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石冥(1898—1970)原名树滋,又名稚,号石冥山人,白沙,贵州石阡白沙镇人。现代画家。1919年毕业于贵阳省立模范中学,1920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从
陈师曾、
齐白石、张大千等治学。1924年毕业后创办北京京华美专,任校长,又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北京艺专教授、北京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导师。1951年任西安美专美术史教授,1958年后任
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
国画教授。绘画作品风格朴实而清新,用笔精于结构,敷色得乎神韵。著有《中国美术史讲义》、《勾勒讲义》等。
人物生平
石阡县人杰地灵,书风昌盛。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邱石冥先生不愧是他是我们石阡乃至贵州人的骄傲!邱石冥(1898——1970)原名邱树滋、邱稚,又名时鸣,号石冥、石冥山人、白沙、寂园。
汉族,籍贯贵州石阡,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初一出生于
石阡县白沙镇。是继
姚茫父之后又一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黔籍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邱石冥先生少年时期曾在石阡县城南门养政私立学堂读书,1919年(民国8年)毕业于贵阳模范中学,于1921年春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京美专),1924年毕业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师范系。1925年,他与姚茫父、
王之英、谌亚逵、
高希舜、储小石等人一起创办了北京京华美术学院,曾任教务长、校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北京华北日报编辑、北平古物陈列所研究室导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等职。1949年北京解放后,在北京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1年2月毕业,由中央分派到贺龙创建的
西北军政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并参加了土改等工作,在
西安美术学院任教7年。后因西北艺术学院
国画系撤销,于1958年12月离开西安美院,被内蒙师范学院聘请到该院艺术系任国画教授。数十年间,邱先生始终坚持不懈地研习祖国传统绘画,擅长山水小品画,尤以花卉独具风格。曾跟随名家吴待秋、
吴昌硕、
姚茫父、
陈师曾、
齐白石等切磋画技。邱先生不仅资质聪颖、画作超群,而且爱好文学,兼善诗词,三绝皆备。先生自幼喜好写生,富有探索精神,不
陈范,其作品清新隽逸,别具风貌,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已称誉北国。他早年的画风可用“冷逸”二字概括,无论是水墨画图还是敷彩佳品,均有一种愤世嫉俗、悲天悯人之情隐然其间。早期作品常寄托有文人的落魄情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解放后的作品则欣然富有生意,充满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乡
贵州省的山水花木,游蜂彩蝶;北国农村丰硕的南瓜、浴霜的枫叶,在他笔下,无不具有深情妙趣。晚年画风突变,笔法由隽逸清劲,转为狂放泼辣。全国好多地方都珍藏有邱石冥先生的作品,如他先后任教过的西北艺术学院(今西安美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和
贵州省博物馆等。他的作品从时代上看,少数为民国时期的作品,大多数是解放后所作,从形式题材上有花卉、山水、动物、书法、扇面、册页等。绘画作品中,亦有部分是他与一些现代名家,丹青高手的联袂之作,如:与
齐白石、
蒋兆和、
王雪涛、
吴镜汀、
汪亚尘、
郑乃珖等。先生的画作构思精妙、质朴清新,笔法以碎求整,善于从花卉的个性中发现情趣,营造一种耐人寻味的抒情意境。齐白石对他的画高度赞赏,曾为先生的多幅作品题字,如《葵花》、《丝瓜》等作品。
先生的大量绘画作品,表现出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正如蒋兆和在邱石冥的作品中所题“用笔气势自如,不为大法所拘,诚有超越清人之处”,又说“画贵有笔有墨,石冥用笔精于结构,敷色得乎神韵,此前人之所未及也”。邱石冥先生长期从事
美术教育工作,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在研究神韵与笔墨两方面均有较深造诣。他的白描花卉,用法简练,线条富于变化,颇具韵律感。其中最负盛名的秋季
蔷薇,花叶多以
狂草笔法为主,飞动流走。枝干则具隶书笔意,沉着刚劲,能于厚重中破板滞,至于枝干上的点刺,亦书亦画,若虚若实,生动传神号称绝技,故一时有“邱蔷薇”之誉。1958年,已是六十岁的邱石冥应左智院长聘请,毅然来到
内蒙古自治区师院艺术系任教,在
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任
国画教授的8年中,精神饱满,除授课、作画外,还担任民主人士政治学习小组长。在此期间他的作品风格清晰遒美,毫无颓败现象。邱先生在1957年至1958年政治上受到误解。十年动乱,他被横加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罪名,受到迫害,被关进“牛棚”。1970年3月,邱先生疾病缠身,亲人不在身边,缺乏应有的照顾和治疗,在一间小屋子里辞世,好几天后才被人发现,享年71岁。邱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尊敬。虽然他离世已40个
春秋,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他为
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已成为最宝贵的
文化遗产。遗憾的是先生生前的作品有近千幅,现保留下来的仅有400多幅,其中
贵州省博物馆珍藏有104幅,西安美院有116幅,大多数作品散落民间。
学生回忆
著名中国画画家邱石溟先生是我们中国画老师。
先生是民国至新中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石溟是先生的笔名,原名邱稚、邱树滋,号白沙。
先生1897年生于贵州
石阡县,曾任私立京华美专校长、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北平艺专教授,先生21岁时即任京华美专校长,历时12年之久。曾外聘
齐白石、
陈半丁、
汪慎生、
吴镜汀等著名画家任教,和
蒋兆和先生为挚友。
1958年加入
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应乌兰夫邀请从
西安美术学院调入我校任
中国画教授。文革中受迫害,于1970年病逝。
1964年秋季我们一入学,班主任安排我为邱石溟先生任教的中国画课代表,每周收齐同学们的作业送到邱先生的宿舍。
先生单身一人独居一室,室内一床、一桌、一椅,桌上的电炉子煮着牛奶,溢出的
奶汁已经结成厚厚的一层,墙上挂了几串
豆腐干、
干辣椒。
阴面的小屋常年不见阳光,又不开窗户,室内有一股腐败的味道。
先生见我进屋很高兴,详细地问了我的名字、年龄,他深情地看着我说:你们到这儿读书不容易,你们班20名同学是从2000多喜欢画画的同学中挑选出来的,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啊。先生的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就像长辈在和自己的儿孙辈谈心。
我看到屋里太乱了,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第二天我就领上我们宿舍几个同学到先生那里彻底地搞卫生,把先生的被褥拿出去晒太阳,把室内的家具清洗、擦拭了一遍,先生高兴地在屋里和我们聊着天,为我们讲解他绘画的画诀:大胆稳落笔,细心苦收拾,造物我做主,鬼斧神工入画图,并结合画诀四句话一条一条地为我们讲解,畅谈他绘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临走给我们每一个同学两管毛笔,都是“
李福寿”“
朵云轩”出品的好笔。我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充满了童心的老先生。
邱石溟先生治学严谨,记得我要刻一方印,篆字的“宾”不会写,字典也查不出来,就去请教先生。
他沉吟了一会儿对我说,这个字我也得找一下书,查一下资料,明天你过来我再告诉你。
隔日一大早,先生就拿着写好的篆字送到教室交给我,并为我详细地讲解这个字的来龙去脉。
邱先生教我们中国画时,领袖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之际,正是学校党委、系党总支大抓阶级斗争的
发射药味儿正浓的时候。
从旧社会走到新中国的邱教授害怕得如惊弓之鸟,我每次去他那儿敲门进去交作业,先生都急匆匆地拿出《
毛泽东选集》四卷放在桌子上,架上他那高度近视镜“虔诚”地阅读。一看进来的是我,才放松下来,摘下眼镜和我说话。
当他听我提出想看他画花鸟的要求时,先生那睿智的眼睛一亮,艺术家的本质就又“暴露”出来了。他熟练地取出宣纸,一边研墨一边讲解,一会儿给我示范个花叶儿,一会儿示范个花朵,在他的画意正浓时,先生阶级斗争的弦突然又绷紧了,大脑又回到这个充满着所谓的阶级斗争的现实,先生严肃地问我:“你是团员吗?”我说:“我不是。”先生说:那就好、那就好,刚才吓死我了,要是团员还不汇报到党委去啊。
邱先生就是这样小心谨慎,也没有逃过文革一劫。
就在我们毕业离开学校到部队农场的前夕,工宣队搞忆苦思甜大会,其中重头戏是吃
忆苦思甜饭,那些工宣队的工人及我们学生、老师都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尝一口、两口就放下筷子、碗了,或把
窝窝头悄悄地藏在衣兜里,出去扔掉。
邱先生是个平常连一个
小馒头都吃不了的73岁老人,竟吞下了一个大糠窝窝头,那糠窝窝头又硬又涩,就是糠皮加少许菜叶儿,我们大小伙子都难以下咽,邱先生回去后呕吐不止,病倒了在宿舍。
几天后工宣队负责人突然想到邱先生请了一天假,怎么这么多天都不来?派人去找。当人们赶到邱先生住处已经敲不开门了,只见先生在靠近门的地下蜷伏着,人们砸开窗户跳入,发现邱先生已经过世了。
从现场看,先生生前似乎要去开门、呼人,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一股水由门缝向外流出,上面结了层薄薄的冰,为先生
尿失禁所致,一个饱受凌辱的灵魂飘然而去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邱石溟 - 代表作品
相关新闻
1、贵州白沙镇建设“邱石溟人民广场” 2013年以来,白沙镇从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景点景区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文化这一张牌。白沙镇,是当代著名画家邱石溟的出生地,今年,该镇把原粮站一带规划为“邱石溟人民广场”,让人们在步入广场时就不知不觉联想到这个地方璀璨的历史文化。目前,该广场的设计也全面完成。同时,该镇在镇文化馆专门誊出一间屋作为他的展室,该展室于2013年10月底将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