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维智,1950年6月29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安徽合肥,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季维智于1982年从
云南大学动物界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1987年至1989年在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7年担任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1996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四任所长;2005年至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进入
昆明理工大学工作;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当选为
欧洲科学院院士。
季维智长期从事灵长类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人物经历
1969年2月1日参加工作。
1982年毕业于云大动物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
1982年-2012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所长。
1985-1987年赴美国俄勒岗灵长类研究中心和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研究院从事神经生殖内分泌和胚胎移殖研究。
1987-1989年到美国Oregon灵长类研究中心和Smisonia研究院学习;
1995-1996,1997年为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96年与威斯康星灵长类研究中心在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了中--美灵长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为该实验室中方主任,以及中科院与
云南省共建“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年10月29日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
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
灵长目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项研究已于10月12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此前,国际上仅有美国、
日本科学家成功获得转基因猴模型。
2015年7月2日,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在灵长类多能
干细胞的全能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世界上证明灵长类
胚胎干细胞能够产生嵌合体猴。本次研究由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季维智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李天晴教授和季维智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陈永昌教授和牛昱宇教授作为第一作者。该研究为建立人类特定疾病的非人
灵长目模型,用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非人灵长类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上与人类非常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治疗策略的重要模型。建立真正的多能
干细胞并实现嵌合体动物,将在灵长类干细胞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7年2月24日, 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以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在线发表了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谭韬、季维智课题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高飞课题组,以及
同济大学孙毅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De novo
脱氧核糖核酸 methylation during monkey pre-implantation embryogenesis”。论文首次揭示了
灵长目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中的DNA再甲基化过程,并表明DNA
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该工作修正了之前一直认为的哺乳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只存在去甲基化过程而不存在再甲基化过程的认识。该项研究为重新认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的DNA甲基化重编程及生殖
受精卵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7年5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了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季维智、陈永昌团队和
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合作运用TALEN技术开展瑞特综合征(Rett
综合征,RTT)
食蟹猕猴模型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论文的题目为“Modeling Rett Syndrome Using TALEN-Edited MECP2 Mutant CynomolgusMonkeys”。为建立RTT猴模型,昆明理工大学
灵长目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2012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于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编辑了灵长类MECP2基因。本次研究是首次利用非人灵长类对RTT从行为模式、病理发生及其机制进行的较系统研究,不仅证明非人灵长类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上较啮齿类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RTT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将产生深刻影响。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季维智教授现任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动物重点实验室理事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灵长类专业委员会和保护圈繁殖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生殖生物学会理事,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
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成员及《
动物学研究》、《
兽类学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编委等职。
季维智教授长期从事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围绕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
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形成了从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编辑以及干细胞等系统研究体系,在灵长类生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等方面都有新发现。率先在基因编辑
灵长目动物模型取得重大突破,并利用猴模型解决了其它动物模型无法回答的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猴
胚胎干细胞嵌合体,证明了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其系列研究成果为中国灵长类研究的国际化并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季维智教授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事业心。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首次发现了
猕猴体内促性腺激素和孕硐的昼夜分泌节律等新现象,证明并提出了体内阿片类系统参与这种调节的新观点。提出了猕猴
受精卵的分化可能与FSH有关,所建立的猕猴半透明带分析系统(HZA)为深入研究顶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同时建立和改进了一些生殖工程技术,并注意把这些新技术应用于保护生物学和家畜的品种改良;研究中特别注意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结合,利用生殖生物学工程新技术首次将我国特有珍稀动物
藏酋猴的精液冻存成功;并推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中、美
灵长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沟通和建立了与国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组织的联系,争取到国际有关组织的大额经费支持;多次成功地主持和承办了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中科院昆明研究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贡献。
从事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以非人灵长类为模式动物进行卵母细胞的成熟调控机制,胚胎的早期发育分化以及相关生殖
生物技术,如
配子(卵、精子和胚胎)的冻存,胚胎移植,动物
克隆和灵长类
胚胎干细胞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建立了
猕猴卵成熟的无血清培养体系,并发现激素、能量物质和生殖周期对卵成熟和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卵成熟和
受精卵发育过程
中核集团与质的相互作用——再程序化(Reprogram)机制为研究重点。此外,积极倡导和发展保护生物学的新的学科增长点,与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合作共同培养营养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其中已有很多被列入国际权威文献索引。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活委员会(IUCN/SSC)
灵长目专家组,圈养保护繁殖专家组委员,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灵长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殖生物学会理事,《
兽类学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动物学研究》编委等,已招收培养博士生12人,硕士生12人。
获得荣誉
荣誉表彰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季维智长期坚持灵长类研究,围绕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
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形成了从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编辑以及干细胞等系统研究体系。在
灵长目生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猴多能性干细胞,开启了靶向基因编辑建立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季维智先后在《细胞(Cell)》《干细胞(Cell Stem Cell)》《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2014年在
细胞发表的基因编辑猴的论文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建立的里程碑性工作,入选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麻省理工学院)、2014年Cell最佳论文(Cell)、2014年世界最成功的8大事件之一(Nature)。
学术交流
2015年12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医学院,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和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上,季维智应邀做非人
灵长目基因编辑报告。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1月,季维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
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季维智领衔的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实行以“院长负责制、PI制”的人才特区政策,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以学术为中心的工作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模式聘用、管理人才。
寄语学生
2020年9月14日,季维智为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届灵长类生物医学创新班的新生和2020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讲了2020年秋季学期的第一课《非人灵长类与生物医学研究》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和鼓励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利用好实验室的优质平台,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研究方向
在研课题
3)非人灵长类精液冷冻储存和精子
受精卵能力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热带亚热带良种牛胚胎生物工程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计委)
发表论文
1. Zheng P, Si W, Bavister BD, Yang JF, Ding CH, Ji WZ 2003 17-b 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improve in vitro cytoplasmic maturation of oocytes from unstimulated prepubertal and adult rhesus monkeys. Human Reproduction (Accepted).
2. Li YH, Si W, Zhang XZ, Dinnyes A, Ji WZ, 2003 Effect of amino acids on cryopreservation of cynomolgus monkey (Macaca fascicularis) sperm. Am. J. Primatol.59: 159-165.
3. Ma J, Wang H, Su L, Ji WZ. 2002 Inhibition of endogenous gene expresison by dsRNA and it's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2(11):1125-1131.
4. Ma J, Zhou HL, Su L, Ji WZ 2002 Effects of exogenous double-stranded
核糖核酸 on the basonuclin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oocyte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45: 593-603.
5. Zheng P, Bavister BD, Ji WZ 2002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for maturation of rhesus monkey (Macaca mulatta) oocytes in culture. Reproduction 124:515-522.
6. Li XL, Su L, Li YH, Ji WZ Dinnyes A 2002 Vitrification of Yunnan
黄色 cattle ooctes: work in progress. Theriogenology 58, 1253-1260.
7. He YM, Pei YJ, Zou RJ, Ji WZ 2001 Changes of urinary conjugates and gonadotropin excretion in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pregnancy in the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bieti). Am. J. Primatol. 55: 223-232.
8. Zheng P, Wang H, Bavister BD, Ji WZ. 2001 Maturation of rhesus monkey oocytes in chemically defined culture media and their functional assessment by in vitro
受精卵 and embryo development. Human Reprod. 16:300-305.
9. Zheng P, Bavister BD, Ji WZ. 2001 Glucose is a necessary
能量 substrate and sufficient to support cytoplasmic maturation of oocytes from unstimulated adult rhesus monkeys.
摩尔 Reprod. Develop 58:348-355.
10. Si W, Tang XH, He XC, Zheng P, Bavister BD, Ji WZ, 2000 Cryopreservation of rhesus monkey (Macaca mulatta) spermatozoa and their functional assessment by in vitro
受精卵 Cryobiology 41:232-240.
11. Ji WZ, Bavister BD. 2000 The zona-free embryo development from one cell to blastocyst in
仓鼠 Theriogeology. 54:827-834.
12. Zhou HL, McKiernan SH, Ji WZ, Bavister BD. 2000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hamster 1-cell embryo development in vitro. Theriogeology. 54:999-1006.
13. Zheng P, Si W, Wang H, Zou RJ, Bavister BD, Ji WZ. 2001 Effect of age and breeding season on the developmental capacity of oocytes from unstimulated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timulated rhesus monkeys. Biol. Reprod. 64: 1417-1421.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评:季维智长期为国家生殖发育、
干细胞专家组服务,为中国生殖与干细胞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
灵长目研究的国际化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评:季维智在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
光明日报》评:季维智在艰苦的环境条件,执着的事业追求中迅速成长,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从科技创新的“追逐者”变成“引领者”,退而不休的他仍在为探索生命的奥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