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奇楠
豆科降香属植物
降真奇楠,又名:降真香、紫藤香、鸡骨。豆科檀属藤香,是一种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植物两粤黄檀(大叶)和藤黄檀(小叶),受伤后分泌油脂修复伤口所结的香料,其藤宋代叫吉钩藤亦名乌理藤美龙藤,黎语呼之为藤。宗关、苗族称其总管藤。
一般要五十年以上才能结香,降真香的油脂主要集中在受伤的地方,一般在藤的丫叉部位、受伤感染部分、创伤口部位都易于结集油脂,而且油脂丰富香气清烈。主要化学成分为:蓓半、黄酮化合物(色的衍生物)。降真香主要成分与白木土沉香一致。
物种简介
植物特征
两粤黄檀(降真香母体①),豆科黄檀属,拉丁学名:Dalbergia benthamii Prain。 形态特征:藤本,藤皮表面浅灰、青黄色、略粗糙。羽状复叶长 12-17 厘米;叶轴、叶柄均略被犬贴微柔毛;小叶 5-7 对,近革质,卵形或椭圆 形,长 3.5-6 厘米,宽 1.5-3 厘米,先端钝,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无毛, 下面干时粉白色,略被伏贴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约 4 厘米,径约 2.5 厘米;总花梗极短,与花梗同被锈色茸毛;花长约 8 毫米,芳香;基生小 苞片长圆形,脱落,副萼状小苞片披针形,先端钝,宿存;花萼钟状,外 面被锈色茸毛,萼齿近相等,卵状三角形,先端钝;花冠白色,各瓣具长 柄,旗瓣椭圆形,先端微缺,外反,与瓣柄成直角,基部两侧具短耳,翼 瓣倒卵状长圆形,一侧具内弯的耳,龙骨瓣近半月形,内侧具耳,瓣柄与 花萼等长;雄蕊 9,单体;子房无毛,具长柄,有胚珠 2-3 粒,花柱锥状。 荚果薄革质,舌状长圆形,长 5-7.5 厘米,宽 1.5 厘米,有种子 1-2 粒; 种子肾形,扁平,长约 11 毫米,宽约 5 毫米。花期 2-4 月。藤枝中心点呈 圆形胶质状,是藤的营养输送管道,长大后极容易中空,因而小料不易, 大料难求。 ——《海南植物志》
藤黄檀 ( 降真香 母 体 ② ) , 豆 科 黄 檀 属 , 拉 丁 学 名 : Dallergiahancai Benth。藤本木质的落叶藤本植物,别名:降香、 藤香、红香藤、鸡腿香、大香藤。 形态特征:藤本。枝纤细,幼枝略被柔毛,小枝有时变钩状或旋扭。 ——《海南植物志》
植物学史
降真香自唐宋以来,在宗教、香文化中占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从唐诗的记载来看,唐朝道观及达官贵人常用降真香。醮星辰用降真香,说明降真香在道教祭祀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降真香含有丰富的肉桂醛、览香素化合物。
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描述降真香:“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不腐败,其茎截置烟中,经久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另意为引降天上的神仙,也即“烧之感引鹤降”。所以清人吴若仪在《本草从新》中记述为:“烧之能降诸真,故名。”
降真香曾是古代域外诸国朝贡中国的物品。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中,就详细记载了各国向大明皇帝进贡降真香的史料。其记述的二十三个南洋诸国,贡品中几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占城国,明正统年间,“其国袭封,遣史行礼。其贡物:象牙、犀牛角......奇楠香、土降香。”古人对降真香的利用基本与沉香、檀香并驱,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降真香曾被列为诸香之首。由于历代宫廷和达官贵人的奢侈消耗,降真香资源几乎消耗尽。
形态特征
豆科大乔木。高10~18米。树皮灰绿色带有大片白斑,老树表皮,有纵裂槽纹。叶互生,近革质,单数可状复叶,小叶9~13片,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小叶柄长4~5厘米。复总状花序腋生,花小,长约5毫米,初时密集于花序分枝顶端,后渐疏离;花冠白色或浅黄色。种子的部分明显凸起,状如棋子,厚可达5毫米,有种子1枚,稀2枚。熟透为黑色,花白子黑。花期3~5月,种子采摘期9~11月
生长环境
亚热带海岛地区的树种,粗生易长,适生性强,生长适温20~30℃,喜光照。主要分布在山坡、陡坡、山瘠、石头边生长。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中国海南省的原始森林,野生树生长于阳光充足。海拔250∽600米之间。(因断代数百年或更为久远,国内植物学家还没完全给于降真香树种基源明确定义)。已发现海南岛结香,世界各地暂无发掘。所有结香特点与土沉香最为相似一致。其树与香比沉香更坚硬,更为稀少。
物种来源
载体:豆科白木受伤所结。
主要用途
提香
花香、麝香、降香、果香、乳香、兰花香,椰奶香等,香味稳定而持久。
炮制
水浸后,蒸至适度,镑片或刨片,晒干。
植物文化
早在唐朝,书籍中便有黄花梨的记载,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出安南海南省,用作床几,似檀香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佐增订《格古要论》,讲到“降香出南番广东省,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清刊本《琼州府志·物产·木类》:“花榈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产黎山中。”
明朝早期开始,国内降真香产量逐渐减少,再加上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颁发政令,严禁进口降真香,以免大量消耗国内金银储备,由此,降真香逐渐成为达官贵人、皇亲贵胄等少数人手中的珍宝。
明代黄省曾所著《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中,详细记载了各国向大明皇帝进贡降真香的史料。其记述的共计二十三个南洋诸国,贡品中几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占城国(即越南南部),在明正统年间,“其国袭封,遣使行礼。其贡物:象牙、犀牛角„„奇楠香、土降香”。由此,也可知当时各国降真香并未灭绝。一度至清朝中期,其价格曾为土沉香的数倍。
素有诸香之首之称号的降真香,在现代,在香用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提香功能。“焚香,并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为香料才是最高境界的用香,在做线香时,加入少量的降真香,就能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香品的最高境界。”
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雅士将降真香的香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其流传的诗词中可略见一二。唐代诗人白居易《赠朱道士》中提到:“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张籍有诗云:“醉依斑藤杖,闲眠木床,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
感引鹤降降真香
对降真香的文字记载,据考最早出现在西晋植物学家、文学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中:“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炱中,经久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真纯正的香气,另意为引降天上的神仙。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述:“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在李时珍的描述中,降真香燃烧后的烟直直往上,不象土沉香燃出的烟左右飘移,这也不失为鉴定降真香的一个方法。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植物特征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物种来源
主要用途
提香
炮制
植物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