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山位于
赤城县城北11公里处,因山中古有道观,又称“观山”。相传,早年有金阁仙人修炼于此,故名“金阁山”。明正统年间,戍边名将昌平侯
杨洪大兴土木,重修扩建崇真观,并从此改名“灵真观”。
地理环境
金阁山峰峦秀丽,林木苍郁,珍禽栖止,琼泉汩汩。
历史沿革
曾是道家总领、
全真道七真之一、大宗师
丘处机的修炼与传道处。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见丘处机于雪山,尊为神仙,爵“太宗师”,总领
道教。丘处机死后,
孛儿只斤·忽必烈褒赠他为长春真人。北京白云观有其遗骨埋葬处。如此的一个人物在这里留下的遗迹,不能不说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并给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到了明代,这里还保存有宏伟的灵真观,闻名四方的大道长祁志成(丘处机的四传弟子)为住持,招贤纳士,传播道家思想,俨然是北方道教发祥地。如今这里仍然较完整地保存着
丘处机的道观和圣像。引
金阁山灵真观的创始人为丘处机的四传弟子
祁志诚。据记载,他14岁在太原西龙山静居寺学道,经数年苦修来到赤城云州,为百姓看病,并宣传道义。一日拄杖出云州,入西山,来到刘家谷,看到树木茂密,山峰挺秀,为修道胜地,便立志修造道观,并亲自给山起名“金阁山”,给峪起名“游仙峪”,所建道观曰?“云溪观”。云溪观的建成使
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并引起朝廷的注意。1270年,
孛儿只斤·忽必烈封云溪观为“
崇真观”并赐匾额“崇真”,第二年又赐祁志诚“元门掌教真人”称号。崇真观观进三层,有东门阁、七真殿、正殿、三清殿等七处建筑。
这里峰峦秀峙,林木苍郁,珍禽栖止,琼泉汩汩。进入山门,便可享受大自然赐邓的美丽风光,体会
全真道大宗师
丘处机四传北子
祁志诚当年行道的场面,清虚洞、长春洞、龙凤眼、有求必应处、水母庙、药洞和
舍身崖等景点,给您带来无限遐想。走在仙姑桥上,您可慢慢体会“
何仙姑回娘家——云里来雾里去”的意境。
主要景观
游仙峪
游仙峪位于金阁山脚下,三面环山,峪内十分开阔,著名的灵真观就建于此,灵真观由东门阁,七真殿,正殿,三清殿,龙王庙,杨洪庙等7处庙宇组成,铜佛,石像无数。如今古建已杞,但满地的石条瓦砾,随处可见的摩碑石刻,可想当年道观之恢弘。
现存高大的通体
汉白玉的祁真人道行碑记载了祁志城平生德行,令中外的道家注目,拳立巨石上刻古诗云:“我到游仙峪,
仙游县向何处?南山云树深,怅望不能去。”石痕剥蚀,可见其年代之久远。六角井由三块角条石砌成,井水清澈见底,隆冬不冻,周围琼泉汩汩,常年水草青青。
长春洞为拱卷顶,面宽4米,进深7米,高2.5米;石质坚硬,壁面平整,迎门的石墙上刻着“丘仙岩”三个大字。正中是供道家宗师
丘处机石像,周围石台上祭20尊石雕像,皆为道誉甚著者,壁上镌诸真人牌位,动壁北面刻“甘霖立应”,字大二尺,功力不浅,两旁有“有中不有名为真有,无中不无称为真无”的联句.洞外顶额并阳刻“长春洞”,“了真处”六个大字,两侧有“觅真每恨千言少,了却方知一字多”摩崖题迹。志诚到此修行,筑洞供奉师长丘长春,故名长春洞。洞外有一株笔直挺拔冠如华盖的故松,传说原是丘长春用过的旗杆。长春洞之上的山坡上,有两个水眼,可清心明目。
清虚洞
旧县至云:“┅┅入山,西行,涧磴回,有所谓南嵯者,有所谓中庵者。中庵,峻甲诸峰蹬亦较险,洞开其巅,曰:清虚。洞顶额阳刻“清虚洞”,洞门框中庵有五条石条镶成,洞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窗口;洞内用
褐色,白色涂刷,有火炕,供桌,香炉。相传金阁仙人就在此修成正果,以后例朝皆有道徒在此修炼,洞下约10米,有一大块平地,有砖瓦,
地基,可见此处曾建有庙宇。
距此不远有一扇扇型石壁,上刻六个苍劲大字“此处有求必应”。相传这是
八仙聚会处。每年农历6月初6,当地百姓有何难事,皆来此祷告。
顶庵
由中庵向西南纡回盘旋,可抵顶庵。顶庵之上别有洞天,只见怪石林立,看似合卯对缝,牢固非凡。远处奇怪
松柏相同,环视四周,原始森林衬托,构成普天之下最大的盆景。顶庵人迹罕至,有巨大的石子,为古时碾米器具。据说此处曾建有白云庵,有尼姑在此修行。
仙人桥
仙人桥在近在咫尺的两峰之间,过去有六块条石浮架,如今条石无存,桥下万丈深渊,云雾缭绕,非凡夫俗子所能过也,唯有
何仙姑乘架山岚,独来独往,为此留下了“何仙姑回娘家——云里来雾里去”的佳话。
仙人桥对面的
山脊东侧,有洞名药王殿,旁边用山石垒砌十分齐整的墙壁,上面垫出一块平地,叫茅庵,是修炼道徒散步放风的场所.相传金阁山有72洞,72茅庵。
何仙姑洞
何仙姑洞位于游仙峪北的石条沟,沟内奇山怪石颇多,有的如寻猎的雄狮,有的似昂首的骆驼,有的象凶猛的鳄鱼┅┅爬山累了,到处都有几间屋大平整的磐石,任你坐卧横躺。
何仙姑洞外位于沟底的山坡上,洞口为灌木覆盖,洞外一片
桃花极为茂盛,茁壮.每到初夏,粉红色的桃花盛开时,将此洞装点的格外妖娆.据说整个金阁山唯此一处桃条,成为何仙姑洞前一道独特风景,相传
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在此修行时,将编篱剩下的桃条随手插在洞前的湿处.于是年复一年,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文化活动
何仙姑编笊篱
在金阁山石条沟北阳坡的断嵯上有一洞,何仙姑曾在此洞修行,故称何仙姑洞。
当时,在金阁山周围的百姓不懂的吃
捞饭,都吃焖粥,因为当地没有笊篱。何仙姑知道此情后,便上山采来桃条,昼夜不停的编呀编,遍的笊篱堆成了山,当地百姓每家都用上了,她将剩下的桃条扔到洞前的空地上。
如今,在金阁山到观门口村口一根桃条也找不见,而在何仙姑洞前,却有一簇茂密的桃条。
早种晚收地
在石堤沟南嵯,有一块“早种晚收”早上播下的种子,傍晚就可收获,打下的粮食供养庙里的道人。
过去山上的地又少又贫,山里的道人很多,辛苦一年,粮食也不够吃,但他们毫无怨言,诚心修行.
太上老君得知此事后,很受感动,遂命护花小童将花盆里的一块土地扔在了南嵯的平地上,于是此处便成了“早种晚收”地。
会说话的钟
有年夏天,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南嵯庙里挂的大钟突然说了话:“快救救我吧!房要塌了。”住在禅房里的道人蹑手蹑脚走出来,没有人呀!可就在当晚,挂钟的庙塌了,
大钟掉到嵯底下。
前些年有人上山打猎,还拾回了大钟的残片。有手敲打,这些碎片还发出“救”,“救”的声音。
仙茶树
仙人桥北的阳坡上有两棵茶树,最先有两个南方人每年都要来采茶。有一年,这两棵树不见了。两个南方人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南方人心情沉重地对道观住持说:“我们打扰了这么多年,今后不来了,也没什么送给道长的,这有包茶叶,就做个纪念吧!”两个南方人走后,老道想:这么多年观里吃,观里住,就给一包破茶叶。一气之下,将茶叶扔到正殿的顶上。
不久,下连阴雨了,整个金阁山清香扑鼻,再看房上,房下,破上。破下一片茶红色。老道恍然大悟,后悔不迭——原来那是一包仙茶。
老比丘
金阁山峰峦秀丽,
松柏琼泉汩汩,好一处修行养性之佳境,无数道人皆此修炼,羽化于此。
相传金阁山南嵯庙中,有一个小道士抱定终身修行之志,向来逆来顺受,对老道的吝啬,刻薄,毫无怨言。
一日,老道要远行云游,小道士眼看着师傅就要出门。却没给自己打出一点口粮,于是鼓起勇气,胆怯小心的问师傅:“我吃什么,烧什么呀?”老道没好气地说:“没的吃吃石头,没烧烧大腿!”师傅扭身走了。
小道士饿了七天七夜,实在饿的不行了,心一横:师傅让我吃石头,我不行就试试!遂拣来石头,放在国里煮,觉得熟了,拿出石头,一掰一咬,象馍一样,小道士吃个饱。
过了几日,忽然电闪雷鸣,小道士从梦中惊醒,只见一巨神手如箩,声如洪钟,要小道士前去救驾。小道士向来胆小,吓的不敢出去。电闪雷鸣过后,小道士看见两只老虎恭顺地站立两旁,吓的正欲拔腿跑,老虎说了话:“主人,我们是
山神派来为您把门的。”从此,小道士就成了介于凡人和神仙之间的比丘。
黑斑蟊
康熙陪太皇太后到温泉幸浴,听说金阁山风光如画,便带随从到金阁山一游。
但是恰是盛夏,人马走到距游仙峪不足两华里的大水泉处,康熙爷下马小憩。一阵微风抚过,皇上盛感惬意,环顾周围山景,面露喜色。此时,一只不知趣的黑斑蟊“嗡嗡”叫着迎面向皇上脸部冲来,皇上毫无防范,正撞在脸上,
康熙帝大怒,大声下御旨道:以此地为界,不准黑斑蟊再入半步骚扰圣地。”直到今天,大水泉外黑斑蟊随处可见,而大水泉里却一只也见不到。
金阁山
鲁班到修观工地,一伙干活的木匠见一个小老汉儿腰间掖着个无刃的小斧子,怀揣着个小墨斗,瞧他不起。大伙心想这个老汉也干不了什么正经活儿。木工头就把他带到一根有100个节,谁也用不好的木头前,让他给劈几个锲子。小老汉不慌不忙地抽出无刃的小斧子,“啪啪”几下就将100个木头节劈去,加工成一根方方正正木头。然后拿出小墨斗,打出无数条黑线,拿起斧子,用力一敲,“哗”木头变成了一大堆锲子。一伙木匠全看傻了,纷纷跪倒在小老汉儿脚下,小老汉儿微笑着飘然而去。
木匠用
鲁班劈的锲子,要大有大,要小有小,道观盖好了,锲子也用完了.
药王扔药
古时候,金阁山的密林里,有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凛冽的寒风里,光着膀子,挥舞斧头,把一棵棵大树砍倒,拖到坡下。虽然天气那样寒冷,可他身上却淌着汗,头上冒着热气。他每当把一棵树拖到坡下,就趴在沟底的冰窟窿中喝一气冰凉的山泉水,然后,手一抹嘴,又继续上山。坡上有一洞,洞前的茅庵上坐着鹤发童颜,胸前飘着白胡子的药王,一旁的拐杖头上挂着个压腰葫芦。他在那已经坐了很长时间了,观看着小伙子的一举一动。
太阳偏西了,小伙子拖下最后一棵树,也要收工了。这时药王站起来,走到小伙子跟前,乐哈哈的说:“你这般折腾,我满以为你会生病,可等了这半天,白等了。看来只要舍的力气干活,病魔是奈何不了人的。我预备这些药对你这样勤劳的人是没有用的啊!”说完,老人将压腰葫芦里的药洒在坡上。谁知,第二年春天,金阁山的坡上竟长满各种药材,成了医药大宝库。
张果老成仙
张果老原是个猎人,他在金阁山盖了两间茅草屋,开垦了几亩薄地,同老母相依为命。有年大年二十九了,张果老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老母唉声叹气,张果老心一横,拣起弓,背上箭,向深山走去。
张果老发现了一只兔子,他拈弓搭箭,箭头瞄准了猎物,饥饿的兔子面临着生命危险却毫无察觉,张果老慢慢放下了用力的双臂。又走了一段,他发现了一只聚精会神觅食的
东方狍,看见狍子饥饿的样子,他连手也未抬,张果老边走边想:老张呀,老张,你可怜他们,你可怎么办!
一阵声音打断了张果老的思绪,他朝声音响处望去,只见一只白狐狸一瘸一拐艰难地挪动,走进一看后爪鲜血直流,张果老好象忘记自己是猎人,撕下身上的棉絮,上前蹲下身子给狐狸包扎起来。
天色将晚,
张果老跑了一天,什么也没打到。张果老十分沮丧,准备往回返。一抬头,前面一处高门深宅呈现眼前,门前的
石狮子显示了主人的富贵威严。张果老灵机一动,何不向此宅主人求助!
屋内一位老太太正在给一个白胡子老头洗伤口,白胡子老头一见张果老非常热情,设宴招待。酒足饭饱之后,白胡子老头拿出了金银财宝,让张国老挑。张果老发现墙上挂着一顶破草帽和
凤眼莲,心想正好农耕时候用。于是谢绝了主人的美意,向主人要了那顶破草帽和水葫芦,告别主人出门。宅院不见了,前后都是山嵯。他打开葫芦准备喝水,一下子从葫芦里跳出一头小毛驴,渐渐变大,
张果老非常惊奇,他戴上破草帽,骑上小毛驴往家里赶。
张果老回到家,老母只听到儿子的声音,却不见人。张果老摘掉破草帽,母子才知道这顶破草帽是个隐身草帽。从此张果老戴着隐身草帽,骑着小毛驴偷富济贫,地主老财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后惊动了皇上,被皇上封为
八仙之一。
祁真人道行碑
在游仙峪
祁志诚墓前,有一高大的通体
汉白玉石碑,上刻着祁志诚道行碑文。记载了祁真人一生所为,为中外道家所注目。
相传此碑为朝廷国子监书《十三经》所用,
丘处机到朝廷讨封为能如愿,一气之下,顺便用袖筒携回此碑。朝廷派人到处寻找,终于在金阁山看到此碑,入观见过丘长春,出来时发现碑已右路南移到路北,来人惊诧不已,感叹丘长春仙人也。,遂回朝廷复命。从此此碑就一直留在了金阁山中。
此处有求必应
在金阁山中庵,有一扇形石壁,上刻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此处有求必应”,关于此景点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距此不远的云州村,古有一大户人家,男主人名张善人,虽为村中首富,却不仗势欺人,而是乐善好施。张善人膝下有一双儿女,活泼可爱,全家四口过着快乐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张善人的小儿忽然得了重病。张善人到处求医拜佛,可小儿的病就是不见轻,眼看小儿一天天消瘦下去,原本蹦蹦跳跳的,连坐的精神都没有了,张善人夫妇心如刀割。夜里,张善人守着重病的儿子迷迷糊糊的作了个梦,梦见
八仙正在金阁山中的庵的山坡上聚会。张善人醒后,心中一亮,何不向八仙求助!于是张善人急忙收拾香火,趁着月色,向山里赶。当他赶到中庵的山坡上时,什么也没有,张善人腿一软,跪到山坡的石头上,边烧香火,边哭诉起来。一直跪哭到天大亮,才收拾回家。
当他回到家,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儿子的眼睛有神了,也能吃东西,这一天正是6月初6。过了不几日,小儿的病就好了。
张善人为感谢八仙的恩德,遂雇人在他跪过的山坡石壁桑刻“此处有求必应”,并在坡下建八仙聚会亭,亭内供奉八仙象。每到每年6月初6,凡有难事皆来此祷告。
仙人桥
古时候,
仙人桥那块地方叫白龙涧,涧底深不可测,其中有六条白龙盘踞于此,为非作歹,兴风作浪。当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风,夏降暴雨,灾害不断,生灵横遭涂炭。当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误入
白龙洞,便成了6条白龙的美食。
在金阁山修行的
何仙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不顾修行道浅,决定为民除害。何仙姑同六条白龙从地上斗到空中,从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整整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条龙败阵逃入了深水涧中,何仙姑从腰间抽出桃条笊篱,捞出了六条白龙,并将他们定在白龙涧上,供人们上山通过。
日久天长,六条白龙变成了六块条石浮架在两崖之间。人们为纪念何仙姑为民除害,遂命名为仙人桥。
道教琼泉
在长春洞前,有一琼泉,如美酒一般,甘甜爽口,令人心旷神怡,泉水流过之地,隆冬不冻,绿草青青。据说常饮此泉可延年益寿。
传说灵真观创始人
祁志诚到金阁山之前并无此泉。一日,正在参加
王母娘娘蟠桃会的道教天尊
太上老君屈指一算,遵师命北上张其教的道教弟子祁志诚即日就要到金阁山出游。
自古山环水抱之地,方为立观的宝地,而当时金阁山只有奇峰秀峦,并无清水碧水。老君灵机一动,遂将一杯琼浆玉液连杯带酒一起抛向人家金阁山,随着酒,酒杯相继落地,金阁山隆起一座新的山峰,山脚下一股琼泉汩汩而出。
祁志诚至此见此地风水宝地,终于感到了飘泊的归宿,冥冥之中预感到大志将在此得以实现,遂在此立观修身,拯救苍生。
旅游信息
金阁山风景区暑期最高平均气温20.9℃,夜间12.6℃,可谓有夏无暑,是理想的避暑佳境。区内海拔1100-1760米,
松柏成荫,植被极好。夏季野花遍山,种类繁多,野生植物种类达83科,755种,
木本植物就达230多种。野生动物20多种,到此一游,可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忌烟酒。登山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氧消耗增加,而烟酒入体后会更会加速心跳、提高血压,这就大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降低了心脏的功能,减弱了体力活动的能力,对登山、对身体有极大的害处,所以要忌。
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走
京张高速公路到
沙城镇出口下,沿宝平公路穿过
赤城县县城后,继续北行到观门口左拐直达景区。
名优特产
景区内便有地方风味小吃等,圪渣饼、
坝上莜面、“烧南北”、
柴沟堡熏肉会使您大饱口福。
圪渣饼
圪渣饼系
阳原县揣骨町的特产。圪渣饼起源于何时,无史可考,但在
清代时期,揣骨町的圪渣饼已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了。据传清朝
咸丰年间,揣骨町李增光出任
滨州市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
慈禧的赞赏。此后,圪渣饼便成为清廷贵苑喜食的上乘食品。
圪渣饼,选料精良,工艺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饼是半透明状的圆形
薄饼,色泽金黄,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时,酥、脆、香、甜,别有风味,异常可口。阳原人称“
锅巴”为“圪渣”,因其
薄脆,故起名为“圪渣饼”。圪渣饼作为馈亲赠友的上等佳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一些侨居国外抑或出国考查旅游和求学的人,均以圪渣饼作为珍品馈赠国际友人。
张家口市地区的柴沟堡是个塞外古镇。相传
清代乾隆,有一名叫
郭登的厨师在这里开设了一个
熏肉铺,驰名
京包铁路一带。他制作的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作用。此肉出系
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贮存一周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据说,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慈禧和
光绪帝外逃时,路经
柴沟堡进膳,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此后即被慈禧点为贡品。
景区便可买到
张家口市的特产:
香杏丽蘑、蕨菜、贡米、大杏扁、
牛奶葡萄、
龙眼葡萄、
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柴沟堡熏肉、怀安豆腐皮、蔚县剪纸、鹦哥绿豆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