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
日本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内,是日本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博物馆,土地面积120270
平方米,占地面积23651m²,建筑面积78471m²,由主馆、东洋馆、平成馆、法隆寺宝物馆、表庆馆、黑田纪念馆等构成。
东京国立博物馆肇基于1872年在东京汤岛圣堂大成殿举办的博览会,此后历经多次更名与搬迁,1882年正式搬迁至
上野,并最终于1952年改为现名,目前由独立行政法人国立
文化遗产机构运营。早期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包括美术馆、上野公园、
上野动物园、图书馆、动植物标本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京都国立博物馆、
奈良国立博物馆亦曾是其附属机构,还曾负责举办博览会,后来逐渐剥离业务,把动物园、公园以及
自然历史相关的动植物标本等划归给其他机构,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截止2023年3月末,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约有12万件(套),分为雕刻、染织、金工、武具、刀剑、陶瓷、建筑、绘画、
漆器、书法等领域。该馆的中国
工艺美术品收藏丰富,收藏了包括吴炳本兰亭序、红白芙蓉图(
南宋李迪)、潇湘卧游图卷(南宋佚名)、五龙图卷(传南宋
陈容)等大量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
历史沿革
汤岛圣堂时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
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馆。1872年3月10日,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汤岛圣堂大成殿举办了日本国内首届博览会,参观券上写着“文部省博物馆”,后来东京国立博物馆把这一年作为其创立之年。同年8月,日本政府在汤岛圣堂的大讲堂开设了书籍馆。按当时日本政府的构想,计划把博物馆建设成一个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内山下町时期
此后,博物馆历经多次更名、搬迁和管辖权的变更。1873年,博物馆和博览会事务局以及书籍馆合并,并迁至内山下町,此后在此地多次举办博览会。当时的博物馆收藏领域极为广泛,陈列了包括古器物、动物、植物、矿物、农业、舶来品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艺术品,同时设有动物饲养所、熊室和温室等。1875年,博物馆被划归内务省管理。
搬迁至上野
1876年,
上野公园被划归为博物馆的一部分,随后于1877年开始了在该地区建造展馆并将博物馆迁至此地的工作。同年,内国劝业博览会在上野举办,为此建造了展馆,该展馆后来成为博物馆的2号馆。1881年,新博物馆的主馆竣工,同时开始建造动物园(
上野动物园前身)。次年,新博物馆及其附属的动物园一起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书籍馆也搬迁至上野,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同年,博物馆接收了法隆寺捐赠的珍宝,并把旧十轮院宝藏搬迁至博物馆内。此时,博物馆已经按日本政府当初的构想,发展成为包括美术馆、
自然历史、动物园和图书馆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并负责举办博览会。
1889年,原先由
内务省管理的博物馆被划归到宫内省,并更名为帝国博物馆。同时,过去由博物馆负责的博览会业务转交给了农商务省总务局博览会课,但成立了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前身)和帝国奈良博物馆(
奈良国立博物馆前身)。1890年,第三届内国劝业博览会召开,为本届博览会建造的展馆后来转让给了博物馆,成为其3号馆。1900年,帝国博物馆更名为帝室博物馆,并决定修建新的展馆以庆祝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大正天皇)结婚,该展馆后来被命名为表庆馆。但是1923年,因
关东大地震,主馆、2号馆和3号馆全部损毁。
随后,在1924年,
上野公园及动物园(
上野动物园前身)被划归给了
东京,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前身)被划归给了
京都。次年,又将博物馆收藏的
自然历史相关的动植物标本等划归给东京博物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前身)。1928年,黑田纪念馆建成竣工。1938年,由帝室博物馆复兴翼赞会筹建的新主馆对外开放。
二战及以后
1941年因战争开始疏散藏品,1945年因空袭3月停止参观,直到1946年3月才重新开放参观。1947年,帝室博物馆更名为国立博物馆,并且其管辖权也由宫内省转交文部省。1950年,日本政府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其附属机构。1952年,博物馆最终更名为现名“东京国立博物馆”。1968年,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废止,东京国立博物馆转交文化厅管辖。同年10月,东洋馆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了该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内容。1984年,资料馆对外开放。1999年7月,新的
法隆寺宝物馆对外开放。同年10月,为庆祝当时的皇太子(即现任126代
天皇氏德仁)结婚,平成馆建成对外开放。2001年,因日本政府体制改革,东京国立博物馆、
京都国立博物馆和奈良国立博物馆三家博物馆一起成立了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2007年,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和独立行政法人文化遗产研究所合并,成立了“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遗产机构”,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其附属机构。
建筑布局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土地面积120270
平方米,占地面积23651m²,建筑面积78471m²,由主馆、东洋馆、平成馆 、
法隆寺宝物馆 、表庆馆、黑田纪念馆、资料馆等构成。从南边的博物馆正门进入,正对面就是一个广场和主馆。广场的左右两边是表庆馆和东洋馆,而表庆馆的左后侧则是资料馆。主馆后方有庭园与茶室。平成馆则坐落于整个博物馆园区的西北侧,有走廊与主馆相通。法隆寺宝物馆与黑田纪念馆毗邻,它们位于整个博物馆园区的西南角。
展馆里面,最古老的是表庆馆。该馆占地面积1130
平方米,建筑面积2077m²,展示面积1179m²。1900年为庆祝当时的
日本皇太子(后来的大正天皇)结婚而建造,由片山东熊设计,1908年9月竣工,1909年对外开放。该馆的建筑材料主要是
花岗石,模仿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两层钢筋结构建筑,中央有圆形天井,两端安置了圆形屋顶并设计成楼梯间。陈列室使用自然采光的方法。此外,正门入口处摆放了两只
青铜狮子。1978年被指定为日本重要
文化遗产。
黑田纪念馆占地面积724
平方米,建筑面积1996m²,展示面积264m²,收藏库面积25m²,由冈田信一郎设计,于1928年竣工,主要展出
日本近代西洋画家
黑田清辉的作品。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旧主馆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遭到重创,现主馆由片山东熊设计,于1937年建造完成,1938年11月对外开放,占地面积6602m²,建筑面积22416m²,展示面积6941m²,收藏库面积3829m²。该馆由渡边仁设计,是典型的迎合了当时日本政府的
意识形态的“和洋折衷”的帝冠样式建筑,即在混凝土的躯体上,生搬硬套地加上日式屋顶。该建筑于2001年被指定为
日本重要
文化遗产。
东洋馆于1968年竣工使用,占地面积2892
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1m²,展示面积4250m²,收藏库面积1379m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冠样式作为体现国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筑受到批判。因此东洋馆的设计师谷口吉郎没有像帝冠样式的创造者那样借助屋顶,而是通过建筑整体的构成,唤起人们对
日本建筑的联想。此外,该馆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它收藏和展出了大量中国艺术品和文物。
法隆寺宝物馆和平成馆分别于1999年的7月、10月对外开放。法隆寺宝物馆由
谷口吉生设计,占地面积1935
平方米,建筑面积4031m²,展示面积1462m²,收藏库面积291m²,整体像一个
立方体宝盒,寓意收藏宝物的盒子,设计师使用了白色半透明玻璃和竖向的细长窗格,这是对日本传统纸窗格的现代演绎。馆前有一池浅水,来访者需拾桥掠水而过,才能抵达入口。展览室墙壁则使用
德国石灰石,使建筑具有柔和的色彩。法隆寺珍宝馆的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41届建筑业协会奖、2001年获得第34届
日本标志设计协会
优秀奖和
日本建筑学会奖,此外还在2007年被列入100个“新日本风格”。平成馆则是为庆祝当时的皇太子(即现任126代天皇
德仁)结婚而建造的展馆,占地面积5542
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6m²,展示面积4471m²,收藏库面积2446m²。
资料馆则收集了约22万本书籍和35万张原版照片(截至2012年3月底),于1984年开放,为公众提供阅览、复印服务。
除此之外,东京国立博物馆主馆北侧有一个庭院,庭院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建有春草庐、转合庵、六窗庵、应举馆和九条馆等5间茶室。此外,庭院还存放了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捐献给法隆寺的五重塔、石碑和灯笼等文物。
陈列展览
室内展览
综合文化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室内展览分为综合文化展和特展两大类。综合文化展主要展示该馆的收藏品和寄存品,分别在主馆、东洋馆、平成馆、
法隆寺宝物馆和黑田纪念馆这五个展馆内展出,且定期更换展品,所以每次参观都有可能遇见新的艺术品。展出品总数量一般维持在3000件(套)左右。各展览馆的特色如下所示。
主馆
该展馆地下二层,地面也是二层,但展室均设在地面二层,均用于展出
日本的工艺美术品。在一楼的十个展室中,展品被分类成雕刻、陶瓷、
漆器、绘画、染织、刀剑等主题进行展出。而在二楼十三个展室中,则以日本历史时期为序,划分成“日本艺术的黎明——绳纹·弥生·古坟时代”“佛教的兴隆——飞鸟·奈良时代”“佛教艺术——平安至
室町时代”“宫廷艺术——平安至室町时代”“禅与
水墨画——镰仓至室町时代”等主题,通过各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呈现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风俗和艺术发展。该展馆汇集了大量精美的
日本工艺美术品,如一楼的刀剑主题展厅,展示了从日本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各个地区和不同流派的刀剑以及各种装具,介绍了日本刀剑的时代变迁和地域特征。二楼的“佛教的兴隆——飞鸟·奈良时代”展厅则展出了多件(套)来自日本兴福寺的国宝级文物。
东洋馆
该展馆共有地下一层和地面五层,主要展出来自中国、东南亚、
朝鲜半岛、西域、
印度等地的
工艺美术品。其中,以中国的展品最为丰富,一楼、三楼、四楼均用于展示中国的工艺美术品。一楼展出中国的佛像,它们主要来自
西安市宝庆寺和
山西省天龙山石窟,其年代跨越
南北朝至
唐朝,包括
隋朝的势至菩萨立像和唐朝的十一面观音等精品。三楼展出中国的甲骨文、骨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染织品、明器等工艺美术品。青铜器的年代主要集中在
商朝至汉朝,精品有殷代的饕餮文和
东汉时期
四川省附近出土的摇钱树等。除了祭祀祖先时使用的容器和乐器外,还有武器、
马具和铜镜等展品。四楼则展示中国的画像石、绘画、书法、文人书房用具等,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如张大千、
傅抱石的作品,以及金石拓片和法帖。
五楼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展示中国的
漆器和
清代工艺美术品,另一部分则展示来自
朝鲜半岛的石器、金属器、陶瓷器和佛教艺术品。二楼则集中展示
印度犍陀罗时期、西域以及西亚地区的工艺美术品。最后,地下一层展出东南亚地区的佛像、陶瓷器、纺织品、考古文物等,如
柬埔寨的雕刻艺术品和陶瓷器、印度的纺织品、印度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细密画、
泰国的佛像等
亚洲民族文化的珍品。
法隆寺宝物馆
法隆寺宝物馆共两层,但一层和二层之间还设置了一个中二层。
法隆寺是
日本拥有国宝最多的寺院。1878年,因为“神佛分离令”而在日本各地掀起的废佛毁释运动使得法隆寺陷入困境。为了筹集修缮所需资金,法隆寺将300多件(套)宝物捐献给了日本皇室,而皇室则赐给法隆寺1万
日元的修缮金。法隆寺宝物馆就是专门收藏和展示法隆寺于1878年捐献给日本皇室的300多件(套)珍品。展品中的灌顶幡,相传是
圣德太子的女儿请人制作,代表了日本7世纪时期金工技术的最高水平。此外,展品还有金铜佛、光背、押出佛、伎乐面、木器、
漆器、绘画、书法墨迹以及染织品等。中二层则是数字体验中心。
平成馆·黑田纪念馆
平成馆共二层,一楼是
日本考古主题展,展示日本从
旧石器时代到江户时代的考古出土文物,如
陶俑、铜铎和轮等;二楼则用于举办特展。黑田纪念馆地下一层,地面二层,展出了日本近代画家
黑田清辉创作的约130幅油画、170幅素描和速写本。
特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特展主要在平成馆的二楼和表庆馆举办,作为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举办了许多特展。近些年备受中国国内瞩目的特展有201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建馆140周年,该馆于2012年1月2日至2月19日举办了“北京故宫博物院200选”特展,展出了200件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精选的文物,包括
清明上河图、
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卷》等在内的宋元书画、陶瓷器、
青铜器、珐琅以及
清代宫廷物品等;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举办了包括《
祭侄文稿》在内的
颜真卿展;2022年7月26日至9月19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和
北京故宫博物院、
凸版印刷、朝日新闻社一起举办了“故宫的世界——特别数字展”,从建筑、器物、书画不同角度阐释故宫文物之美和传统文化精神。2022年还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创立150周年纪念。为此,东博于2022年10月18日至2022年12月18日在平成馆举办了《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特展,展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南宋宫廷画家
李迪的《
红白芙蓉图》,南宋佚名画家绘制的《
潇湘卧游图》卷,以及
宋朝圆悟克勤禅师所书写的《
印可状》等。
户外展览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户外展览品有黑门、旧十轮院宝藏、鬼瓦,以及来自中国、朝鲜的石像等。
其中,黑门原是江户时代鸟取藩池田家在江户的府邸的正门,位于丸之内大名小路(现在的丸之内3丁目)。明治时期被移建至当时的东宫御所作为正门,之后由高松宫家府邸继承,最终在1954年被移建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建造时期不明,但从其形式和手法来看,应是江户末期的建筑,1951年9月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
旧十轮院宝藏亦原是奈良元兴寺别院十轮院的藏经库房,1882年5月被移建到东京国立博物馆,现位于
法隆寺宝物馆旁边,它是镰仓时代建造的一间小型校仓造建筑,内壁上绘有与《大般若经》有关的菩萨和十六善神,由此可知该库房原本收藏《大般若经》,1953年9月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来自中国的石像存放在东洋馆玄关处,是狮子像,与设置在正门最近处的朝鲜石像一起,均是由日本最早生产胶合板的新田爱捐赠。
藏品
概述
截止2022年3月31日,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有120073件(套),其中国宝级89件(套) ,重要
文化遗产级648件(套);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人士的寄存品2651件(套),其中国宝级54件(套),重要文化遗产级262件(套);合计122724件(套)。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众多中国文物,其中不乏被
日本评为国宝级的文物,如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唐)、古文尚书卷第六(唐)、王勃集卷第九・第三十(唐)、碣石调幽兰第五(唐)、印可状(
北宋)、潇湘卧游图卷(
南宋佚名)、致无相居士尺(南宋大慧宗)、红白芙蓉图(南宋
李迪)、述怀偈语(南宋
虚堂智愚禅师)、无准禅师墨迹(南宋)、出山释迦图(南宋
梁楷)、雪景山水图(南宋·梁楷)、
法语(元·了庵清欲)、与无隐元晦诗(元代
冯子振)、寒山
拾得图(元代
帝释天)等。
部分藏品介绍
吴炳本兰亭序
纵26.0cm,横66.0cm。这幅《兰亭序》是
定武本的拓本,因其原为元代
吴炳所藏,又被称为吴炳本。据传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让
欧阳询摹写,后又根据欧阳询的摹本把《兰亭序》刻在石头上。此石后来几经流转,
赵光义赵光义年间被一位“李学究”所得。“李学究”死后,其子为还债取出,被定武
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库,因此得名“定武本”。定武本被认为是《兰亭序》中最出色的摹本。不过,王连起认为此本不是定武本五字不损本,甚至不是很忠实的翻刻本。
红白芙蓉图(南宋·李迪)
绢本设色,共二幅,一幅为
红芙蓉,一幅为
白芙蓉,每幅25.2×25.5cm。
李迪是中国
南宋的宫廷画家,活跃于12世纪末,擅长画花、鸟和动物,这两幅红白芙蓉图是他现存最好的作品。每幅画上的题款 "
庆元丁巳李迪画 ",表明该画作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画中的白芙蓉是早晨盛开的状态,红芙蓉则是中午盛开的样子,花瓣由白转红,颜色变化渐进并呈现淡雅的色调,笔触细腻,叶子则以墨线勾勒出来。
潇湘卧游图(南宋佚名)
纵30.3cm,横400.4cm。相传南宋的
云谷禅师一直想去探访潇湘山水,但未能如愿。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制了一幅潇湘美景,并将这幅画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这样只要躺在床榻上,就可以欣赏到美景。因此,这幅画被称为《
潇湘卧游图》。
此画据说是乾隆皇帝最钟爱的艺术作品之一。整幅画使用淡墨染技法,没有勾勒和明显的笔痕,大量留白和朦胧的山水营造出空灵的山色和通天的水面,气势宏伟,让观者完全沉浸于画家创造的广阔境界中。此画在清末时为
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
关东大地震,菊池家的仓库着火,菊池惺堂冒险把最珍贵的《潇湘卧游图》和《
寒食帖》抢救出来,于是两幅长卷上都留有一点火痕,现在后者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龙图卷(传南宋陈容)
纸本墨画淡彩。纵45.2cm,全长299.5cm。据传是陈容的作品。
陈容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
福建省长乐人,
端平二年(1235年)考中进士。他擅长以
水墨画龙, 这幅画的卷尾有 "所斋 "印。2017年,陈容的另一幅作品《六龙图》拍出了3.4亿元的高价。经考察,海内外收藏署款为陈容的画龙作品共有20件(套),其中海外11件(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9件(套)。
龙涛螺钿稜花盆
直径33.0cm,高2.3cm。中国元代作品。
螺钿,是把贝壳的外壳磨成薄片,做成各式纹样后嵌在器物上的装饰工艺。本作品采用了五爪龙作为主纹样,龙大张嘴巴、身体舞动、盯视火焰宝珠。龙面部闪烁着青白色光芒,眼球为红色,鳞片和脊鳍为绿色和浅红色。背景则布满云霞、波涛、岩石和树木等元素。特别是波涛部分采用如丝线般细小的贝壳片贴饰,仿佛卷起水花,使龙的形象更加跃动生动。
遮光器土偶
出土于日本
青森县津轻市木造龟冈,高34.2cm。
日语里的土偶,是指一种用土烧制的人偶,大多数呈现出夸张或畸形的女性形象。起源于绳纹时代(公元前1000~前400年)早期,最初是板状扁平的
塑像,缺乏头部表现,大约能看出人形,中期开始发展成为立体的塑像,后期和晚期则出现了各种风格化、模式化的土偶。由于其外形类似于北方民族
因纽特人在雪地中所使用的“遮光器”,因此被称为“遮光器土偶”。
焰
绢本设色,尺寸190.9×91.8cm,由日本女画家上村松园于1918年创作完成。此画描绘了《
源氏物语》中被嫉妒所驱使的
六条妃子。女子身穿华美的
和服,衣上绘有盛开的紫藤花和缠绕在花朵上的蜘蛛网,身体曲线和和服上的图案让这个被嫉妒控制的女性形象更加生动。
学术研究
出版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发行了多种刊物,其中包括《东京国立博物馆新闻》《特展图录》《特集陈列图录》《导览·名品图录》《藏品图录》《年报》《MUSEUM》《东京国立博物馆纪要》《报告·研究图录》《法隆寺特别献纳宝物特别调查概报》。
其中,《MUSEUM》隔月出版一期,专门刊载关于
日本和东洋的美术史、工艺史、考古以及相关的
历史学、
博物馆学、
文化遗产保管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论文。《东京国立博物馆纪要》每年出版一次,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院的研究论文集。《报告·研究图录》主要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文化遗产维修报告和研究报告及研究目录。《法隆寺特别献纳宝物特别调查报告》则是东京国立博物馆针对其收藏的法隆寺捐赠宝物所发行的研究报告,每年一次。
文物修复
2001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管修复课。该馆的文物修复分为紧急修复和全面修复两种。现在,该馆大部分的文物修复都是在博物馆内部进行。 每年紧急修复的文物数量约为800件(套),并将修复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在过去的十年间,该馆已经记录了6000份紧急修复记录。按照当前的速度,整理完所有藏品还需要大约200年的时间。而接受了全面修复的藏品,该馆每年也会出版修复报告书。
在线数据库
东京国立博物馆建设了多个在线数据库,包括名品廊、图像搜索、
数字图书馆和研究数据库等。其中,名品廊数据库收录了约600件(套)珍贵藏品的数据,可供公众搜索使用。图像搜索功能使公众可以检索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已经数字化的大约165000张文化遗产图像,而其他未数字化的图像则可在馆内资料馆查阅。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书籍资料的全文图像。此外,研究数据库还提供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照片、旧地图以及该馆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和成果等信息,供公众查询。
文创与活动
社教活动
“东京国立博物馆学校项目”是东京博物馆常年开展的活动,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深入了解博物馆的馆藏和文化价值,学校可事先联系博物馆申请参加。该项目还为盲人学生提供专门的帮助,使用微缩模型等道具,帮助盲人学生通过触摸等方式认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和藏品。此外,博物馆还为有意进入博物馆行业的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研究生们可以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了解博物馆内部的运营和管理,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除了“学校项目”,东京国立博物馆还推出了名为“绿狮子在线”的项目。该项目精心制作了大量视频,由专业研究人员进行解说,并提供在线观看服务,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各种工艺美术品的知识。此外,东京国立博物馆还开发了一款鉴赏指南app,名为“Tohaku Navi”,支持四种语言:
日语、英语、中文和韩语。公众可通过该app欣赏东博的藏品,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文创设计
东京国立博物馆已经推出了网上商店,公众可以在该网店选购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的书籍、明信片、文具、T恤以及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设计的饰品等商品。除了网店,公众也可以在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时,在主馆一楼、东洋馆一楼以及正门广场的博物馆商店购买这些商品。东京国立博物馆还针对部分藏品开发了图纸,公众可以通过网址:下载打印这些图纸,填上颜色后,就可以用简单的拼装工艺将其变成工艺品。
参考资料
構内マップ.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17
館蔵品一覧.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屋外展示.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19
开馆时间.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4-25
庭園・茶室.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19
中国の仏像.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5-17
中国の陶磁.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5-17
中国の漆工.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5-17
朝鲜の陶磁.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5-17
ColBase.日本国立文化遗产机构藏品搜索综合系统.2023-05-17
黒田记念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4-18
黒田记念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4-20
屋外展示.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3-19
旧十輪院宝蔵.国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日本文化厅).2023-03-19
画像検索.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