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梅志(1914年5月22日—2004年10月8日),本名屠华,又名屠琪(或屠棘),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传记作家,胡风的夫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宣传工作。1933年与胡风结婚,协助他写作编辑。1934年开始以笔名“梅志”发表作品。1944年在重庆市加入中华全国抗敌文协,历任《七月》和《希望》杂志编辑,重庆希望社发行人、会计、校对,上海全国文协会员,上海作协创作组组员,四川省文化局、博物馆资料员,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1955年,丈夫胡风被指为“反党集团”成员,梅志也因涉及帮胡风抄写《三十万言》被捕。十多年的伴囚生涯后,她与丈夫获释回北京。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晚年一直为胡风的平反而努力,创作并出版了大量胡风的传记。2004年10月8日,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5月22日,梅志出生在江西南昌,原名屠记华。因“纪”字不常见,后在身份证及户口本上便写作“屠纪华”。
1925年,在赣州二女中念补习班。次年回到南昌市居住一年,未正式上学。1927年又随父亲来到赣州市,在二女中念初中。课余爱读小说,初次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受到新文学的熏陶。
1931年,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赣江通航。她随同父母到上海市定居。由于父亲没有找到工作,她虽只差一年就能高中毕业,但在上海仍无法继续学业。从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中得到鼓励,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经过奔波,终于进入培明女中念书,得以继续学业,并在晚上为一家富人的两个孩子做“家教”以支付学费和伙食费。
1932年四五月间,在路上巧遇在赣州市时的钟某。这之后,由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工作的韩起(钟某的中学同学)正式介绍加入了左联,从事宣传工作。
从培明女中毕业后,并未如她设想的那样就能正式读书,只得仍在那家富人家中打工,任管家,也就是高级保姆。后来,主人注意到与她来往人的“红色”身份,便辞退了她,从此失了业。
相识胡风
1933年,梅志在韩起家结识了暂住在那儿的胡风(当时的笔名为谷非)。这之后,她在左联内的工作转由胡风领导,胡风经常约她见面,指导她的阅读,彼此很快建立起了感情。这年年底,两人同居结婚。
1934年,婚后的梅志在家中料理家务、为胡风抄稿,同时努力学习写作。在胡风的指导下,她开始用笔名“梅志”发表了处女作《受伤之夜》,这是一篇散文,取自她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时了解的工人情况,描写了一个女孩由于家贫,在蚕桑学校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从事养蚕,一次因事故受了伤,手上的血滴在了桑树上,但没有人来怜惜她,她还得把带血的桑叶喂蚕。
1936年,她创作了小说《牺牲者》,写一个吸毒犯在戒烟所里的生活,通过他的回忆,揭露旧军队的腐败、家族的势利,最后因被游街示众“倒了脸”,终于一病不起,勾画出了这个旧时代“牺牲者”可悲的一生。后发表于1937年2月《中华月报》5卷3期。另外,还创作了小说《人兽之间》,但未能查找到发表在何处。
5月,胡风冯雪峰创意下,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并得到了鲁迅的同意,发表短文《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以反映这口号。但遭到了周扬领导的“国防文学”派的围攻。同年9月,鲁迅发表了《答徐惫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对“国防文学”派给予有力的打击,并表示了对胡风等人的信任。
1937年12月4日,梅志母子来到武汉市,与胡风团聚。一家寄居在朋友金宗武家。梅志协助胡风,为《七月》做了大量的事务工作。1938年1月28日,梅志母子回薪春过春节。3月,在乡下写成小说《香烟的故事》,后发表于《七月》二集6期。
1941年初,中国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5月7日,为抗议国民党的背信弃义,胡风全家按中国共产党的安排,离开重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贵阳、宜山镇柳州市、石龙、桂平市贵县玉林市湛江市,全家于6月5日抵达香港。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沦陷。梅志辗转桂林、重庆等地。
担任编辑
1944年,梅志在重庆被吸收为中华全国抗敌文协的会员。胡风为了能更方便地出版进步书籍,到处募款成立了“希望社”,梅志则担任了“希望社”繁重的发行和财务工作。同年1月,她创作了小说《中元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又企图挑起内战,在四川省,指使特务对人民进行欺压和剥削。梅志于9月间写出了长篇童话《元宵节的夜晚》,表达自己的愤激心情。1947年4月,《小面人求仙记》在上海由希望社再版,漫画家米谷画了插图。8月,写作散文《病》,发表于《人世间》二卷一期上。
1950年1月,与罗飞、罗洛等人一起,编辑出版了文艺刊物《起点》第1期,3月出版第2期后终刊。4月,《小红帽脱险记》由希望社出版,张德沛作插图。5月,创作了长篇童话诗《小青蛙苦斗记》。作品歌颂了新的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向往未来,敢于斗争。青蛙虽小,由于它有益于人民,就能得到保护和赞扬,因为它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天地中。后发表于上海市文汇报》。
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文协上海分会会员。五十年代初期,她以包括短诗、儿歌、小话剧等多种形式为少年儿童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发表在《小朋友》《儿童时代》《中国少儿》《红领巾》《新少年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如《小三子和小车子》《三根跳纱打了脚》《王有福和小黑腿》《星期劳动》《小三子和小木枪》《和母鸡订计划》《一家黑人在美国》《我要建筑一所大学校》《小山过节》《大冷天》等,深受小读者们的欢迎。
1951年10月29日,开始参加上海国棉五厂的民主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同年为响应抗美援朝战争,创作了童话《听来的童话》,因故没能发表。1952年,梅志成为上海作家协会创作组组员。1953年7底,结束“希望社”的工作。8月,全家迁至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定居在地安门内太平街甲20号,被安排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组工作。
被捕入狱
1954年7月22日,胡风向时任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的习仲勋同志面交了给中央的报告《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状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及给党中央的信,共计28万字。梅志参与了该报告的部分抄写工作,后来这便成了她的“反革命罪行”之一。
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其中包括了由舒芜摘录并加注释和按语的胡风给舒芜的部分信件。材料前面的编者按语由毛泽东亲自所写。从此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运动全面展开。
1955年5月17日凌晨,梅志与胡风同时被捕,分别被押往不同的看守所拘留受审,从此失去了自由。1966年2月15日,梅志与胡风,告别子女,由四川公安厅来人陪同,离开北京赴成都市,开始了她长达十三年的伴囚生涯。
1967年11月,胡风再次被投入监狱,梅志则被独自留在川西劳动改造茶场,生活非常艰辛。当地红卫兵对这个“现行反革命”进行了坚决的批斗,抄走了所有值钱的物品,最后把她送到茶场的劳改队,让她和一群刑满释放的“女犯”一起生活劳动。胡风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得了心因性精神病,经常自我恐惧,思维极为混乱。
1973年1月,梅志来到大竹县第三监狱探狱时,胡风已经完全崩溃了。他看到了梅志,但没有任何惊喜,目光呆滞,好像面对一位陌生人。梅志这才知道,调她来的目的,是让她照顾精神失常的胡风。这一年梅志59岁。胡风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病情很不稳定。
1976年,周总理去世,胡风再次陷入精神混乱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差点儿砍伤了梅志。梅志也绝望了,她再次想到了死。但梅志想到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们,她放弃了寻死的念头。梅志坚强地撑到了“四人帮”被粉碎,狱方送胡风成都市接受治疗,并让胡风参与揭发“四人帮”的罪行。希望之中,胡风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1979年1月,和丈夫胡风被释放,结束了长达24年的囚徒生活。
重新创作
1980年3月30日,梅志夫妇回到北京。梅志在停止写作二十多年后,在这一年里利用胡风病情暂时稳定的时候,开始写作有关回忆文章,有《四十一年话沧桑》和《在“宫”里招待鲁迅先生》等作品。同年10月1日,公安部下达了“关于梅志同志‘胡风反革命’问题的平反决定”,正式撤消了1965年11月11日将她定为“胡风反革命分子”的结论和处理决定,“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由原单位做好安置和善后工作”。但因平反文件对胡风的“历史问题”还有诸多不实之词,她继续为胡风的彻底平反奔波忙碌。同年还被安排为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1981年,梅志利用空闲时间,改写旧作童话《元宵节的夜晚》《听来的童话》等作品,次年抽空写作回忆文章并修改旧稿。1985年6月8日,丈夫胡风逝世。她开始根据胡风的日记书信及交代材料等为胡风续写他只写了一部分的回忆录,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
1986年,梅志以近七十高龄,迎来了创作的又一高峰。她写作了纪实文学《往事如烟》《伴囚记》《在高墙内》三部作品,回忆二人在失去自由二十四年间的生活。
在梅志的多年努力下,1988年6月中央经复查后发布了“中办发1988六号文件”,撤销了原1980年76号文件中的不实之词,从政治上、历史上、文学活动及文学思想上为胡风彻底平了反。
1992年,国务院为表彰梅志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1月,经过几年潜心创作的长篇传记胡风传》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文近六十万字。以翔实的回忆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额资料。该书获十月文艺出版社本年度的“传记文学奖”。
2001年,被选为第六届作代会代表,于当年的12月18日至22日,参加了第六届作代会的全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因病去世
2004年10月8日,梅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90岁。并据遗愿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和追悼会,由家人于10月19日将遗体护送至八宝山火化
人物关系
梅志的父亲屠伯恺早年中过秀才,是个穷书生,靠教书为生。第一个妻子去世后,遗有两个儿子。为了谋生,他投奔了正在南昌市做官的表妹夫王家恺。后续弦娶了王家恺的堂姐王填为妻。婚后,王填按当时的习俗更名为屠王缤。她生有三个女儿,屠纪华是长女。
1933年12月24日,梅志与胡风结婚。1934年梅志怀孕,曾因怀孕反应强烈,由鲁迅先生陪同到一家日本诊所去做堕胎手术,未成功,遂下决心要这个孩子。同年10月,生下长子张晓谷,名字取自“谷非”和鲁迅的一个笔名“晓角”。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胡风为治丧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全部治丧工作,梅志则帮忙做些杂务,并参加了送葬。他们同其他几对左派作家夫妇一起,给先生送了一个花圈。
1938年,梅志怀孕,次年1月女儿张晓风出生。1947年10月,小儿子张晓山出生。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资料来源)
发表作品
(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梅志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传记作家的身份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北京青年报 评)
梅志的端庄与典雅是可数的,她为人一生低调。梅志的文字清丽隽永,饱含深情。(扬子晚报 评)
胡风的身边,梅志如影相随,这位柔弱的女子,实在是胡风伟大事业的幕后英雄。倘若要赞叹女性的坚强和伟大,任何称颂的词汇用在梅志身上都不过分。(澎湃新闻 评)
参考资料
繁星|梅志与胡风.今日头条.2021-4-27
繁星|梅志与胡风.今日头条.2021-4-27
梅志.中国作家网.2024-02-01
女作家梅志前日病逝.新浪娱乐.2024-01-29
楼适夷同志纪念集.豆瓣读书.2024-02-01
往事如烟.豆瓣读书.2024-02-01
梅志 的作品(11).豆瓣读书.2024-02-01
“平庸” 的力量 记梅志.网易手机网.2024-02-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相识胡风
担任编辑
被捕入狱
重新创作
因病去世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发表作品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