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西镇是中国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位于三原县东南部,东邻
西安市临潼区徐杨乡,南与西安市
高陵区接壤,西与安乐镇毗邻,北与
独李镇相连。陂西镇总面积为57.69平方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7.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8.3千米。截至2020年6月,陂西镇下辖21个行政村,
户籍人口为48887人。2011年,陂西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8亿元。陂西镇是
三原县大灌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和农业重镇。2015年,
安乐镇并入陂西镇。
历史沿革
以此村地处雁陂(池塘曰陂,早废)之西而得名陂西村。因镇人民政府驻该村得镇名。
明代为雁陂乡(陂西村)。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力字区,区政府设陂西镇,是当时
关中的八大古镇之一,后改为陂西联保。三原解放后为二区(陂西区)。
1958年,成立陂西公社。
1983年4月,改设为乡。
1992年4月,改设陂西镇至今。
行政区划
陂西镇位于
咸阳市三原县城东南20公里处,东接
西安市临潼区,南邻
高陵区,周陂路、安陂路连接西(安)三(原)一级路直达镇中,西韩线过境4.7公里,横贯南北,西闫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陂西镇共有陂西村、西贾村、庙王村、新民村、三桥村、下滩村、西邓村、海石村、东尧村、滩李村、大门村、王化村、湾赵村、邱家村、木赵村、庙东村、庙南村、庙北村、南李村、清凉寺村、佛张村、街至孙村、大华村、张二册村、渠家村26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48887人(2018年)。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辖陂西、大华、渠家、南李、庙东、庙张、木赵、
王化镇、大门、东尧、西邓、三桥、西贾13个行政村;下设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陂西镇下辖2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陂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辖区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57人,城镇化率4.0%。另外流动人口6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4737人,占50.47%;女性14466人,占49.53%;18岁以下5340人,占18.28%;18—35岁8861人,占30.34%;35—60岁9640人,占33.01%;60岁以上5359人,占18.37%。总人口以
汉族为主。2011年,陂西镇
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1‰,
人口自然增长率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4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陂西镇财政总收入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611.7万元,
企业所得税1.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00元,比上年增长15%。
2018年,陂西镇有工业企业38个;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5个。
2011年,陂西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52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业增加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2.5%。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陂西镇粮食生产1.7万吨,其中小麦0.9万吨,玉米0.8万吨。主要
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陂西镇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3万吨,主要品种有
芹菜、
卷心菜、白菜、洋葱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为主。2011年,陂西镇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羊饲养量2000只,年末存栏1800只。2011年,陂西镇生产肉类0.1万吨;畜牧业
总产值1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
2011年,陂西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工业增加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11年,陂西镇
规模以上企业3家,职工12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有商业网点127个,职工383人。2011年,陂西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亿元。
特色产业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陂西镇粮食面积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粮耕地复种指数198%,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8万吨,其中小麦1.38万吨,玉米1.10万吨。镇党委、政府狠抓良种统供和繁育工作,小麦良种统供率达到100%,建良种繁育基地5个2200亩,陂西、西邓为省级粮食生产“一村一品”示范村。
菜果面积不断扩大并初具规模。在蔬菜生产方面,陂西镇已经形成以陂西、庙张、南李村为主的蔬菜专业示范村3个,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值达到3000万,南李村为市级蔬菜生产“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果业生产方面,庙张村、陂西村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果品——
樱桃番茄产业,现已经发展大棚200多个,由于产品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青睐,产品主要销售到
西安市、
高陵区、闫良等地,每年可直接增加农业产值近300万元,该品种已经成为我镇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明星品种,建立示范点进行逐步推广。
养殖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展现。镇上发展畜牧养殖示范户20户。现陂西镇生猪存栏8000余头,家禽存栏4.2万只,
奶山羊2480只,肉
奶牛存栏有了新的突破。
自然资源
地下水埋深20—30米。微地貌变化小,土质以灌淤土为主,土壤容重和孔隙度较为适宜,耕层容重在1.22—1.44克/cm³,孔隙度为45.7—54.0%,土体构型以透土型为主,含盐量少,土壤耕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有机质平均含量1.03%,全氮0.075%,全磷0.171%,速效氮50.3PPm,速效磷15.6PPm,速效钾208.4PPm,PH值为8.8—9.0之间,氮磷比为3.2:1,略高于作物生长一般所需的2—3:1的适宜比例。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陂西镇地处
渭河平原中部。地势平坦,
平均海拔370米。
气候特征
陂西镇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雨少风多,夏季炎热,秋季温和且雨量充沛,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2℃,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7.8℃(1991年冬);7月年均气温28.3℃,极端最高温40.8℃(2003年夏)。平均气温较年差34.5℃。生长期年平均248天,无霜期年平均215天,最长236天,最短20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12.8小时,年总辐射113.18千卡/平方厘米,O℃以上持续期280天。年平均降水量518.6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230毫米(197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86.3毫米(1994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3.2万余册,美术、书法业余创作人员13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7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8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0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陂西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有床位8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8张,
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7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
执业助理医师21人,注册护士30人。2011年,陂西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3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324人。参合率达98%以上。
基础设施
周陂路,安陂路连接西三一级路直达镇中,西韩线过境4.7公里,横贯南北,西闫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村主干路四通八达,95%实现砂石化,交通十分便捷;通讯设施齐全,陂西镇
固定电话2000门,实现组组通电话,电话入户率达30%,镇内建有无线通信塔两座。陂西镇共有两所
初中,11所小学,1所农
技工学校,陂西镇不断加强学校基础及教学设备建设,并于2003年4月被
咸阳市授予“市级教育强乡镇”的称号。
文化
民间艺术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
陕北地区,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
礼馍,也是艺术性很高的民间艺术品,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
春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馈赠亲朋,即可食用。面花品种很多,根据不同节日、时令有不同的习俗活动,如“满月花馍”、“寿馍”、“鱼馍”等,制作工具有剪刀、镊子、梳子、瓶盖、铁皮、各种模具图章等。
三原县陂西镇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各种人才藏龙卧虎。心灵手巧的陈春艳,嫁给
陕西省三原县陂西镇木赵村的萧盟,跟婆婆杨月梅、姐姐萧丽学起面花。春艳现在已经成为村里村外的名人了,她学习制作面花的故事,被记者在《
中国妇女报》上报道,她制作的面花还在多家媒体发表。2009年1月13日,陈春艳的婆婆、姐姐陪着她,捧着新做的面花,赶到县城图书馆,参加三原文体事业局举办的“三原县首届民间花馍展示会”,展示会共展出100多件花馍作品。
交通
陂西镇境内有西韩201省道、周陂、安陂3条公路干线交会,西距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0千米。截至2011年末,陂西镇县乡(镇)级公路1条,总长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