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村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
长安区马王街道,距离西安市中心约26.4公里,是
沣西新城地区最大的一个村落,地处马王镇以西2公里,西宝老路两侧,坐落于
沣河以西邬岭下,为镐遗址核心地带,南邻石榴村,东街
马王村,北靠张海坡,西街苗驾村。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郿邬岭上,发现了大量原始社会遗迹,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前2000年,属于
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称陕西龙山文化,足见此村远古时期既有人居住,是
陕西省为数不多的几个最为古老的村庄之一。
一说:村名得于
商朝时封地。
南北朝时南梁江夏
太守郝回在《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说“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
春秋时,郝为小国,隶
盩厔县之终南”其意为:商帝乙最初封大原此地给后裔子孙为郝国,为商朝的邦国,到春秋时沦为小国,居周至终南”据《陕西地理沿革》记载:“商帝乙之弟期封于郝,即今之祖庵镇辖之郝村。”今郝村存有一古石桩,刻有“古郝国”字样。又有庙碑记载:“今之郝村即古号为郝国是也”。晋、唐年间,古镇归
鄠邑区管辖;宋
大观元年(1107)设置
终南镇,辖于终南县;元至元八年(1271)撤销终南县建置,划归
周至县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8年,周、户两县以白马河划界,古镇重归户县管辖。足见古籍所载当真。由此推断村名当以古封地“大原”而得名:大原村。
二说:村名得于
周朝时白鹿原。本地人将大土坡称之为土,也叫做土原。
秦岭之下至于
渭河,也就是
西安市周围,原是相当多的,构成了明显的地形。至今西安仍有五塬、六岗、八水、十一池,最早见于记载的原当推白鹿原。依古籍所载古白鹿原之大非今日所见白鹿原可比。史籍《水经·渭水注》对于白鹿原,说得较为详瞻。据说:“霸水又北,长水注之,水出杜县白鹿原。”
杜县在今
杜陵和杜城一带,为古杜伯国封地,据周丰镐数十里之遥,足见当初白鹿原之广。东晋末年,
宋武帝北征
后秦,戴延之曾从军远行。当时北征之军大获克捷,直抵
长安,俘得秦主。
尤袤凭此机缘,亦得历览
秦汉旧规。《述征记》所记即其沿途的见闻。其中曾经说过:“长安东则
骊山,西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云雾之中”(
宋敏求《
长安志》卷一五《临潼》引)。延之这条记载,当系目睹,不然就不会这样的真切。这是说白鹿原一直达到长安城西。周人都城丰镐就在汉长安城的西南,相距仅三数十里。汉长安城西就是白鹿原,则白鹿原亦当近于
丰镐遗址,也就是说丰镐都城就建在白鹿原上。村名所来当以古时白鹿原这个大土原得名:大原村。
三说:村名得于村旁的郿邬岭。村北有一处高地上,平地起高坡,与地面落差为五到七米,本地人称这座高地为郿邬岭又叫郿邬原,郿邬岭是一道土原,其实就是
渭河南岸的高地,这道原从
西安市城南经过马王,大原村、户县断断续续延续到
眉县。是一条
Gucci道。相传为汉时奸臣
董卓所修,史籍有记载。大原村村北张海坡村就坐落于郿邬岭下,村名也得于这道大坡,曾出土了一块
唐朝《龙州刺史郭恒墓志铭》,其上有“葬于丰邑乡马邬原”的记载。村东的马王村曾有槐爷庙,其大梁上有“麻邬原”字样。可见郿邬岭当时确有郿邬原、马邬原、麻邬原一说。村名所来当以这个麻邬大土原得名:大原村。
四说:据传大原村原名大碗村,东汉光武帝刘秀被
王莽追杀,刘秀逃至此村,向村民讨得一碗饭,正吃间王莽赶到,将碗放到灵沼河边逃去,后来河里有块大石,酷似一碗,就是刘秀留下的那个碗,村子得名大碗村,后讹传为大原村。今灵沼河以干涸,石碗无人得见,真假难辨。此为传说,无史料遗物考证,可信度质疑。
五说:村名得于本村
袁姓。有些史料载,本村建于
唐朝,原名大袁村。本村姓氏以袁姓、
左姓、
王姓为主。以袁姓最大,得名大袁村,后讹传为大原村。此说为道听途说,最为接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