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edible blend oil)又称混合食用油、高合油,是用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依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一种颜色浅黄、清澈透明和加热不起泡、缓起烟的食用油,由于这种油追求加热不起泡及缓起烟的效果,因而没有植物油脂应有的香味。
根据需要选择
、
、玉米油、
等植物油脂中两种以上的油脂,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调和油执行国家标准号为GB/T 40851-2021 。
历史沿革
中国最早出现调和油产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对食用油消费刚从散装油转向小包装油,由三级、四级油转向高级
烹调油、
色拉油,由于消费者对色浅味淡的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还难以接受,添加浓香花生油和芝麻油具有风味的食用调和油应运而生,由此催生了食用调和油的发展。
随着2000版DRIs的发布,医学、
营养学关于膳食脂肪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调和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金龙鱼”在中国首先推出了基于
脂肪酸均衡的调和油产品,其公布的脂肪酸比例,即饱和、单不饱和、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0.27:1:1,综合考虑了居民膳食脂肪的摄入,有助于消费者整体膳食脂肪达到2000版DRIs推荐的饱和脂肪酸小于10% ,
单不饱和脂肪酸10%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0% ,即金龙鱼调和油所宣称的1:1:1。
2013版DRIs的发布使人们对油脂的营养有了新的认识。金龙鱼 率先对其调和油产品进行配方升级,于2014年推出了黄金比例调和油,该产品相比于其原先的0.27∶1:1调和油从配方上作了较大改变,饱和
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0.2~0.3):(0.6 ~1):1 ,这样金龙鱼标签上所提及的1:1∶1更主要是指脂肪酸均衡的理念。但很少人注意到这种变化。
2017年底,中粮集团的营养家食用调和油产品面市,迎合了消费者对公布配方比例的呼声,也公布了调和油的主要脂肪酸的含量,而且首次标示出了几种主要的油脂伴随物,如
维生素e、
谷维素、
鲨烯和
植物固醇的含量。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粮食局推出了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好油的行业标准,在倡导脂肪酸平衡的同时,也把有益伴随物纳入为食用油营养的重要方面。相比于国外调和油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只重视
脂肪酸平衡的做法,中国调和油应该实现
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有机统―,很好地体现新版DRIs 的观点和平衡膳食、全面营养这健康理念,使中国的调和油产品能够开拓出新的格局。
分类
营养调和油
或称
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葵花籽油为主,配以
有机大豆油、玉米胚油和
棉籽油,调制亚油酸含量为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
骨油含量约10%。
经济调和油
以
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风味调和油
以菜籽油、棉籽油、
稻米油与香味浓厚的
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合成“轻味芝麻油”。
煎炸调和油
用棉籽油、菜籽油和
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
芥酸低、
脂肪酸组成平衡、
千层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
高端调和油
如
山茶调和油、
橄榄调和油,主要以
茶油、
橄榄油等高端油脂为主体。
天然谷物调和油
添加小麦胚芽油,米糠油等多种具有健康保健功效的油类,安全健康营养,老少皆宜。
4:1健康调和油
是精选紫苏油、亚麻油、葵花子油、芝麻油、豆油五种植物油的主要天然成分,根据人体的生理需求,严格按照亚油酸48%、
亚油酸12%的含量比例要求,经科学调配而成。
加工工艺
调和油的原料
调和精炼油的原料油主要是高级
烹调油或
色拉油,并使用一些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一级油,如玉米胚油、
红花籽油、浓香花生油等。而调和高级烹调油和调和色拉油的原料油则全部是高级烹调油或色拉油。
调和油的配方原则
各种油脂的调配比例主要是根据单一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调配成不同营养功效的调和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满足一定营养功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当地丰富的、价廉的油脂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调和油中常加入少量的
抗氧化剂及其他添加剂,均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
操作要点
调和油的技术含量主要在于配方,加工较简便,不需增添特殊设备。在一般的全精炼油车间均可调制。调制风昧调和油时,先计量全精炼的油脂,将其在搅拌的情况下升温到35℃~40℃,按比例加入浓香味的油脂或其他油脂,即可储藏或包装。如要调制高
亚油酸营养油,则需在常温下进行调和,并加入一定量的
维生素e。如要调制饱和程度较高的
煎炸油,则调和时温度要高些,一般为50℃~60℃,最好再按规定加人一定量的抗氧化剂。
粉末调味油加工
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调和油的配料和比例由企业决定,一些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其中纯
花生油和纯
茶油的比例与配料表不符,实际只有不到5%,其余都是用的
棕榈油等价格比较低的油种勾兑而成。这样的食用油以较低的价格大量投入市场,价格优势凸显,不明缘由的消费者因价格便宜更愿意购买,直接导致其他企业不得不用同样的手段抢占市场,最终形成劣油驱逐良油的困境。
标准缺失导致食用油市场混乱的另一明显表现是调和油的张冠李戴。以茶籽调和油为例,纯茶籽油每吨3-4万元,约合每升30多元,一桶5升的茶籽调和油成本应该在150元以上,但目前市场上5升装最低的只要70元左右。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便宜茶籽调和油实际上都是棕榈油或者
有机大豆油,有些象征性地掺入1%-2%的茶籽油。橄榄调和油里面一般就掺入3%-5%的
橄榄油。调和油种种乱象的背后,正是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至今没有规定各种成分需明确标示在外包装上,在调和油里面掺什么油,掺多少,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
2009年1月6日,北京市质监部门曾查处曝光3家食用油掺香精的不法企业,在生产的花生芝麻调和油中加入芝
香油香精、
花生油香精、花生油专用色素等禁用添加剂。2010年5月,中国质量万里行曝光,在
山东省一家年产量千万斤的油脂厂,竟然用
棉籽油和大豆油加入花生油香精随意勾兑,厂家再贴上花生调和油标签销往各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选油方法
选调和油时,主要要看几种油配制在一起是否起到了互补作用。比如常见的豆油与花生油则是一组很好的组合:豆油中ω-6系列
亚油酸与ω-3系列
亚麻酸比值较理想,但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花生油中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不理想,但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国产植物油中最高的。市场上有些调和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诸如精选紫苏油、
亚麻籽油、葵花子油、麻油、豆油5种植物油中的主要天然成分,都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求,严格按照ω-6系列亚油酸48%、ω-3系列亚麻酸12%(4∶1)的含量要求,经科学调配制成的安全、健康、营养、老少皆宜。这类油由于含较多的长链
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不适宜过度加热。
市场现状
调味油产品相比
香辛料农产粗加工产品,具备标准化可行性高、溶解性好、
有效成分利用率高、高效便捷等诸多优势,市场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但调味油行业仍存在
产业集中度低、优势品牌规模小、相关标准不多、定义分类不清晰等实际情况。
调和油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食用调和油种类的繁荣,出现了大量以植物油命名的调和油产品,如橄榄调和油、油茶籽调和油、谷物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坚果调和油、DHA调和油等。但不少厂家以价格昂贵但实际占比不高的油品对调和油进行命名,以提高产品档次和价格,这种现象造成了消费者对调和油的迷惑、质疑和不信任,导致了调和油销售量的下滑。消费者对调和油公布配方比例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企业也希望通过公布调和油的配方来重获消费者信任,恢复市场份额,但成效不大。
强制国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1月26日发布了GB/T 40851-2021 《食用调和油》,该标准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