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都市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中心的圈
哈尔滨都市圈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区阿城区、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区域辐射半径为100公里左右,幅员面积34283.9平方公里,总人口841.9万。区域内包括特大城市(哈尔滨市区)1个,建制镇91个(其中城关镇6个)、乡64个。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逐步扩大都市圈范围。
哈尔滨都市圈建设的目标是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为重点,加快培育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卫星城市,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人口规模30—40万人,经济发达、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中等城市。到2010年,都市圈的城镇化水平要迈上较大台阶。其中,基础较好的阿城区尚志市肇东市等县(市)的城镇化水平要达到或接近60%。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城关镇和中、小城镇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主轴的集聚发展形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构建起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城镇体系,提高都市圈的整体功能。
历史沿革
哈尔滨市政府于2005年着手组织编制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将哈尔滨都市圈范围界定为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km左右)为半径的区域,涵盖了哈尔滨下辖的5个县、市和隶属于绥化市肇东市。在规划内容方面,主要包括都市圈城镇化机制和战略、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布局、都市圈空间组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网络、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发展和城镇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体系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等。哈尔滨都市圈更多地由城市政府主导,面向哈尔滨社会经济联系的实际腹地和实际需求。
2021年出台《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内容包括哈尔滨市级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共5.31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至2025年,愿景展望至2050年。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构建“一核三圈多点”都市圈空间结构,建设5片城镇型功能协作区和3片生态功能协作区,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以城区为定点打造50公里通勤圈,向外辐射150公里打造功能圈,向周边县市打造200至500公里辐射圈,同时面向东欧、俄罗斯、日韩、国内方向扩大辐射面积。
空间组织结构
哈尔滨都市圈主要包括从哈尔滨主城区“一小时车程(100公里左右)”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主要包括周边的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尚志市宾县、肇东等6个区、县(市)范围,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在规划的空间结构上,形成“一主:哈尔滨市区;三副:阿城、双城和肇东;三核:宾县、尚志和五常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并依据哈大齐牡沿线、京哈铁路———哈绥、哈五公路及铁路沿线、同三、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形成六条“城镇———产业”共生轴带体系,最终形成核心圈、紧密圈、扩展圈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域体系。
产业空间结构
采取工业开发区综合调整,变无序工业分散为定位发展工业,各周边城市发展各自特色工业,使城市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配以网状交通格局,让工业分布实现有机分组,避免传统工业方式的无序状况。按照都市圈规划的划分,哈尔滨市产业空间布局重新划分:核心圈内的产业发展方向是“退二进三”;紧密圈主要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布局和接纳中心区转移出来的产业;拓展圈是哈尔滨市承接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接纳城市功能产业扩散的区域。
生态空间结构
在都市圈内建立以农田和山地为生态环境的都市圈的基底,以松花江水系为都市圈的蓝带,以三环、四环城市快速路为都市圈的两大生态环,以哈大、哈伊、哈同、哈双、哈阿高速公路、哈五铁路为六大生态廊道。另外,都市圈还对哈尔滨市区域性基础设施、都市圈文化保护、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体系等进行了规划。
构建“两屏三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两屏”即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两大生态屏障;“三区”即松嫩平原农田生态区、低山丘陵生态区、三江平原农田生态区;“多廊”即松花江及其14个直流生态廊道和2条生物迁徏通道;“多点”即多个生态格局。
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加强3片重要生态区、16条重要生态廊道和59处自然保护地保护,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空间,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根据江河、湿地、沃野、缓丘塑造全域风貌格局,打造城景融合生态景观区、江滩沃野生态景观区、缓丘森林生态景观区。
旅游景区规划
一核: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域
将打造旅游集散中心、接待服务中心、商贸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重点发展商务会展、休闲购物、现代娱乐、冰雪观光等现代都市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博览、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湿地旅游,按照国际旅游名城标准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水平。
两带
松花江黄金旅游带
以沿线太阳岛、滨江湿地、邮轮码头、大顶子山水电枢纽、五国头城等沿江景区和木兰、通河县、方正、依兰等滨江城市为依托形成。
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
依托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威虎山、帽儿山、中国土改第一村—元宝村、一面坡国家森林公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条文化生态旅游风情长廊。
四区
历史文化旅游区
平房区阿城区双城区依托金源文化旅游区、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四野前线指挥部为核心,辐射周边。
森林生态旅游区
五常市尚志市延寿县宾县部分区域重点开发凤凰山、帽儿山、松峰山、横头山、二龙山、亚布力镇等景区,提升滑雪场等级。
乡村郊野休闲区
呼兰区巴彦县木兰县及宾县部分区域,重点开发萧红故居、驿马山国家森林公园、高丽寨旅游风景区等景区,开发主题农庄、采摘园、乡村客栈等乡村农业休闲产品。
民俗文化体验区
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区域重点开发中日友好园林、原野民俗风情园、得莫利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构建以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主题旅游区。
交通体系规划
航空出行:实施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哈尔滨通航枢纽机场
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通过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三期扩建工程,完善现代化航空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体系,形成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国际航空枢纽,东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加快建成以东二跑道为主要内容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强化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并谋划以西一跑道、T3 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同时,加快推进亚布力镇通航机场和哈尔滨通航枢纽机场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
铁路线网:规划哈市至绥化、铁力高铁,将启动哈市至肇州铁路
持续推进铁路建设,依托全省铁路中长期规划中“一横、四纵、一沿”布局,加快建设东西方向的满洲里市—哈尔滨—绥芬河和南北方向的黑河市—绥化—哈尔滨—关内两个发展轴,形成东联西出、南北贯通的铁路网,形成通边、达海、入关大通道。
规划建设哈尔滨至绥化至铁力高铁,解决绥化与哈尔滨1小时通达问题;实施哈尔滨至绥化至北安市至龙镇普铁提速改造,加快提升干线铁路货运保障能力;谋划拉宾铁路改造,提升电气化率;研究启动哈尔滨市肇州县至大安铁路,覆盖肇州、肇源县;研究谋划哈松、哈吉城际铁路,适时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外延道路:启动都市圈环线高速建设,谋划哈尔滨至巴彦、通河高速公路
计划打造“2环9射2联”高速公路网。其中“2环”为绕城高速、都市圈环线;“9射”为绥满(2条)、京哈铁路、哈同、哈依、机场、吉黑(2条)、哈肇源高速;“2联”为依兴、铁力—科尔沁右翼中旗高速公路
其中,推进建设吉黑高速山河(吉黑省界)至哈尔滨(永源镇)段和哈尔滨至肇源2条射线新建工程,及京哈高速公路射线“四改八”扩容工程。同时启动都市圈环线(绥满公路哈尔滨市过境段和吉黑高速哈尔滨过境段)、吉黑高速哈尔滨至明水段、铁科高速铁力至五常段等“一环、一射、一联”的前期工作。谋划哈尔滨-巴彦-通河高速公路,形成连接哈尔滨和佳木斯市松花江北侧通道,延伸京哈走廊。
打造“1环13射3纵11联”国省干线公路。其中“1环”为哈尔滨经济圈环线;“13射”为哈尔滨至大安、哈尔滨至肇东市、哈尔滨至黑河市、哈尔滨至绥化市、哈尔滨至抚远市、哈尔滨至北安、哈尔滨至同江市、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亚布力、哈尔滨至榆树、哈尔滨至五常市、哈尔滨至双城区、哈尔滨至松源;“3纵”为绥化至尚志市、三合至莫旗、伊春市牡丹江市;“11联”为宾西至双城、双城至太平、双城至扶余市、方正至五常、凤山至兴隆、依兰县桦南县、依兰至七台河市、大罗密至林口、山河至雪乡、凤凰山至蛟河、宏克力至愚公。
其中,提档升级国道459.6公里、普通省道737公里。推动省道哈尔滨市至松源公路道里段(哈双路)改扩建项目,增加市区至机场通道数量。通过市区两级完善以奖代补机制,解决建设资金,力争完成2641公里破损农村公路重建或维修。
城市交通:开通至机场智轨,争取地铁4、5号线一期建设规划报批
利用既有和规划新建的铁路线路,形成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中心,向呼兰区巴彦县尚志市五常市、双城、机场、恒大文旅城和肇东市8个客流主廊道为主体,以延伸线为补充的“八放射”格局。
2021至2025年,开行哈尔滨市至双城、呼兰、五常、尚志、肇东市域(郊)列车,新建哈尔滨至恒大文旅城市域(郊)线路,初步形成线网层次清晰、换乘便捷高效的轨道上的都市圈。2025至2030年,新建哈尔滨至兰西县、哈尔滨至巴彦铁路,拓展市域(郊)铁路服务范围,形成辐射性广、覆盖度高的市域(郊)网络。
建设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工程(省道老机场路改造),开行智轨,提高临空经济区与主城区通达性。继续向上争取我市地铁4、5号线一期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完善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黑龙江省将继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实施哈绥铁伊高速、鹤岗市伊春市、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等项目;交工宝迎普速铁路、亚布力镇至雪乡公路、国道丹阿公路绥阳至马桥河段等项目;力争开工富裕至加格达奇区佳木斯市至同江铁路改造、国道嘉临公路绥化过境段、佳木斯支线机场改扩建项目等项目;加快推进出省高铁和高速公路、沿边铁路、黑河瑷珲机场牡丹江市机场、松花江下游重点浅滩航道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
聚力服务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提高交通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跨境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更大力度深化交通对外开放合作,全力加强交通对外互联互通,加快跨境陆路通道项目建设,强化后方通道保障,持续提升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运营效能,完善哈尔滨市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构筑立体化开放大通道,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欧洲、直达北美的国际交通开放大枢纽。
聚力保障产业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级。统筹推进物流保通保畅,维护供应链稳定,更好服务我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推进哈尔滨—长春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运输结构,继续加大“公转铁”力度;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推动多式联运,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创建,推进网络货运产业发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空间组织结构
产业空间结构
生态空间结构
旅游景区规划
一核: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域
两带
松花江黄金旅游带
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
四区
历史文化旅游区
森林生态旅游区
乡村郊野休闲区
民俗文化体验区
交通体系规划
航空出行:实施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哈尔滨通航枢纽机场
铁路线网:规划哈市至绥化、铁力高铁,将启动哈市至肇州铁路
外延道路:启动都市圈环线高速建设,谋划哈尔滨至巴彦、通河高速公路
城市交通:开通至机场智轨,争取地铁4、5号线一期建设规划报批
完善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