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科源远流长,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组建于1994 年,学院设有哲学系、
社会学系、中文系、
传播学系、艺术系、中国书法系、音乐教育中心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等8个系所(中心),涵盖5个学科门类(哲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艺术学)。
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包含: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8个本科专业。即:“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发展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哲学、
社会学、新闻
传播学、艺术学、体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文艺学、
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新闻与传播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艺术设计学硕士。海外招生硕士班:“中国文化研究”留学生硕士研究生班。本科专业:哲学、社会学、
汉语言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平面设计、
环境设计、雕塑、
书法学。
学院现有首批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还设有文化哲学研究所、西安鼓乐研究所、形·容艺术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所等八个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并拥有馆藏10万余册、年订刊300余种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小型图书馆。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21人。拥有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3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专业协会顾问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建院二十年来,人文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研究生和本科生。
历史沿革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9月成立的交通大学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1956年,教研室随校西迁。1978年,教研室设立马列主义师资班。1981年10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改为社会科学课程部,下设中共党史、
政治经济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和中国语文5个教研室。1983年,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硕士点建立。1984年,中共党史硕士点成立。同年9月,社会科学课程部更名为社会科学系,下设中国革命史、哲学、政治经济学、语文、艺术5个教研室和自然
辩证法研究室,承担全校学生的
社会主义教育、
马克思列宁主义公共课、文学艺术修养的教学任务。除此以外,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专业,如马列主义专修班(两年专科)、应用文科(两年专科)、思想政治第二学位班、助教进修班、英语师资班(四年本科)等。办学层次逐渐完善,形成了一支从大专、本科到双学位、研究生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198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法学硕士点建立。1988年起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本科专业。1992年,社会科学系设立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增加了
政治学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教研室。
1994年6月3日,在原社会科学系和外语系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下设国际经济、经济法、公共行政管理、英语、
日语5个系,
社会学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大学外语课程部、英语培训部、口语测试西安交通大学考试中心等9个所(部)。1997年,中文系成立,下设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同年还增设了专门用途外语(英)、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两个硕士学位点,金禾经济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与经济法研究中心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1998年,
经济学与社会
经济政策研究所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点。同年,原有的国际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合并为经济学系。1999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班(简称“两课班”)开始招生。
2000年,三校合并,原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部分人文社科专业合并到人文学院,同时,英语系和日语系分出成立了外语部。2002年,
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
社会保障硕士点建立。同年,艺术系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3年,人文学院实现了博士点零的突破,经国家批准,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个博士点。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还增加了
传播学、
社会学2个硕士点,社会学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我校与
中国书法家协会合办的书法本科专业将从2005年开始招生。2004年4月8日,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MPA中心、经济与社会保障系、卫生管理系等学科的基础上,我校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成立。2005年,思想政治教研室并入学院,同年5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2006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人文学院法学系独立,我校法学院成立。同年学院成立中国书法系(筹)。200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下设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科学哲学与信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艺术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意义研究。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学科被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评为重点学科。2010年,新增
社会学、
传播学、艺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增新闻与传播专业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社会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同年,成立音乐教育中心,人文学院完成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确定10个基层教学单位。
2015年4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独立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文学院中设立新闻传播学院。
教学机构
哲学系
系主任:韩鹏杰。现有教师26人,其中
长江讲座教授1人、“青年拔尖人才”研究院1人;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李建群、
张再林、
邬焜、张帆、Colin Allen、韩鹏杰、龚建平、倪晓莉、张如良、陈九龙。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身体哲学,信息哲学,文化与人的哲学,信念和言说哲学,认知哲学,先秦哲学。
哲学系前身为社会科学系哲学教研室,1994年正式建系。拥有哲学本科专业,哲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及其他研究课题多项。近年来出版哲学研究专著20余部。
在今后的3-5年里,将哲学学科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国际哲学界具有相当的学术地位的优势学科,建成具有鲜明的特色的交大哲学学派。
具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本科、硕士、博士齐全的学科优势。目前招收6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伦理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哲学理论功底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党政机关工作及与媒体、决策、策划、咨询、管理、协调、谋略等相关的
社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系主任:张顺。现有教师22人,其中学校领军人才1人、
长江讲座教授2人、“青年拔尖人才”教授1人;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授:
边燕杰、李姚军、梁在、刘军、李黎明、赵文龙、张顺。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网络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经济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与老龄化研究、社会治理与
社会政策。
社会学系孕育于人文学院哲学系,2004年独立建系。现拥有社会学本科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采取“1+1”方式分别与
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系师资力量雄厚,
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教师中95%以上拥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40%拥有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70%以上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
社会学系目前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及其他研究课题多项。2010年以来,持续举办“社会学周三午间工作坊”,成为科研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全系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学研究》、《
青年研究》、《社会》等中文权威社会学期刊,以及国际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加。
社会学系坚持理论导向的实证社会研究方向,与国际主流社会学的学术发展接轨,兼顾应用性
社会政策研究,使社会学教学和研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进入全国社会学学科排名前十名。同时,教研水平和管理方式国际接轨,向国际一流
社会学系靠近。针对中国社会迅速转型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大开发所带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保证教学和科研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出具有特色的3-4个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达到国内一流和世界先进水平,使
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学教研重镇。
具有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具有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掌握宽厚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熟练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分析技能,是学生在具备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新闻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咨询与研究、项目评估和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系
系主任:李慧。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9人。教授:李慧。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戏曲与文学、古代文学与文化、文化传播与文学艺术生产、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中国语言文学系肇源于1908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国文科,1996年恢复重建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文艺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10人。《戏曲文化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课程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入选“
陕西省精品课程”。目前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及其他研究课题多项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文艺理论素养,能在文化传播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文字编辑和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建设方向:立足西部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保证教学和科研多样性的同时,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建设富有学科特色和学术影响力的中国西部文学研究、新闻传播研究基地。
系主任:李明德。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李明德、杨琳。
传播学系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为了中文和新闻传播两个学科更好地建设发展,传播学系于2015年12月份成立。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历史悠久,2003年开始传播学相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是
陕西省最早开办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传播学系承担新闻传播学方面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得省部等各级奖项。尤其在舆情分析、社会化媒体与政治关系等领域展开了深度研究:与陕西省传播学会连续三年联合推出“陕西省网络传播十大案例”;与陕西省网信办合作研究刊印《舆情研究》内参,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目前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我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将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础,注重与国际接轨、行业对接,聘请
计算机、
社会学、
管理学以及新媒体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从业人员参与教学科研。
艺术系
系主任:张伏虎。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助教2人。拥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9人。教授:
贾濯非、梁长江、张伏虎。
艺术系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收艺术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
艺术设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每年有六个方向招生。
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一批在国内知名的雕塑家、油画家、室内建筑师及学者。艺术设计专业是以我校理工学科为学术背景的特色专业,是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未来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学科相互交融的一门实用美术学科。培养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技巧、方法和高新技能,能够独立从事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的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重点科研领域:
1)形体和空间扫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相结合建立三位数字造型艺术平台。
2)将平面静态的
平面设计研究,向计算机网络的视觉设计研究和
影视动画技术方向发展。建立新的艺术类学科研究方向。
3)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向包括建筑造型在内的室内、室外环境、自然生态和城市人文景观在内的人类居住环境视觉整体设计方向发展。
4)
美术学领域,以环境雕塑艺术创作研究和油画艺术创作研究为基础,开始介入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研究和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研究两个领域。
艺术系坚持艺术创作实践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学术大方向,寻求与
西安交通大学的传统和强势学科相结合的可能性与新思路,建立艺术造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国家未来文化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所急需的艺术造型和技术研究方向,开辟我校独具的艺术研究领域,在国内形成独特的艺术研究学科和艺术造型技术平台。
中国书法系
系主任:
薛养贤。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
钟明善、薛养贤、杨锁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生态环境,先秦书法,
唐朝书法,书法意象说。
中国书法系由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亲自筹建,2005年正式招生本科专业。拥有
书法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学位(书法方向)授予权,并招收艺术哲学博士研究生。
音乐教育中心
系主任:方小笛。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教授:
马西平。主要研究方向:交响乐队
器乐训练,大学音乐教育,西安鼓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西安交通大学音乐教育中心成立于2011年。中心特聘美国圣托马斯大学
音乐学系主任Matthew J.George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先后承担省、市、校级课题多项;教学成果获国内外各类奖项多项。
科研机构
副所长:李建群
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实证所)成立于2009年10月,由知名学者边燕杰教授提议创建,是西安交通大学“985”三期工程重点支持平台。
实证所的学术方向是关系主义研究,由此把握
中原地区社会现实及其变动。关系主义研究的题目是开放的,目前设有关系主义的经典社会理论、关系主义的
社会学实证研究、关系主义的公共管理学实证研究、关系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关系主义的形式理论等5个专题。未来四年中,研究所将以关系主义研究为学术方向,开办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夏季培训班,举办系列讲座和短期课程,组织西部社会调查,探索和创立反映中国社会本质特征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
在关系主义研究的学术方向下,实证所聚集了校内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人才,联系了海外和全国的相关学者。目前,研究所拥有8名国际学术顾问,8名国内学术顾问,10名驻校研究员,8名本校研究员,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部分博、硕、本研究助理。
实证所设有电访中心,该中心收集与政策相关的数据,监测社会发展趋势,对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对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电访中心对外开放,承接委托项目。
实证所的宗旨与目标是:推动和发展理论导向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和培养实证社会科学的学生和研究者;创建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库;为国际交流提供论坛和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诚挚地欢迎有志于此的中青年学者、学生,以合适他们的方式,加入到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学术行列中来!
文化哲学研究所
所长:李建群
执行所长:张再林
研究方向:文化哲学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研究。
西安鼓乐研究所
主任:马西平
副主任:曹耿献
主要研究方向:
“西安鼓乐”乐种的抢救、整理、保护与研究。
形·容艺术研究所
副主任:薛卫真
主要研究方向:
1)雕塑专业方向:城市
文化广场策划,主题性雕塑的创作以及居住环境内休闲性作品的创作研究;
2)油画专业方向:油画创作及油画技法研究;
3)环境艺术专业方向:
建筑设计研究、规划设计研究、室内空间设计研究及景观设计研究;
4)
平面设计方向:广告设计、
包装设计、VI及CI设计等。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主任:丘进
秘书长:袁彪
主要研究方向:
1)文化创意规划实施及资本运作;
2)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策划及营销;
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创意项目规划研究;
4)影视、新媒体、数字娱乐、游戏动漫、文化经纪等。
优势:
为有志在文化创意领域创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搭建展示平台;
为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相关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创意咨询服务和品牌战略管理;
为社会有偿提供自主研发、孵化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智力成果,整合有效资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所长:李明德
主要研究方向:
1)新闻传播;
2)文学/文化传播;
3)媒介经营与管理;
4)编辑与出版。
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
主任:邬焜
副主任:Joseph Brenner、王小红
研究方向: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信息哲学与信息科学的统一性关系,复杂信息系统理论中的哲学问题,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中的哲学问题。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