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埔村(黄荆埔)位于
广东省揭西县五云镇东部,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距离县城
河婆街道约6公里,是红色革命老区。
省道S335线穿村而过,多数村道均铺设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2110人,358户,全村人
都姓彭,为仁山彭公后代。现有耕地面积555亩,山地面积3163亩。该村现有五云凌锋胶合板厂、五云宏泰毛织厂、
广东粤威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省道两边商铺林立,商贸发达。有五云彭氏(受章公)宗祠1座,始建于明朝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宗祠原建结构保存较完好,规模庞大,文 物内容比较丰富,建筑工艺精湛,目前正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京埔彭氏(仁山公)宗祠1座。
管区划分
庙山下,关音山,杨梅塘,莲塘,埔顶,面前埔,车仔,新圩,老圩
京埔风景
庙山,榕江,关帝庙,受章公祠,仁山公祠
京埔名人
彭克(1891—1971),号靖卿,原籍
陆丰市五云镇(今
揭西县县)京埔村,当代揭西名医,伤科“吊金散”发明者。1891年4月12日生。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8岁时入
黄荆埔村私塾小学读书;15岁往
五经富镇的道济中学求学(四年制的中学)。当时因家境清贫,靠兄长农耕,收入不足支出,故在学期间不得不兼做工谋生。 1912年考入当时粤东著名的五经富
福音医院学习。25岁在五经富福音医院毕业。26岁至27岁(1917年至1918年)受聘于
福建省上杭县任福音医院的医生。在上杭工作两年后于1919年回到家乡
河婆街道,任福音医院院长兼医生。因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福音医院停办,先生在旧医院的基础上创立河婆中华医院,并自任院长及医师。其时已招考取有志为医疗事业的男女学员,教以西医医学、
助产、药剂和护士等工作,在1921年至1949年约30年的时间内,培养后大有成就的学生数十人。这在当年中华大地,人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贡献极大。他的学生均学有所成,在粤东、港澳及国内外卫生机构任职或在海外执业成绩卓著者多人。
医院自开创以来,前来医院求治或住院治疗者,彭院长均济困扶危,救死扶伤,有的免费义诊、赠医送药,其德大焉。
1928年,因与
海丰县农民领袖
彭湃关系,受当时国民***通缉。故迁至
汕头市创立“老彭医院”(今国平路
汕头市小公园北侧),执行医药业务,开业时间约11年(1928年至1939年)。1934年兼任汕头市海滨师范学校校医,1935年兼任汕头市***贫民赠药处医师。1939年因
日寇侵占
潮汕地区,飞机滥炸汕头市,因而返河婆中华医院任院长兼医师。回河婆后,被聘请为
河婆街道防空委员会救护股主任,又兼任
揭西县河婆中学校医(1931年至1941年)。当年潮汕金华镇的石牛埔有所著名的南侨中学,为爱国华侨黄声先生所创办。因亲近
延安市政权,被当时的国民***通令停办,
晋江市南侨中学学生李新开、李俊、李旭明、李肃林、王炮光等均来中华医院学习,受到
彭克猷的支持和掩护。
1925年
蒋介石、周恩来先生率领
黄埔军校组成的东征军,征讨陈炯明叛变,到达粤东重镇河婆圩(今揭西县城),当时有伤兵1000人,彭院长和他的学生均悉心治疗,成绩卓著。周恩来亦因眼疾及
胃病住中华医院治疗,向医院赠送了上书“同心同德”的匾额,周恩来特赠相片1帧,并题赠“博爱”两字给院长彭克猷,悬挂在医院大厅的右侧,藉资勉励(皆失落于十年浩劫时期)。先生出身农村,业余喜欢种菜种果;一次他在锄草劳动时,周恩来曾拍着他的肩头时说:“你真是一位劳动人民的医生。”
1971年3月,先生不幸因
心肌梗死逝世于
广州市人民医院,终年81岁。
彭克猷一生仁心仁术、博济世人,培育医务人才,桃李天下,德高望重,永远使人缅怀。
彭水井
彭水井(1937—2008)祖籍揭西五云京埔村人。是世居於台湾
新竹县湖口乡之「阿栋伯」。在一步一脚印的人生旅途中,打从农村子弟起至入塾为学;而序学校、村童、生徒,忽而就学,忽而中辍,他自食其力,勤学苦读,驾驭舟车,成为司机,开计程车、大货车、甚至经营车行成为老板,成家立业,当选了里长,并连选连任五届里长之久,荣任
新北市计程汽车客运公会理事长等职;筹组台北县彭姓宗亲会并荣任两届理事长之职,经常组团到大陆祖籍地,发源地寻根拜访祭祖,取与彭氏族史有关之文献资料、修
聂氏宗祠、编印族史文献於宗亲会刊,以宗亲;与世彭会创会会长彭云钊(
马来西亚)共同响应成立
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於1996年10月19-20日承办了第二届世界彭氏宗亲联谊大会,并荣任大会会长兼大会主席。彭水井宗亲于公元2008年在台湾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1岁。
彭氏文化
一、为出自帝的后裔,其始祖为彭祖。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子叫吴回,在
帝喾时为
祝融祝融(管用火的官)。吴回的儿子
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籛,字铿,后被封在
大彭镇(今江苏徐州),商时为诸侯国,故又称彭铿。据说他一生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又称他为彭祖。其子孙按照当时“以国命氏”的习惯,称彭氏。彭祖是彭姓的受姓始祖,为
江苏省彭氏。
二、为汉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的加入。如安定(今属
甘肃省)胡、永胡有彭氏,又如
西羌(今属甘肃)、南蛮(今属湖北一带皆有彭氏。彭氏郡望主要有
陇西郡(今
陇西县一带)、淮阳郡(今
淮阳区、鹿邑、
太康、
柘城县、
扶沟县等地)、
袁州区(在今
江西省西部)等。彭氏因陇西郡最望,故又以“陇西”为其堂号。
彭姓起源于四千多年以前的
商朝侯国
大彭镇,即今江苏徐州一带,因此彭姓由此分支,在全国各地分别繁衍发展。据传,有一支彭姓的顺秦时,因避乱而迁陇西,不断繁衍,形成当地一大望族,故以“陇西”为其堂号。汉时有长平侯
彭宣,迁居淮阳(今河南淮阳),其族人也逐渐以淮阳为其郡望。彭姓大举南迁始于
魏晋之时,因北方连年战乱,中原士族被迫南迁,其中就有不少彭姓族人。至唐时,彭氏开始称盛于
江西省境,迁居始于
李隆基时,有叫
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后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其后裔再辗黑心繁衍于
福建省、
广东省各地,其族人分居江西庐陵(
吉安县)吉水。后裔彭嗣元再迁至
分宜县。
赵顼时,嗣元的后裔
彭延年,因被任命为
潮州市(治所在
澄海区,即今
潮安区)
刺史,遂居于
揭阳市,是为彭氏广东始祖。其后再分迁于福建的漳、泉二州,其后亦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其中
湖南省西部省境的
彭姓则是由江西迁去的彭士然的后裔在
唐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总之,彭氏的繁衍早期及中期主要是以北方的
甘肃省东部及
河南省南部、
江西省、湖南、福 建、广东为繁衍地区,后来遍及全国的彭姓也多是由这些地方分别迁徙而云的。
迁徙史略
彭氏迁徙从
陇西县至
淮阳区再至江西。入粤彭氏始祖
彭延年,号震峰,原籍江西省
吉安县庐陵宜春人。
天宝礼部侍郎彭景直之十九世孙,宋朝甲辰科(1064年)
进士,初任
福州市推官,次升大理寺丞、
秘书郎、大理寺评事,后调
潮州市剌史。
赵顼八年(1078年)遂击
侬智高之变,城闭吸绝,为民浚义井三十六口。
辛酉岁(1081年)破史一郎。壬戌岁(1082年)
韩江大洪水堤崩,彭震峰捐俸修堤,并带民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癸亥岁(1083年)朝庭诏彭震峰出使
辽朝,潮州士民挽留,未携家眷而去。宋神宗十七年(1084年),皇上封彭震峰为一品大理寺正卿。不久,彭震峰即辞职回潮州乐居,钦赐一百亩良田在揭阳浦口村(现揭阳
梅云镇厚洋村),现有彭氏一世
聂氏宗祠和祖墓,是
揭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延年(1009—1095)字舜章,号震峰,江西庐陵(今
吉安县)人,
进士,是大文学家
欧阳修的远房表弟。历任
福州市推官、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副卿、知
潮州市军事、大理寺正卿,任计30年。
北宋熙宁元年2月至翌年7月,
赵顼帝命直秘寺丞,会修《英宗实录》。因与
王安石政见相左,故被贬来潮为州府。在潮为官8年,颇有政绩,他减赋税,修筑韩江堤,治水救灾,击流寇、海寇,身先士卒,断指而不顾,与民生息,救民如水火,“城内挖井36口,解困汲绝”。泽及潮民,有功于斯,民颂曰:“解结理絮,惟我彭公;复我生我,有我彭公”。
延年彭公之家训
尔子孙,戒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戚,不如族人,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宗谊为重。财器为轻。危急相济,善恶相正。为父者当慈,为子者当孝,为兄者宜爱其弟,为弟者宜敬其兄,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份奉公,及人推己,润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卸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毋事贪淫,毋习赌博,毋争讼以害俗,毋汹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恃强凌弱,毋欺善畏恶,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压小,毋因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以伤和气,毋为亏心之事,而捐阴,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毋谓无知。冥冥见晓,毋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其孝也,我其佑之,违我训者,是不孝也,我其覆之。不唯覆之,令其绝之,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彭受章
益盛长子,生于1311年,为广东
陆丰市吉康都
五云鼻祖。葬
长乐县秋溪洞口(今属永安),游鱼上水形,乾兼巳向。妣何氏,生于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九年乙巳(1305)二月二十日申时,葬揭阳霖田都车都埔,金鸡出笼形,甲山庚向。子六:汉卿(智)、汉举(仁)、汉弼 (圣)、汉用(义)、汉铭(忠)、汉宗(和)。
五云何婆太的故事:
距今六百多年以前,
朱元璋洪武年间,小小的南关城住着由中原迁移来的倪陶等杂姓
汉族。挜,由于一场残酷的战争,这座小小的南关城被荡为废墟。满目荒凉。
一年夏天,有一个身穿粗布大襟衫、头梳髻鬃、年交六十
花甲的老太婆。在南关城门废墟上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茅。虽是妇道人家,干起活计来,动作麻利。只见她调好了稀泥,立即搬砖砌灶台,弄得满身尘土,满头大汗。她,就是彭受章的老伴——何婆。何婆彭何,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为人慈善。她知道,南关城是
陆丰市、五华、
揭阳市、
普宁市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远道而来的人打从这儿经过时,都已中午时分,饿得面青青,更是劳累,干渴得直瞪眼。何婆看见了,实在不忍心!她想;何不卖点什么的,方便来往百姓呢?因此,她把这个打算跟丈夫彭受章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同,就呼呼隆隆地建起了这间小食店。老太婆独个儿办起小食店,新闻长上了翅膀,飞遍了三乡六里。是卖鱼卖肉,还是卖
粉条?好奇的人,伸长脖子来探个究竟。老太婆沟好了
白米,划根火柴,生火
焖饭,隔一会儿,又擎起了一根有锄头柄粗大的,用冬瓜瓤树做的“擂茶棍”,西西啦啦,把陶钵里的茶叶、花生、
黑芝麻、苦棘心等东西擂成碎末,然后,把先炒好的虾米、萝卜干、青菜和白花花的米饭往陶钵里一倒,再泡上开水,一搅匀就卖了起来。嗨!原来,她卖的是香喷喷的
擂茶!过路的人来了,发观路口办起了熟食店,好不喜欢!客家人喜爱吃,潮州人试试吃,都往茅寮里钻。他们香香甜甜地吃了好几碗,既饱肚子,又消渴解署。吃喝足了,嘴巴一抹问要多少钱,老太婆说:“两个铜钱。”嗨!这么便宜!你热了,她给你递用麦秆编的扇子,你要聊天,她就大大方方地陪你讲一阵子,笑声琅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每天,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何婆都笑迎四方来客。从此,本地人、外地人,他们都知道在南关城废墟上,有一个心如一团火,童叟无欺的好老太婆。
日子久了,效多了,人们都与她产生了感情,只要三、五日不见面就相信得很。人们相邀:“来呀!到何婆那儿走走吧!”渐渐地,聚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带来了各地物产,自然而然地做起了买卖。起初,象个乡间的临时圩集,后来,金银器皿、糖果布匹、山珍海味榜样齐全,只要是天底下有的东西,都在茶寮周围摆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成了个繁华的闹市,有时候,人家见邻居买到了一件中意物品时,就往往大声大喉地问:“喂!你在哪儿买的?”回答说:“何婆那边。”“何婆”后面总带“那边”这条尾巴,很不利索。腹中有点墨水的人认为,市场嘛应该有个美丽的动听的地名,叫起来也顺口些。也说不清是哪一位有心人,他看见南关城旁边有条美丽的
黄河自良田山区奔流而下,认定江河的河比姓何的何有文采,且都同音,保留一个婆字,也可以对那个好心的老太婆做个纪念。就这样,河婆这个名字,就象有了生命一样,一直活在人们心里,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地传到今天。
尧舜禹汤文武及成康裔序传来古系章燕翼诒谋前有创凤鸣叶占後其昌归山世界勋恒寿吉水家声喜衍长肇自商贤垂泽厚兴隆宗派往南方。尧字辈为五云彭氏受章公派下十五世孙。
京埔彭氏字辈:
用宗俞友云,起发奕世长。用字辈乃五云彭氏始祖受章公派下十二世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