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
辽朝、奚等之战唐显庆五年(660年)至
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室韦等部族在今
河北省、
辽宁省西南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
简介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室韦等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契丹、奚、室韦等,均为唐时
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各有骑兵一部,善骑射。贞观年间(627—649年)内附于
唐朝。唐廷于其故地设置府、州,以其部落首领为长官,掌管各本部事宜。
显庆五年前,与唐王朝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
李世民和
辽朝首领李窟哥及奚大酋可度者去世后,契丹与奚于显庆五年初次联兵反唐。
李治李治命将出师,在同年四月将其击败。东北边地暂安。唐皇后
武则天自高宗后期擅政以来,至
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
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调日加,百姓虚疲。时与契丹,奚毗邻的唐营州(治今
朝阳市)
都督赵文翔,对契丹饥民不予救济,视其首领如奴仆,引起契丹松漠都督
李尽忠与其内兄归诚州刺史
孙万荣等人的怨恨。于是,他们乘唐廷内忧外患之机,于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举兵反唐,攻陷
营州、崇州(治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杀赵文拥,俘龙山军讨击副使
许钦寂。尽忠自称无尚可汗,以
万荣县为前锋,纵兵掠地,旬日间兵至数万。
经过
武则天派左鹰扬
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
张玄遇等28将,率军进讨,企图一举消灭
辽朝、奚,以安定东北边疆。八月,双方战于西石黄谷(今
迁安市东北)。契丹据险要之地,多方诱敌至预设战场,然后伏兵齐发,全歼官军(参见黄麞谷之战)。契丹乘胜攻平州(治今
卢龙县)。
九月,武则天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充军,
山东省(
太行山以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又命同州
刺史、
建安王武宜为右
凉州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契丹进围
檀州(治
密云区,今属北京),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部击退。时东突厥
默啜可汗为索取前突厥降户,为其女求婚,请为武周帝子,表示愿率军进讨
辽朝。
武则天遂册授默啜为左卫将军、迁善
可汗。十月,默啜乘契丹
李尽忠卒丧之机,进袭松漠(治今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西北),掳掠而去。
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遣将率军南犯,攻陷
冀州(治今
河北省冀县),继攻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使河北为之震动。
次年三月,清边道总管
王孝杰、
羽林军将军
苏宏晖等率军17万,再与契丹战于东硖石谷(今
迁安市东北)。契丹佯败引退,诱敌跟进,然后适时反击,大败
唐军,王孝杰被逼坠崖而死,苏宏晖逃走(参见
东硖石谷之战)。
辽朝继攻
幽州(治
蓟州,今北京城西南),陷城邑,掠吏民。
武攸宜遣兵进击,不克。
随后,
武则天命右金吾卫大将军
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
卫将军何迦密、清边道副大总管
娄师德、右
武威市卫将军
沙吒忠义等,率兵20万进击契丹。六月,武懿宗军至
赵州(治
赵县,今属
河北省),闻契丹数干骑将至
冀州,惧退
相州(治
安阳市,今属
河南省)。契丹遂进屠赵州。正当双方相持之时,
默啜可汗率军攻契丹新城(今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附近),尽俘其老弱妇幼而归。
辽朝军得悉后,顿时恐惧不安,奚人也乘机叛离契丹。于是,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部进击其前,奚兵攻击其后,契丹军大溃。
孙万荣率余部东走,又多次遭唐前军总管张九节部截击。孙万荣逃至
潞水(今北京通县以下
潮白河)东,为其奴所杀。契丹遭此大败后,其余众以及奚、霄族人,皆降附于东突厥。
久视元年(700年),
武则天纳
魏州刺史狄仁杰建议,授来降的契丹骁将
李楷固为左玉
卫将军,骆务整为右
武威市卫将军,并令其领兵进击契丹余党,获胜而归。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其子
李显继位,恢复
唐朝国号。
景云元年(710年)
李旦继位,是为睿宗。十月,唐睿宗命
幽州镇守经略节度使
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
都督,以加强边防。十二月,依附于东突厥的奚族,再度进犯,攻掠
蓟州(今天津县)、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而去,薛讷率军追击,不克而还。
先天元年(712年),睿宗因镇守幽州20多年的薛讷与燕州
刺史李进有隙,遂以左羽林将军孙侩为幽州
大都督,徙薛讷为
太原市长史。六月,孙侩急于收复
营州,不顾天时地利,孤军远袭,在冷陉(今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北坝后)被奚酋李大军击败,
唐军全军覆没(参见
冷陉之战)。十一月,奚、契丹骑兵2万再攻
渔阳,
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奚、契丹军大掠而去。
李隆基继位后,内患平息,帝权已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
辽朝与奚、北方之东突厥、西方之
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玄宗权衡周边形势,决定置战略重点于吐蕃这个对唐威胁最大的王朝势力,而对契丹、奚则采取攻战与和亲交互为用之策,以收复营州,安定东北边陲。
开元二年(714年)七月,
太原市长史薛讷等奉命率军进击契丹,在水谷(今
承德市附近
滦河)被契丹伏兵大败(参见
滦水谷之战)。四年八月,契丹、奚首领因东突厥
默啜可汗战败被杀,失去依恃,率所部降唐。
李隆基遂对其加封郡王、大将军、
都督,并下嫁公主,以求安抚。
五年三月,玄宗制命重建
营州都督于
朝阳市(今辽宁朝阳市)兼平卢军使,对其进行统辖。八年,
辽朝牙官
可突干因不满其王李娑固图谋加害于己,举兵击娑固,娑固败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安东都护
薛泰率领精兵,与奚王
李大酺以及娑固所部,进击可突于,结果被击败。许钦澹被迫移军退入
渝关(今
山海关区),营州复失。
玄宗迫于形势变化,又对可突于所立之王进行加封并许嫁公主。十八年,可突于入朝献贡,
平章事李元纮对其无礼,迫使其率领部众,并胁迫奚部,再次降附于东突厥。
李隆基先后命
幽州长史赵含章,单于大都护、忠王
李亨等率军进讨。二十年正月,又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
李祎等率军进讨。三月,
天山(似
大阳山,今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旗东境)之战,
唐军先败后胜,终于大破奚、契丹军,
可突干等远逃(参见
唐攻契丹之战)。二十一年闰三月,可突于引东突厥兵来攻,经
都山(今河北
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之战,大败幽州道副总管
郭英杰所部。
玄宗鉴于可突于屡次犯边,两任节度使均不能御,于是改派
河北省节度副大使
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前往镇抚。张守到任后屡破
辽朝,致可度于于困境,并针对其诈降术,将计就计,派管记王悔至其牙帐,利用其内部权力之争,说使牙官
李过折乘夜领兵将契丹王屈烈和可突于斩首,尽除其党,率其余众降唐。二十三年正月,
李隆基封过折为北平王、检校松漠
都督。不久,奚、契丹再次举兵犯边。张守珪令平卢讨击使、左骁
卫将军安禄山率军进击,因恃勇轻进,战败而归;张守珪继之出师,方破契丹于捺禄山(今辽宁兴城境)。二十七年六月,平卢军使乌知义因受幽州镇将所逼,率军攻奚,在
西拉木伦河(今
辽河上游)北遭到惨败。
张守珪竟隐瞒败状,上奏获捷。事泄后,被贬为括州刺史。
此后,玄宗为政日非,怀有野心的安禄山为以边功取宠于玄宗,屡次出兵攻掠奚、
辽朝,迫其各杀公主背唐。
天宝九载,(?45年),安禄山多次诱骗奚、契丹酋长赴宴,借机将其杀害,并献首于唐廷。十载秋,被
李隆基为平卢、
涿州市、
山西省三镇节度使的
安禄山,率兵6万余,远出契丹松漠牙帐,不惜士卒疲惫不堪,不顾天雨而致弓弩失效,强行进击,结果遭到契丹、奚兵合击,惨败而逃。
至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等发动反唐叛乱(参见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唐终不能收复
营州。唐平“
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幽州、
卢龙县、
河北省等地藩将,擅地自保,不轻易在边地闹事。
辽朝、奚等族亦很少犯边,常有入朝奉献。后依附于北方强盛起来的回鹘,又有进犯。至
光启年间,唐廷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面临灭亡;而契丹复强,不时攻掠幽、蓟(今北京境)。
卢龙镇将
刘仁恭父子率部击败契丹,迫其不敢犯边,直至
唐朝灭亡。
意义
唐与契丹、奚等游牧族的战争,是唐廷整个安边之战的一部分。在周边作战对象多,战线广,各民族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武则天对其专事攻战一举,
李隆基则实行有限攻战与和亲安抚相结合之策,虽取得一些胜利,但终不能达到安边目的。
辽朝、奚等先后依附于北方的东突厥及回鹘,常能选择有利时机,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之长,给唐廷造成较大困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