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寺乡位于
大同市平城区东部。该乡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有25个村,常住人口65419人(2017年),耕地面积31815亩,系城市近郊的一个粮莱混作乡,1999年全乡拥有乡村企业60家,个体
经济实体882多个,支拄企业8家。全乡总收入31328.80万元,农业
总产值14423.7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938元。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65419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政治
基层党建
平城区水泊寺乡以加快发展、建设新农村为主题,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全力打造强有力的党组织和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开展“四抓好”活动,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抓好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该乡以“两选一推”为主要形式,把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大胆起用企业管理人才、经商能人和机关干部,发挥他们见多识广、头脑灵活的特长来促进发展。同时,认真实施“三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
抓好制度建设,提高党组织的领导水平。他们以开展“创优转后”活动为契机,规定每名班子成员创建一个先进村,帮扶一个后进村,定期汇报,限期转化,年终考核。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增强了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抓好载体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该乡通过活化载体和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他们开展了“带头学科技”和“扶贫济困”等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生产一线,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收到明显成效。他们还根据每个党员的技术专长,把他们分别编入不同的岗位,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定期召开党员会,听取个人履职情况,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好素质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水平。他们以专家授课、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等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政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今年元月底,邀请市委讲师团的同志为全体乡村干部作报告,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
水泊寺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境内15公里防渗渠道绵延密布,共有45眼配套机井,为全乡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共发展农田面积12498亩,年产上市蔬菜40192.50吨,粮食基地17677亩,年产3971.10吨,油料基地2511亩,年产油料23400吨。
支柱产业
工业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形成以煤站为龙头,煤矿、
交通运输、建筑建材、修理服务、
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全乡年发运煤200万吨,砖10000万块,砂子438万吨,
预制组件55000立方米,
生石灰3000吨,大型运输车辆748辆。用于新下属村办企业投资1800万元,下属食用菌、摄影部、绿色食品加工等11家企业。今年将投资676.7万元兴建农村养殖厂和水泊寺培殖厂,预计年收入200多万元。围绕同系,
太阳公路的208国道两侧投资建设五个小区,即住宅小区、市场小区、工业小区、旅游小区、仓储小区,从而有力地推动该乡农村
城市化的进程。服务业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全乡拥有度假村一座40亩,大型游乐园3所,大型加油站6座。在教育上该乡以强化教育地位,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为主,强化教育基础地位。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常抓不懈。几年来
人口出生率、计生率、自然增长率、综合节育率分别保持在14.62%、80%、10.02%、26.89%。乡
防保站在搞好儿童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种流行疾病进行了防治,乡卫生院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辐射功能,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
平城区水泊寺乡近年来狠抓奶牛养殖,2007年,农民售奶、卖奶牛崽的收入达1000多万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牛奶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带动了全国性的奶牛养殖热。平城区水泊寺乡原本就有养殖奶牛的传统,2000年以前,全乡养殖奶牛就达到了3000头,但都是散养,从管理、牛病防治、售奶等方面都制约着奶牛业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起,该乡开始有意识地扶持
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提出“畜牧强乡、奶牛富民”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公司+园区+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发展奶牛养殖园区,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强
畜牧兽医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奶牛产业化经营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尤其是2002年以来,全国知名奶业企业“
蒙牛乳业”、“
伊利股份”、“古城”都在该乡设置了现代化的收奶站点,更提高了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该乡奶牛存栏量已达8000多头,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涌现出上千头的奶牛养殖园区5个、集中挤奶站9个、
机械化挤奶站3个。全乡提升园区管理水平,配套疫病防治、化验监测、繁育改良、科学饲养指导等系列化服务,推广“
高产奶牛饲养”实用配套技术,使园区化饲养率达到了60%以上,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文化
名优特产
晨光特色生态农业采摘园
地理位置
晨光特色生态农业采摘园区位于
大同市御河桥东,迎宾大道与同浑公路交汇处的
石家寨村南500米处,同浑路东侧。
园区概况
该园区一期工程筹建于2006年10月,竣工于2006年12月底,共完成
暖棚4栋,每栋长60米,宽7米,配工作室1间,占地面积0.67亩,日光大棚58栋,每栋长62米,宽10.5米,占地0.98亩。主体工程竣工后,配套了80K变压器1台,高低压输电线路1360米,1.5吨锅炉1个,
采暖散热器86组,
地热线860平米,砖围墙440米,铁丝网860米,埋地下自来水管道1380米,安装
滴灌水龙头70个,办公室3间,接待室2间,库房5间,门卫室5间,铁艺大门1座,水井1眼。
二期工程于2007年10月施工,11月中旬因气候转冷停工,共完成
暖棚17栋(其中2栋2008年已投入运行),每栋长75米、宽8米、占地面积0.9亩的6栋,每栋长60米、宽8米、占地面积0.72亩的9栋,每栋暖棚配工作间1间,埋地下自来水管道1250米,建日光大棚1座,已投入使用。规划硬化
水泥路1312米,宽5米,已完成560米,人行道
彩砖硬化1908平米,新建
影壁1座,进棚小桥59座,排水沟1450米,锅炉房主体工程1座。
两期工程共植树960株,其中
松树800株,杏树73株,风景树87株。
截至2007年底,园区共有
暖棚21栋,日光大棚59栋,占地面积247.15亩,总投资482.5万元。
生产工序
培育瓜类全部使用沤熟的鸡粪、牛粪做底肥,实施有机种植。每年于1月中旬先在暖棚育苗,2月上中旬开始
嫁接,3月中下旬定植于日光大棚中,4月中旬授粉,5月底6月初成熟。在第一茬瓜类授粉期间,就开始育第二茬瓜苗,5月中旬嫁接,第一茬瓜类6月上旬销售完毕,立即进行第二茬前期工作。施肥、浇水、耕地,于6月中旬定植于大棚内,7月中旬授粉,9月上中旬成熟。第三茬种植应时
小菜,如
小白菜、
油麦菜、生菜、水萝卜等,在11月份前上市销售。
品种选择
淘汰了本地的山白瓜、铁把青、老绵瓜等品种,选择了
高科技、高含量的丽都、
日本天皇、金美人、京雪、密甜下等新品种20个。
产销情况
2007年第一茬瓜类总产量39.6斤,销售量39万斤,第二茬瓜类总产量35万斤,销售量33万斤,第三茬应时小菜没有进行统计。
2008年第一茬瓜类总产量43.6万斤,销售量42.4万斤。
效益
1、经济效益
2007年瓜类总收入127.2万元,扣除必要农业投入17.2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5万元,集体建棚费用回收55万元。
2008年第一茬瓜类总收入82.8万元,扣除农业投入8.7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8万元,集体回收建棚费用36.1万元。
2、社会效益
可向社会提供瓜果蔬菜373吨,极大地推动了本地
种植业、餐饮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
实施有机种植,发展有机大棚,可改善
土壤结构,增加土地效益,促进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4、产品认证
2011年3月,经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实际考察、质检,认证为“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同时被国家农业部产品质监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了认证标志,今年八月,被
大同市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科普示范基地”。
旅游
山西大同北魏鹿苑
北魏鹿苑,始建于公元459年,是
拓跋濬兴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2000年北魏鹿苑历史风情园在位于大同城
东北地区3公里的
马家小村北魏鹿苑旧址基础上重新修建,鹿苑风景区是大同市第一个恢复北魏历史遗迹的旅游区,规划占地1000亩,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新建建筑颇具北魏皇家风格,园区绿树吐翠,流水潺潺。高9.99米、重达480吨的观世音菩萨
雕像屹立于
大雄宝殿前,九龙壁、
十二生肖石雕、观世音修炼壁雕美妙绝伦。
魏
迁都平城初期便在城北御河谷地设立鹿苑,按《魏书·高车传》记载:"太祖自牛川南引,大校猎,以高车为围,骑徒遮列,周七百余里,聚杂兽于其中。因驱至平城,即以
铁勒众起鹿苑。
作为皇家主要游猎场所的鹿苑(包括东苑、西苑、北苑)则更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豪华的园林。它是一处西起雷公山,东包采掠、
白登山,方圆数百里的园林。苑内殿宇林立,亭参差,
松柏参天,迷禽暗日,幽境
曲桥,峰回路转,灵山秀水,美不胜收。苑中的采掠山为游猎区,上建"虎圈"并散有许多异兽珍禽;白登山为祭祀区,上有太祖道武庙,昭成、献明庙;
天龙山为佛事活动和游览区,上有方山石窟、方山宫、
方山永固陵、万年堂、思远佛寺和永固石室等。御河、万泉河、开山口河等穿苑而过,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建了许多大小湖池。其中以方山下的灵泉池以及人工修建的鱼池最著名。灵泉池旁建有灵泉宫,是一处规模很大的皇家行宫,朝廷中许多重要的庆祝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另外在鹿苑的西山还开凿了
鹿野苑石窟,与其附近的崇光宫组成一组建筑,是
拓跋弘禅位后的居住和坐禅之地。
大同龙真民俗风情园
旅游景点简介: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
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
小南头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亩,被第三届
云冈区旅游节组委会确定为农村民俗风情旅游圣地。
景点简介:
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小南头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亩,被第三届云冈旅游节组委会确定为农村民俗风情旅游专线景点。整个民俗园建筑有龙真寺、戏台、卧龙公园、村俗文化展厅、民俗餐厅、民俗表演活动广场等景点,风格古朴,造型独特,浑然一体。龙真寺原名关帝庙,始建于明清时期。寺内现有
大雄宝殿、伽蓝殿以及
观音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和四大天王殿,殿堂内
佛像全部为铜塑,造型优美,镌刻精细,法像庄严,是晋北地区唯一一处全铜塑
寺院。园内有“三奇”,即奇树(树龄480多年的大仙树参天蔽日)、奇石(天降百年古
石陨石)、奇泉(一锹涌清流的青龙泉),为风情园增添了古朴而神秘、幽雅而特别的无限情趣。卧龙公园碧水环绕,楼台幽静,放生池游鱼戏水、美妙无比。民俗园以晋北民俗活动为主体。民俗餐厅突出农家风情,农家炕热呼呼,农家饭香喷喷,为久居城市的客人提供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自2002年农历四月初八对外开放以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在第三届云冈旅游节期间接待过来自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瑞士等国的外宾朋友及国内百家旅行社的老总。民俗风情表演极富地方特色,小车灯、高跷、秧歌、
腰鼓、
霸王鞭、挠阁、旱板船等民间舞蹈形式,渊源流长。各种风情表演除了在民俗展厅陈列外,在民俗广场上还以真人表演,与中外游客同舞同乐,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别有一番情趣。依托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的龙真寺,借助形式活泼,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整个龙真民俗风情园充满塞北民土风情,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