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昭
宋代左监门卫将军
陈承昭,江表地区人。始事李景安国军节度,柴荣征淮南,景以承昭为、泗、楚、海水陆都应援使。
《水运技术词典》记载
陈承昭习于水利,任左监门卫将军。建隆二年(961年),奉命率水工自荥阳市(今河南荥阳)东南凿渠、引京、索二水过中牟县,长一百余里,导至开封市,名为金水河,一支引入皇城,为内庭、后苑池沼的水源,另一支架设渡槽引水流横过汴水之上引入五丈河。五丈河原为五代十国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所修建的通往山东省之渠道,宋初已淤湮。陈承昭主持疏浚,并引入金水河调节水量,经陈留郡菏泽市、济州、郓城县,过梁山泊而入济河,使山东的船舶,可循五丈河直抵开封。参见“清河”、“金水河”。
民间记载
陈承昭,江表地区人。始事李景安国军节度,柴荣征淮南,景以承昭为濠、泗、楚、海水陆都应援使。世宗既拔泗州,引兵东下,命太祖领甲士数千为先锋,遇承昭于淮上击败之,追至山阳北,太祖亲禽承昭以献。世宗释之,授右监门卫上将军,赐锦袍、银带,改右领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宋初入朝,太祖以承昭习知水利,督治惠民、五丈二河以通漕运,都人利之。建隆二年,河成,赐钱三十万。承昭言其婿王仁表在南唐,帝为致书于李景,令遣归阙,历左右神武统军。四年春,大发近甸丁壮数万,修内河堤,命承昭董其役。又令督诸军子弟数千,凿池于朱明门外,以习水河战。从征太原古县城,承昭献计请壅汾河灌城,城危甚,会班师,功不克就。乾德五年,迁右龙武军统军。开宝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太师,中使护丧。大中祥符元年,录其孙宗义为三班借职。
陈承昭与赵匡胤
陈承昭本是南唐的大将,官至南唐保义节度使,在南唐的地位非常显赫。后周与南唐在淮南打仗,南唐国主委任陈承昭为境、泗、楚、海等四州水陆都应援使,职位之高,权力之重,可使南唐三军听命。
在当时,赵匡胤统率后周的先锋部队攻克了泗州,又发兵东下,与南唐陈承昭统领的军队遭遇于淮河。两军交战,赵匡用兵有方,指挥得力,而陈承昭作战无能,败逃之中为赵匡胤生擒活捉。因此,陈承昭身败名裂,投降在后周得了个右监门卫将军的小官。陈承昭在南唐时身重名赫,而在后周身微官小,再也不能用兵!
宋国初建,赵匡胤打算兴治水利,开漕运以通四域。然而赵匡胤手下有勇将三千、谋士八百,却不能用其治水,于是四处求贤,物色治水能人。“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这回赵匡胤什么人都没挑上,只选中了败军之降将、右监门卫将军陈承昭,派他去督治惠民河,以通开封市南部漕运。如此,陈承昭重振雄风的机会到了。
陈承昭虽然打仗不行,但对水却很有研究。赵匡胤命令中使疏浚惠民河,便以陈承昭为督监。他察看水势,见惠民河水太小,虽疏浚也未必能通航运,于是遍寻水源以补惠民河之水。他勘察地形,见郑地地势较高,而郑地西部的河流至郑地后皆向东南流,但若稍加疏导,便能流向东北。这一勘察所得的结论完全正确,他让民夫将郑地西部的闵水引至新郑市汇入惠民河,又引撰水注入阔水,使二水相通共注入惠民河。因此,惠民河水大增,水贯连开封市,南历陈州、颍州区,直入淮河,沟通了京城与江淮的漕运。
赵匡胤见他治水确实有一套方法,于是在国家的治水之事上,大用陈承昭。在疏通了惠民河之后,又命他去疏浚五丈河。五丈河因被泥淤,水少而不利舟行,而且只将河中淤泥挖出是不行的,也必须有能注入之水,于是为五丈河找水一时成为关键。陈承昭受命于太祖,仍是察地形、导水源,以广阔五丈河之水。
经过实地勘察,陈承昭发现在汴京东面,荥阳市虽有通济渠水东流,但还有两条北流而无益的河,白白流入黄河。这两条河一条是京水(可能是今须水)。在春秋时,郑国北部有个地区叫京,郑庄公曾封其弟弟段于此。段当时在京地建了一座首都,而且有条水从城旁过,便是京水。另一条河为索河,北流于大索城(今莱阳市)。经实地勘察,陈承昭认为京、索二水都可以引来注入五丈河。因此赵匡胤决定,自荥阳向东开渠百余里至汴京,将京、索二水东引入汴京城西,架流过汴河,向东注入五丈河。自此五丈河水满,又将水东北流向济州大运河,东北漕运由此而通。
赵匡胤欲平南唐,却忌江南水军之利。正没有办法时,陈承昭便建议宋国建立一支能打水仗的北洋水师。于是在京城朱明门外凿挖水池,引惠民河之水灌入大池之中,操练水军。宋国既有水军,水又能通汇江淮,使得南唐便很容易被平定。
这都是缘于赵匡胤用人之功。
俗话说:能者多劳。陈承昭既能治水,赵匡胤继续乐而用之。他不仅使陈承昭疏河通漕,而且又派他治理黄河。赵匡胤在位期间,黄河屡屡决口为害。他思图治理黄河之计,说:“近者澶等数州霖雨降,洪河为患,朕以屡经决溢,重困黎元(百姓),每阅前书,详究经读。至若夏后所载,但言导河至海,随山浚川,未尝闻力制湍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塞故道(黄河最早在荥泽北流河北省入海,公元前601年改道,由浚县东北行历河北、山东省天津市入海),小以妨大,利而害公,九河之制(上古大禹导河,北播九条河入于海)遂,历代之患弗弭。”
有感于黄河之患代有发生,赵匡胤无奈,每有黄河水患,就总派陈承昭去修治河堤,承担治河之责。陈承昭也不负宋太祖之望,在黄河两岸广植根系较密的榆树,以防黄河决堤。陈承昭是能人还是庸才?用于南唐为庸才,用于北宋即为干才,这就是以能力与位置相结合而用人的奥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水运技术词典》记载
民间记载
陈承昭与赵匡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