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镇
云南省腾冲市荷花镇
荷花镇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辖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西南部,东接清水镇,西北与中和镇相连,东北临和顺镇,南端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宋阿昌族乡接壤,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距腾冲市城区24公里,2020年总人口21911人。
荷花镇佤族清戏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荷花镇实现生产总值5.98亿元。
建制沿革
荷花,系汉语地名,引荷花池自然村名而得名。
1978年,荷花公社辖10个大队。
1979年,荷花公社由雨伞大队分出雨伞、甘蔗寨大队;民团大队分出民团、杏塘大队;羡多大队分出羡多、尖山大队;朗蒲大队分出朗蒲、汪李大队;三营大队分出三营、余家营大队;大寨村大队分出大寨、三家村大队;清水大队分出清水、荆陈大队,共17个大队。
1984年3月,体制改革,荷花公社分出荷花、清水两区,同时改称为荷花区公所:下辖10个小乡政府。
1988年,撤区建乡,荷花区公所改称为荷花傣族佤族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荷花傣族佤族乡撤乡设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荷花镇中心地处东经98°30′,北纬25°01′,东接清水镇,西北与中和镇相连,东北临和顺镇,南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接壤,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腾冲市城区24公里。
地质地貌
荷花镇介于石头山、象脑山之间。平面形状似 飞鸽。境内最高海拔为三锅腔2262米,最低海拔是象牙坝1119.70米,一般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1350米。
荷花镇地处大盈江两岸山坡、河谷地带;东西部为半山区和山区,地势稍高。
荷花镇坝区有部分碳岩石出露,地势起伏较大。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上古界石炭系洪群,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第四系松散层主要有更新统冲积层,岩性以砂砾质为主,厚度大于80厘米,全新统冲积层沿河两岸分布,组成物以漂砾夹卵砾石为主,下部则以火山石砂夹卵砾石为主;坡积层组成物以砾质粘土、砾质壤土夹碎石块为主。
气候
荷花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平均降雨量1463.9毫米。高山地带多雨潮、温寒冷;干湿分明,夏季多雨;晴时炎热;雨时偏冷。
水文
荷花镇区域内水系包括大盈江坝派巨泉,大盈江为主要水系,发源于市城东北打苴乡何家寨,由北向西南流经北海、腾越、和顺、荷花等4个乡镇,再进入梁河市境。全长42公里,沿途左岸有塘子河、盈河、同车河、饮马河、陷河、热海河等,右岸有马常河、草河等主要支流汇入。荷花镇区域内还有大盈江支流西山河,拉叭河,小寨河,南底河、南箐河。
行政区划
2013年,荷花镇辖10个社区,49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肖庄社区。
人口民族
2013年,荷花镇年末总户数7879户,总人口29075人,其中农业人口27103人,占93.21%;城镇人口1972人,占6.79%;男性14797人,占50.8%,女性14278人,占49.2%。主要世居民族人口:汉族20925人,傣族5494人,佤族17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0人。
2015年末,总人口为29171人,其中傣族5494人、佤族1780人,占总人口的25%。
2021年6月,腾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荷花镇人口数为21911。
自然资源
地热资源
荷花镇辖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大盈江、西山河贯通全境,热水塘森林温泉日出水量1500米,水温达98.7℃,低温温泉—坝派巨泉每秒出水量为4.5立方米,水温常年为18℃左右。
矿产资源
荷花镇西北部的小王山和湾丹山有含量高储藏量大的锡矿钨矿;西南部的三锅腔山有储量较大的莹石;中部有另一个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石,石质细腻,呈灰白色,体积偏大,两种火山石都有深加工的潜力。仅128.56平方公里的境内就蕴藏有1200万立方米以上的火山石,按每年6万立方米的开采规模,可供开采200年以上。
森林资源
荷花镇森林覆盖率达77%;整个森林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北部有火山石、山间生长着天然的香果树,果实可作化工原料
经济
综述
2013年,荷花镇实现生产总值3.96亿元,同比2012年15.45%。产业结构调整为48.2:31:20.8。
2014年,荷花镇实现生产总值5.4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产业结构调整为42.3:36.2:21.5。
2015年,荷花镇实现生产总值5.98亿元,比2010年增4亿元,年均增长24.74%。三次产业结构从54:24:22调整为36:45:19。
第一产业
2013年,荷花镇第一产业实现生产值1.91亿 元,同比2012年4.9%;农村经济总收入3.59亿元,同比2012年36.5%,实现农业总产值19152万元,同比2012年4.9%,其中:种植业产值7196万元,林业产值4442万元,畜牧业产值 6184万元,渔业产值910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360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600亩,总产量1596.5万公斤,油菜籽合计种植面积8000亩,总产量10000吨;种植烤烟4500亩,收购烟叶53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600万元;发展蔬菜种植12500亩,实现产值1900万元。肉类总产量373吨,猪存栏 39500头,出栏60770头,大牲畜存栏4722头,出栏2438头,家禽出栏197790羽,禽蛋产量108吨;稻田养鱼4800亩,总产值860万元。
2014年,荷花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577万元,同比2013年23%。粮食总产达16402吨,产值4900万元;种植蔬菜12500亩,实现产值1690多万元;发展稻田养鱼4800亩,产量14.4吨,产值432万元;收购烟叶60万公斤,实现产值2005万元。
2015年,荷花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83亿元,比2010年增4.35亿元,年均增长31.55%。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比2010年增1.21亿元,年均增长15.26%。
第二产业
2013年,荷花镇第二产业实现生产值1.23亿元,同比2012年28.9%,共有工业企业1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企业从业人员1910人,实现工业产值12300万元(不含玉雕),同比2012年增28.9%。
2014年,荷花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60.1%。
2015年,荷花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9500万元,比2010年增22308.4万元,年均增长32.62%。
第三产业
2013年,荷花镇第三产业实现生产值8271万元,同比2012年增24.4%。邮政业务总量9.3万元,报纸、期刊累计投递21万份;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818户,互联网用户5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0万元。
2014年,荷花镇建成傣家特色餐馆3个、家庭餐馆10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收入约700万元。
2015年,荷花镇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35亿元、1.11亿元,比2010年增2.21亿元、0.18亿元,年均增长18.9%、1.04%。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6500万元,年均增长6.8%。
交通
腾陇二级公路穿过荷花镇,镇政府所在地肖庄集镇距保腾高速公路毛家营出口10公里,是滇西旅游环线(腾冲市瑞丽市)的重要节点。
2013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112.3公里,其中:省道14.2公里、县道19.8公里、乡道39公里、村道39.3公里。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3年,荷花镇电视人口覆盖率98.3%,广播人口覆盖率97%,安装农村“户户通”工程1498户,完成数字电视整转720户。
文化教育
2013年,荷花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 学1所,完小10所,幼儿园2所;在校教师192人,学生3210人(小学生2140人,初中生956人)。小学、中学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
2014年,荷花镇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教育奖励资金59万元,奖励师生729人次。“两基”成果不断巩固,2015年全镇小学、中学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
2014年,荷花镇共开展文化活动80场次,演出节目950个,参加演出人员1200余人次,观众30000余人次;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267户。
医疗卫生
2013年,荷花镇有乡镇级卫生院1个,占地面积3698.87平方米,建筑面积2577.23平方米,业务用房1746 平方米;有村级卫生所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7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20张;卫生技术人员5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员20人。投资412万元,启动了卫生院业务用房工程建设;投资12万元,实施了卫生院及10个村级卫生所中医药文化示范点建设;新农合参合27054人,参合率达98.19%,共减免参合农民11.38万人次,补偿资金307.38万元。
2014年,荷花镇实施了卫生院、肖庄村卫生所等11个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医药诊疗服务覆盖率达100%。计划免疫达99.5%,疫苗接种及时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2014年全镇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7054人,参合率达到98.19%,共减免参合农民门诊和住院86646人次,补偿资金225万元。
社会保障
2013年,荷花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50元,增长25%。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65.55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0.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68.3万元、优抚资金55.2万元;投资160多万元,实施了敬老院建设;新农保参保率达101.15%,参保资金139.04万元;办理《农民工服务手册》342本,举办劳动技能培训45场次,培训人员3382人次。
2014年,荷花镇全年共发放低保、临时救助、优抚等各类资金783万元。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6751人次,发放创业贷款540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13318人,完成参保率102.56%。
民族文化
综述
荷花镇佤族清戏、傣戏、傣族织锦、武术、农民绘画等文化艺术沿袭至今,其中佤族清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戏剧活化石”,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文和金平傣文四种,均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同一语系。荷花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种属于傣哪文。
服饰
荷花傣族属于旱傣,服饰因年龄、性别而各不相同,中 年男人上身穿浅蓝、青黑色无领对襟短衫,扣银或铜制纽扣;老年男人包黑色布包头或戴毛头帽,腰挂三角形钱包和烟包;老年妇女上身穿黑色无领大襟小袖短衣,扣布纽扣或银、铜纽扣,头上包高包头,下身着黑色筒裙,腰系围腰,戴手镯,戴耳环;未婚女青年上身穿粉红、果绿、线黄、纯白、浅蓝等色大襟短衫,下身着普通长裤、镶花边的黑色小围腰,正前面腰部系一条长2米、宽6厘米的绣花飘带或着花色筒裙。
图腾崇拜
• 纹身
纹身,傣语称“刺墨”。图案有常见的有龙、狮、虎、豹、蛇及怪兽,也可刺上日月星辰、几何图案和各种花卉,以及傣族文字,傣文符咒,被视为避邪除害的护身符,羡多、民团傣族有许多男人非常喜欢在身上或四肢刺上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 漆齿
漆齿有利于保护牙齿,是象征着对家庭的忠贞和专一。据说女子成婚后七天要带着丈夫到娘家住一段时间,等到再回夫家时,娘家的长者就会把新娘的牙齿用用一种树皮染黑,然后再涂上二价铁保持颜色,意在告诉周围的人,自己已成家为妇,有意的小伙不要来打搅自己的生活,之后就开始“嚼烟”来使牙齿保持黑色。漆齿的主要颜料是晾晒后的生烟、氢氧化钙、“馓子”(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绿(lu)子”(绿矾)。
传统工艺
• 蔑编
傣族竹编工艺是傣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傣族有着 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编工艺精细,其中以箩、饭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箩在傣语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即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
• 傣锦
傣锦织工精巧,多以白色或浅色为底色,以动 物、植物、建筑、人物等为题材,所织孔雀、骏马、龙、凤、象、麒麟,特别是凤凰展翅、大象、马、塔等图案,分别代表着吉祥、力量和丰收;佛塔、寺院、竹楼、寄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名优特产
小锅烧酒采用傣族传统酿制,糯米蒸成饭,摊到箕笆上面晾凉,撒上酒曲,搅拌均匀后置入陶罐里,封上口子进行发酵,发酵成熟后就着平常用的锅灶,锅里放上酒水酒渣,在上面压上一口盛冷水的锅子,两锅之间用泥巴糊严,锅底凿个小洞,插入竹管伸出来,然后加火,开始用猛火,接近沸腾时为中火,酒从竹管淌出来。
• 撒撇
撒撇是傣族饮食中的传统菜肴之一,主要有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牛冷片、炸猪皮莴笋丝白菜丝等;柠檬撒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解毒功效。
• 腌酸鱼
腌酸鱼傣语为“巴宋”。每年农历九月,将新鲜的谷花鱼破开膛破肚,洗净后,加佐料腌制,塞入土陶罐中待酸透后取出生吃或蒸熟吃。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气候
水文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自然资源
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民族文化
综述
语言文字
服饰
图腾崇拜
传统工艺
名优特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