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是中国当代知名武侠小说家
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从1969年10月开始,在《
明报》上连载发表,1972年9月完成。
小说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情节主要围绕主人公韦小宝展开。市井无赖出身的韦小宝误打误撞进入皇宫,并结识了少年康熙,又机缘巧合加入天地会,被迫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之中。韦小宝凭借各种福缘,跨越了重重障碍,解决了种种困难,最后携带妻儿和母亲归隐。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鹿鼎记》中,庙堂与江湖不再泾渭分明,江湖斗争带着政治烙印,政权分配又波及到江湖势力。书中描写的看似是一场风起云涌的江湖恩怨,实则为风波诡异的政权游戏。
金庸借用康熙帝盛世的背景搭建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江湖世界”,折射出强烈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处于
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整个社会都重英轻中。随着
工业革命的发展,香港成为了西方文化工业的延伸。在不断加快的商品化过程中,在
殖民主义的侵害下,香港人的人性、民族意识、文化意识都受到了侵蚀。香港人被称作“香蕉”(黄皮白心),他们在血统上是中国人,但接受的是
全盘西化的教育,这使香港
原住民产生了
身份认同危机,造成了他们对本源文化和语言的自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有民族自觉和文化关怀的作家,
金庸创作了《鹿鼎记》,在书中流露出他对
民族国家的思考,对
政治文化生态的摹写,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成书背景
金庸曾说:“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
四夷、
五胡乱华、
蒙古族、
满族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
华族的一分子,
北魏、
元朝、
清代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金庸初期所写的小说,
汉族皇朝的
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随着历史观的转变,金庸着手创作了《鹿鼎记》。小说以藏有满清龙脉的《
四十二章经》为线索,叙述了市井混混韦小宝的传奇经历。《鹿鼎记》的出现,标志着金庸的视野由武侠小说向历史小说转移。
出版信息
1977年,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鹿鼎记》,书名改为《神武门》,只收录了此书的前半部,这是该书最早的版本。至1979年,该社又出版《鹿鼎记》后半部,书名为《小白龙》,不久又将两书合并,遂见《鹿鼎记》全貌。自1970年3月开始,
金庸用十余年时间来修订旧作。1981年9月,台湾远景出版社发行修订版《鹿鼎记》,其后远景出版社将版权转让给远流出版社,远景、远流二版内容相同。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市的
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明河社。
内容情节
《鹿鼎记》正文共五十回,书名中的“鹿”取自“逐鹿中原”,“鼎”源于“问鼎”,从名字上看,小说就与政治和权力斗争密切相关。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
扬州市妓女之子韦小宝虽然出身社会底层,但一直想当英雄。他意外搭救了江湖草莽
茅十八,出于感激,茅十八将韦小宝带到了
首都北京。在京城韦小宝被一老一少两个太监劫入皇宫,他用计将老太监
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监小桂子杀死,从此冒名顶替小桂子在宫中做起了假太监。
某日韦小宝在宫中遇见了一个正在练武的少年,并与之结为好友,这个少年正是康熙。随后韦小宝巧设妙计,帮助康熙除去心腹大患
鳌拜,康熙对他更加信任,而反清帮派天地会中众人听说他智杀鳌拜的事迹,也对他青睐有加,一时之间他竟然成了天地会总舵主
陈近南的弟子、天地会青木堂的香主。
陈近南派韦小宝回宫卧底刺杀
康熙,韦小宝返回宫中,意外中撞破了假太后和神龙教的秘事,并从假太后口中得知了康熙之父
顺治帝在
五台山出家的事,康熙听说后,立即派他去五台山寻访顺治。韦小宝不负皇恩,在五台山找到了
顺治,却在返途中被神龙教劫到辽东蛇岛。他趁神龙教内讧,溜须拍马骗得神龙教教主洪安通的信任,并当上了地位显赫的白龙使。
随后韦小宝返回北京,康熙又命他去少林寺代帝
出家。另一边,
吴三桂吴三桂势力日大,
康熙帝心中忌惮,便召回韦小宝,任命他为“赐婚使”,护送
建宁公主前往
云南省嫁给吴三桂之子
吴应熊。
康熙明为嫁妹,实则让韦小宝去一探虚实。路上韦小宝与建宁私通。建宁对韦小宝产生感情,便设计阉了吴应熊。不得已之下,韦小宝劫持了吴应熊,同建宁返回京城。不久,韦小宝又奉旨去攻打与吴三桂和罗刹国勾结的神龙教,但还没到蛇岛,就成了
洪安通的俘虏,他故技重施,又骗过了洪安通,趁机逃出神龙岛。
洪安通发现自己上当,派人追杀韦小宝。韦小宝逃亡中误入罗刹国军营,他花言巧语骗倒了罗刹国公主
苏菲亚,同时策划苏菲亚发动
政变,并帮助她当上了摄政女王。韦小宝心念故国,不久借故带着罗刹国使臣回到北京,在他的帮助下,
清代和罗刹国签订了合约,韦小宝则因议和有功被
康熙封为一等忠勇伯。
吴三桂谋反在即,为了安抚民心,康熙命韦小宝去
扬州市为
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韦小宝思念母亲,到扬州后便偷偷潜回丽春院,不料一群江湖人士早已埋伏在此。他用迷香迷晕一干人等,并与其中六位美貌女子共度一夜。正当韦小宝沉浸于温柔乡之时,吴三桂起兵反叛,韦小宝被迫回京。此时
洪门众人合谋刺杀康熙,韦小宝不忍好友遇难,便设计掩护,却意外暴露了自己天地会香主的身份。康熙以重兵包围韦小宝的府邸,命韦小宝捉拿天地会众人,以此戴罪立功。韦小宝不忍加害师傅
陈近南和天地会的众弟兄,于是将他们尽数救出。因害怕
康熙治罪,他带着七个老婆逃到“通吃岛”。康熙顾念少时情谊,没有再派兵追杀。
康熙帝注意到罗刹国正在逐渐渗透侵略东方,考虑到韦小宝与罗刹国女王的关系,便召他回京,册封为鹿鼎公,命他率兵与罗刹国作战。韦小宝按照康熙的战略,击败了罗刹军队,与罗刹使臣签订了合约。韦小宝凯旋而归,封妻荫子。但不久,康熙又命他去剿灭
洪门,天地会群豪又要他担任总舵主,继续与清廷作对。眼见忠义难两全,他便领着七个老婆隐居去了。康熙此后多次派人寻找,但却杳无音信,从此世上再不见奇人韦小宝。
人物角色
主要角色
韦小宝
韦小宝出生在扬州妓院丽春院中,是一个年老的妓女之子。他从小与市井无赖为伍,偷鸡摸狗、坑蒙拐骗无所不会,吃喝嫖赌一应俱全,最大的理想就是将来能开家妓院。他阴差阳错进入皇宫,与少年康熙成为朋友。仗着
康熙帝的宠信,他中饱私囊,搜刮民财。他善于适应环境,靠着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功夫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他用情不专,喜欢美女,看到貌美的
阿珂之后便死缠烂打。但同时,作为人子,韦小宝很孝顺,当母亲韦春芳在丽春院遭到客人侮辱殴打时,年幼的他立马上前为母亲报仇。作为朋友,他又重情重义,在朋友遇难之际总是挺身而出。面对天地会和好友康熙之间的矛盾,他陷入两难之地。最后韦小宝为了逃避这些纷争,带着妻儿老母归隐山林。
韦小宝身上充满了市侩之气,是一个具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然而,他又至情至性,毫不虚伪。通过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金庸揭露了中国封建统治秩序的虚伪和腐朽,对中国的社会体制和国民性进行了批判。
康熙
康熙聪敏过人、好学不倦、富有谋略、胸怀大志。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体察民情;在军事上,他平定三番、统一台湾、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取得雅克萨之役的胜利;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与韦小宝识于年少,多次蒙其相助,两人情同手足。后来他为统一江山,下令让韦小宝剿灭
洪门,韦不从,两人因此产生误会。但康熙重情重义,并未下令处罚韦小宝。在韦小宝归隐之后,康熙还曾多次亲下江南寻找。
其他角色
陈近南
天地会总舵主,
反清复明的首领,效忠台湾郑王府。他忠勇侠义,正气凛然,在江湖上鼎鼎有名,是一代英雄豪杰。他在得知韦小宝擒杀
鳌拜之后,便收其为徒,并教其武功,两人师徒情深,韦小宝也对他十分敬佩。后与
郑克塽发生冲突,遭郑偷袭而亡。
双儿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庄家三少奶奶为了感激韦小宝擒杀仇人拜,将双儿送给他当丫鬟。双儿温柔娴淑,善良大方,武功高强,对韦小宝忠心耿耿,她的身上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在韦小宝遇难之时,双儿多次舍身相救,两人因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建宁公主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
建宁公主明为
康熙之妹,实则为假太后与他人私通所生。她身份高贵,刁蛮任性,行事乖张,做事常常不计后果。身为金枝玉叶,她却有虐人以及被虐的爱好。她是韦小宝的第一个女人,后怀有韦小宝的骨肉,两人结为夫妻。
阿珂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
李自成和
陈圆圆之女。阿珂美貌非凡,生性骄傲。韦小宝见到阿珂之后便神魂颠倒,随后对她死缠烂打。阿珂起初倾心于
郑克塽,对韦小宝十分冷淡,并多次险些伤害韦小宝性命。后因意外怀有韦小宝的孩子,又发现了郑克爽的本性,迫不得已之下委身于韦小宝。
苏荃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她娇艳动人、风情万种、武功高强。苏荃本为神龙教教主
洪安通之妻,因她是被洪安通抢上岛,所以内心对其充满了憎恨。神龙教覆灭时,韦小宝对她舍命相救,她逐渐对韦小宝萌生好感。后来她怀有韦小宝的孩子,成了他的大老婆,负责出谋献策,调停纷争。
曾柔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曾柔是反清帮派王屋派的弟子,她温婉可人、外柔内刚。她奉命与同门刺杀韦小宝时失手被擒,韦因其貌美便故意放了她们。她心怀感激,对韦小宝暗生情愫。后来韦小宝帮助她擒杀仇人,她便将王屋派归入天地会,后一直追随韦小宝。
沐剑屏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沐剑屏是
黔国公沐王府的小郡主,天真烂漫、善良单纯。在韦小宝的所有老婆中,她与之结识最早。沐剑屏最初对韦小宝十分恐惧,但经其搭救,逐渐对其产生好感。她是韦小宝众多女人中最单纯的一个。
方怡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方怡是沐王府的人,她容貌秀美、心思缜密。她原本跟师兄刘一舟有情,不把韦小宝放在眼里,并三番四次加害于他。后两人解开误会,冰释前嫌,最终她也成了韦小宝的女人。
主题思想
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体制
《鹿鼎记》中的时代背景,正是“康乾盛世”的开端,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康熙统治期间,清朝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发展。但就在这样一个盛世中,仍不乏韦小宝这样的贪官污吏,官场仍然是一片黑暗,社会上仍到处充斥着不公。
金庸通过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下潜藏的巨大危机,进而对中国专制社会体制进行了抨击。
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鹿鼎记》中,主人公韦小宝偷奸耍滑、不学无术,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做坏事心安理得。他虽不乏侠义精神,但在他心中,保命至上,所谓的江湖义气和朋友情谊也只在自身无恙时才可行。他身上虽有优点,但也有数不胜数的缺点。他在本质上是个追逐自身利益的小市民,
映射的正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他的处世哲学和为官之道形成了对
中原地区皇权专制文化的讽刺,倾注着
金庸对中国国民性批判。
表达反武侠思想
金庸以往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豪气万千、舍生取义、抱有家国情怀的英雄
侠士,但在《鹿鼎记》中,金庸一改常态,塑造了韦小宝这样一个不武不侠、道德缺乏的人物形象。主人公韦小宝的反武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韦小宝武功低微,只会几招保命的功夫。而金庸先前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武功盖世,凭借一身绝学,最终在江湖中占得一席之地。而韦小宝对武功并没有什么追求,即使先后受到
陈近南、
洪安通夫妇、九难师太等绝世高手的指导,他终究还是没有练成什么像样的功夫。其二,韦小宝在道德上“非真侠”。
金庸以往小说中塑造的英雄豪杰,他们莫不心怀民族大义,有着侠义心肠,一诺千金,急人所难。而韦小宝偷奸耍滑,做坏事心安理得。大难临头之时,他的第一念头就是逃跑。他虽有一些义气,但与真正的
侠士比起来相差甚远。可偏偏这样的人,在江湖上声名显赫、地位尊崇,他的成功实际上就是对侠义世界的颠覆。
映射身份认同危机
金庸在创作《鹿鼎记》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处于
英国的
殖民统治之下。小说中韦小宝的双重身份——既是
康熙的至交好友,又是
反清复明组织
洪门的香主,正好照应了香港作为英国
殖民地,却又即将回归中国的现状。
金庸借韦小宝的双重身份,展示了香港
原住民在这一时期对自我身份的思考以及对身份认同危机的担忧。
认同民族融合观念
金庸在《鹿鼎记》中刻意淡化了民族矛盾。一方面,金庸将满汉混血的康熙塑造成了一位圣主明君,康熙励精图治、勤政爱民、试图缓和满汉民族矛盾,与那些窝里斗的反清
侠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金庸将韦小宝的种族身份留疑,韦小宝曾问母亲,他的生父是谁,其母韦春芳说反正不会是外国鬼子的种。所以,韦小宝可能是满、汉、回、藏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但其必然是一个中国人。
金庸此时的民族观已经发生了变化,颠覆了以往对异族的偏见,逐渐认同民族融合。
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金庸在《鹿鼎记》中塑造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时,使用了大量的方言、粗口语言和娱乐语言。韦小宝生于
扬州市,所以他频繁使用扬州方言,如称赞人时说的“乖乖不得了”,骂人时的“辣块妈妈”。这些方言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韦小宝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增加了人物语言的生动性。韦小宝除了接触了妓女、
老鸨子外,每天还会见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嫖客,因此他熟知南腔北调的粗口脏话,如“死乌龟、烂
山瑞鳖、烂断你肚肠”等。这些脏话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市井小人物的嘴脸和泼皮耍赖的性格。韦小宝不学无术,文化水平很低。在
康熙面前,他把“尧舜禹汤”说成“鸟生鱼汤”,把“略窥门径”说成“略跪门闩”。这些娱乐语言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趣味和可读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荒诞意味
在《鹿鼎记》中,无论是意外进入皇宫,还是在官场为官,亦或加入江湖门派,韦小宝从始至终都是在被人推着走。他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阿谀奉承、投机讨好,仅仅是为了保命。他的虚伪嘴脸和基于生存的处事方法都透露出一种荒诞的意味。在小说的最后,
顾炎武、
黄宗羲、
查慎行、
吕留良四位大儒拥戴韦小宝这样一个流氓做皇帝,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汉人,更加重了这部小说的荒诞色彩和喜剧性。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
《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人生经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韦小宝生于妓院,善于机变,熟知安身保命的手段。他熟谙权力运作之道,在官场如鱼得水,在江湖赫赫有名。他出身卑贱,却钱权双收,被各方势力争相拉拢。韦小宝书写了一个底层人物的发迹史,他的传奇经历是许多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在他身上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另一方面,《鹿鼎记》以韦小宝的经历为线索,书写了江湖世界的虚伪和世俗社会的腐朽。韦小宝为官时,依仗
康熙的宠信,多次公然受贿。这反映了即使在康熙治下的太平盛世,贪腐也无处不在,社会仍然一片黑暗。再则,韦小宝武功低微,却屡次逢凶化吉。反观
陈近南、
归辛树等绝世高手,都不得善终。
金庸用讽刺的笔法构建了一个崩塌的江湖,借这部小说揭示了现代世俗社会的真正面目,用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
中原地区皇权专制社会进行了抨击。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小说在《
明报》上连载结束后仅五年,香港佳艺电视台便将其改编为电视剧,随后中国台湾、大陆也接连进行了影视改编。同时《鹿鼎记》产生了不少衍生作品,除了进行影视剧改编,近年来又进行了戏剧、
话剧改编。
影视改编
《鹿鼎记》多次被影视化,其中评分较高的是1992年周星驰
电影版《鹿鼎记》和1998年
陈小春剧版《鹿鼎记》。
周星驰影版《鹿鼎记》由
王晶导演,电影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影片讲述了在清朝初期,
康熙帝年少,奸臣
鳌拜从中控制政权。韦小宝有幸加入推翻清朝的民间组织“天地会”,随即被派到王宫当卧底,偷取藏有清朝密藏的四十二章经。韦小宝很快成为皇上的心腹,做了大官。他既要执行任务却又跟皇帝成为了好朋友,从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部《鹿鼎记》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无厘头的喜剧风格让人忍俊不禁。
1998年,
电视广播再次将《鹿鼎记》搬上荧屏。这一版的电视剧由
陈小春、
梁小冰等人主演,并未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做太大的改动,比较符合原著。此外,剧中增加了对韦小宝心理活动的演绎,使观众更容易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话剧改编
2009年,由
何念导演,宁财神编剧,
郭京飞和
钱芳主演的的话剧《鹿鼎记》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行首演。与原著相比,话剧《鹿鼎记》淡化了满汉民族矛盾,
反清复明的
陈近南和
满族统治者
康熙、以及韦小宝都有了相同的目标——“天下大同,百姓安居”。而话剧《鹿鼎记》的舞台布置、音效和武打场面更是营造了一个魔幻的武侠世界。
戏剧改编
2015年1月7日,由
展敏导演,
颜全毅编剧,范派小生
徐铭主演的
越剧《鹿鼎记》在
杭州越剧院上演。越剧《鹿鼎记》抓住韦小宝在师傅陈近南与好友康熙之间摇摆这一条线索来展开剧情,对原作中某些情节与人物做了删减,剧情更为紧凑。演员表演也抓住了各个人物的精髓,舞台
布景宏大,戏曲中还吸纳了一些现代元素,富有创新性。
国际影响
英国汉学家闵福德曾经《鹿鼎记》进行翻译,共三卷,其中第一卷作为1998年全球最畅销书之一收入《泰晤士文学副刊·国际文学》年鉴中。《鹿鼎记》传到海外后,也深受海外读者欢迎。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认为,《鹿鼎记》在思想深度上,也许还赶不上鲁迅先生的《
阿Q正传》,但因为它是长篇小说,篇幅广大,在广度上是有过之的。从文化价值上看,韦小宝是中国20世纪仅次于
阿Q的最光辉的文学形象,他的价值是可以跟阿Q相比的。《鹿鼎记》为中国封建社会画上了一个句号,折射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集
浪漫主义与
现实主义于一身。
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作家
倪匡认为《鹿鼎记》是
金庸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其思想价值已经超越了金庸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说,在金庸武侠小说排行榜中它排在第一位。著名评论家
陈墨则将金庸的《鹿鼎记》与
孔子的《
论语》并称为“两部最能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智慧风貌以及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书”。
负面评价
著名文学评论家曹正文认为《鹿鼎记》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像”作品。它至少有三个弱点:第一,结构松散。第二,太少武侠味。第三,全书中缺少一个可爱的正面艺术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王学泰认为:“
金庸说他把韦小宝当作反面人物来写,可是小说通过形象告诉给读者的却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实际上韦小宝如果要在现实中是很可恶的,可是他在小说中和屏幕上是那么的可爱,这是很荒唐的。所以像《鹿鼎记》所谓的反武侠小说的危害更甚于其他的武侠小说,说白了如果要把一个流氓的形象推荐给一个年轻人作为生活样板的话,不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