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街道
重庆市涪陵区下辖街道
李渡街道,隶属于重庆市涪陵区,地处涪陵区西部,东与邻江北街道、百胜镇接壤,南抵长江江心线与龙桥街道隔水相望,西与义和镇相连,北与长寿区毗邻,距涪陵区政府驻地1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10平方千米。
明朝时期,李渡街道境域属涪州李渡里和谢石里;2008年5月,由李渡镇与致韩镇、石龙乡合并为李渡街道截至2020年11月1日,李渡街道常住人口为17847人。截至2020年6月,李渡街道下辖6个社区、1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太乙大道36号。
李渡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玉蜀黍属、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工业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为主。2019年,李渡街道生产总值73321万元。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属涪州李渡里和谢石里。
清代,属涪州白石里地。清末,属涪州第一区李渡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后,属涪陵县第四区,仍置李渡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以后,属涪陵县第三区,设有李渡、石龙、金银等乡镇。
1950年初,仍置李渡镇,属第三区。
1951年1月,李渡镇析置石马乡。
2008年5月,李渡镇与致韩镇、石龙乡合并为李渡街道。
1909年置李渡镇,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后马石乡并入,1992年马鞍、金银两乡并入。水陆交通发达,长江流经该镇,省道涪(陵)长(寿)公路、国道“319”过境。
街道依托背靠黄草山、比邻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地理优势,建设涪陵区最美郊区、涪陵最美后花园。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将继续竭尽所能提供全方位服务。李渡新区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新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4+1”的园区产业集群,成为涪陵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具备了厚积薄发、乘势而上的基础和条件。李渡新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政经合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理顺其管理体制,促进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李渡新区建设发展,是贯彻落实“418”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我区的城市和工业布局,加快推进全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速建成渝东对外开放高地,实现涪陵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李渡古称洪渡,相传因唐代诗人李白于此渡江而更名为李渡。明代属李渡里。清末(1909年)置李渡镇,1931年置金银乡。1951至1953年,李渡镇和金银乡先后分为马鞍、石马、双庙、新建等乡;1955年复合并为李渡镇和石马、马鞍、金银3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撤公社改乡镇,石马并入李渡镇。1992年马鞍、金银两乡并入李渡镇。1995年11月,李渡镇改属新设立的涪陵市李渡区(县级),并为区驻地;面积91.1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辖石马、小溪、东堡、平垣、太乙、双龙、桂林、两桂、妙音、果园、均安、桐梓县、土桥、双庙、和平、红庙、幸福、石家湾、保和、染房、人和、石院、谢石、元觉、水磨、灵宝、垭口、尖山、兴寨29个行政村和大巷子、新华路、人民路、和平路4个居委会。
1997年12月撤销李渡区,李渡镇改属新设立的重庆市涪陵区。1998年5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重庆涪陵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简称“李渡示范区”),实行“区镇合一、政经合一”管理体制。辖区东邻江北街道,西界义和镇,南与龙桥镇隔江相望,北连致韩镇、石龙乡。2000年末,面积67.6平方千米,总人口544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73人,辖9个居委会、26个村,36个居民小组、199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总人口541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81人,辖9个居委会、23个村,100个居民小组、177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539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51人,面积67.6平方千米,辖辖桃园、高岩口、双河口、太乙门、大石庙、马鞍、金银7个社区和石马、玉屏、两桂、红星、均安、和平、人和、石院、水磨滩、垭口、明家湾11个行政村,69个居民小组、78个村民小组。
2008年5月,撤销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镇)、致韩镇、石龙乡,合并设立李渡街道,并划入义和镇的大鹅、双溪、盘龙三个村。?年,面积186.65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29个行政村,83个居民小组、287个村民小组,人口10.39万人。2011年4月,将18个村(居)委托李渡新区管理(李渡新区成立于2007年)。2013年,实际管辖面积110平方千米,总人口40518人,辖19个村(居)。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李渡街道地处沿江河谷浅丘低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浅丘、平坝、中丘、低山四种类型;主要山脉有西部边缘黄草山;最高点位于龙塘村太平寨山顶,海拔942.0米;最低处位于双河口村长江边,海拔143米(三峡水库蓄水后为175米)。
气候
李渡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8.2℃,1月平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1℃,8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气温44.5℃(2006年8月15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4℃,生长期年平均365天,无霜期年平均317天,最长345天,最短28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90小时,年总辐射80.5千卡/平方厘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6月最多。
水文
李渡街道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长江水系小溪河、斜阳溪2条,总长39.3千米;二级河有平溪河、踏水桥河等3条,总长19.5千米;三级河2条10.0千米,河流总长(含长江过境)80.8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从西向东流经境内盘龙、双溪、石马、玉屏、高岩口、红星、双河口7个社区,境内长12.1千米,流域面积106.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小溪河、斜阳溪。
自然灾害
李渡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冰雹等;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于2006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持续高温天气长达90余天,最高温度达44.5℃,为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直接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李渡街道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碳酸钙、砂石等;已经开发的有煤矿,位于新龙村,矿区面积2.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72.0万吨,可采量156.0万吨,年产量3.6万吨。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2006年代码
原【致韩镇】位于区境西北部,黄草山东麓,南接李渡,北靠石龙。辖致远1个社区,倪丰、新阳、云星、百花、桂花园、龙桥、岚马、梨园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致韩场,距涪陵区城区23千米,距李渡8千米。境内属沿江丘陵低山区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一般在330至600米之间。涪长高速公路、高雄—成都公路穿境。〖沿革〗境内清代有致远场。1931年置致远镇。1938年将韩龙乡并入,改为致韩镇。1942年改为乡。1953年由致韩乡分置出韩龙、倪峰、华东3乡,1955年复归并。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合并致韩、石泉两乡设立致韩镇。1996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致远、倪峰、桥头、新阳、松林、长冲、云星、百花、学堂、桂花园、黑石、龙桥、岚马、石坝屋、双胜、上屋、梨园17个行政村。2000年末,面积46.82平方千米,总人口238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9人,辖17个村,13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面积4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6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1人,辖9个村,61个村民小组。
原【石龙乡】位于区境西北部,与长寿区接壤。辖断桥、石龙、堰桥、龙塘、两龙、韩龙、新龙、山仑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断桥村四社,距涪陵区城区18千米,距李渡13千米。境内属沿江丘陵低山地带,平均海拔多在400至600米之间,最高点太平寨镇海拔902米。涪(陵)长(寿)公路过境。〖沿革〗境内清代有石龙场,以其境内山岩蜿蜒如龙而得名。1931年置下石龙镇,1935年改为石龙乡。1953年分置凉风乡,1955年归并。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韩龙乡并入。1996年,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断桥、石龙、香湾、堰桥、龙塘、汪家、两龙、凉风、不死鸟、皂角、华东、韩龙、山仑13个行政村。2000年末,面积58.7平方千米,总人口12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人,辖13个村,9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面积58.7平方千米,总人口114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人,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
街道办事处驻太乙大道36号。
人口民族
2010年,李渡街道总人口88124人。
2011年,李渡街道总人口11.5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4万人,城镇化率39.0%;另有流动人口3.90万人;总人口中,男性5.95万人,占51.6%;女性5.58万人,占48.4%;14岁以下16952人,占14.7%;15—64岁82211人,占71.3%;65岁以上16090人,占14.0%;以汉族为主,达11.52万人,占99.9%;有苗、土家2个少数民族,共97人,占0.1%;其中苗族5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3.6%;土家族45人,占46.4%。2011年,李渡街道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81.6人。
2021年6月,重庆市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李渡街道常住人口为17847人。城区常住人口数为1873人,乡村常住人口数为15974人。
经济
综述
针对街道幅员面积大、人口众多,加之工业园区的建设提速等特殊情况,街道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为适应“418战略”需要,原李渡街道管辖的城市、工业功能范围移交新区管理,原私个协李渡分会骨干私营企业悉数移交新区。街道根据“地方发展、企业发财”的思路,重新定位的新李渡,在旧城改造、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提供更多商业机会。为进一步加快李渡片区的发展,涪陵区调整了李渡片区原先为李渡街道与李渡园区管委会的双重管理机制,并下放权限,建立了“行政特区”——李渡新区管委会,为其城市和园区的超常规发展奠定基础。李渡片区自2007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公用事业投入53亿元,“四横五纵”主干道基本建成通车,新城建设骨架基本成型。其工业园区初步形成“4+1”产业集群,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7亿元,较2007年增长12倍,成为涪陵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按照政经合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成立了新的李渡新区管委会,以理顺其管理体制,促进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提档升级。落实区级部门领导跟踪服务,限时办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区办事效率,实现其超常规发展。李渡新区是涪陵区“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主要战场,是建设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重要阵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2011年,李渡街道财政总收入1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3.0%。2011年,李渡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6848元,比2010年增长23.1%。
2019年,李渡街道生产总值73321万元,较2018年增长4.8%;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147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4256万元;非公有制企业实现总产值149253万元,工业产值5992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5498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3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92元,同比增长9%。
农业
2011年,李渡街道有耕地面积10.1万亩,人均0.8亩,林地面积2.6万亩。2011年,李渡街道农业生产总值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1.5%,农业增加值3.3亿元。李渡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玉蜀黍属、小麦为主。2011年,李渡街道生产粮食总产量2.7万吨,人均230.3千克,其中水稻1.4万吨,玉米1.2万吨;经济作物以青菜头榨菜原料)、蔬菜、蚕桑为主。2011年,李渡街道青菜头种植面积4.7万亩,产量11.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14.9万吨,主要品种有莲藕青刀豆卷心菜等;蚕茧产量200吨。李渡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李渡街道生猪饲养量6.9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上市家禽42.9万羽。2011年,李渡街道生产肉类2582吨,其中猪肉2530吨,牛肉45吨,羊肉7吨;畜牧业总产值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3%。2011年,李渡街道水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2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柚子、香橙杨梅葡萄等。
工业
李渡街道工业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为主。2011年,李渡街道境内李渡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有15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181.1亿元,医药食品业产值24.4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12.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4.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8.4亿元。2011年,李渡街道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2010年增长25.5%,工业增加值0.9亿元,占生产总值13.7%。
商贸
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商业网点435个,职工2.3万人。2011年,李渡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5.7亿元,比2010年增长18.8%;有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7.5亿元。2011年,李渡街道出口总额1.3亿美元。
金融
2011年,李渡街道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比2010年增长6.5%;年末有8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2011年末,李渡街道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5亿元,比2010年增长40.0%;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比2010年增长10.0%。
文化
地名由来
相传,唐朝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时曾于李渡境内渡江,李渡街道因而得名。
交通
李渡街道境内为渝涪高速、南涪高速、渝湘高速、319国道4条公路干线交会地,设有高速公路出口1个;设有客运码头、货运码头各1个。
社会
教育事业
李渡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由原来李渡教办、致韩镇中学、石龙乡中学通过行政区划而成立,街道所辖10.4万人。李渡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所辖4所初中、新庄镇中心小学1所、完校6所、村校7所、民办幼儿园6所。中小学教学班165个,中小学生7500人,在职教职工614人,退休304人,是涪陵区教育规模最大的单位之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镇的奋斗为目标推进“双高”普九进程,努力开创李渡教育工作新局面。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8%,辍学率为0.65%,毕业率为100%,幼儿入园率为93%。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发展环境优化,中小学校舍焕然一新,设施设备配置齐全,有良好的教育秩序。教育质量历年居全区同类乡镇前列。2007年再次创建为涪陵区最文明单位;获涪陵区爱国卫生先进单、涪陵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涪陵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一等奖、涪陵区义务教育质量一等奖、涪陵区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稳定保平安工作一等奖、涪陵区普通高中送生工作一等奖、涪陵区中职送生工作二等奖、涪陵区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涪陵区教育工会工会作目标考核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爱国卫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全获李渡示范区一等奖。为李渡创建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722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10所,在校生3971人,专任教师33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2269人,专任教师23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覆盖率均达100%;有本科院校1所,高职、中专院校3所。2011年,李渡街道财政拨款教育经费达0.5亿元,比2010年增长22.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科技人才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5人,经营管理人才85人,技能人才95人,农村实用人才12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7个,文化专业队伍3支;建有街道中心图书室1个,村级农家书屋37个,科普活动室37个,藏书70余万册。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学校体育场4个,室内有体育场1个,居民小区建有塑胶体育馆3个,看台设座椅2000张;100%的行政村、社区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0%。2011年末,李渡街道实现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李渡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1所(个),其中传染病医院1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37所;有公立卫生机构床位9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固定资产总值0.4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17人,其中执业医师80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2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人、执业(助理)医师0.8人、注册护士0.2人。2011年,李渡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4万人次,院手术562台次,出院病人0.4万人次;辖区内还有涪陵区第三人民医院、涪陵中医医院、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等大中型医院。2011年,李渡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55.6/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李渡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37户,人数605人,支出121.5万元,比2010年增长3.5%,月人均167.4元,比2010年增长3.5%;医疗救助5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164人次,共支出17.7万元,比2010年增长25.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48户,人数2132人,支出131.8万元,比2010年增长25.0%,月人均52.0元,比2010年增长12.0%;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77.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社会福利费228.5万元,比2010年增长12.0%;有敬老院3家,床位14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17万人,参保率36.2%,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9263人。
旅游
李渡街道有三台寨、太乙门、祖师观唐庙和水磨滩水库、黄草山竹林等景点。
参考资料
重庆市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1-06-21
李渡街道.行政区划网.2016-06-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金融
文化
地名由来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