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式冲锋枪(
日语:一〇〇式機関短銃,英语:Type 100 Submachine Gun)是
日本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量产冲锋枪,以
德军MP-34冲锋枪为基础仿造,采用自由枪机动作方式、开膛待击的一种全自动冲锋枪。
百式冲锋枪于
昭和十四年(1939年)被日本南部枪械制造所研发。1940年,百式冲锋枪被制式定型,进而被列装采用。“百式”之名则来自日本皇纪年2600年(1940年)。昭和十七年(1942年),日本陆军第一空降部队在
苏门答腊岛对
巨港的空降作战中,百式冲锋枪被正式使用。在整个二战期间,百式冲锋枪长期被日军作为一种辅助枪械,仅仅在少数单位内进行有限配备。直到面对
太平洋战线的丛林战时,日军才逐步了解到冲锋枪的重大效用,因而计划将百式冲锋枪作为普通步兵的常规装备加以列装,但此时已经进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的败局很难扭转,并且由于技术低下及原材料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百式冲锋枪并未达到预期的大量生产状态。
百式冲锋枪使用从机匣左侧横插入式,射击后从右侧抛出
弹壳,该设计便于匍匐射击;枪管外套简上有散热孔,这也是受到伯格曼P18冲锋枪的影响而做出的设计;其散热套简下方安装的圆筒形部件叫作配刀棒,即为装配固定
刺刀用的部件;其枪长864毫米、枪管长229毫米、全枪质量3.4
千克、口径8毫米、使用弹容量为30发的
弹匣供弹、射速450发/分钟、射程129米、初速335米/秒。百式冲锋枪先后有三种型号,分别为初期型、
空降部队型和后期型(“百式改”冲锋枪)。初期型的特征是枪管下面装备有折叠式两脚架,是为满足特殊战斗单位人员的自卫和近战速射面研发并采用的全自动轻武器;伞兵型是专供日本空降部队使用的型号,为了便于伞降和迅速投入地面战斗,其枪托被设计为可折叠式,折叠枪托后全枪长565毫米;后期型则是从昭和十九年(1944年)开始生产的简化型,其废弃了配刀棒部件,枪托的形状变化很大,容易辨别。
基本规格
总重量 空枪3.38公斤/含弹药3.92公斤(前期型) 3.16公斤/3.7公斤(
空降部队型) 3.84公斤/4.38公斤(后期型)
全长 90.3厘米/102.5厘米(前期型)
83.5厘米/95.7厘米(伞兵型)
90厘米/111.8厘米(后期型)
枪管长度 23厘米(前期型)
28.5厘米(后期型)
弹药 8mm南部子弹
口径 8x22mm
800发/分(后期)
枪口初速 334米/秒
有效距离 120米
最大距离 600米
历史沿革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的工业水平比欧美列强差远了。日本陆军的轻武器十分落后,除了几种轻,重机枪外,没有自动武器,而
美国军队、
德军,英军,
苏联红军都有冲锋枪和
半自动步枪,甚至连中国的国军嫡系和部分
地方部队也装备了不少先进的
欧洲产自动武器。日本人不甘落后,也在1935年开始研制冲锋枪,鲜为人知的百式冲锋枪便应运而生。最初,这种枪称为
南部式冲锋枪,其
弹夹可放置50发子弹。弹夹呈弧线形,插在枪的下面,其形状类似香蕉。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
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这与后来的
英国司登冲锋枪很像,这是为了卧射时更方便,这一设计方法是不多见的。该枪于1940年定型,由于时值
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该枪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
百式冲锋枪共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产量分别是1000、1万和数百支。百式冲锋枪使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该枪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其枪机组件仿照
德国MP-34冲锋枪。该枪全长约900毫米,枪管长280毫米,枪重4.2公斤,装弹量为30发,射速700发/分。
百式冲锋枪的三种型号均装有双脚架,其准星是切线型的,从50-600米之间,每50米的射程为一个刻度。后期枪身下不再装有刺刀柄,而是直接装在枪头部位,准星也变得更为简洁并予以固定,双脚架也被取消了。与此同时,弹匣也变得更加结实,当然因此也就无法与早期的冲锋枪互换弹匣。这种后期枪型也称为实战型,主要是为了使生产工序更简单。最后的折叠枪托型是将早期的枪托在冲锋枪的结构后端形成折叠式,主要配备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和驻太平洋部队,关东军。
百式冲锋枪枪身外附有散热孔,还安装了刺刀。这在其他国家的冲锋枪中是很罕见的。
国际上设计冲锋枪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通过密集的火力给敌人以威慑,但日本陆军却对
白刃战有着特别的执着,往往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拚
刺刀。所以,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
日本海军陆战队部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这使得百式冲锋枪一直没有列为步兵标准武器。
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打得比冲锋枪准,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宝贵资源造冲锋枪。另外,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地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
苏联红军和
美国军队。苏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美军则在班排级步兵战术中明确提出用自动武器如BAR等压制敌军,为进攻提供火力掩护。原因也很简单,苏美都是工业化的资源大国,工业水平较高,资源充足,自然愿意选择火力强大的自动武器。而
日本和
德国这样的资源小国,没有充足的资源,所以日本提倡精兵战术苦练枪法和
刺刀、德国则一切围绕
机关枪阵地展开战术,直接导致战争后期
轴心国军队在单兵火力上严重落后。
设计定位
百式冲锋枪外观与设计与MP-18冲锋枪极为类似,木质枪托搭配反冲式枪机,并使用左侧进弹及双排弹荚,结构简单,但无法进行半自动射击;除了既有设计之外,百式冲锋枪在制造上将枪管镀铬以降低磨损及帮助清理,某些枪上还安装了防火帽以降低后座力;为了节省弹药,在设计上加入了降低射速的零件,但除了基本设计以外这把枪支却发生了因为定位问题而出现的特殊设计。虽然日军投入经费进行冲锋枪的开发,但是对于冲锋枪的用途却没有明确认知,百式冲锋枪的成本是当时陆军步兵标准兵器三八式步枪的三倍,加上冲锋枪子弹的超高消耗量,日军高层事实上并不热衷这种单兵武器;日军高层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又何必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的想法。在这想法下冲锋枪是不可能成为单兵标准武器,而日军将冲锋枪的定位视为小型轻机枪:在远处先进行单发精准射击,近距离再以全自动射击。
为了这种定位,百式冲锋枪安装了脚架以及可以设计了可以瞄准到1500米外的表尺(当然,冲锋枪根本打不到这种距离);除了脚架以外,日军近距离接战准则中必须使用
刺刀进行
白刃战以节省弹药,百式冲锋枪就与同时期其他的
日本步兵用
机关枪一样安装上刺刀座,成为独特的设计:一款有脚架(
轻机枪功能)有刺刀(白刃战用)的冲锋枪。加装如此多设备的冲锋枪是否可以稳定射击并没有使用者经验证实,但是能确定的是这些多余设备浪费了资源也抵消了冲锋枪的优点,一款武器在错误的作战思维概念下造成如此结果在日军中不仅有百式冲锋枪如此,但百式冲锋枪是最明显的例子。
开发历史
日本在
日俄战争遭到自动武器痛宰之后对于自动武器的引进十分迅速,除了自
法国引进的轻重机枪之外国内也开始尝试自制。但
日本对冲锋枪的研究直到昭 和三年(1928年)后开始进行,军方先后引进了
MP18冲锋枪系列(主要是
瑞士工业制造的1920年型MP-18)以及
汤普森冲锋枪进行研究,并将冲锋枪的研发交由各民间以及军方兵工厂进行。同时期
日本海军陆战队以及
空降兵部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1920年型MP-18冲锋枪作为轻型自动武器支援并装上刺刀座,虽然有设计良好的样品可供参考,但开发却陷入停滞。主要原因:
⒈枪机结构的反向工程不顺利
⒉子弹规格的争论,当时
日本在.25 ACP、8mm南部子弹、32 ACP三款子弹的选择上一直无法决定
此时冲锋枪的开发陷入规格制定的争论循环。
昭和5年(1930年),日本陆军将研发冲锋枪的工作全交由
南部麒次郎所建立的南部枪械制造所进行(后与数家工厂合并改组为中央工业),并决定子弹规格使用与十四年式手枪相同的8毫米南部子弹。同年第一款测试枪推出,但因为测试评价不佳加上918事变的战费问题开发陷入停滞;此后因为
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的军费迅速扩张,日本军需工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各式武器的测试以及量产,冲锋枪也不例外;南部枪械制造所在1934年研发了2款样枪并进行相关测试,1935年南部式试制
机关枪完成,并且再次输入德制冲锋枪(应为MP-18枪系的MP-34与福尔马冲锋枪)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后于1938年7月制造出新样枪,将原先直式进弹方式改为横向进弹,在修改部分枪支设计后于昭和15年(1940年)军方正式采用。根据皇纪编年命名的原则,这款冲锋枪命名为百式冲锋枪。
作战纪录
第一次正式作战是在
太平洋战争初期对印尼巨港油田的
空降部队突击,但是此时伞兵用款式尚未正式配发,伞兵仍然无法在降落时携带冲锋枪而是必须在降落后捡拾空投下来的武器箱,作战中日军伞兵来不及回收武器箱就以手上的手枪以及
手榴弹直接对荷兰部队突袭,因此百式冲锋枪的实质效益并不明显,随后伞兵部队因为战况陷入胶着而没有投入作战。
第二次比较明显的作战为
冲绳岛战役期间由伞兵部队所进行的一号作战,突击队大量装备了百式冲锋枪作为单兵标准武器,作战中突击队虽然成功的瘫痪
美国军队机场3天运作,但是整场作战中美军仅伤亡20人,突击队却死亡50人以上。百式冲锋枪的火力在这场作战中造成不成比例的损伤,为其威力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衍生型
伞兵用型
1943年配发,
将初期型轻量化并安装摺叠式枪托,在伞降时可以将枪托向右折叠减少体积并让伞兵随身携带。
末期型
百式冲锋枪在1940年量产后,由于定位不明的因素产量不大(一般型1万把左右,
空降兵型7500把以上),1944年后由于战况吃紧加上日军作战经验发现冲锋枪在南方岛屿作战时比一般步枪来的容易使用,因此日军开始量产百式冲锋枪。1944年生产时接受了实战经验将冲锋枪上不应该出现的东西(脚架。
刺刀座)通通撤除,但是枪口仍然保留安装刺刀的功能;撤销降低射速零件并加强枪机结构提高枪支射速,表尺缩减到100米,除此之外大量使用点焊以加速生产,但是因为用料不如初期型因此重量反而加重,虽然加速生产,但是同时期
美国军队主力
汤普森冲锋枪的产量已经超过150万把,两国工业力差距由此可见。百式冲锋枪由于定位因素日军一开始不打算大量配发,仅配发在特殊作战兵科(
海军陆战队,
空降兵部队)以及骑兵将校的护卫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