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村
浙江台州临海市桃渚镇下辖村
城里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60公里的桃渚镇,它是一座建于明正统八年的军事古城,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城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因抗倭英雄戚继光将军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是浙东南沿海41所抗倭城之一。桃渚城是一座明代人文景观,古街古建,古色古香,明代建筑大抵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失典雅堂皇。桃渚古街至今还保留着明代古战场格局,主街贯穿东西瓮城,似缓游龙形,南北小巷错齿交叉,互不望底。村区原系三面环山的海湾,因围垦成渚并植桃树而得名。临海至海滨东洋镇的公路从城脚下通过。
抗倭名城
桃渚城位于三门湾台州市湾之间,东接平川,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的 要冲,是一座抗倭历史名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开始在海崖之巅筑土城(即下旧城),设置属于海门卫管辖的千户所。后因其城势甚孤危,适足以饵寇,且潮汐冲激,弗克宁居,将所城移入中旧城。正统八年(1443),户部侍郎焦宏巡历海道,以为处非其地,又将所城迁徙的桃渚,以石围城。桃渚城成为浙江省沿海为抗倭而建的41个卫、所城之一。全城周长二里七十步(约1400米),高二丈一尺(现存平均高度4.5米),城上有台,台上有楼。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上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城7天7夜,城内军民在千户翟的率领下浴血奋战,日夜坚守;同时飞骑向宁(波)、绍(兴)、台(州)参将戚继光告急求援,戚继光、谭纶奉檄自宁波市挥师冒雨长驱压境,设计潜兵入城,内外夹击,大败倭寇,城赖以全,军民得以活者数万。事后,戚继光亲自率领军民整修城墙,并新建了东、西两座敌台。居住在桃渚城的百姓历来重视保护这座抗倭名城。196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桃渚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年过去了,桃渚城依然骄傲地屹立在东海之滨。完整的城垣,环城11座敌台(亦称烽燧),东、南、西3座城门,古街、古楼,显得古朴庄严。1985年,新建护碑亭于城北山巅,以保护《新建敌台碑记》石碑。1993年城里村自筹资金5万多元,在北斗宫开设桃渚抗倭陈列馆。
名胜古迹
城内后山有眺远、镇海等明代摩崖石刻,城西北有立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新建敌台碑记》石碑,记载了戚继光抗倭功绩。城北有校场、将台遗址。校场分大小,大 者位于北城外山之阴,广约五亩;小者位于北城内之阳,广近一亩。将台亦分大小,位于城北郊山上,为上下两平台。上者大,下者小,相传为戚继光点兵之处。城西门外有假山头,相传是明代抗倭将士的坟冢。城内还有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鹤峤书院、衙门遗址,以及由陈叔亮题词的黄衙井(古称沧浪州)等胜迹。桃渚城是临海市桃渚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区域。人文景观兼有自然风光,使得桃渚成为浙东地区著名游览胜地。清代高凤藻称赞桃渚:山明水秀,灵踪怪迹,纠列纷罗郭之内外,如入山阴道中,令人目不暇接。桃渚城东郊,以河网错综回环的桃渚江中的13渚为美;东南是秀丽的石柱山,颠连直接小雁荡武坑;西面是芙蓉山,山壑有石林,还有诸多洞天;北面是将台山,有棋盘岩。拟建的国家级中生代火山世界地质公园,就包括桃渚城周围的峰峦、奇岩、溶洞南门坑海滨浴场海滩,大?头六边形柱状节理,可以雕刻世界第一大佛的大尖山,均距桃渚城不远。1987年,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陈安羽到桃渚考察,欣然作诗:久闻桃渚路程遥,旧居古城竞相招。五百年前抗倭事,风雨故垒争远眺。1988年,浙江省省长沈祖伦题词:桃渚风景名胜区是台州市一宝。1990年,原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张崇文游桃渚城,写下胜景两字,现已qian刻在天妃宫旁的岩背上。
经济建设
桃渚城里村,50年代曾为桃渚区公所驻地。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桃渚镇人民政府设在城外。城里、城外,每逢农历二、四、七、九日集市,是临海市东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城里村人的商品意识一直比附近乡村的居民强。但在六七十年代那段肩挑贸易也要被视作投机 倒把、搞资本主义遭受批判的岁月,总是露不出头,伸不开手。因为人多田少,城里70%以上人家少米缺柴,附近村庄传出歌谣:有嫁城里,手捏斗长籴米。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古城春意盎然,村里先后创办五金厂、饮料厂、铸造厂、预制厂、绣服厂等企业。其中绣服厂就有59家,连同招进来的车工有从业人员900多人,有的已办起了高速电动车间,年生产电力纺砂洗衫30多万件,产值100多万元,远销到北京、西安市乌鲁木齐市等大城市。在城内长420米、宽4.5米的主街道上,就有小百货、副食品、杂货、饮服等店铺50多家。城里人并走出城堡,在上海、新疆等地,开有7家商店。全村1439个劳力,只剩下460人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结构也随之变化:经济作物显著增加,其中水果生产占主导地位。有枇杷、桃、杨梅葡萄柑橘属、瓜类等。320亩柑桔,年产1500吨。种桔又卖桔,桔农兼桔商。从桔熟到春节前后,桃渚每日都是闹猛的柑桔市场,黄澄澄的柑橘堆满公路两侧,他们用大卡车长途出运到北方各大城市去销售。
名人
自古该村村民崇文尚武,文化氛围较浓,名人辈出。历史上先后出了一位状元,八名进士。主要人物有北宋状元王俊民,明万历凤阳县知府李骥千和数学家李笃陪,天启陕西省左布政使兼固原市兵备道杨觐光崇祯翰林院侍读学士杨观光,清代武生贾义等。
王俊民(1036~1063)。其父王弁,进士,曾任郓州司理、开封府判官、太湖县令等职。北宋嘉六年(1061年),王俊民状元及第。初授大理评事衔,就职徐州府通判,次年抽调为应天府(治今商丘市)府试举人官。突患狂疾而卒。
王俊民虽然生命短暂,但历代有关他的文艺作品却不少,而且多数作品都将其塑造成“负心汉”。《醉翁谈录》所记宋代话本中有《王魁负心桂英死报》。说的是书生王魁落第后到妓院消愁解闷,碰到色艺两全的妓女敫桂英。两人互相爱悦,到海神庙里发誓白头相守。王魁读书应考费用全由桂英筹措。后王魁中了状元,却另娶高门,抛弃了桂英。宋元之间有《王俊民休书记》,元代尚仲贤编有杂剧活捉王魁》,明代王玉峰改编成传奇剧本《焚香记》。有的本子开场白:“那秀才姓王,名魁,字俊民。”
中国古典文学史专家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指出,较早以笔记形式记载这个故事的是北宋张师正的《括异记》,将历史人物王俊民的某些经历跟民间传说揉在一起了。胡士莹先生认为:王俊民未必是负桂英之王魁,但在宋代民间却已把王俊民附会上去。虽有人替王俊民辩白,却不能动摇民间的传说。其实,关于王魁之事,唐末陈翰的《异闻录》已有记载,王俊民乃宋朝人,不可能成为王魁的最初原形。只是因为王俊民得中魁首,又猝然而卒,才有了后面的附会。王俊民真正死因是就医时误服“金虎碧霞丹”,致上吐下泄而逝。王俊民在知情的招远市人心中,一直受到崇敬。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纪念王俊民,激励后人勤奋学习,争雄夺魁,城东南角曾修建“魁星楼”。
李笃培(1575~1631)。明代著名数学家。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第八名,民间称李八进士。官至司空曹。任司空曹时,兴建一项大型土木工程,他用“以显测微,以实测虚”的几何原理,精心设计施工方案,使工程造价节银约20万两,受到朱翊钧嘉奖。时罗马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带有西方算术。他悉以中法演出,1613年著《中西数学图说》,将西方科学介绍于中国。另著有《方圆图说》,数学界颇负盛名。辞官回乡后,设馆讲学,百里之内,慕名求学者甚多。
由来
唐武德年间置罗峰镇时,有姜、迟、闫等姓定居此地。金元年间,战乱频繁,老姓氏多徙绝。北宋初年,王、杨、贾、温等姓相继迁入。1945年正式定名为城里村。现分为三个自然村,其中一村为古村。
文化生活
1986年以前,全村都居住在城内古旧的房子里。富裕后,为了既保护桃渚抗倭名城的人文景观又改善住房条件,村民就在南门外溪滩上划出30多亩,建立新村。70%的户建起新房,共650间。新村统一规划,辟有两条宽12米的新街道,与桃渚城隔1条公路,1条护城河。一古一新,秋,衬托出时代的变化。全村有货车1辆、机动渔船2艘、拖拉机17辆、三轮卡3辆、电视机300台、程控电话12部、录像机14台、摩托车8辆、自行车980辆、缝纫机702台、冰箱75台、洗衣机35台,并有63户用上了煤气灶。自80年代以来,为了改善环境,迎接四方游客,先后搬掉城 墙内外420多口茅坑。自筹资金3.2万元,将城内主街道整修一新。1985年村里划出5.4亩土地,投资9万多元,自办小学,同时给每个教师浮动工资一级,还划出山地作为校山供教师解决燃料问题。1987年中共临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该村为尊师重教先进村。著名作家林漫访问该校后,题写了校名,并题词:学习无止境,教育出英才。西门殿成为老人协会的活动场所。村里将每月100多元的市场摊税划归老人协会使用,使村民老有所乐。1986年,中共城里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党支部整党的试点之一,《人民日报》作了介绍。1988年中共临海市委授予城里村党支部为先进党组织。1992年11月1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望长城》节目播放了《桃渚城》专题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抗倭名城
名胜古迹
经济建设
名人
由来
文化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