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京国立博物馆,位于日本
京都府京都东山区茶屋町527,于1897年5月开馆,是一座约有130年历史,以收藏日本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京都一带的文化遗产为主的博物馆,目前由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遗产机构运营。该馆土地面积53182
平方米,占地面积13077m²,建筑面积30872m²,馆内主要建筑物有明治古都馆、平成知新馆和技术资料参考馆等。
日本明治时期,因为“神佛分离令”而爆发了"废佛毁释运动",日本京都一带的寺院、神社的文化遗产面临破坏、遗失的危险,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在京都设立了博物馆,当时称帝国京都博物馆,后数次改名,最终于1952年改为现名。藏品约有15000件(套),涉及陶瓷、绘画、
书法术语、雕刻、染织、
漆器等种类,国宝级藏品有119件(套),精品有释迦金棺出现图、山水屏风、病草纸、胴丸等。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展览分为特展、名品精选展(平常展)以及户外展览三类。因明治古都馆目前封闭不对公众开放,故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室内展览均在平成知新馆举办。平成知新馆共3层,拥有十多个展室,按雕刻、书法、染织、金器、漆器等领域分别陈列。户外展览主要是指京都国立博物馆放置在室外的藏品,主要有
法国雕塑大师
奥古斯特·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
日本传统的石佛、柱础石、石桥墩以及来自
朝鲜半岛的石制遗物等。
历史沿革
1868年,日本开启了明治时代,新政府发布了"神佛分离令",却引起了"废佛毁释运动",当时日本全国各地破坏、丢失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珍贵文物,为了保护京都一带的寺院、神社的文化遗产,日本政府决定在京都设立博物馆,这就是京都国立博物馆的由来,当时被称为帝国京都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前身)。
1892年6月,由片山东熊设计的明治古都馆(主馆)开始动工,并于1895年10月陈列馆(主馆)竣工。1897年5月,举行开馆仪式。
1900年6月,因
日本官僚体制改革,因此改称京都帝室博物馆。1924年,为纪念日本
昭和天皇大婚,日本皇室将京都帝室博物馆移交京都市管理,改称恩赐京都博物馆。1952年4月,因移交
日本文部科学省省
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文化厅前身)管理,因此改称京都国立博物馆。
1965年3月,由森田庆一设计的新馆(常设展展馆)竣工,但该展馆于2009年3月被拆除重建,新建的平成知新馆于2014年9月正式开馆。
1969年3月,主馆、正门(西门)及其附属售票处、围墙作为“旧帝国京都博物馆”建筑被评为
日本“重要文化遗产”。
2001年4月,因为日本颁行了《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法》,因此改称“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2007年4月,再次改称“独立行政法人国立
文化遗产机构·京都国立博物馆”。
2002年3月至5月,新修建了东收藏库,以及改建资料楼(旧青少年之家)和管理楼(旧东山区政府办公楼)。
2002年10月,修并重新开放茶室“堪庵”。
2007年4月,改名为“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遗产机构·京都国立博物馆”。
2017年5月,举办开馆120周年纪念庆典。
建筑布局
京都国立博物馆土地面积53182
平方米,占地面积13077m²,建筑面积30872m²,主要建筑有明治古都馆、平成知新馆和技术资料参考馆等。
明治古都馆
明治古都馆是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主馆,由片
山东省熊设计,占地面积2896m²,建筑面积3015m²,于1892年6月动工,1895年10月竣工,是红砖西洋风建筑,其内部除了前厅与中央大厅之外,还有大小不一的10间展厅和中庭,均为左右对称的设计。
据说当初有人认为西洋风格的建筑和古老的京都格格不入而反对这种建筑风格,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这座建筑已经与京都
东山区的风景融为一体,成为了京都历史的一部分。1969年3月,这座建筑与正门(西门)及其附属售票处、围墙一起,被评为
日本“重要
文化遗产”。
截止2023年3月,明治古都馆因为要加强防震工程等措施,目前已停止举办展览,此外正门(西门)现在也不开放。
平成知新馆
由
谷口吉生设计,2013年8月竣工,2014年9月正式开馆。占地面积5568
平方米,建筑面积17997m²,共三层,一楼有6间展览室,二楼有5间展览室,三楼有2间展览室,各展览室按其展示的文物种类命名。
谷口吉生喜欢将传统
日本建筑和现代空间相结合,其中格栅是日本住宅最常用的
传统手法之一。他在平成知新馆
中将这一元素巧妙地融合了进去,玻璃竖向金属格栅线条与纤细的立柱序列即是他的运用范例。此外,延伸的大屋檐也是取材于传统
日本寺院建筑的大悬挑屋顶。
茶室·堪庵
“数寄屋”式建筑,由日本实业家上田堪一郎于1958年捐赠给京都国立博物馆。占地面积821
平方米,建筑面积2786m²,主体建筑的客厅可铺有八张榻榻米,正面配有宽敞的外廊,左侧设出入用的玄关,后方建有水屋。右侧的小间即茶室“堪庵”,面积为三张榻榻米。
技术资料参考馆
原本是旧恩赐京都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前身)的藏品库房,占地面积68m²,建筑面积66m²,外墙贴有立体条纹陶砖,每层的南面有方型大窗,北面则是竖型窗,2008年被评为
日本“有形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保存修理所
设立于1980年,占地面积821
平方米,建筑面积2786m²。文物修复师们在这里修复、临摹以及仿制除古建筑以外的各种有形文物,同时收集、调查及研究这些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资料。
展览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展览分为特展、名品精选展(平常展)以及户外展览三类。
名品精选展(平常展)
明治古都馆目前封闭不对公众开放,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展览主要在平成知新馆举办。该馆共3层,拥有十多个展览室。其中,1楼设有雕刻、书法、染织、金器、
漆器以及特展的展览室。 2楼则展出佛教绘画、中世绘画、近世绘画、中国绘画以及绘卷。3楼则展出考古出土文物和陶瓷器。陈列品不定期更换,所以每次参观,观众都会遇到新的作品。
但是,因为特展、名品精选展(平常展)均在平成知新馆内轮流举办,因此特展举办期间,名品精选展(平常展)将停止举办。
特展
京都国立博物馆作为一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文化机构,举办过无数精彩的特展,例如2017年,京都国立博物馆迎来了120周年华诞,为此该馆举办了一场持续了近两个月(2017年10月3日至2017年11月26日)的国宝特展,这次展览也是该馆时隔41年再次举办的国宝特展,是难得的参观该馆重量级藏品的机会;2019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京都国立博物馆与北京画院、
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一起策划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巨匠——
齐白石》特展,其中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展期是2019年1月30日至2019年3月17日;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5月16日期间,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了
唐朝高僧
鉴真东渡相关的特展,展出了由唐招提寺收藏的
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坐像”等约160件(套)文物,涉及雕刻、绘画、工艺品等领域,介绍了鉴真和尚把佛教戒律引入日本的历史等等。
户外展览
户外展览主要是指京都国立博物馆放置在室外的藏品,主要有
法国雕塑大师
奥古斯特·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日本传统的石佛、柱础石、石桥墩以及来自
朝鲜半岛的石制遗物等。此外,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杰作,同样值得观赏。
思想者(Le Penseur)
此雕塑创作于1880年,
铜制品,总高185.1cm,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1840~1917)的代表作之一。此作品现在是作为独立的雕塑作品展出,但实际上,它最初是作为罗丹构想的巨制《地狱之门》的一部分而创作的。罗丹创作的《思想者》铜像数量众多,全世界有20多件(套)同名作品,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是其早期作品之一,日本
国立西洋美术馆亦收藏一件(套)同名作品,高186cm。
不动明王立像
明王是密教中对各尊者的称号。“明”是智慧的意思。不动明王、
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药叉明王,合称五大明王。其中,不动明王是密教护法神之一,被视为
大日如来的使者。除少数作品以外,大部分不动明王作品以愤怒之相显现。不动明王通常左手持索,右手执宝剑,身后有火焰背光。从该石像略显抽象的僵硬躯体造型来看,应是创作于日本
室町时代(1392~1573)。
马町十三重石塔
两座石塔均由
花岗石制成,
南塔塔基正面刻有“永仁三年(1295)二月、愿主法西”一行字迹,而
沈阳北塔法轮寺则没有刻字。两座石塔原位于距离现在位置东北方向约500米的马町小巷深处,并排伫立于两处土丘之上。传说这两个土丘是
源义经的家臣
佐藤继信、佐藤忠信两兄弟的坟丘。根据成书于江户时代的《都名所图会》记载,北塔原本只有五层,南塔只有三层,
昭和十五年(1940)时进行了修复,变成了现在所见的十三重塔。修复时,在两塔的塔身石材的孔洞里发现了小型佛像和小塔等遗物。两座石塔建造的背景及过程并不明确。此外两座石塔的顶部相轮是后来补充的,之后迁移时又将其拆除。
墓葬外围的石像生、石制品
这组作品来自
朝鲜王朝,具体有13座石人,1对石羊,2座石灯笼,2个基台,8个方台,2对石基,由山本彩氏捐赠给京都国立博物馆。在贵人的墓前树立石像生是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的传统。现在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是朝鲜王朝(1392~1910)的石像生。
藏品
概述
截止2022年3月31日,京都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有8279件(套),其中国宝级29件(套),重要
文化遗产级200件(套);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人士的寄存品6562件(套),其中国宝级90件(套),重要文化遗产级619件(套);合计共14841件(套)。国宝级藏品有释迦金棺出现图、山水屏风、病草纸、绢本设色十二天像等。公众可通过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在线数据库搜索欣赏。
截止2023年3月末,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有2724件(套)。其中,国宝级藏品3件(套),分别是
唐朝的小楷作品《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和《汉书杨雄传第五十七》,以及
宋朝的《手鉴·藻盐草·写经断简(壶坂切)》;重要
文化遗产级藏品18件(套),有唐代的书法作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宋代痴绝道冲禅师的书法作品,元代正悟的《白衣观音图》,
清代恽南田的《花坞夕阳图》等。另按中国学者考证,京都国立博物馆还收藏了多幅清宫散佚的明代
沈周书画作品,如石榴图、山水采菱图、送陈燕词图等。
部分藏品介绍
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
唐人
小楷书法作品。纵27.1cm,横397.0cm。使用上等的麻纸抄写,笔法典雅而富有力度。抄写年代推测为七世纪后半至八世纪前半的
唐朝。
此作品原本是完整的第六卷,京都国立博物所藏的这部分内容原是其中的第1卷的内容,然而在明治时代,该作品被截成四段,京都国立博物所藏的这部分内容又变成其中第二段,其内容从“规箴第十”的后半部分的111行至“捷悟第十一”的62行,合计172行。此外,被截为四段后的最后一段内容现在收藏于
东京国立博物馆,该段内容最后题有《世说新书卷第六》,由此可知
刘义庆的这部作品在唐代时被称为《世说新书》而不是《
世说新语》。此作品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世说新语》的抄本,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重大。
白衣观音图
中原地区元代时期的作品,纵125.5cm,横53.9cm。这幅作品可能是由一位职业画家所画,岩座上有落款“正悟” 。此画描绘了观世音菩萨坐在突出于水面的蘑菇状岩石上。观世音菩萨的袈裟是用粗黑的墨线画的,而岩石是用飞白的颜色画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上方有住在天童山景德禅寺的云外云和尚(1324年圆寂)的画赞。
释迦金棺出现图
日本国宝级文物,作者不详,绢本设色,160.0×229.5cm,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后期作品,原藏于京都天台宗长法寺内。
画作描绘了《摩诃摩耶经》中所说的释迦再生为母说法场面。彼时释迦已经涅,但听到前来奔丧的佛母
摩耶夫人的悲泣声后而以神力打开棺盖,起身为母亲说法后再盖上棺盖。画作的构图以释迦和摩耶夫人为中心,释迦的身体绽放出成千上万条光芒,每一条光芒中都有成千上万个佛像。复活的释迦牟尼和他的母亲面对面,周围围满了人群,他们惊奇地注视着这一神圣奇迹。此画色彩丰富,并采用了截金工艺。
山水屏风
日本国宝级文物,作者不详,绢本设色,146.4×42.7cm(每扇),
平安时代(794~1185年)后期作品。日本真言宗密教有灌顶仪式,此屏风就是用于进行灌顶仪式的道场中,但相传原是平安时代日本贵族宅邸所用。这幅屏风描绘了草堂、吟诗作赋的老翁和来访的年轻贵公子,是平安时代流行的唐绘的罕见实物。
该画作的登场人物全部是
唐朝风格,画中老翁被认为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但是,从绘画技法上看,人物、山、水、树木、岩石等已经具有明显的
日本化倾向。
病草纸
日本国宝级文物,作者不详,纸本设色,10页,
平安时代后期作品。该绘卷以疾病为主题,每幅绘制了各种疾病及身体缺陷,有双性人、
霍乱、多肛男子、眼疾治疗、牙齿松动男子、小舌、风疾、患口臭女子等。作品线描流畅,有淡淡的彩色,画上不仅有人物,有些亦描绘了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对于研究当时的风俗而言是相当珍贵的参考资料。
胴丸
胴丸,亦称筒丸,是日本古代步兵所穿的一种甲胄。这件胴丸高30.5cm,草摺长28.0cm,由涂以黑漆的皮革小札与铁制小札编织组合而成。甲胄的上半段用紫、红、白色的绳编织,下半段则用黑绳。胸前左右两侧挂有杏叶状的装饰品,而下半身的草摺则细分成7份组合而成。
学术研究
京都国立博物馆每年都会发行研究学报《学丛》,其中收录了各研究员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研究随感以及调查报告等。该博物馆还每年对京都及其附近的神社、寺庙进行调研,并撰写《社寺调查报告》。
上野精一,已故《
朝日新闻》社长,将家族收藏的国宝《绢本设色山越阿弥陀图》转让给日本政府,并于1970年设立了“公益财团法人·佛教美术研究上野纪念财团”。该财团以京都国立博物馆保管的庞大的佛教美术作品和资料为核心,致力于研究各地的佛教美术作品,每年召开以佛教美术为主题的座谈会,并出版发行相关报告书和调查时收集的珍贵图像等。
1980年7月,京都国立博物馆成立了
文化遗产保存修理所,专门为修复和临摹各种文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将修复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记录制成报告书出版发行。2020年是该机构成立40周年,为此,京都国立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场展览,展示了该机构多年来的修复成果,其中包括6件(套)国宝级文化遗产,如《十二天像之风天》《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空海笔)》《病草纸之双性人・眼病治疗・霍乱》和《五智如来坐像》等,以及29件(套)重要文化遗产,如《维摩居士像(传
李公麟笔)》《骑马武者像》《
若狭国镇守神人绘系图》《莲池水禽图(屋宗达笔)》和《后圆融上皇像》等。
文创与活动
社教活动
博物馆小词典是京都国立博物馆面向儿童制作的文物小词典,介绍了京都国立博物馆的部分藏品,公众可通过访问该馆官网在线上阅览,亦可下载PDF版收藏。
为了加深公众对展览内容和展品的理解,提高他们对
文化遗产的兴趣,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各种活动,如周六讲座、纪念讲座、夏季课程、入门性展览等。自2009年开始,京都国立博物馆在
京都教育委员会、NPO法人京都文化协会的协助下,在京都市的中小学开设参观课,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为学生们传授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京都国立博物馆亦建设了线上数据库,公众可访问官网搜索欣赏其收藏的文物,公众也可向该馆申请使用这些文物的图片。
除此之外,京都国立博物馆还为
京都大学的课程提供支援,协助举办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和环境研究学科的历史文化社会论讲座,以及为学生们开设鉴赏会,培训教师等。
清风会是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会员组织,成立于1953年10月,由京都国立博物馆的美术爱好者发起,因为设立大会是在西园寺公望公旧宅邸清风庄举行,因此命名为“清风会”,其宗旨是支援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同时通过文化遗产鉴赏会和参观会等活动,加深会员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现已转变为一般社团法人。此外,1978年5月创设了以企业为主的会员赞助制度,使该会的财政实力得到了飞跃性增长,资助博物馆的展览和书籍捐赠活动的同时,亦在博物馆指导下举办各种鉴赏会等活动。
文创设计
京都国立博物馆开设了网上商店,公众可通过该网店选购京都国立博物馆出版的书籍、文创商品等。而原创填色画是以京都国立博物的馆藏品和官方吉祥物“小虎琳”为原型的填色画,公众可通过网址下载打印,填上颜色后作为书籍的封皮等。小虎琳则京都国立博物馆于2015年10月推出吉祥物,其灵感来自
尾形光琳的作品《竹虎图》。
参考资料
馆内建筑.京都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07
名品紹介.京都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09
户外展览.京都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30
建物概要.京都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30
山水屏風.京都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