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华,1917年出生于浙江台州海门(今台州
椒江区)。2007年2月13日凌晨,因肺部感染并发噎食,在
杭州市第四医院去世,享年九十岁。徐匡华退休前,为杭州四中地理老师。生前,为
古琴演奏家,中国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曾经担任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西湖琴社社长。
人物生平
海门徐家为音乐世家,祖父徐月秋是
台州市著名民间音乐家,精通
东海渔歌乐曲,擅奏
琵琶、
三弦琴等乐器。父亲
徐元白是蜚声海内外的古琴大师,新
浙派古琴的开创者,在古琴演奏、创作、传授和琴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母亲黄雪辉。
1937年,徐匡华正读
高中二年级,
七七事变爆发。搬家逃难到
武汉市,又到
南昌市去读高中三年级。后来又继续逃难到
重庆市,并考入
四川大学。由于兵荒马乱,在
古琴方面的练习较少,影响了艺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了徐匡华的古琴事业。
大学第一学年在成都度过,后来由于
日本飞机的轰炸,学校搬到了
峨眉山市。当时徐匡华并不知道,一段美好的婚姻正等待着他。徐匡华的妻子秦文淑是四川人,在峨眉山经同学介绍认识。1944年4月1日结婚。
大学毕业的徐匡华,已经开始在中学里教书。
新中国成立前,徐匡华曾在重庆、
上海市两地教书。1952年,徐匡华回到
浙江省,在杭州四中担任地理老师。由于他的地理课讲得很受学生欢迎,以至于1979年办理退休手续后,又反聘回校,继续工作了6年。在杭州四中,前后度过33个春秋。
徐先生之父
徐元白曾经组织“西湖月会”,与
马一浮、张大千、
张宗祥、
徐映璞等名士以弹琴作诗为乐,为抗战后
杭州市的一时盛事。
而琴社的活动场地就在徐匡华的家里——南山路一条叫勾山里的小弄堂里。而后,徐匡华一边在琴社里教年轻人弹
古琴,一边在浙江省老年大学的古琴队里担任艺术指导。
公元2001年,
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徐匡华在片中出演了一位
盲人琴师。这使他在社会上的名气更加响亮,以致不少人慕名前往求教古琴。
演奏经历
徐匡华为古琴在
国际社会上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经常和浙江歌舞团一位号称“
江南箫王”的箫演奏家宋景濂合作,琴箫合奏,别有韵味。1982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他们录制了琴箫合奏曲《思贤操》,后被亚太会议挑中,并送到
联合国,成为国际上广为流传的一首代表
中华文化的名曲。
该曲乐谱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并由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向世界各国音乐教育机构推荐。之后徐匡华与浙江歌舞团的“江南丝竹队”频频出访,后又在国内巡回演出,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
古琴生涯。
古琴艺术普及
由于古琴在当代的冷落,多年来徐匡华一直没有停下古琴推广的脚步。据了解,作为“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在
杭州市已慢慢恢复生机。一九八六年徐先生发起成立西湖琴社,该社已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至现在的一百多人,其中年轻人占了一半,形成了良好的梯队。
据徐先生的儿子、现任西湖琴社社长
徐君跃回忆,拍完《英雄》后的这几年,是徐老最开心的时光。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慕名前来拜访,不过,他最满足的还是因为《英雄》引发的
古琴热,甚至还有许多老外找上门来学琴。那时候,徐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古琴有救了”。
徐匡华子承父业,从事古琴艺术普及,从演奏古琴到斫造都十分精通。收木匠
马岳思为弟子。马岳思此后着迷于古琴斫造,孜孜追求斫琴技艺,并学习古琴知识,分析古琴结构,摸索斫造工艺,从选料、裁锯、刨制、挖槽、粘合、推灰、打磨、
徽位等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决不掉以轻心,而且旁及漆面、上弦、
调音等工艺,成功斫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琴,形神兼具,
音质古朴,音色清纯。之后,所有徐老师教学普及所需的
古琴,全部都由马岳思斫造。
电影《英雄》
拍《
英雄》时,
张艺谋需要一位有名望的老古琴演奏家出演角色,因此托人四处寻找。后
浙江省文化界推荐了徐匡华。
第一次拍电影,而且又是重头戏,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紧张是难免的。张艺谋总是笑着叫徐匡华放松,不要紧张,要沉着。
辛苦首先体现在化装上,每天都要花一两个钟头化装,白胡子、白头发,用黏合剂粘上去,速度很慢,还要直直不动地坐着。徐匡华最重要的镜头就是弹
古琴。电影中的古琴曲都是徐匡华弹奏的。他工作极其认真,许多镜头都要拍五六遍,甚至更多,一直到
张艺谋满意为止。
除了辛苦,拍电影也有不少趣事。徐匡华说,观众肯定看不出来电影里那张古琴是假的,它比真的古琴要短,上面的弦都是
尼龙线。拍电影时,导演叫你“快”的时候,手势就要做得猛烈而迅疾,而叫你“慢”的时候,手势就要舒缓而优美。最后琴弦断了,
李连杰和
甄子丹的武打动作戛然而止。
琴弦一般都是一根根断的,而电影要断一把。所以在拍弦断时,有一个人专门躲在角落里,看时机到,就跳出来,拿出一把锋利的刀,把尼龙琴弦迅速割断,然后再躲起来。而这个人在电影上是看不到的。
背景资料
徐匡华的父亲
徐元白18岁时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北伐战争。后来在
福建省,
四川省等地的政法部门担任官职。20岁的时候,徐元白拜浙派
古琴大师大休法师为师,学弹古琴。后来徐元白成为浙派古琴的重要传人。徐匡华从十三岁初中开始徐匡华在父亲的传授下学琴。在古琴演奏技巧上继承了
浙派“微、妙、圆、通”的潇洒奔放特色,所弹奏的琴曲韵味深长。
徐匡华的家离
西湖很近。即使是在冬天,缺少绿色的西湖也会深深地吸引着他。因为当初,徐匡华并不喜欢古琴,是西湖改变了他的兴趣。一个人的生活同环境有关系,同父辈上一代也有密切的关系。徐匡华父亲一生喜欢古琴,而他十来岁的时候对古琴还不怎么欣赏,于是其父从各方面来循循善诱,说:古琴是好东西,你慢慢可以体会出来。并说:
古琴描写美丽的山水,连画画做诗都能描写出来的。其时,徐匡华半信半疑,因此把古琴背出去,由父亲带着坐船在西湖里弹奏,这样子才慢慢产生了兴趣。后来,对于徐匡华,弹琴在思想上始终是爱好的,并认为是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然而在
中国国民党统治的时候,对民族音乐不重视,弹古琴搞音乐不是出路,所以大学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学地理教育。
文革的时候,
红卫兵说弹琴是搞四旧,不利于革命的工作,来抄家的时候把我的古琴摔到床上。没有琴弹奏的日子,徐匡华是相当烦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徐匡华积极与
杭州市有关部门联系。于1979年组织成立了杭州市古琴研究会。1986年改名为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西湖琴社。
徐匡华又回到了课堂,教学员们弹
古琴,他已经坚持了十几个年头。每一星期都有3天的时间,徐匡华要和学员们一起度过。为了报答这位不收学费的老师,学员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徐匡华。
当学生们都在为老师能够参加,电影《英雄》的拍摄而自豪时,徐匡华也在用自己平静但不平坦的大半生,理解着“英雄”的含义:
英雄呢,各行各业都有英雄,不一定你武打打得好就是英雄,你种田种得好农民也是英雄,不过英雄有大有小,为人民做出贡献,我认为都是英雄。古琴历史悠久,相传有三千多年,能够传到今天不容易,我觉得现在慢慢地知音多起来了,古时候有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我已经大大超过了古来稀,我希望能够争取多活几年,希望在我的指导下,年轻的学生他能够相当不错,这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