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溪,古称“湫溪”,因溪而得名,解放后更名为“禾溪”。明成化元年(1465年),
许姓先祖许秦一公从楼下迁入此地。禾溪村位于
宁德市周宁县西北,曾是民国时期
寿宁县纯池区公所驻地。距离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位于
芹山水库之滨,现属纯池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村内一弯清水默默流淌,流过千年风雨和沧桑。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
介绍
禾溪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西北,是民国时期寿宁县纯池区公所驻地。该村距离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位于芹山水库之滨,今属纯池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这里,一弯清水默默地流淌着,流过了千年风雨,流过了千年沧桑。村头茶园款款、梯田层层,村尾青山绵延。
禾溪村
许姓始祖秦一公是入闽肇基祖延二公的十八代孙,明成化元年(1465)从
政和县楼下村徙居禾溪,至今已逾五百年,蕃衍后裔十八世。这里原有200多户人家,如今迁往
周宁县县城等地的有70多户。
据家谱记载,禾溪村的许氏家族于
李忱大中年间,因
御史刘姑司陷害,于公元855年迁至政和县,其后裔子孙辗转至此落脚安家。许氏后人曾富甲一方,其中一位大地主甚至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位于半山腰那座窄小、高耸的建筑,就是当初的炮楼。岁月洗礼着这座古村,已经看不见当年战火硝烟,唯有屹立在菜园里的土炮楼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当年防御外敌,靠的就是这些炮楼。炮楼为黏土筑成,已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禾溪行政村,村委会驻禾溪自然村。南邻
周宁县浦源镇,东距镇所在地纯池仅7公里,北与
寿宁县县
平溪乡拉壤,距寿宁县城40公里,西连
政和县澄源乡。禾溪旧属寿宁县管辖,设湫水乡,辖纯池、泗桥等村。解放后改立
纯池镇禾溪村,属周宁县。1956年设公社,1970年设大队,
改革开放后设禾溪村村委会。原辖禾溪、北山、吴家周、竹岭洋、上坪等5个自然村,现北山、吴家周、竹岭洋、上厝坪4个自然村已无人居住。共7个村民小组,376户,1506人,其中常住400多人,外来15人。大学文化45人。耕地1148亩,林地18000多亩。农业以种植茶叶、板栗为主,有板栗近万亩。各种生产资料商店以及日用商店7间,年销售值约10万元。2009年,各种经济作物总产值100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738多万元。村民除在家从事农业外,大部分人外出经商,在外经商务工有900人,创办企业6家,年产值5000多万。有医院2所,小学2所(闲置1所)。
禾溪村位于镇区以西7公里,仙岗下山灵峰南侧,海拔760米。全村320户,1268人,其中常住500多人,外来15人,大学文化40人。居民以
许姓为主。房屋130幢,其中新建的水泥楼房25幢。耕地800亩,林地16080亩。在外经商务工有700多人,创办企业3家,年产值3000多万。道路、自来水、电力、电视水利等公共设施完善。
禾溪村古香古色,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湫溪穿村而过,溪面上
木拱廊桥多座,其中
三仙桥(原名澄明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五年,先祖就在村中三仙桥下建了第一道拦河坝,后人又在村头水尾建了两道拦河坝。古村民就开始在溪中喂养鲤鱼,鲤鱼特别通人性,闻声而至,人称其“听音鱼”、“
神仙鱼”。主要古建筑有明清风格的古民居14栋,房屋面溪靠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屋为穿斗式悬山顶土木结构,三进四扇两透组成的封闭式天井院,以“火墙包栋”围成的院落充分体现封闭丘安的意识。一厅一天井或一厅前后两天井。屋面采用四面坡向天井的“四归一”做法,意味着水注明堂,添财聚宝。门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路,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履磨得圆润,细雨轻风,闪出柔和的光泽。它们经历几百年风吹日晒,而古貌犹存,是古代民居建筑的典范和古代艺术的宝库。其他古建筑还有古炮楼1座(原5座现存1座);古亭1座(百岁亭),始建于清
同治年间(1862—1875年);
许氏宗祠1座,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民国学堂1座,始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村内外有寺庙4座:湫云庵,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显圣宫,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1956年拆除,2002年重建;奶娘宫,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保生宫。
禾溪村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正月初一“贺年拜寿”,正月十五“
元宵节游灯”,正月初“礼请奶娘”,二月二“斋醮祈福”,
清明节“扫墓压纸”,
立夏“糊饼御暑“,四月“滋补备耕”,
端午节“记节抛粽”,六月初一“敬神迎仙”,
中元节“烧纸祭祖”,八月初一“遵规守约”,八月“赏新同庆”,
中秋节“观月赏饼”,
重阳节“吃芋防寒”,
立冬“欢庆丰年”,十二月“祭灶
迎春花”等。
禾溪村生态良好。目前,村域中成片的古树林有后门山风水林、“大王林”、笔架山山林、虎山墓林,其中虎山墓林古树丛是清
同治年间栽种,有
红豆杉6株、枣树1株、
构树2株、墓漂数2株。另有
龙爪枣数株,栲树10几株,古2株。
北山村 因该村的房子坐北朝南,故名。在禾溪村的东南侧,距主村4公里。原10户,40多人。居民以
许姓为主。房屋8幢。耕地120多亩,林地160亩。现属
芹山水库淹没区,于1992年搬迁至纯池。村废。
竹岭洋村 因村建于 竹岭洋上,故名。位于禾溪南方3公里,在竹岭岔头东北侧。原23户,100多人。居民以许姓为主。房屋9幢。耕地120多亩,林地1500多亩。后因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落后,1983年搬迁至禾溪。村废。
吴家周村 因该村最早为
吴姓与
周姓居民居住,故名。地处禾溪北侧,距主村2公里。原22户,90多人。居民以
许姓为主。房屋21幢。耕地100亩,林地245亩。于1985年村民陆续搬迁至桃坑。村废。
上厝坪村 因村所在地名为 上厝坪,后建村于此,故名。在禾溪东面5公里处。原1户,8人。房屋1幢。耕地8亩,林地15亩。因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落后,于1983年迁至禾溪。村废。
村民大多热情好客,客来必大碗喝酒。酒是家酿老酒,性烈,不善饮者一杯即醉,善饮者也易醉。客人若不醉,主人会觉得有失颜面。劝酒无斯文话语,绝无怩之态,直统统一个字:“干!”
下酒小吃多为山中特产,如:
鸳鸯果、
柱状田头菇、
棕榈芽、
栀子,皆清爽鲜嫩,城市中不可见。偶尔也有野猪、山羊肉见桌,那更是下酒的佳品了。
古宅
禾溪畔上的古宅大都为
许姓先人所盖,村民也
多姓许。民居以砌石为基、干打垒黄土成墙,总体基调在细 腻的气息中透出几许的粗犷。古民居多为明代建筑和仿明代的
清代建筑。许多的民居都有左右对称、高峻险美的马头墙。
这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高峻险美,且具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
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外墙上塑
浮雕图案,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
花尾榛鸡,寓含“
鲤鱼跳龙门”之意。
曲径长堤,草木芳菲。村子沿溪而建,村民临水而居。黄墙黑瓦的古屋高低不同,却错落得匠心独具。飞檐翘角,在阳光的照耀下,处处彰显着这个千年古村的凝重与祥和。
鲤鱼溪
该村也有一条鲤鱼溪。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数万尾色彩斑斓的鲤鱼,与村子相生相伴。爱鱼护鱼是禾 溪祖辈的家训,这里最重的鱼已近20公斤。
这里的鲤鱼平时很少成群结队地悠游,不象闻名遐迩的浦源
鲤鱼溪的鲤鱼,惯于与人亲近。这里的鲤鱼却喜好听音踏歌。当您在溪边轻轻地敲击,溪中的鲤鱼听到敲击声,就会迅速地聚拢起来。敲击声愈急,集结的愈快,成为这里一道奇异的景观。因此,人们把这里的鲤鱼称为“听音鱼”。
景点
三仙桥
溪上
泰顺廊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名字也很特别,三仙桥。据记载,
三仙桥,原名澄明桥,始建于明成化三 年(1467年),于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为瓦木结构
木拱廊桥,宽5.6米,全长27.3米。桥中央设立神,供奉杨、柳、倪三仙姑。她们原本供奉在离村较远的一座山上,桥建完后,禾溪村远古的先祖们为了保护桥下的鲤鱼,特地将这三位仙姑从山上请到桥屋内供奉。桥屋幔天上绘制的精美图案虽已模糊不清,但仍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
炮楼
古炮楼1座(原5座现存1座)
禾溪小学
村中的另一道风景———禾溪小学,在“三仙桥”边的斜坡上。沿斜坡而上,可达禾溪小学。学校格局特别,四面回廊,中间一个大大的天井,每一根柱子都已被岁月刻上深深的印记。这所学校建于解放前,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旧,但那里有着村民们尊师重道的记忆。村民说,当年,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教授学问,有人兴建了这所学校。学校最盛时,四乡学子都在此读书,书香氤了周边十几个村庄。
保生宫
三仙桥畔玲珑小巧的保生宫,供奉的应该是
保生大帝吧,好像保生大帝是
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墙基下有太极
浮雕,左边的很特别,四条阴阳鱼。
灵峰寺
灵峰寺位于
周宁县纯池乡禾溪、桃坑两村之间的翠竹成叠、环境幽雅的灵显山,被列为
宁德市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之一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
福建省情资料库资料记载:灵峰寺旧名灵显,又名灵峰庵,位于周宁县纯池乡禾溪、桃坑两村之间的灵显山中。创建于宋
淳化元年(990年)。明、清时屡经增建,修殿宇,扩建堂阁。民国元年全寺遭受火灾,名存实亡。民国34~36年重建
大雄宝殿,续建法堂、僧舍、斋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建海会塔、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等。1984年
灵峰禅寺经中共宁德地委批准定为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1987年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名“灵峰禅寺”。现有僧众31人,经营农林副业自养。
新建的寺院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气势恢宏。1990年,灵峰禅寺举行建寺千年庆典,数以万计的游人香客云集寺中,热闹非凡。
灵峰寺也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幽雅的环境,吸引着各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