,已足见重幽冥。’品一莫解其故。及归,乃造余(张烺),固问之,始忆昔于戊子(1648)岁,余居顺庆,有亡兄之仆名均海者,因事为余(张烺)惩治,遂唆余家人,共五口,投身营伍,捏报余(张烺)掘其故主金银若干,首出以供军需。马(际伯)镇台知其故,亦恶其人,责而遣之。后余(张烺)回遂宁市,周正随行。至铜冈,忽闻刀声铮然,余(张烺)回顾,见周正扳刀下马。余(张烺)问:‘何为?’曰:‘适见均海匿草坡下,欲去杀之。’余(张烺)曰:‘不可!此无知之人,不足较之。’周正曰:‘此人不惟叛主,而且害主,不杀何以释恨?’持刀竟去。余(张烺)下马喝止之,晓之曰:‘天地好生,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况同类乎?’余(张烺)因步至坡间,均海亦延颈俟死。余(张烺)以好言抚慰之,见其饥困形状,仍以所带干粮,分而与之。均海泣拜去。余(张烺)又指谓周正曰:‘我忍一时之气,而彼已得全其生,是我无所损,而彼之所全者,大也。’岂知今日冥冥之中,鉴察知此乎?且此事余(张烺)归家时未尝言及,迄今五十余年,子孙辈亦无有知之者,若非品一之问,余(张烺)亦何由记忆哉?”
纵观张烺一生,前半生一直是颠沛流离,七移其居。戊子顺治五年(1648)五月二十日,张烺迁居顺庆区;辛卯顺治八年(1651),迁居于西充槐树场之大堰沟,与故湖口令庞再缔交;乙未顺治十二年(1655),迁居于杜;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迁居于廖家沟盐亭县地;戊戌顺治十五年(1658),迁居于石板场之老鹳村,西充县地;辛丑顺治十八年(1661),归遂宁市,居于邑东之赤崖沟;戊申康熙帝七年(1668),迁广济坝,居景外舅(岳父)宅。兵之后,室庐荡然。此宅以奉关夫子神牌,贼不敢毁,故得独存。
无巧不成书,张烺后半生则以长子张鹏翮贵,陆续七次得封:康熙九年(1670)五月初六日(6月22日),封徵侍郎内宏院庶吉士;十四年(1675)十二月初四日(1676年1月18日),封奉政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加一级,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11月1日),封中宪大夫山东兖州府知府;二十七年(1688)十月二十三日(11月15日),诰封中宪大夫兵部督捕左理事官;三十六年(1697)七月十九日(9月4日),诰封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四十二年(1703)三月十八日(5月3日),诰封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河道提督军务;五十二年(1713),诰封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加三级。
不仅如此,张烺还多次得到康熙帝的赏赐。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初二日(4月17日),张鹏翮以河工告成,请假省亲。上谕曰:“朕前差海青,自四川省回曰:‘尔父年纪虽高,然精神尚健。’今赐尔父扁额,以示褒荣。”爰亲洒宸翰,书“鲐背神清”四大字扁额颁赐张烺;四十六年(1707)五月二十二日(6月21日),张烺往清江浦区中。复蒙康熙帝御书“养志松龄”扁额,由行在颁赐;五十二年(1713)三月是十八日(4月12日),正值康熙皇帝六十寿诞,宫中大庆旬月。二十一日(4月14日),不远万里抵京的张烺“诣畅春园,恭请圣安,且叩祝万寿。奏事官以闻,顷之传旨:‘尔高年远来,闻尔在地方行善,特赐克食。’”即与康熙帝进行了短暂的君臣会晤。二十五日(4月19日),康熙帝宴各省耆老于畅春园正门前,张烺与“致仕吏部尚书宋荦徐潮,原任户部尚书王鸿绪、致仕礼部尚书许汝霖及丁忧工部尚书徐元正等,同东向坐。上命天潢执爵劝饮,余(张烺)伺诸老臣跪接,拜而饮之。饮毕,复拜。又各赐寿桃一枚,余(张烺)受而怀之,盖欲归荐诸祖先,以荣君赐之也。”“上复命传在外来朝八十以上老臣进殿,赐酒。余(张烺)年八十有七,齿长于众。冢宰富公(宁安),令余(张烺)前进。时满宗伯赫公(寿)与长子(张鹏翮扶余国(张烺)至御前。甫跪,上顾而言曰:‘此张尚书之父也。’内侍奏曰:‘是。’上亲赐御酒一杯,余(张烺)扶接叩首乃饮。上曰:‘尔倘不能饮,可饮少许无妨。’奏曰:‘臣沐皇上高厚之恩,四十五年矣,故不惮万里之遥,必亲祝圣寿于无疆。今蒙恩赐,即不能饮,亦当勉强饮尽。’遂饮毕,复叩首而退。上退朝,传令众老臣毋散。余(张烺)随众候于宫门外。寻奉诏:七十老臣赐绫紬袍套、暖帽;八十老臣赐缎袍套、凉帽。余(张烺)独蒙异数,赐石青团龙套一、宝蓝团龙缎袍一、凉帽一,又绿端卧蚕方瓶式砚一。”
乙未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月二十三日(6月24日),总河赵侍郎世显率江南、河南省山东省、北直道厅吴顺、王进、许大定、马世煜等制幛祝张烺九十寿。八月初二日(8月31日),张烺赋诗三章云:“人生在世苦熬煎,夺利争名俱枉然。百计不如阴鸷好,自然福禄寿延绵。”“苦尽甜来九十春,看来世事枉劳辛。幸蒙祖德流芳远,五代十国衣冠近百人。”“御呼真正善人时,草野何能答主知。遗我子孙是忠孝,从今撒手到瑶池。”又书云:“开吊不许杀牲动荤,只许用蔬。”书毕,沐浴正衣冠,端坐而逝。十二月十三日,礼部奏闻,蒙恩赐恤。遣官川东道佥事董佩诣遂宁祠堂灵柩前读文致祭。
代表作品
张烺撰有《烬余录》。当代学者胡传淮进行注释,形成《烬余录注》。
张烺墓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一月二十九日巳时,葬于遂宁县三汇场庆元山(今属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所辖)金簪子坡,大学士王掞志墓,其墓今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敬宗睦族
仗义疏财
否极泰来
代表作品
张烺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