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青(1890—1949),又名王世祯,号王翼,化名潜夫,绵竹五福镇人,革命烈士。早年追随
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四一二”事变后,积极追随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
共产主义战士,为救民于水火,解放全中国,奋斗不止,
四川省临解放时被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十二桥。
1917年王干青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后曾代表熊克武到
广州市商谈参加北伐事宜。
简历
王干青
王干青幼小时启蒙于高华院私塾。当时正处于甲午战后,
戊戌变法失败,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幼小的心灵。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成都通省师范学堂预科,当时该校为川中革命党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少留日的新型知识分子在此任教,常以救国图强的道理教育学生。王干青在其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逐步树立了推翻帝制,创建共和,重振中华的远大理想,不久参加了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王干青升入通省师范本科学习,民国4年(1915)毕业后,经
尹昌龄向省长
杨庶堪推荐,任西城小学校长。省长接见时,面询振兴教育和平息盗匪的对策,对答振振有词,接着又草拟治匪计划,都深得省长的赞赏。不久由尹仲锡推荐出任
古蔺县知事。到任以后积极整顿吏治,平息匪患,深得民心。
民国6年(1917),
四川省第一届省议会在成都召开,王干青被选为议会议员。这时,绵竹县知事王佐在城区滥派房捐,在农村横征
青苗税,甚至以不种
罂粟烟要向政府缴纳“懒捐”来强迫农民种植鸦片。王干青对此深恶痛绝,将种烟现场拍摄成照片,上告省政府和全国禁烟总会与国际戒烟组织,迫使四川当局撤去王佐绵竹县知事职务,但王干青也遭到诬陷,被迫离开省议会,以后他辗转于广州、
上海市等地。民国9年(1920),在广州越秀楼曾敬孙中山先生,并与共产党人有了频繁的接触,接受了
社会主义学说。
民国15年(1926)9月,王干青回到
成都市,此时正值国共合作,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他接受重庆莲花池
中国国民党省党部(国民党
左派)的指示回绵竹主办党务。是年冬,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派李晏蟠来绵竹开展工作,王干青与其密切配合,并介绍丁毅、张治、史明理等共青团员协助工作。
民国16年(1927)“四一二”事变后,国内掀起反共逆流,绵竹驻军团长曾启戎乘机唆使便衣暴徒联合
右派,纠集地痞于5月1日捣毁了国民党绵竹县党部,王干青等11人遭到拘捕,被送往绵阳孙震师部关押,后在孙震的代参谋长章雨初的营救下出狱。
入党
经过较长时期的艰苦斗争,王干青对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狰狞面目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要求为
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民国16年(1927)6月在成都经
张秀熟等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1928)初,王干青受中共川西特委派遣,秘密回绵竹参与发动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在绵竹建立川西北苏维埃根据地。王干青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发动组织绵竹地区各阶层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共外围组织“怒潮分社”,“新生民导社”,并在其中发展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同时,在城乡建立“学生联合会”、“工会”、“农民协会”以及“苏红之友社”等革命团体。成立了由中共绵竹县委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行动委员会,县委书记黎冠英任总指挥,王干青、张民宽任副总指挥。当年7月4日,四乡农民武装围攻县城。因团练谭尊五告密城乡反动军警早有准备,暴动失败,行动委员会主要负责人黎冠英、李晏蟠、张民宽等同志被诱杀于汉旺
酸枣树。王干青被迫退避
什邡市,但仍秘密回绵竹、
安州区清理、巩固党的组织。民国19年(1930)参加“
广汉起义”失败后遭到双流驻军四处搜捕。
“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加紧了
四川省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当时
刘湘为了拒抗
蒋介石进一步控制四川,愿联合抗日,经中共四川党组织多方活动和刘湘的高级幕僚、王干青的同乡同学
乔毅夫推荐,由王干青任四川绶靖公署顾问,代表刘湘前往
延安市,在延安的4个多月中,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对
川军决心抗日高度赞赏,并作了不少重要批示让他转达刘湘。在此期间,经王干青的努力,延安和
成都市的无线电讯得以沟通,及时传达中共中央的主张,加强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四川省的工作。
民国28年(1939),王干青出任四川省保甲指导室主任,使这一反抗日、反人民的组织成为掩护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活动的据点。
车耀先同志创办的《大声周刊》编辑部曾设在这里,
罗世文、
张秀熟等中共地下党领导同志常聚会于此。民国29年(1940),王干青受四川赈济会负责人
尹昌龄之聘回
绵竹,在城南精忠观创立省第一儿童教养院,收养战区流离儿童百余名,租地60亩,实行半耕半读。
民国31年(1942),受成都慈惠堂理事长张澜聘任,为普济堂堂长及培根火柴厂主任。任职以后悉心照料普济堂数百名孤老的生活。火柴厂是慈惠堂的重要经济来源,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全省慈善事业的开展,为此他尽力办好火柴厂。他在创办教育院,经营火柴厂中仍采取“外灰内红”的策略,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介绍
牺牲
1949年,穷途末路的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人士,10月19日清晨,王干青被捕,被监禁于成都将军衙门特委会看守所。经稽述根、章雨初、
乔毅夫等人多方营救仍无济于事。在狱中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同敌人进行斗争。12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将关押在特委会的王干青等32位革命烈士载往成都西门外十二桥杀害,王干青时年60岁。
纪念
绵竹人民为以纪念1928年7月4日农民暴动死难烈士,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共产党人王干青,将他殉难时的衣冠葬于城南精忠观右侧,现迁移至
绵竹市人民公园“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侧;墓为圆拱形,周围砌砖,墓前树青石碑一块,上书“王干青烈士墓”,墓志铭为邓清澜撰书。每当清明时节,便有绵竹人民前往吊祭,特别是青少年通过祭扫活动,接受爱党、爱祖国、爱
社会主义的教育。
传说
民间传说王干青怒打恶霸赵祝三的故事
1940年前后,王干青在绵竹、
成都市一带声望很高,极受人尊敬,老百姓都称他“王先生”。但地方上的恶势力却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长得高大,便给他取了绰号叫“王长子”。
当时绵竹县有一个人叫赵祝三,年轻的时候当过草药医生,经常背个药包袱走乡串户,所以得了个外号叫“赵包袱”。这人是绵竹县广济乡的袍哥大爷,早年参加过王干青等地下党员领导的绵竹“七·四”农民大暴动,后来当了广济的区长,勾结土匪,贩运烟土,霸占田产,成了绵竹县惹不起、绊不弯的一大恶霸,谁见了都害怕。
当时绵竹县城南街上有两个有名的茶馆,一个叫“吉星园”,一个叫“逵鸿”,这两个茶馆有着两群不同类的喝茶顾客。王干青喜欢在“吉星园“喝茶,每次都为上座,所以,一些思想比较进步,对现实不满的人也就成了这个茶铺的常客。他们经常在这儿议论国事,因此老百姓给”吉星园“起了个外号叫“子称”,意思是说,这个茶馆成了衡量时政是非的一杆称。“逵鸿”茶馆就不同了,是赵包袱爱坐的地方,所以来这里喝茶的全是些袍哥大爷、三教九流、社会上横行霸道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这两个茶馆就成了两派人的阵营。
赵包袱当时想竞选县参议长,但是其人横行霸道,“吉星园”这杆“戥子称”的舆论就成了他升迁的绊脚石,特别是王干青更被他看成眼中钉,于是便想“整治”王干青一下。当时绵竹“七·四”暴动的时候,他曾经送给王干青一支手枪防身,后来他的管事从王干青手上把这支枪要了回去,只是王干青没有亲自交到赵包袱手上。赵包袱就想以要枪为借口,找王干青生事,以此打击“吉星园”那帮人。于是,赵包袱就派他手下人去请王干青到“逵鸿”茶馆喝茶,并向外边宣称,他要给王干青一点“颜色”看看。有人劝王干青不要去,说赵包袱这人心黑手辣,但王干青不畏强霸,明知鸿门宴依然前往。
到了约定时间,王干青穿着
旗袍子、旧马褂,戴了一顶毡子帽,手上拿了一根很长的烟杆,镇定自若地走进“逵鸿”茶馆。赵包袱看见王干青进来,忙起身招呼:“王先生大驾光临,请坐请坐!”王干青直接问道:“赵先生今天请我来,有何话叙呀?”赵包袱便说,当年绵竹“七·四”暴动那时候,王干青借他的手枪还没有还,现在应该是还枪的时候了。王干青知道他无理取闹,便说,枪被你的管事拿回去了。赵包袱无赖地说,枪是从他手中借去的,就要亲手把枪还给他本人,并恐吓王干青说,假如这事解决不了,就叫他走不脱!“你耍赖!赵包袱,你经常用这种手段讹诈老百姓,今天要讹诈我王先生就行不通。”只见王干青嚯地一下站起来,将手上烟杆劈头盖脑向赵包袱敲了过去,打得赵包袱懵头转向。
这时,赵包袱的手下一下子包围住王干青,准备动手。王干青走到茶馆当中,解开衣服,拍着心口说:“来!有胆量的,朝王先生这里打!”他大义凛然的气魄把那些打手们给镇住了,赵包袱也不敢轻举妄动。王干青说完便把长衫子一掸挺胸而去。
事后
赵包袱知道王干青在当地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不敢轻意得罪,特意在何家酱园办了桌上等的宴席向王干青赔礼道歉,王干青只训斥了他一顿便转身走了。没过几天,这件事就在
绵竹城里传遍了,有人还编了两句顺口溜,叫“王干青怒打赵祝三,盒子炮斗不过长烟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