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青海省贵德县白马寺
白马寺,藏语称“乔什典格大具喜吉祥兴旺州”,又称“却夫旦格”,意为“佛塔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由郭密格西扎巴嘉措于清康熙帝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全寺占地120亩,规模宏大,环境幽静。
简介
位于贵德县城东北42公里处的尕让乡大磨村西侧白马寺为贵德境内黄教大寺之一,藏语称“乔什典格大具喜吉祥兴旺州”,又称“却夫旦格”,意为“佛塔寺”。该寺由郭密格西扎巴嘉措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他生于郭密部落(今黄河北岸河西乡贺尔加村),曾两次去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曾任塔尔寺密宗学院第十二任堪布。他最初建寺于加毛山下,并建有密宗学院。其转世扎巴坚赞(1730-1777年)生于下郭密(今让)部落关嘉村,自此称该转世系统为“关嘉佛”。约在清嘉庆年间(1795-1820年)由三世曲丹增嘉措(1778-1837年)将白马寺搬迁到大 磨村,重修大经堂。此后,四世罗桑楚臣山丹(1839-1876年)、五世罗桑楚臣嘉措(1878-1945年)均扩建过白马寺。从第一世至五世活佛均任塔尔寺密宗学院堪布和全寺大法台,在塔尔寺建有自己的“噶尔哇”(府邸),成为塔尔寺的一个转世活佛系统,于是,白马寺成为塔尔寺的属寺。白马寺与今互助土族自治县却藏寺的关系十分密切,原来却藏活佛派有住寺代表,因此,有人也将该寺作为却藏寺的属寺。
白马寺环境幽静,寺院背靠山岭,前有河沟清泉,东有庄园林田。全寺占地120亩,规模宏大。1958年前有大、小经堂3座299间,僧舍62院606间,噶尔哇和拉让445间。大经堂建于2.5米高的台基上,坐北朝南,正面阔9间,通进深9间,为砖木结构藏式二层平顶建筑。两廊房亦为砖木结构二层藏式平顶建筑,上下各33间。寺门朝东,为三层歇山顶式斗拱建筑,第一层为一拱,第二层为三拱,第三层为六拱。寺墙用青砖砌成,砖缝细白,墙顶以香柴为饰,古色古香。
寺内文物丰富,大经堂中供有两部《甘珠尔》和噶玛乳必多杰所塑胜乐金刚像等;护法殿中的吉祥天女等造型精美。
该寺大经堂因做尕让粮站仓库,故保护完整,其它僧舍于1958年后被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将经堂、噶尔哇院和部分僧舍归还给了寺院。1980年经海南州委批准开放,逐年维修。现共有殿堂217间,其中经堂151间,经堂院内二层楼房66间;噶尔哇2院42间,僧舍22院128间。有寺僧65人(历史上最盛时有寺僧300人),活佛1人。该寺有显宗学院,采用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全年共15个学经期,制度完善,学风较盛。现由活佛尼隆藏龙多嘉措任寺管会主任。
该寺现被列为青海省省级保护文物。1980年10月,黄教大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赴湟中群加地区视察时,在尕让乡千户村崖头滩接见白马寺僧侣及群众4000余人,举行了摩顶仪式。
白马寺藏语原称“扎西切浪涛”(意为“吉祥佛法洲”),又称“却夫旦格”,建于清康熙帝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人扎巴嘉措出生于河西镇贺尔加村,曾两次去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获得格西学位,曾任塔尔寺第十二任堪布。
白马寺初建于加毛山下,并建有显宗学院。约在清嘉庆年间,由三世活佛曲丹增嘉措(1778—1837年)搬迁白马寺于现在地址。四世、五世活佛均对该寺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工作,使之规模不断扩大。一世至五世活佛均任塔尔寺密宗学院堪布、大法台,在塔尔寺建有自己的“噶尔哇”(府邸)。白马寺很早就是塔尔寺所直辖的属寺。
白马寺闻名省内,不仅在于它的寺院地位,还特别在于它精美奇特的门楼。白马寺门楼为三层横枋斗拱歇山顶式阁楼,每层四周皆以斗拱托起屋顶,第一层每面六拱,二、三层每面各三拱,每一层屋顶重檐双,筒瓦铺面,四角高挑,横脊竖脊以镂空雕花青砖砌成,上饰龙头砖雕。最高层横脊上塑有馏金双鹿灵芝,光彩夺目。门楼木结构,以矿物颜料绘以金龙凤凰木、浮云花卉,色彩艳丽,经久不褪。门楼整体巍峨险峻,又雍容华贵。据说,像白马寺这样的门楼在省内再无第二。不仅如此,其门楼尚有玄妙在内。那就是,当大风吹来时门楼会颤颤悠悠,有时甚至左右摇晃,初次登临不免让人害怕,但自建成至今已200余年,却能够完好如初。
传说
白马寺门楼是在寺院其它建筑全部完工后才动工修建的,当时寺院主持心高胆大,决意把门楼修建得别具一格。于是寺院派人四处寻访,最后在河州白塔寺访得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木工(俗称掌尺)。这位木工不带同行,不带学徒,只身一人来到白马寺,在当地选中一位木匠作他的副手。这位副手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工师傅,但他尊师重教,虚心好学,深得河州掌尺的信赖。他们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准确施工,经过3年时间建成这座门楼。掌尺离去时将一块不大的木楔交给副手,说共事3年无以为念,送木楔一块,3年以后你会派上用场。
3年时间一晃而过,白马寺门楼出现倾斜,大风吹来摇摇欲倒,这可急坏了白马寺活佛,于是他派人赶往河州情当年的木工。去的人昼夜兼程,却失望而归,回来报告说此人已辞世西去。活佛只好请来当年修建门楼的副手,让其设法补救。这副手成竹在胸,与活佛讲好了工钱,便怀揣木楔,腰别斧头,爬上梯子,在师傅当年的指示处插入木楔,砰砰砰四斧头打下去,木楔恰如其分地嵌进缝隙,门楼便即刻端正如初。
走进寺门,便是青砖铺面的平整宽大的经堂院,东、西、南三面建有两层回廊式楼房。大院是跳“官经”的场所。
踏上正北十多层砖砌台阶,是寺院建筑的第二层,3米高的土筑砖包台地上建有大经堂。大经堂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二层空心楼,面阔九间,进深九间,屋顶重檐叠堆,雕花砖砌。横脊上装饰着双鹿灵芝,卧姿双鹿与真鹿一般大小。
大经堂第一层不设窗户,正门两侧各二间绘四副壁画,上绘《封神演义》中所写的魔家四将,即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大经堂二层正面是屏风式门扇花窗,经堂内的光线主要由此射入。东西两侧的藏式梯形窗,虽设而不常开。打开经堂正门,里面幽暗深造,朦朦胧胧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百根方形红漆大柱,纵向望去,一排排走向深处,真不知经堂深有几许。特别是那正中数根托起殿顶的通天巨柱,真有顶天立地之势。
大经堂后墙前净台上塑有一排胜乐金刚等佛像,一座座描金涂银,染色着彩,在台前一溜儿百十盏灯火照耀下金光烁烁。这些佛像大小不一,神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有的端庄文静透露着灵气,有的威严庄重望而生畏,也有的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充分展示了热贡绘画和泥塑艺术的特色。
大经堂后是大“赞康”,即大佛殿。这是白马寺建筑的第三台梯。高台上建有两层歇山顶式空心楼,内塑大佛一座,高约10米,走进大殿须仰视才能见到佛面。
相传曲吉尼玛西藏自治区塔尔寺传经说法,白马寺活佛曾派遣使者牵白马去塔尔寺邀请班禅。白马寺距塔尔寺有百十里路程,途中还得穿过乱石堆积的峡谷,翻越白雪皑皑的拉鸡山,但这匹白马往返只用了一日时间,因此被视为神马,白马寺也因此而得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