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
东汉末年孙吴政权名将
太史慈(公元166年——公元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善于射箭,并且箭不虚发。
他起初担任东莱郡的奏曹史,为躲祸逃往了辽东(今辽宁省),在此期间帮助了汉末名士邴原、刘政二人脱难。后来为了报恩帮助北海相孔融突出敌军包围,之后投入同乡刘繇的麾下,受孙策平江东之战影响,太史慈前往泾县,建立屯府。后来被孙策俘虏,受到重用被任为门下督,后又升为折冲中郎将。跟随孙策征伐贼寇,对抗荆州刺史刘表的侄子刘磐,又被任命为建昌都尉。后孙策将南方的事务委托于他。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去世,享年41岁,葬于新吴(今奉新县,另有说法为北固山下或浙江乌程),墓旁立有感古庙以示纪念。南宋文学家洪迈对其做出高度评价: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人物生平
避祸出逃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太史慈在东莱郡(今山东龙口市)担任奏曹史,当时东莱郡郡守和刺史发生矛盾,郡守委派太史慈去送奏章。太史慈到达洛阳市后,用计破坏了州里送来的奏章,抢先送上了郡守的奏章。之后太史慈因此事出名,但遭到州里记恨。他担心遭受祸患,就躲到了辽东(今辽宁省)避难。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渤海刘政与同好友邴原一同避难到辽东,辽东知府公孙度想要迫害刘政,便命令部下抓捕刘政及其家人,刘政逃到原家呆了一个月。恰逢太史慈经过此地,邴原便将刘政托付给他。等到太史慈与刘政走远后,邴原前往公孙度处劝其将刘政的家人释放。
北海解围
北海相孔融得知太史慈缴交奏章的事情后,十分欣赏太史慈,于是多次派人问候照顾太史慈的母亲,并为她送去生活用品。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孔融在北海都昌(今山东省潍坊市)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包围,此时太史慈已经从辽东回到家乡,为了报答孔融照顾母亲的恩情他决心前往都昌帮孔融解围。当时孔融一行人被敌军重重包围,太史慈只能趁夜间与孔融会见,太史慈本来希望孔融派兵随他出城砍杀敌军。但孔融的想法是等待外部援救,后来援军迟迟未到,敌军的包围也逐渐逼近。于是孔融想向时任平原县(今山东省德州市)县令的刘备求救,但当时敌军包围十分严密,出去传送情报是十分困难的,太史慈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请缨。孔融和众人都担心他不能突破重围,太史慈以报答孔融恩遇母亲为由相劝,孔融才同意了让他去传送情报。
第二天天明之际太史慈便带着行囊出发,让两名骑手跟随自己,各作一个箭靶子拿在手中,打开城门直接出去了。外面包围的人都很惊讶,他们不知道太史慈的来意,士兵们也胡乱冲出不知怎么应对。只见太史慈骑马到城下的壕沟中,经随从拿的靶子插好,然后从壕沟出去射靶。射完后,又径直进入城门。第二天清晨依旧如此,在射完靶子后进入城门。等到第三天,城外的敌军见到太史慈出城门已然习以为常,并没有站起来对击,太史慈策马直接冲出包围。等到敌军发觉时,太史慈已经突围离开。
到了平原后,太史慈对刘备说自己是来自于东莱郡的见识浅薄的人,和孔融不是骨肉至亲,只是因为有着相似志向而姣好,拥有忧患与共的情谊。如今管亥作乱,孔融被重重包围,已经是危在旦夕。因为刘备拥有仁义的名号,能够救助人的急难,因此孔融十分仰仗他,于是让自己冒着敌军刀刃突破重围,希望刘备能出兵解围。刘备感慨孔融还知道这人间还有自己的存在,当即带兵和太史慈一起前去北海解围。管亥不敌刘备,撤兵退围。北海解围后孔融更加敬重太史慈,称他为自己的年少明友,想以黄金丝绸作为酬谢,太史慈并未接受。在事情结束之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他的母亲也很高兴他能够这样报答孔融对于他们一家的恩情。
神亭岭战孙策
扬州市刺史刘繇和太史慈是同郡人,当时太史慈从辽东回家的时候,二人并未相见。刘繇在丹阳市(今江苏省丹阳市)担任扬州刺史,当时孙策的兵马正逐步逼近江东,刘繇的部下提议可以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却轻视太史慈的武力,并未答应,只任其为前线侦察员,派他去侦查孙策的兵力。在侦查途中,只带了一个骑兵的太史慈与带领十三个从骑的孙策相遇,孙策的从骑都是韩当宋谦这样的大将军。太史慈没有逃跑,他选择鼓起勇气上前挑战,与孙策单挑。孙策一刀就刺下太史慈的坐骑,并夺走了太史慈插在身后的手戟。太史慈也打下了孙策的头盔,如此数个回合下来两人不分高低,直到双方兵马都赶来,太史慈和孙策这才散开。之后刘繇和太史慈不敌孙策,刘繇逃往豫章,太史慈却前往芜湖市(今安徽省芜湖市),逃到了山中,自称丹杨太守。
归降孙策
后来太史慈进驻泾县,设立屯府,招来大量山越夷民前来归附。此时,孙策军队已经平定了宣城市以东的地区,只剩下泾县以西六个县没有顺从。孙策便亲自来征讨太史慈,太史慈被抓获后,孙策早就听说过太史慈,有心收揽他,立马就解开了他的困缚,握著其手说:“还记得当初神亭一战吗?如果你当时将我擒获,现在会怎么处置我?”太史慈回答不知道。孙策大笑,并宣称“今后之路,我当与你共闯。”随即封太史慈为门下督,返回孙吴后又授以太史慈兵权,拜其为折冲中郎将
关于太史慈归降孙策的说法,另有一种为当时太史慈在神亭战败,孙策为他解缚并拉着他的手询问军队进取的事情。太史慈回答说,败军之将没有资格谈论这件事。孙策回答说,当初韩信在广武定计,今天我向仁者问疑,您有为什么要推辞呢?太史慈说,现下刚大败州军,士兵们都已经离心,假如贸然将他们打散,以后就很难复合。想要去宣扬您的恩惠去安慰大家,恐怕不能与您的意见相合。孙策长跪在地回答说,这就是我所期望的,明天希望您能够回来。孙策的手下都对于太史慈是否能回来表示怀疑,孙策则相信太史慈是一位有义之士,讲究信义之约,不会欺骗自己。到了第二日,孙策宴请各位将领,准备了美酒美食,并树立一个杆子观察它的影子。等到中午的时候太史慈果然回来了,孙策十分喜悦,并经常与他讨论各种军政事件。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刘繇去世,其手下有一万多兵士没有归属,孙策命令太史慈前去安抚。在《江表传》中记载,孙策曾问太史慈说,刘州牧之前责备我为袁术进攻庐江县,当时我的父亲遗留下的数千名精兵都在袁术手里,我的志向是建立大业,怎么可能向他低头去索求我父亲的旧部呢。之后袁朴不遵守臣节,不听从劝谏,大丈夫之间本来便是以道义交往,但若是遇到大变动,也不是不能分离,我当初投靠袁术到后来与他断交的经过便是这样。我只恨不能在刘州牧活着的时候不能向他解释清楚。现在,刘州牧的儿子在豫章,你去看望一下,并将我的意思宣告与他们,若是他们想要来就随你一同来,若是不愿意也要进行安抚,并观察一下华歆治理郡务的能力怎么样。你需要带多少兵去,可以由你自己决定。太史慈说自己曾经犯下不可宽恕的重罪,孙策拥有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气量,自己应当以死报答将军的恩德,现今双方并没有进行交战,最好不带大量军马。只需要率领十个人便足够了。
孙策部下担心太史慈趁机北上逃跑,但孙策十分信任太史慈,表示太史慈若是舍弃自己,还会再追随谁呢?更是在昌门(今扬州城西门)为他饯行,并握住太史慈的手腕道别询问他的归期,太史慈表示自己六十天内就会回来复命。在太史慈走后,孙策的部下依旧议论纷纷,并表示派遣他去是错误的决策。孙策表示自己已经思虑周全,他认为太史慈虽然为人勇猛,胆识过人,但并不是一个反复的人。后来太史慈果然在期限内返回。
太史慈名震江东,曹操听说后想要招募他,便派人给太史慈送了一味药材当归,太史慈并未答允。
任职建昌
建安4年(公元200年),刘表的侄子刘磐多次侵犯艾县(江西修水西)、西安县(今临淄区西)等地。孙策分出海昬(今江西省永修县艾城镇)、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周围六县,任命太史慈担任建昌都尉,并在海昏县设立衙门。太史慈在任时骁勇抗击刘磐,成功镇服守地,刘磐等人也不敢再为祸作乱。
抱憾去世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去世,去世前叹息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带着七尺长剑,去登上天子殿堂的台阶。如今我的志向没有实现,怎么就要死啊!)”。太史慈被葬在新吴(今奉新县,另有说法为北固山下或浙江乌程),当地人还盖庙进行祭祀。
相关人物
太史享,字元复。太史慈之子,三国时期孙吴将领。曾担任会稽郡知府越骑校尉
太史叔明,太史慈的后人,吴兴乌程人,是南梁著名的博学之士。
人物评价
太史慈在北海替孔融刘备求救解围后,孔融称赞太史慈:“卿吾之少友也。”之后太史慈归附孙策,孙策称赞太史慈:“其心秉道义,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九中评价太史慈:“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称赞太史慈:“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葬地之谜
关于太史慈死后所葬之地有三处说法,而其真正葬地至今成谜。其一是称太史慈墓碑于北固山下,出自清代的《北固山志》中记载,而此一说最早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其二是称太史慈葬于乌程(今湖州市太史湾村),出于唐朝《石柱记》;其三是清朝《江西通志》中记载,太史慈墓葬在奉新县(今江西宜春)南乡十都。
后世纪念
追封建庙
赵昚乾道年间,皇帝下诏封太史慈为灵惠侯,被尊为神。洪迈为太史慈写了祭词:“太史慈早年替孔融北海解围,被誉为青州市烈士。晚年跟随孙策,成为吴国得力功臣。自从建庙祭祀到现在,被人们尊奉。他一生的成就,可以用封侯、建庙两件善事来敬奉,只是为了让长江流域一带的百姓,都记得他在神亭大战孙策的壮烈。”
太史慈墓
太史慈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中风南侧,墓高1.7米,直径为3米,立于一个长方形的平台上。墓前有一个高为1.43米,宽为0.7米的大理石刻碑,其上刻有“东莱太史慈之墓”的字样。但是太史慈墓于1367年遭到破坏,现在的墓于1985年重建。
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太史慈形象特点,有胆有谋,为人诚信,箭术高超。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初次登场是在第十一回“刘备北海救孔融”,在群英会、赤壁之战合肥之战中也先后登场,尤其是在合肥之战中太史慈大战魏将张辽,本来太史慈准备里应外合收服张辽,没想到张辽识破了此计,安排伏兵,袭击了进入合肥城内的太史慈。太史慈在这一战中身中数箭,后来伤重身亡。
戏曲形象
京剧《神亭岭》(又名:《酣战太史慈》《少年立志》),其剧情是太史慈在神亭岭与孙策酣斗,二人不分胜负。而京剧《战合肥》则演绎了孙权起兵进攻合肥,守将张辽抵御,与太史慈酣战,不分胜负。太史慈暗中派遣戈定混入合肥市,被张辽识破,故意放火引诱太史慈入城。太史慈中箭身亡。在川剧弹戏《孙策与太史慈》中主要演绎了孙策与太史慈交战过程,讲述了太史慈归顺孙吴的经历。
(《神亭岭》剧照:李盛斌饰太史慈)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奉新旅游概况.fengxin.2023-01-06
镇江市北固山景区.zhenjiang.2023-01-06
镇江市北固山景区.zhenjiang..2023-01-06
《战合肥》.xikao.2023-01-06
三国演义 (1994).movie.douban.2023-01-06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1995).movie.douban.2023-01-06
终极三国 終極三國 (2009).movie.douban.2023-01-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避祸出逃
北海解围
神亭岭战孙策
归降孙策
任职建昌
抱憾去世
相关人物
人物评价
葬地之谜
后世纪念
追封建庙
太史慈墓
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
戏曲形象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