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白河县
城关镇,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地处石泉县中部。东北与池河镇交界,东南与后柳镇相连,西南与曾溪镇接壤,西北与饶丰镇搭界,北与云雾山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234.2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12个社区、22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58784人。2011年,城关镇农业总产值1.471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91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2亿元。
历史沿革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而得名。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第一区(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辖13保190甲。
1951年,分设中街、西街。
1953年,2街合并,称城关街。
1956年,改设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64年,复名城关镇。
1996年11月,撤销古堰、长安杵磨3个乡并入城关镇。
2011年6月,撤销银龙乡并入城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辖北街、向阳、老城、西街、二里、城西、江南、七里、堡子、古堰、黄荆坝、杨柳12个社区,百乐、珍珠河、槭树、沙河、新桥、双桥、元岭、红星、太阳、双龙、井岗、农光、红二、双喜、太平、五三、东风、水磨、纸坊、白火石湾、八面坡、新柳、砖房、龙堰、双樟、新民、新联、丝银坝、雷兴村29个行政村;下设37个居民小组、22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12个社区、22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古堰。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城关镇北依秦岭,南接大巴山脉,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境内南北山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
气候特征
城关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丰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4.6℃,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均降水量888毫米。
水系水文
城关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有大小河流共32条,河网密度为1.1千米/平方千米,流域面积9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城关镇境内矿藏资源赤铁矿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碳酸钙。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石英石、钒钛四氧化三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等。农业耕地面积5.3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2万亩,林地面积15.3万亩。
自然灾害
城关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旱灾等。灾害年均发生两次,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5年7月8号,全镇30个村4个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000多人,受灾面积6450亩,绝收920亩,冲毁蔬菜120余亩;倒房15户、62间,形成危房95户、274间;冲毁村级道路352米,损毁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线12杆千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87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辖区总人口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961人,城镇化率43%。另有流动人口1.8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2189人,占58.6%;女性29811人,占41.4%。2011年,城关镇人口出生率2.1‰,人口死亡率0.3‰,人口自然增长率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0人。
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户籍人口5878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城关镇财政总收入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城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
2018年,城关镇有工业企业27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个。
2018年,城关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城关镇农业总产值1.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城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城关镇粮食生产6.27万吨,其中小麦247吨,玉米3169吨,水稻2763吨。
城关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等。2011年,城关镇桑园面积1200亩,年发种1.1万张,产茧38.5吨;蔬菜种植面积230亩,产量13620吨,主要品种以莲藕为主。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累计造林5953亩,其中防护林337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89348株,林木覆盖率70%,活立木蓄积量4.9万立方米。2011年,城关镇水果主要以草莓为主,种植面积520亩;板栗种植面积7136亩,产量89吨。
城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城关镇生猪饲养量8.39万头,年末存栏3.9万头;家禽饲养量27万羽,上市家禽9.2万羽。2011年,城关镇生产肉类3932吨,其中猪肉3215吨;禽蛋487吨;畜牧业总产值59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1%。
城关镇渔业以网箱养殖为主。2011年,城关镇渔业总产值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6%。
2011年,城关镇有大型农业机械82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城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工业增加值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2011年,城关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职工152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商业网点32个,职工2300人。2011年,城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邮政网点4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9个;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2.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6%;宽带普及率51%。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交通运输
城关镇境内十堰—天水高速公路、210、316国道横穿集镇阳安铁路贯穿东西,省、县级与国道重叠,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2011年,城关镇有县镇级公路32条,总长187.2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6个,藏书3万余册。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电视入户率98%以上,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占镇总户数的53%。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200人;小学3所,在校生2700人;初中3所,在校生3600人;高中2所;留守儿童中心1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公立医院6个。乡村医师35人。
2011年,城关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9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参合率95%。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体育场地28个,30%的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5%。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13户,人数2822人,月支出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镇生活无着人员救助82人次,支出9.30万元。农村各类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02户,人数3465人,月支出3.05万元,比上年增长26%;福利敬老院1个,年补助额5万元。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6.2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3万人。新增就业人员5120人,有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失业率17%。
风景名胜
汉江石泉古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坐落在汉江烟波湖和莲花湖之滨,西起樱花广场,南括滨江大道、滨江公园、江南栈道、水磨沟湿地公园,东至春潮广场及石泉港,北到政府路和文昌路,占地面积约60公顷。景区核心区古城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是一条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它历史悠久,古朴自然,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
古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千年老城,至今流淌着明清徽派建筑的古风古韵。古街内一街十六巷,街区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300米,街道宽4—5米,两侧的建筑青砖灰瓦、有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古朴的四合院,精致的雕砖彩绘,显得古朴庄重,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期徽派民居建筑风格。街区内有东西城门、禹王庙、江西会馆、关林、博物馆、古县衙、古戏台、古南门、古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明清建筑,其中包括七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江石泉古城景区在201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2015年1月正式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景区,2017年12月荣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石泉县首个公立的A级景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系水文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人口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风景名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