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
北京海淀区下辖街道
清华园街道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东至京张铁路,东南至双清路与学院路街道相邻,南至成府路与中关村街道接壤,西临清华南路、圆明园东路与燕园街道相连,北与青龙桥街道相接。区域总面积3.4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4月,清华园街道常住人口2.8万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街道成立于1980年7月,街道党委和办事处受海淀区和清华大学双重领导,是“大院”式街道。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协议利用美国“退还”之部分“庚子赔款”兴学育才,决定在京郊清旷地方建立学校,清华园被选为校址。1949年7月,清华园划归新设的十六区,属成府街。1956年,成府街并入海淀镇街道。1958年,海淀镇街道并入海淀公社,清华校园即随之归海淀公社范围。1961年,中关村街道成立,清华校园即划入。1980年8月,校园从中关村街道分出,成立清华园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0年10月,清华园街道设南楼、照澜院、新林院3个居民委员会;同年11月,清华园街道设公寓、中楼2个居民委员会。1981年,清华园街道设西楼、西南楼、北区3个居民委员会。1986年,清华园街道撤销公寓居民委员会,所辖1~2公寓划归西楼居民委员会,3~8公寓划归中楼居民委员会,9~11公寓划归西南楼居民委员会。1994年2月,清华园街道设西北居民委员会。1997年8月,清华园街道照澜院居民委员会改名东楼居民委员会。2000年,原辖域北四环路以南划归新成立的花园路街道,知春路以南罗庄地区划归北太平庄街道。2001年,清华园街道增设蓝旗营居民委员会,撤销新林院居民委员会,原新林院居委会的五区、普吉院划归南楼居民委员会,新林院和新林楼划归中楼居民委员会。2003年7月,清华园街道增设荷清苑居民委员会。2005年,东升园地区划归新成立的中关村街道。海淀街道辖区内的大石桥地区和东升地区内京包铁路以西、荷清路以北地区划归清华园街道。2011年末,清华园街道辖东楼、南楼、西楼、北区、中楼、西南楼、西北、蓝旗营、荷清苑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458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街道行政区划截至2021年10月,清华园街道辖10个社区。东楼社区、南楼社区、西楼社区、北区社区、中楼社区、西南社区、西北社区、蓝旗营社区、荷清苑社区、双清苑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清华大学照澜院服务楼一层。
地理环境
气候
清华园街道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促,春温多变,秋季清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水文
万泉河自西向东流入清华园街道,在校园中部折向北去,还有大小湖泊4个。
人口
2011年末,清华园街道辖区总人口2934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818人,城镇化率94.8%,另有流动人口6745人。城镇常住人口中,男性13637人,占49%;女性14181人,占51%;14岁以下2536人,占9.1%;15~64岁19059人,占68.5%;65岁以上6223人,占22.4%。城镇常住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768人,占96.2%;有回、满等少数民族,共1050人,占3.8%。超过2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共2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4.2%。2011年,清华园街道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90人。截至2020年4月,清华园街道常住人口2.8万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
经济
2011年,清华园街道财政总收入2526万元,比上年增长54.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清华园街道有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还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60人,专任教师86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清华园街道有群众文化艺术团体70个,人数近2000人;有公共图书室10个,建筑面积376平方米,藏书6200余册;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老年舞蹈队、合唱团、模特队等。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清华园街道有体育健身场地8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社区运动会、社区世界游泳锦标赛、老人门球赛等;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0%。
社会保障
2011年,清华园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51户,人数947人,支出508.3万元,月人均447.3元;国家抚恤、 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2%;有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4张,收养3人;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9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8张,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4.2万元,接收捐赠衣被6068件;新增就业人员2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人,城 镇登记失业率为6.2%。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2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其中参保职工202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2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6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参加失业保险202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21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件,结案4件,结案率为100%。
交通运输
清华园街道境内有北京地铁13号线京包铁路途经,主干道有清华南路、圆明园东路、中关村北大街、成府路等。
地名由来
清华园街道因境内有清华园(即清华大学校园)而得名。清华园的前身是清康熙(1662~1722年)的皇家行宫熙春园;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1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园子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熙春园”;爱新觉罗·奕詝登基以后,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其园林范围正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风景名胜
荷清园公园
荷清园公园位于海淀区清华园街道荷清苑小区以北,褐石园住宅小区以南,东临万泉河,向西毗邻圆明园,是以山水地形围合不同空间、以植物为主体的社区公园,适合居民游人散步、游览、休息。
冯友兰先生与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冯友兰先生与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清华大学校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为复制纪念碑,碑体主看面朝向昆明市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背面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共计834人。一侧刻有西南联大校训,另一侧则为此次建碑所立的碑志。依据地形条件设置的层层叠落的台地,和不规则的折线,凸显着中原地区知识分子刚直的品格。三块台地代表当时联合起来的三所大学,不同的铺地材料寓含三所学校的性格。
获得荣誉
清华园街道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花园式街道(199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街道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海淀区委、区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海淀区委、区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6年至199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5年至1999年海淀区人民政府授予)、老龄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海淀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北京市社区服务示范街道(1999年北京市民政局授予)、外来人口管理先进单位(1995年北京市公安局外来人口管理处授予)、社会治安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海淀区政府授予)、海淀区双信市场(1996年至1999年海淀区物价监督局授予)、爱卫会先进单位(1999年北京市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消协先进集体(1993至1999年海淀区消协、1996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授予)。2020年,清华园街道获得北京市2019~2020年度“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气候
水文
人口
经济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
地名由来
风景名胜
荷清园公园
冯友兰先生与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