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友樵(1926----2003)生前为
重庆市文史研究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理事。江友樵先生才华早露,初中时就参加“蓉社书画研究会”、“乙酉金石书画研究会”。
高中时先后在重庆、
成都市、
昆明市、
雅安市等地举办个人展览,有“雏凤清声”之誉。大学时被选为中“
四川大学美术研究会”主席。解放后调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工作。青年时期的作品就得到当代著名书画家
齐白石、郭沫若、
沈尹默、
谢无量、赵朴初、
叶恭绰、
于非闇、
吴镜汀、
陈半丁、
王雪涛、
启功、
胡佩衡等的好评。白石老人曾为其“山水册页”亲自题书“具蜀中山雄奇之气”,吴镜汀题“雄健荒率为耆旧力学所不逮”,于非闇赞之为“笔歌墨舞”。
人物简介
江友樵先生阅力广,根底深,对于古典文学、艺术鉴赏自有创见,其书法艺术熔铸碑帖,别具一格,作品曾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并曾两次选送
日本展出,受到国外学者所重视。
曾用名江朝礼,笔名江渔,别号瞀翁,瞎画师,别署潜修山馆,枝楼阁,夕阳楼主人。
人物生平
早年
读初中期间,参加蓉社书画研究会等艺术团体的活动及书画展。
四十年代后期,先后在重庆、
成都市、
昆明市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
就学及工作
后于中共川西区党委宣传部、西南革大成都分校、
四川省教育厅工作。
后回乡。
擅书法,兼攻山水画。
近年病目,主攻书法。
所作入选第一、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国际书法展览,并多次被选送
日本展出。
出版有《江友樵钢笔行书字帖》 。
江友樵为重庆巴县人氏,生于1926年。其父江鹤笙是民国时期蜀中收藏大家,与郭沫若、
赵熙等名宿交契甚深。弱冠即在成都、重庆、
昆明市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誉满西南。
谢无量赠诗云:“何国何山不可居,风林石屋敞清虚。烟岚万种谁能写,采笔
江淹二十余”;白石老人诗赞:“展卷心花已怒开,云山奔向眼前来。艺林突起人中凤,天外一鸣鸟雀猜”;
叶恭绰感叹:“江郎妙笔由
天授”。
艰苦奋斗
1953年,江友樵于
四川大学史学系毕业,其后不久,即由白石老人推荐,调往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工作。在京期间,遍执
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名家真迹,静心揣临,融会贯通,艺事大进。白石老人又赞曰:“具蜀中山水雄奇之气”;
徐宗浩叹曰:“友樵山水,苍古不凡,大异时人,盖余所谓十年一见千万中人之一人耳,且其志坚,其识卓,尤为难得矣”;
启功记曰“揽峨嵋于春霁,挹三峡之秋云,故发于笔墨,灵秀雄深,拜观之余,仅数语以志钦仰,且私幸今后切磋,又得一益友也。”;
汪慎生惊曰:“一树一石,俱有源本,气韵生动,足以乱真。方在妙年,不可限止。值此画道衰落,端赖振起,益臻精进,当能称雄于一世矣”。
两年之后,因政治风向变化,
中央美术学院将国画系缩并为“墨画科”,江友樵与
郭味蕖一道被安排在图书馆抄写目录。他为传统国画艺术地位遭受冷落愤而不平,深感痛心。个性桀傲的他不日即拂袖而去。
回
重庆市后,江友樵在画中做了如下题记:“
北京市归来,离人落花之思,占毕毁骨之痛”。“倦游归来,日以笔耕自给,闭影不交外物。”而白石老人因深怜先生的才华,不愿看到他埋没于西南一隅。再次撮合其回中央美术学院。但阴错阳差,却未成行。这次转折,也彻底改变了江友樵的人生道路。
路遇坎坷
到文革时期,江友樵和众多的优秀知识分子一样遭受了厄运,以挑煤、收垃圾为生,就草纸、竹帘作画,而因其追随传统的艺术信念和桀骜不驯的个性,被红卫兵辣椒水灌眼,导致双目近乎
失明。那以后,江友樵就开始在书画中自署“瞎画师”。
但是,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环境下,江友樵也未曾放弃过自己的艺术理想。他那孤傲介直的本色品性,则犹如他笔下的嵯峨老木,以罕有的气魄与命运做着不屈的抗争,其书风画风也愈加雄强。在文革的武斗硝烟中,江友樵多次冒生命危险与同道诸友绘事雅集,并创作出了《烽烟雅集图》,有记曰:夏秋之际,烽烟方炽,草木频惊,与
衡阳市高君逸等,不时与茶当酒,相与抚弄烟姿,徘徊
中秋节,稍解沉寂。以昏花朦胧之眼,作粗疏草率之图……眼力日损,砚石为穿,积轴千百,系饱虫,抚卷自伤……
晚年
1978年后,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江友樵被安排在了
重庆市文史馆担任研究员。54岁时,与小学教师冉氏结婚,三年后,冉氏意外身亡。江友樵又回到了与老母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1998年,江友樵因突发
脑出血偏瘫,至此完全失去了书画创作能力,直至2003年去世。
作品风格
“寄情山水”,一直是文人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信笔挥洒之际,先生往往借古人之杯酒,浇心中之块垒,亦歌亦哭,亦狂亦痴,内心的伤怀,则完全展现在了笔下,铸成了自家面貌。
江友樵之画,上追宋元,得
王蒙之苍茫、
吴镇之雄浑,云林子之荒寒;下探明贤,取
文徵明之清丽,沈石田之沉雄。故其山水,以渴笔焦墨为主,画风苍茫孤寂,老笔纵横纷披,迷漓荒寒,有云林、大痴之奇倔,兼
宏仁、八大之凄清冷逸。雄、寂、疏、简、寒、孤、冷、独等艺术语言构筑了深沉凝厚的苍古意境。
江友樵承传了中国文人绘画不绝千古的精神,承载了一个特殊时代遭际在他们身上的无奈命运,是“笔墨即人生,人生亦笔墨”的映证。
吴丈蜀诗曰:“荆璞何须俗眼知,劫波历尽半生迟,斯图堪入丹青史,记下渔樵瞎画师。”
爱新觉罗·溥伒云:“纵横笔墨任天真,写出倪黄倍精神。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江友樵的习作山水册页作于1953年,时年二十一岁。册页中的题跋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其中包括
齐白石、
吴湖帆、
叶恭绰、
陈少梅、
谢无量、
马一浮、
蒋兆和、于非厂、
汪慎生、
胡佩衡、
沈尹默、
王雪涛、
商衍鎏、
陈半丁、
启功、赵朴初等大批群贤,为艺界罕见
。其书画
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