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上
马倬编词作曲的西藏民歌
《北京的金山上》是由马编词作曲,常留柱首唱的一首西藏自治区民歌。著名翻唱者有雍西、才旦卓玛、韩红。
歌曲改编自一首古老的西藏祝酒歌,历经四年完成。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经由周恩来总理修改后定词。第二段歌词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建议下加入。
歌曲传唱度颇广,深受百姓欢迎,同时亦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肯定。
创作背景
歌曲原型
据马倬回忆,这首歌的原始民歌是一首西藏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仪式中,也插在藏戏中演出。原歌词为宗教内容。全国解放后,当地的扎西老艺人为了表达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佩和对新中国的赞美,给这首古老的歌曲换了新词, 大意为:“北京的金山上, 吹起了金色的号角, 不知是谁在吹啊, 听得人心里非常高兴。”老人给这首歌起名为《北京的金山上》。
创作契机
1960年,马倬进藏,担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当时, 从上海到西藏进行援藏工作的独唱演员常留柱正在积极学藏语、藏歌, 无意中听到民歌手老艺人扎西的歌唱, 觉得旋律非常清新, 里面用了很多藏歌的演唱技巧, 歌词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泽东、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非常喜欢。一天, 他向扎西学习了这首歌, 晚上又急急忙忙跑到马倬家, 给他唱了这首歌, 说自己很想把这首歌搬到舞台上去演唱, 请马倬在歌词、曲调上给把把关。在此之前的马倬, 曾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工团和西北文工团工作, 已是小有名气的词曲作家了。听过以后,马倬非常激动,便激发了创作热情。他给常留柱说:“我非常喜欢这首民歌,这是一块最好的璞玉,一定要把它雕琢成一首受西藏自治区人民欢迎的既有汉词、又有藏词的好歌曲。”
创作过程
再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马倬首先按照原来的民歌加了前奏,改了一句最后的音调,就让常留柱先唱藏词。虽然汉族同志不能完全听懂,但是已经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欢迎。在其后的时间里,马倬又对这首歌进行了加工,音乐上藏语歌词唱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原来的民歌。因为马倬没有接触过藏族的文字,汉语歌词要填入藏族的民歌中,又要把汉语歌词的韵、音、节奏和音调结合起来,就这样一首歌竟然花费了四年时间才加工完成。歌词写到:“在北京的金山上,升起了金太阳,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光,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
歌词更动
1964年,北京举办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昌都藏族歌手雍西参加了这次业余会演,在北京,雍西演唱这首歌后,敬爱的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并称赞雍西唱得好。周总理在百忙中还关心这首歌的修改,他建议把最后一句歌词改成:“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向”与“在”一字之差,但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清楚了。“天堂”二字当然还带有宗教色彩,改成“大道上”象征着光明灿烂的前程,词曲结合上也是恰到好处的。
1972年中央广播电台前往西藏录音时建议由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这首歌,并建议再加一段歌词,这就是后来书报刊上发表的有两段歌词的乐谱,第二段歌词是,“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翻身农奴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自治区。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曲调分析
结构与和声
《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是B羽五声调式的单一部曲式。
1-3小节是乐曲前奏, 分解和弦为主题的发展做铺垫, 渲染了乐曲的气氛, 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发展, 和声平稳Ⅰ-Ⅴ给人平静的感觉。A部的a、b乐句的钢琴伴奏以分解式和弦配合旋律声部的发展, 节奏欢快、活跃。和声的进行上仍然使用主调Ⅰ、Ⅳ、Ⅴ级和弦为主。
c乐句旋律发展为连续的八分音符, 推进音乐的发展高潮, 钢琴伴奏为柱式和弦音型, 音乐进入高潮, 更加跌宕起伏。和声在11-12小节运用K64-Ⅴ-Ⅰ级的创作手法, 使音乐更加具有结束感, 在12-13小节运用Ⅴ7-Ⅰ6, 更加确立了原调的调性。
d乐句旋律继续发展, 伴奏为分解和弦, 与旋律发展并重, 直至最后柱式和弦结尾。中间过渡部分以柱式和弦为基础, 为接下来的旋律发展做铺垫, 直至全曲高潮。A’为反复段, 旋律重复A段, 伴奏多以八度和柱式和弦为主。
歌词解读
《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在创作之初只有一段歌词, 开始时用藏语演唱, 后来经过马倬反复修改之后, 填写了汉语歌词。最终, 这首歌曲在北京演唱获得了成功, 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马倬在此基础上再次填词, 将原有的一段歌词变成了两段, 经由才旦卓玛藏语与汉语的复唱之后, 这首歌曲将藏族人民翻身农奴当家做主的激动心情表现的更加充沛。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为“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 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哎, 巴扎嘿!”这部分的歌词是最开始马倬创作的, 最后一句由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修改, 使歌词的寓意更加的深远, 贴近社会主义的本质。原来的歌词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这句歌词中还是有一些宗教色彩, 与整个的音乐内容不是特别相符合, 周总理修改之后的“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社会主义性质。
民族元素与情感分析
歌曲的结构曲调质朴, 歌曲采用了B羽调式, 悠扬婉转的旋律配合藏族歌唱家嘹亮的嗓音, 使歌曲的民族韵味更强。其次, 歌曲的音乐旋律具有鲜明的舞蹈特点。《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原型是宗教祝酒歌曲, 经过马倬先生的改编, 音乐情感变成了对党与领袖的热爱与歌颂。结合歌曲的歌词与旋律, 抑扬顿挫的展现西藏自治区人民对祖国领袖的崇高敬仰之情, 抒发了对当今幸福生活的满足与未来生活的向往。在演唱时要结合节奏与旋律进行情感的融入, 将音乐的真正内涵演唱出来。歌曲的前两个乐句是歌颂、赞美的音乐情感, 仿佛是站在西藏遥望遥远的北京在歌唱, 内心充满的对党和领袖浓浓的情感。
传承和发展
马倬历经四年时间完成的《北京的金山上》经由常留柱同志在西藏首唱后,反响非常热烈,同时藏民们天生艺术家的民族禀赋让常留柱惊奇不已, 因为他唱完一遍, 这些不识字、不识谱、不用教的藏民们, 不论男女老少便都能唱得出来。这以后每年春节慰问演出, 下部队演出, 舞台上的演出以至到藏族同胞家贺年、贺喜常留柱都唱, 尽最大努力扩大这首歌的影响。
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按规定必须是业余歌手参加,不凑巧常留柱却是一位专业歌手,于是重新选定了一位叫雍西的业余歌手来演唱此歌。于是,雍西就成为了第一个把《北京的金山上》从西藏自治区唱到北京的人,她在北京的演唱大获成功,并且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从那之后,全国人民知道了《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悠扬动情的民歌。这位名叫雍西的藏族歌手不是别人,正是著名歌手韩红的母亲。
第三个重要的传唱者就是才旦卓玛,她演唱的版本也是大家现在最耳熟能详的版本,这也是大家现在觉得最经典的,公认唱的最好的一个版本。1972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西藏录音, 建议《北京的金山上》由才旦卓玛来演唱, 马倬便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 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 使这首歌的旋律更加悠扬悦耳。才旦卓玛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加以复唱, 重新进行了这首歌曲的录制。电台向全国播放后, 《北京的金山上》就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 才旦卓玛也因为这首歌曲家喻户晓。她独特的高原唱法, 直到今天, 依旧成为西藏地区音乐的一种代表和象征。三个歌者,穿越大半个中国,共同串联起了《北京的金山上》这首经典民歌的前世今生,让这首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源源不断的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光芒。
以一曲《天路》闻名大江南北的歌唱家韩红, 在199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中首次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她演绎的版本,采用简单的伴奏,凸显韩红的实力唱功。整首歌曲结构,A、B、C段分别采用藏、汉、藏语演绎。藏、汉语唱腔的结合,使旋律更加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尤其是韩红高亢嘹亮的嗓音,犹如天籁之音,赋予这首红歌强大而久远的生命力。
2016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特别节目《中国民歌大会》上,还可以听到不同版本的《北京的金山上》,有首唱者常留柱演唱的原声歌曲《无价之宝》、改编后的《北京的金山上》、还能听到年轻人加入现代说唱、电子乐等艺术形式的说唱版本。首唱者和传承人共同演绎,场景相当温暖感人。
歌曲署名风波
1997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半边天》栏目中,女歌手韩红在演唱完《北京的金山上》后称这首歌是她母亲雍西的作品。原编创者马倬知道后致电《半边天》导演陈千,起初陈千态度诚恳的承认错误,并同意协商解决,赔偿2000元。然而在第二次通话时,对方态度大变,拒绝认错。而后在1998年7月,《音乐周报》上连续三次刊登《中国歌曲榜》,榜中标明《北京的金山上》演唱者为韩红,作者为雍西,制作是麒麟童《北京麒麟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音乐生活报》和《西安晚报》先后刊登转载了记者赵艳敏采写的文章《韩红——岩石的姿态》,文中称韩红的母亲“以创作、演唱《北京的金山上》闻名”。
然而,一系列载有这首歌的印刷品可以为马倬作证。西藏歌舞团于1964 年刻印的此歌曲谱,虽已泛黄,但上面的署名“山南酒歌、马编词”仍清晰可见;西藏电台于 1972 年编辑的《革命歌曲和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歌歌曲选》中,此影均署名为“藏族民歌、马编词”。另外,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对此歌的登记注册也是“西藏民歌马倬编词”。
经多次与北京各侵权方交涉无果后,马倬委托陕西省版权代理公司全权处理这一纠纷。与侵权方进行了近一年的交涉后,最终于1999年6月10日与韩红、麒麟童公司和音乐周报社达成调解协议。同年7月11日和7月15日,《音乐周报》和《中国广播报》分别刊出道歉声明;7月16日,韩红等侵权方将5000元赔款汇到了陕西省版权代理公司,这起沸沸扬扬的歌坛风波终告结束。
影响与评价
歌曲影响
《北京的金山上》在创作之初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这首歌曲增强了祖国边疆与首都北京的血脉之情。即使在今天, 这首歌曲也在不断的在影响一批又一批人。歌手韩红作为《北京的金山上》演唱者雍西的女儿, 也翻唱了这首歌曲, 并收录在自己的专辑中。
音乐是历史文化进程的另一种体裁反映, 记录了历史中的伟大篇章, 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作品。《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通过歌词与旋律, 在演唱中将藏族人民翻身农奴当家做主的情感表现出来, 只有在经历爱国主义教育, 设身处地地了解歌曲背景之后, 才能正确的表达音乐情感。同时, 经过民歌改编的歌曲, 是建立在深厚的民族情感之上的, 且简洁、精湛的旋律便于传唱, 《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曲具有这样的特点, 因此, 这首歌一直被传唱到现在, 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评价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讴歌党、反映时代和人民、唱响英雄的精品力作,该作品不仅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有文化传统血脉。是一部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西藏自治区日报
从音乐角度,韩红版本的《北京的金山上》,采用简单的伴奏,凸显韩红的实力唱功。整首歌曲结构,A、B、C段分别采用藏、汉、藏语演绎。藏、汉语唱腔的结合,使旋律更加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尤其是韩红高亢嘹亮的嗓音,犹如天籁之音,赋予这首红歌强大而久远的生命力。从文学角度,周总理将“走向”改为“走在”,“天堂”改为“大道上”,即把时代背景都交代清楚,使歌曲一下子具有了现实意义,并让歌曲立意得到升华。“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翻身农奴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则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情景,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共产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澎湃新闻
歌词
《北京的金山上》
韩红 /藏语、汉语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 巴扎嘿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
翻身农奴斗志昂扬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
颂歌献给毛主席
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哎 巴扎嘿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 巴扎嘿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成长
翻身农奴斗志昂扬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
颂歌献给毛主席
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哎 巴扎嘿
《北京的金山上》
才旦卓玛/藏语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翻身农奴的心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翻身农奴的心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 巴扎嘿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歌曲原型
创作契机
创作过程
歌词更动
曲调分析
结构与和声
歌词解读
民族元素与情感分析
传承和发展
歌曲署名风波
影响与评价
歌曲影响
歌曲评价
歌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