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故城位于
河南省潢川县西北6公里处,坐落于
大别山北麓垄岗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略微向东南倾斜,东南距
小潢河约6公里。
黄国故城是
周代时黄国之首都,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
首都。城址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南城墙东南角略内收。东城墙长1550米,西城墙长1440米,南城墙长1270米,北城墙长1380米,城墙围成的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城墙保存较好,残高约3米,部分地段残高约5米。南墙由夯土筑成,带有护坡宽约50米,其中墙体宽约8米,下部墙基宽约20米,厚9.5米。城内西南的喻岗组发现小城,东墙残存约300米,南墙残存约200米,未见北墙,西墙推测是大城西墙。小城以东西向灰沟为北界,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内中部有几块规整的夯土
基址,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年代不详。考古发掘表明,东墙也是夯土筑成,护坡中出土了汉代的板瓦残片,筑城年代不早于汉代。城内南部中间的沈店组以西有圆角长方形高台,四周有环壕,相传为“黄君台”“光武台”,高出地表2-3米,堆积最厚处达4.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台地剖面中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陶豆、壶、罐,汉代的瓦当、空心砖等遗物,在台地西北的剖沟中发现了龙山时期的罐、鼎残片。综合判断,黄君台在龙山时期是一处带有环壕的台墩类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仍有居民居住,但尚未发现高等级建筑遗存。
黄国故城,1958年被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至2015年期间经过多次勘探和发掘。
历史沿革
夏朝,一个以
黄雀为图腾的部落叫“黄夷”,由
中原地区东部游牧而发展迁徙到
江淮平原定居。佐禹治水英雄
伯益(另一说法为
陆终)是这个“黄夷”地区的传奇首领,其后受封于黄,由此诞生了
黄国。春秋时期,黄国为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充分利用自己处于“
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团结周边的国家力量,在相当阶段与楚抗衡,创造了辉煌历史。
公元前648年,楚灭黄。经当代勘查,故城附近曾多次发现黄国文物。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国故城作为
周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建筑特色
结构
黄国故城周长6770米,城墙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古城墙有5米之高,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厚、门阔、路基硬。城墙外护城壕环带倚墙而绕。
特点
黄国故城城墙长度:东墙1650米,西墙1550米,南墙1800米,北墙1720米,周长6720米。墙宽10-25米,基宽59米,残存高5-7米。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城墙的夯土大部分保存在3米左右,个别地方高达7米,基宽59米,上宽10—21米,夯迹明显,每层厚约10—14厘米,夯窝呈圆形,窝径4—7厘米不等,夯土中包含有西周晚期或
春秋早期遗物。城墙四周护城壕宽约36米,低于现地表1米许。
主要景观
文物遗存
黄国故城发现的黄国青铜器有《刺伯鼎》、黄太子伯克盘、黄群、黄韦俞父盘。最令人惊讶赞叹的是黄君孟夫妇墓中出土了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玉器、竹木
漆器、丝织片,多达200余件。这些青铜器,纹饰古朴,有云纹、涡纹、三角形纹、波纹、蝉纹、虎纹,器物造型轻巧美观,大方实用,是春秋早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瑰宝。墓中出土的紫色绣绢和“绢纺”残片,是我国纺织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标本。出土的玉器制作更是精巧美观,造型有虎、鱼、蚕、人首等形式,非常生动写实,还有兽面纹、窃曲纹等繁复古朴的玉器。此外还有十多件色彩艳丽的
玛瑙串饰。这些玲珑剔透、精美迷人的玉器,反映了黄国人极高的琢玉水平。
价值意义
潢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
黄国文化的挖掘研究,以
黄姓发源地资源优势为纽带,不断加强与海内外黄姓人士的联谊交流,为黄国故城文化旅游区汇聚了重要的建设力量,也使潢川县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黄国故城所汇集展示的黄国黄姓丰富而宝贵的
文化遗产,凝聚传承的是黄国黄姓博大而精深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黄国后裔、祖地潢川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保护措施
黄国故城遗址先后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自2009年以来,
潢川县人民政府主要实施了
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春申君黄歇公陵园、景区入口牌楼等工程建设。2016年潢川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部署县文物局积极对黄国故城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以稳重、大气而贴合实际的设计陈展风格来诠释“黄国故城博物馆”的主题和空间属性,博物馆占地五百多平方米,拟展出文物70余件,集展览、消防、安防为一体。
文化活动
黄国文化
黄国属春秋时期有一定势力的诸侯国,其地居江淮要塞,黄国古城遗址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
首都的雄风。在原黄国境内发掘出土的一大批黄国青铜器、玉器,件件美奂绝伦,分别为国家、省、市区、县博物馆所珍藏,仅青铜器就达74件之多,其中,4件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郭沫若先生所著《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巳收录且撰文考证。
姓氏文化
黄国遗民,迁居
河南省中部的,发展为后来的著名淮阳黄氏;南徙湖北地区的,后因黄氏族人的繁荣、鼎威而得名,就有了湖北的
黄冈市、
黄陂区、
红安县、
黄石市、
黄梅县,成为后来名冠天下的
江夏黄氏;为楚“浮诸江南,以实海滨”的
黄国遗民,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为
南疆少数民族中的黄氏望族。尤其是苦恋故土守家园的黄国遗民,更是饮恨图存,随着
黄歇的崛起,硬是迎来了家族中兴的一天。黄歇是古黄国遗民的后代。黄歇委身仕楚为相25年,封春申君,“
战国使君子之一”,位极显赫,带来黄氏家族中兴。他的封地初在黄国故地
淮北市12县,后移至
苏州市一带,
黄姓得以在
孙吴地区发展,
长江水系黄浦江,又称申江,
上海市简称申,这些名称都与当年的春申君黄歇有关。
探求不同历史时期,经沧桑岁月先后形成的淮阳、
江夏区、金华、
邵武市等著名黄氏望族的源与流,寻出其变迁轨迹,便可发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支脉联系,是源于一脉,根枝相连。淮阳黄氏的代表人物汉相
黄霸,源出
黄歇的脉系,被后世黄氏尊为江夏大始祖的
黄香,是黄歇的第十五代嫡传裔孙。称盛于宋元时代的金华黄氏,其始祖黄苾,是黄香的第十代孙。
江夏黄氏之后,形成
黄姓历史上一个堪与金华黄氏同样辉煌
巨族──福建邵武黄氏,也是江夏黄氏的分支。
旅游信息
地址:位于
河南省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的
隆古乡境内。
门票:免费开放。
交通:距潢川县火车站12公里,距
上海—西安高速公路18公里,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7公里,景区紧邻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