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彻
清朝天文学家
李明彻(1751年——1832年)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广东番禺人。清朝道士、学者。其自幼聪慧,过目成诵,被人们视为日后的栋梁之才。是“在近现代历史上,广州市道教界在社会上最有名望”的人之一,入选109名岭南先贤之一。其著作《圜天图说》、《圜天图说续编》,《清史稿》和《广东通志》的“艺文”有记载,并被全文收入《藏外道书》及《四库未收书辑刊》。
人物生平
李明彻自幼聪慧,过目成诵,被人们视为日后的栋梁之才。但李明彻并不热衷功名,而喜欢与出家人交往。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前往罗浮山冲虚古观拜师入道,刻苦钻研道学,孜孜不倦,功诣深厚。希望出家为道士,得到名师指点。但他并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只得拜道士衣冠而回。后来有传言许逊在南昌龙沙出现,天下文人、道士都去观看。李明彻也去了龙沙,结果失望而归。回到故乡后,他便终日学习道法,并研究天文。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还攻读了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明彻精通天文、地理,还擅长绘画,除国画之外,他对当时鲜为人知的西洋油画也很在行。为了糊口,李明彻常将洋画出卖,小有名气。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两广总督打算以洋画进贡朝廷,四处访求画家,大家都推荐李明彻。李明彻不负众望完成了使命,还随贡船来到京师,拜访了钦天监,得到钦天监官员的传授,学问大进。回到广东省后,因澳门为外国人士会集之处,通晓翻译的人多,李明彻又来到澳门与欧洲人研究天文、地理,后来根据自己长期的观测、收集和研究所积累的资料,执笔写成了中国天文历史上极其珍贵的《圜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
某日,广东省督粮道卢元伟的表亲江西省贡生黄一桂来到广东,因生性好静,寄居在龙王庙。月夜,黄一桂坐在殿廊下乘凉,指着天上的星星谈论,众人都很叹服,只有李明彻不说话。黄一桂来到李明彻居室,见他桌上没有他物,只有《几何篇》一册。于是二人谈天论地,夜深不停。对于李明彻的知识渊博,黄一桂非常震惊,他把《圜天图说》推荐给了卢元伟。当时两广总督阮元正主持编写《广东通志》,认为古人的方志不叫“志”,而叫“图经”,所以绘图特别重要,可惜没有合适的绘图人选。卢元伟便把《圜天图说》进呈给阮元。阮元看完后,认为李明彻是张宝、傅仁均之后唯一一位懂天文的出家人。他打破今人不入史的传统,将《圜天图说》破格收入《广东通志》艺文略,并请李明彻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参加编“舆地略”部分;亲自为《寰天图说》作序题签,使之刊行于世。
1819年(爱新觉罗·颙琰二个四年),李明彻结茅漱珠岗(海珠区五凤村),此处近览珠江,远眺云山,景色迷人,杨孚崔与之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设帐讲学。
1824年(爱新觉罗·旻宁四年),在撰修《广东通志》的过程中,李明彻决定在此建修建道观,苦于资金不足,阮元闻讯后,亲自为之发起募捐,一时各府州县商绅都热心资助,募得白银数万两。加上明彻历年所积累的笔墨稿酬,共得七千六百余两白银,开始了纯阳观的鼎建工程。为表达与明彻的深厚友谊,阮元为宫观题字多处。纯阳观自1826年开始修建。《南海百咏续编》记载了一件趣事:纯阳观在破土动工时,发现几棵百年茯苓,李明彻服用后,年八十神气不衰。观内的朝斗台,是李明彻夜观天象的地方,为广州市地区现存最古的观象台。纯阳观为广州市区两大道观之一,当地有“北有三元宫,南有纯阳观”之说。纯阳观现有道士9人,属全真龙门派。全观道士无不认为李明彻是纯阳宫的骄傲,而他的作品被称为“镇观之宝”。
1824年(爱新觉罗·旻宁四年),广东米贵。李明彻向总督阮元进言,洋米比当地米便宜一半,不如进口洋米。但是洋人以中国税重推辞。阮元于是上书奏请,免除了洋米进口之税。广东省免除了米贵之苦,一时官民称道。
1826年(道光六年),南方出现彗星,流言四起。阮元怀疑广东将有战争,李明彻则认为将有旱灾。阮元打算找道士设坛祈雨,但身为道士的李明彻却认为“祈祷没有用,应当为旱灾做准备。”同年秋天广东果然发生大旱,因为准备充分、洋米大量进口,米价平稳,广东成功渡过旱灾。广东名士陈伯陶称赞李明彻“仁者之言”,“有道之士”。
1829年(爱新觉罗·旻宁九年),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竣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李明彻生性淡远,不妄交,没有宣传讲授其天文之学。世人只知明彻善画,不知其懂天文。1832年(道光十二年),李明彻在广州市病逝,享年81岁。始葬于三元里松柏岗,后来为了纪念他对天文学的贡献,1850年(道光三十年)迁葬漱珠岗。经百余年风雨,现除阮书“颐云坛”石刻仍保留外,其他书迹已荡然无存。今悬于大殿的“纯阳殿”额,则是香港圆玄学院在1989年大殿开光典礼时赠送的。
主要成就
地图学成就
李明彻所著地图,流传下来的有两部分,分布在《圜天图说》和《广东通志》中。《圜天图说》有地图21幅,包括地球正背两面全图、清代一统全图及沈阳市、直隶、江南、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18省地图。其中最有名的是地球正、背两面全图,也就是东、西两半球图。经分析确定,这两幅图采用Lambert投影。直至今天,绘制东、西半球图,仍有用Lambert投影的。各国重要地方有文字标示及说明。地图用虚线绘出部分航海路线,用双直线绘出黄道并标明二十四节气。地图绘制达到较高的水准,被姚莹收录在《康纪行》中。各省地图以通过北京市的经线为起始经线,向东为东一、东二……向西为西一、西二……每一格为半度,每一度两格。各图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根据实际情况又有竖排、横排之分。李明彻懂得运用不同的比例尺来编制地图,用他自己的话叫“格眼大小不一”。李明彻采用梯形投影绘制中国分省图,在清朝当时绘制理论上是非常先进的。
在《广东通志》中,李明彻绘制疆域图和海防图。疆域图共106幅,包括省图1幅,府、直隶州、厅图16幅,散州县图89幅。每介绍一个地方,先以文字介绍,再绘制地图,最后再以文字解释。“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图中书以方格,总图经纬每度一格,府图直隶州图经纬每度二格,县图经纬每度十格。”经核实,厅、散州图经纬也每度十格。可见李明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比例尺。李明彻在《图说》和《通志》中的地图,均为天上一度,地上二百五十里,沿用了传统的天文小尺。
海防长图一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军事实用价值,至今仍是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广东省海防的重要史料。海防略后附有澳门图一幅,通过对比发现比郝玉麟版《广东通志》中的澳门图更为精确。阮元版《广东通志》为学术界所推崇,而阮元本人尤以绘图为豪。李明彻的《通志》地图,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以经纬网绘图,这在当时非常少见;其二,以往地方志未绘制县级地图,宋朝王中行等人的著作《广州图经》已失传,而《通志》一县一州为一图,又有海防长图,非常清楚;其三,李明彻修志,注重实地考察,漱珠岗就是明彻在考察中所得。自明末利玛窦以来,地球说传入中国。地球说虽在民间逐渐推广,但直到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仍未进入“权力中枢和知识阶层的视野”。官方文献中,仍称“大地东西七万二千里,南北如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源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中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
康熙帝、乾隆年间,曾组织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卓有成就。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耗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绘制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图,却没有能发挥它们本该起的作用。当它们被献给皇帝以后,就基本上与尘世绝缘了,以至早已不知所终。铜版、木版印刷的地图数量也极少,只有为数不多的王公贵族和大臣才有幸获得赏赐。”
西方地图学知识传入后,中国的地图绘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绘制法,以“计里画方”法(方里网法)为主;第二种是西方经纬网法;第三种是双重网格法。三种方法中,经纬制图法理论上最先进,实践中最优越。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制图需要。经纬网法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经纬直线正交,可“以方计里”,具有实用性。如《通志》所说,“布格虽殊,而积分求度,按度计里,其致一也。”
邱新立说:“明末清初西方制图学传入中国以后,少数志书地图也有加绘经线和标示纬度的。但一直到清末,除个别志书外(如章学诚湖北通志》、谢启昆广西通志》),绝大部分志书地图仍然沿用以前的绘制方法。”
道教成就
李明彻是“在近现代历史上,广州市道教界在社会上最有名望”的人,入选109名岭南先贤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李明彻的科学成就,特别是地图学方面的成就,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陈伯陶为其作传时颇不平,说:“《续畴人传三编》连闺中妇女都搜集,而惟独没有李明彻。”冼王清进一步说:“难道我们广东省地处海垂,中原看不到我们的书吗?”
李明彻作为一名道士,有如此深厚的科学修养,取得如此大的科学成就,真是难能可贵。同时他的人品也受到时人的赞誉。有诗云:“高人庙貌香烟绕,道士星图翰墨芬。”道士学者李明彻。
出版著作
李明彻的《寰天图说》于1819年(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出版。该书收录了他对地球、日月、星辰、雷雨、潮汐天体及自然现象的论述,并附有顺天(今北京市)、江宁区(今南京市)、苏州市等16个府的日出、日落和一年24个节令时刻的测定记录。还有全国地图和华北、华中地区、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大部分地区当时的分省地图。因此得到时任两广总督阮元的赏识,特准将《寰天图说》著录于《广东通志·艺文略》,并邀请他担任《广东通志·舆地略》主编,编绘全省详图。
1823年(爱新觉罗·旻宁三年)《广东通志》成书出版,《舆地略》也备受称赞。
李明彻的著作《圜天图说》、《圜天图说续编》、《清史稿》和《广东通志》的“艺文”有记载,并被全文收入《藏外道书》及《四库未收书辑刊》。他还著有《图说》三卷,刊于1819年(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由阮元题名;《续编》二卷,刊于1821年(道光元年);《道德经注》二卷、《黄庭经注》一卷、《证道书》一卷、《修真诗歌》三卷。此外,李明彻还为《广东通志》绘图。
人物评价
李明彻的地图学成就,已处于当时中国的先进水平。他的天文学理论是中西方文化妥协的产物,而地图学成就真正摆脱了中国落后的传统思想束缚。所以说,李明彻虽以天文学闻名,实际上他的地图学成就高于天文学成就。
李明彻是岭南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深厚的道教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称颂,也成就了晚清广州市道教的兴盛,他堪称清朝中期广州道坛一颗璀璨明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地图学成就
道教成就
出版著作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