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束镇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下辖镇
大束镇地处邹城市东北地区,距市区8公里,总面积为136.6平方公里,7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864.6公顷,人口8.2万。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是以“匡衡”刻苦学习而青史留名的西汉丞相匡衡的故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洪山风景区等文物古迹。
明天顺年间,大束镇境域属第五乡大束社;2000年12月,撤匡庄乡并入大束镇;截至2018年末,大束镇有户籍人口80919人;截至2020年6月,大束镇下辖7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束后村。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大束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大束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华夏文化标志城就位于大束镇西北九龙山系,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子林、葛炉山北周摩崖石刻、云山汉墓3处,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灰城子遗址1处,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2005年被省授予“社会文化先进镇”称号,被济宁市授予“农民书画艺术之乡”称号。匡庄为西汉丞相匡衡故里,附近曾有匡衡墓
沿革
明天顺年间,大束镇境域属第五乡大束社。
嘉靖年间,属第5乡土旺社。
康熙,属罗头社
民国元年(1912年)后,全县划为8区,属葛娄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划为第二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划为第三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划为第十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第八区。
1950年11月,属第八区。
1956年3月,八、九(黄区)2区合并为大束区。
1956年10月,撤区并乡,将辖区范围内14小乡合并为大束、土旺、匡庄、程兰、老营、朱山6大乡。
1962年6月,调整体制,将南部的匡庄、灰埠、东苇、二沟4管区划出组建匡庄公社。
1983年7月,撤大束、匡庄公社,组建大束、匡庄区。
1987年1月,撤大束区建大束镇,撤匡庄区建匡庄乡。
2000年12月,撤销匡庄乡,并入大束镇。
由来
因从村东南葛庐山发源的两条小河分别从村西汇合,形成了玉带把村束裹,故名“大(dai)束”。
交通枢纽
大束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京福高速出路口设在大束镇境内,104国道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岚济路贯穿全镇东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极其便利。
大束镇位于邹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距邹城市东城新区5公里,距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发电厂只有20公里,北与孔子故里——曲阜市接壤,南距被誉为“岱南奇观”的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10公里。西临全国最大煤炭基地矿集团矿区,东接邹东百里生态山区,临城近郊,区位优势明显。
矿产资源
大束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碳酸钙贮量10亿立方,花岗石贮量3亿立方。农副产品产量丰沛,现建有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有机农产品,拥有名优产品圣林水泥、灰埠康大枣、正邦白条鸭等。大束镇沿北京-台北高速公路以东至灰卜岚济公路两侧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区,以“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以“热诚、周到、快捷、高效”的服务宗旨大力招商引资,目前有30余家外资企业落户大束。境内有35千伏变电所2处,中小学19处,医院2处,电力、水、通讯、邮政、宽带等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是投资兴业、发展产业的风水宝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大束镇下辖77个行政村、11个社区: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后村、南庄村、东北地区庄村、刘麻疃村、袁麻疃村、吴麻疃村、黄疃村、岗上村、东山头村、西山头村、官厅村、云山营村、凰翥村西朱村东曹村、驳家庙村、东卧牛村、孔傅村、孟傅村、王傅村、来傅村、刘傅村、北刘庄村、山西省头村、白塔寺村、龙山前村、季庄村、羊山村、土旺村、洪门村、武庄村、三合村、大洪沟村、小洪沟村、黄洼村、北石庄村、赵家庄村、南桑庄村、东寨村、山沃村、崮尚村、西寨村、白泉寺村、东朱庄村、西梨杭村、孔家庄村、中山村、匡庄村、南葛村、中葛村、北葛村、东孟庄村、梭庄村、傅家堂村、黄家庙村、杜东村、张东村、赵东村、安平庄村、侯家洼村、董家岭村、傅山村、二道河村、张家屋村、二沟村、孔陈庄村、老虎港村、潘家庄村、时枣行村、丁沟村、灰埠村钓鱼台村、葛炉山村、水河村、灰城子村、大束社区、黄疃凰社区、傅庄社区、土旺社区、崮寨社区、匡庄社区、傅堂社区、安平社区、二沟社区、水河社区。
截至2020年6月,大束镇下辖77个行政村: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后村、南庄村、东北地区庄村、刘麻疃村、袁麻疃村、吴麻疃村、黄疃村、岗上村、东山头村、西山头村、官厅村、云山营村、凰翥村西朱村东曹村、驳家庙村、东卧牛村、孔傅庄村、孟傅庄村、王傅庄村、来傅庄村、刘傅庄村、北刘庄村、山西头村、白塔寺村、龙山前村、季家庄村、羊山村、土旺村、洪门村、武家庄村、三合村、大洪沟村、小洪沟村、黄洼村、北石庄村、赵家庄村、南桑庄村、东寨村、山沃村崮尚村、西寨村、白泉寺村、东朱庄村、西梨杭村、孔家庄村、中山村、匡庄村、南葛村、中葛村、北葛村、东孟庄村、梭庄村、傅家堂村、黄家庙村、杜东村、张东村、赵东村、安平村、侯家洼村、董家岭村、傅山村、二道河村、张家屋村、二沟村、孔陈庄村、老虎港村、潘家庄村、时枣行村、丁沟村、灰埠村、钓鱼台村、葛炉山村、水河村、灰城子村;镇人民政府驻大束后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束镇地处邹城市市区东郊,东依田黄镇张庄镇,南连峄山镇香城镇,西接千泉街道钢山街道中心店镇,北邻曲阜市尼山镇,镇人民政府距邹城市区11.2千米,总面积146.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束镇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有四基山、九龙山、昌平山、葛炉山、鸿山等大小山头38座(其中25座是青石山),境内最高峰为鸿山主峰,海拔430米;最低点位于云山营村北,海拔75.9米。
气候
大束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年平均20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31.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752.9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263.8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31毫米(1982年)  。
水文
大束镇境内有东蓼河、西蓼河、土旺河、匡庄南沙河等大小河流近20条,均为季节河
自然灾害
大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虫灾等。
自然资源
大束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碳酸钙花岗石河砂等。
土地资源
大束镇有耕地面积8.8万亩,经济林面积6000亩,用材林面积1.3万亩。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束镇辖区总人口7.6万人,城镇化率6%。总人口中,男性39920人,占52.1%;女性36795人,占47.9%;18岁以下12186人,占15%;18—35岁20911人,占27%;35—60岁人28638人,占37%;60岁以上14980人,占2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族49人、壮族2人,人口出生率13.0‰,人口死亡率9.5‰,人口自然增长率3.5‰  。
截至2018年末,大束镇有户籍人口80919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束镇有中学2所、小学14所、幼儿园14所,在校生6400余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8%,教育经费达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束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村级文化大院30余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场次320场,观众3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束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22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7万人次,住院手术2232台次,出院病人2.7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束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4户,人数74人,支出26.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6户,人数2600人,支出305.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1人,支出81.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人,支出12.4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068人次,支出18.4万元;大病救助44人次,共支出16.3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30人次,支出7.9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98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00亩,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救灾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2.6万元,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260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31名,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6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6.7万元,使26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586人,城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4人,参保率87%  。
经济状况
综述
2011年末,大束镇财政总收入81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98元。  。
2018年,大束镇有工业企业34个,规模以上企业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1个。
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强农业品牌。重点扶持普泰贝尔、利邦菇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大束农产品加工企业群。突出特色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蔬菜种植业。全镇计划新发展反季节优质瓜菜7500亩,大蒜6000亩,圆葱1200亩,瓜菜总面积达到13000亩。二是畜禽养殖业。全镇新发展肉鸭50万只,蛋鸡12万只,奶牛1300头,山羊5000只,生猪6万头。三是食用菌种植业。全镇现已发展优质食用菌50万平方米,引进5家规模较大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年内计划完成50万平方米发展任务。四是优质林果业。全镇计划新发展花卉苗木2600亩,优质林果8000亩,优质经济林3000亩,用材林1000亩。
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该镇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技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展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等。目前,全镇已有食用菌、苗木、蔬菜、肉鸭养殖等科技基地35个。
坚持“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该镇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不断拓宽农民择业渠道,加快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加强岗位培训和农民工维权服务,有序组织开展好劳务输出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和旅游等,进行就地劳动力转移。现已多输出务工人员14000多人,就地转移劳动力6000多人,使务工人员月平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11年末,大束镇以种植、林业、畜牧、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棉花等,生产粮食6.7万吨,优质瓜菜种植面积1.6万亩,现有大型畜禽养殖基地1个,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个,畜禽存栏量达46万头(只),农业增加值1652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  。
工业
2011年末,大束镇工业初步形成以机电、建工、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民营企业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达7.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  。
商贸
2011年末,大束镇有工商业户1252户,从业人员6000余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12万元,外资到位9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近50万美元,贸易额达13.2亿元。
金融
2011年末,大束镇有1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1亿元。
农业发展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林果和畜牧养殖,初步建成了以苹果葡萄大枣、早春双膜西瓜、黄花菜、药材、玉米制种等为主的生产基地。栽植各类用材林100多万棵,发展早春双膜西瓜6000亩,药材3000多亩,玉米制种5000多亩。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配方施肥、人工授粉地膜覆盖等技术,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20多个,全镇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并建成镇级大枣科技示范园1处,全镇村级科技示范园12处,有效地带动了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财政税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修建大小桥涵40个,整改土地3500亩,整修渠道7000米,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9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修环山路两条达50多公里,修筑连村路、生产路84公里,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计生工作
大束镇把搞好计生优质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内容,不断细化服务内容,融荣辱观教育于计生服务中,唱响了计生细化服务教育歌。该镇依据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各村计生协会密切联系育龄群众的优势,着力加强计生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先后两次聘请党校资深教师对镇计生办工作人员和各村计生专职主任、查访员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束镇开展了以“八入户、八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走百家、访百户”活动。组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深入到未婚青年家中宣传晚婚晚育的好处,落实晚婚合同的签订;到持证册怀孕夫妇家中宣讲孕情保健知识,落实孕情跟踪服务;到产妇家中宣讲科学育儿知识,落实节育措施;到独生子女家中宣讲优生优育知识,落实优待政策;到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家中宣讲第四次人口高峰形势和六十岁老人奖励政策,落实推迟生育计划及放弃二胎奖励;到不孕症夫妇家中提供医疗信息,落实扶贫救助政策等。观念的更新,优质的服务,使得该镇计生工作呈现出良好形势。该镇夏季计划生育查体圆满结束,晚婚晚育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有6对夫妇主动放弃二胎生育。
新农村建设
文化工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工作,对农村工作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5年以来,大束镇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把文化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本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各级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落实。二是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文化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
文化活动
大束镇始终坚持立足镇情、民情,不断创新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学习文化和学习形势政策科技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地由镇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统一编印知识读本,组织农民开展学政策、学科技、学文化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书画展览,并选出优秀作品送县、市、省级单位展出。大束镇书画创作组的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展览,并多次获得奖励。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人们在娱乐中受到了教育,激发了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镇里组织开展电影进村、文化科普知识入户、文明新风进家庭等活动,深入到各村,把农民群众急需热盼的文化送到最基层。
大束镇“山头花鼓戏”有着二三百年的历史,在当地广为流传,被称为大束镇地方戏。为了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镇里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加以发掘完善,大力推广,大束镇正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匡庄村丁庆华唢呐队是一支活跃在农村的群众文化演出团体,曾远赴海外参加加拿大华人社团演出汇演获奖,多次参加省、济宁市农民文化中国艺术节汇演获奖。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丁庆华唢呐演出队还自发演出庆祝大会召开,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宣传报道,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坚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法,净化文化市场。全镇共有12个文化业户,镇文化中心站经常性地对辖区内的各类文化场所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报刊、印刷、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各类图书等,截流堵源,净化文化市场。
代码及下辖区
370883103:~200 122大束前村 ~201 122大束中村 ~202 121大束后村 ~249 220匡庄村 ~250 220南葛村 ~251 220中葛村 ~252 220北葛村 ~203 122南庄村 ~204 122东北庄村 ~205 220刘麻疃村 ~206 220袁麻疃村 ~207 220吴麻疃村 ~208 122黄疃村 ~209 220岗上村 ~210 220东山头村 ~211 220西山头村 ~212 220官厅村 ~213 220云山营村 ~214 220凰翥村 ~215 220西朱村 ~216 220东曹村 ~217 220驳家庙村 ~218 220东卧牛村 ~219 220孔傅村 ~220 220孟傅村 ~221 220王傅村 ~222 220来傅村 ~223 220刘傅村 ~224 220北刘庄村 ~225 220山西头村 ~226 220白塔寺村 ~227 220龙山前村 ~228 220季庄村 ~229 220羊山村 ~230 220土旺村 ~231 220洪门村 ~232 220武庄村 ~233 220三合村 ~234 220大洪沟村 ~235 220小洪沟村 ~236 220黄洼村 ~237 220北石庄村 ~238 220赵家庄村 ~239 220南桑庄村 ~240 220东寨村 ~241 220山沃村 ~242 220崮尚村 ~243 220西寨村 ~244 220白泉寺村 ~245 220东朱庄村 ~246 220西梨杭村 ~247 220孔家庄村 ~248 220中山村 ~253 220东孟庄村 ~254 220梭庄村 ~255 220傅家堂村 ~256 122黄家庙村 ~257 220杜东村 ~258 220张东村 ~259 220赵东村 ~260 220安平庄村 ~261 220候家洼村 ~262 220董家岭村 ~263 220傅山村 ~264 220二道河村 ~265 220张家屋村 ~266 220二沟村 ~267 220孔陈庄村 ~268 220老虎港村 ~269 220潘家庄村 ~270 220时枣行村 ~271 220丁沟村 ~272 220灰埠村 ~273 220钓鱼台村 ~274 220葛炉山村 ~275 220水河村 ~276 220灰城子村
旅游资源
孟子林
孟子林位于邹城市市东北12.5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又称“孟子墓”,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因居于孟母林之东,又名“东孟林”。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赵祯景四年(1037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兖州,于四基山之阳访得孟子坟墓,在墓傍兴修了孟子庙。自此,孟子始有祠庙祭祀。宋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赐库钱30万,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广植柏桧。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山东省提刑霍天祥在孟子墓前立碑,题“先师邹国公墓”。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增修,达到现在规模。
孟林前有一条神道,长约3华里,道旁高大古树形成绿色长廊。中段有一条小溪,溪上修有一座拱形单孔石桥,俗称“御桥”。桥旁左侧坚有石碑一幢,上书“亚圣林”三字。过桥而上,沿长约500米的石砌甬道直达享殿大门。现孟林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幢,多数保存在孟子墓前、享殿内和享殿院里。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所立《新建孟子庙记》碑,为北宋儒学泰山学派的著名学者孙复撰书,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的研究“三孟”最早、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享殿之后是孟子墓。墓前有一巨碑,上书“亚圣孟子墓”,碑文为楷书,遒丽温雅,肃穆端庄。系爱新觉罗·旻宁十四年(1834年),孟子70代孙孟广均所立。孟子陵墓西北约300米处,有古冢三座,称为“三家冢”。据《三迁志》记载:“即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冢”。在孟子墓东南约400米处,有姓氏不明的古悬棺之谜两座。孟子墓西南,地面遗存汉代菱形花纹砖和陶片甚多。
葛炉山摩崖石刻
葛炉山摩崖石刻在邹城市东北20公里葛山西麓一花岗石石坪上。刻面东西纵20.6米,南北横8.4米,共173平方米。经文内容为《维摩诘所说经》。山石刻位于邹城东南10公里处峄山上,现存300余处,其中,梵文摩崖石刻有两处,分别位于五华峰和妖精洞。五华峰刻经位于“光风霁月”石上,向阳面刻《文殊般若经》,刻面纵2.13米,横3.65米,竖刻经文十一行,每行十字,首行刻“文殊般若”四字,现存79字。妖精洞石刻位于山阳县“妖精洞”西侧乌龙石上,刻面竖高约4米,宽约2.65米,面积约为10.6平方米。有经文7行,行14字,字径约20至30厘米。
葛炉山、峄山摩崖石刻属于北周时期,虽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字迹仍很清晰。摩崖石刻以天地为背景,借山峦为材料,展现于大自然的空间,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是人文书法和自然环境、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但见一块块静静伫立的巨大圆石上,分别刻着佛教经典中的精言要义,像是一部神秘的、散落于山野的石头佛经。镌刻的经文以它特有的气势,与幽静茂林、浑穆自然的环境相吻合,加以潇洒自然的字体和字势,给人一种自然、超俗的山林气、苍茫感。其书法艺术风格奇谲瑰丽,富有变化,以变隶为主,篆、楷、行各种书体兼而有之,规模宏硕,意境高古,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之称。摩崖石刻融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书法艺术为一体,人们置身于山林峭壁、蓝天白云、苍松翠柏、潺潺流水、阵阵清风间观赏摩崖刻经,既可以领略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又可以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所在,还可以沉醉于书法艺术的境界之中,令人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昌平山
又名九岩山,九焰山。因山顶平而广阔,古人取吉祥之意,故名昌平山,又名平山。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邹县续志》载:“平山即昌平区山”。《辞海》解释为“平昌乡古地名”,因岩呈棕红色或黄色,似火焰,故又名九焰山。昌平山上的名胜古迹较多,著名于乡里的有七泉,分布在寺院和山坳里。泉水清澈见低,终年长流,是附近村民的优质水源。南山腰有观音堂、华佗纪念馆、灵官庙、山神庙等寺庙。其中灵官庙、山神庙毁于“文革”,现存规模较大者首推玉皇庙。
玉皇庙建在昌平山南麓,寺庙内外柏桧郁参天,每月初一、十五,山中香烟缭绕。整座庙座北朝南,三房一院一门,中轴式对称结构。庙门呈长方形,高2.2米,宽1.5米。迎着庙门的是一座略宽于庙门的迎墙,右边侧卧一株千年紫丁香,左边围墙缠绕着藤本植物。走过迎墙是一鼎高1.3米的石制熏炉,两侧是道士起居房屋。“济宁道士半昌平”,可见济宁地区来昌平山修道的道士之多。每年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庙会。赶会者大都以烧香拜佛、爬山游玩为主,会场的摊位多为说书、唱戏、杂技、占卜相面等。玉皇庙会是典型的山会。
昌平山的顶峰有唐朝末年薛刚占山为王的演武场和大旗遗址。昌平山山势险峻,山顶平而广阔,易守不易攻,演武场可以容纳千人。山东省南侧悬崖绝壁处有薛刚的洞府。洞壁刻有“三清、三境、三包、天尊四帝牌位”等大字。右侧摩崖上有“三母二十四仙洞”七个大字。周围松柏掩映、云天碧空,是绝佳的藏身之处。山腰还有一条1972年挖掘的人工隧道,可从山沃村沿洞通达尼山。
云山汉墓
西汉鲁王陵墓,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6月15日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云山汉墓位于山腰,座北向南,东西并列,依山凿洞,3墓形制基本相同,墓道均已暴露。东边一座墓道,南北长27米,东西宽4.8米,壁高2.5米,墓道壁亦留有清晰的凿痕。云山汉墓开凿手法与曲阜市九龙山、亭山汉代官墓相似,形制也基本相同。据《汉书?景十三王传》和九龙山汉代官墓群发掘资料考证,云山汉墓是西汉鲁王的陵墓,该墓群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辖村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大束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沿革
由来
交通枢纽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经济状况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金融
农业发展
计生工作
新农村建设
文化活动
代码及下辖区
旅游资源
孟子林
葛炉山摩崖石刻
昌平山
云山汉墓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