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又名笔子草、金丝茅、黄毛草,是
禾本科(Poaceae)
金发草属(Pogonatherum)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中国、
日本、中南半岛、印度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等地。金丝草主要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田埂、山边、路旁、河、溪边、石缝瘠土或灌木下阴湿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金丝草根细弱,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蘖。
茎秆丛生,直立生长或基部稍倾斜,有纵条纹,粗糙,少分枝。叶鞘较节间短或长,边缘薄纸质;叶舌短,呈纤毛状;叶片扁平,呈线形,稀内卷或对折。穗形
总状花序,单生于秆顶,细弱而微弯曲,乳黄色;内宽卵形,短于外稃,具2脉;
雄蕊1枚,花药细小;花柱自基部分离为2枚;柱头帚刷状。
颖果卵状长圆形。
金丝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吐血咳血,
血崩瘴气,解诸药毒,凉血散热,黄疸,水肿等症。同时,金丝草也可作为制备一种解毒消暑汤料的原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名称考证
金丝草因其色黄如金细如丝而命名,据记载,古今以“金丝草”命名的中草药有:
旋花科植株菟丝(Cuscuta
黑枕黄鹂马来亚种 Lam.)或大菟丝(C.
日铜罗花金龟);
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L.)Meerb);
禾本科臭草(
臭草属 scabrosa Trin.)及同科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蕨科植物
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eml.)Fee)等的全草,以上物种,都因其某一部分或整体似“金丝”而称为“金丝草”,但只有菟丝或大菟丝带花果的全草性味功用与《纲目》中提及的“金丝草”极为相似,后经学者从形态特征及性味功用方面考证,认为菟丝或大菟丝与“金丝草”实为一物,“金丝草”为菟丝的别名。
形态特征
根
金丝草根细弱,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蘖。
茎秆
金丝草茎秆丛生,直立生长或基部稍倾斜,高10-30厘米,直径0.5-0.8毫米,有纵条纹,粗糙,通常3-7节,也有少数可在10节以上,节上被白色毛,少分枝。
叶
叶鞘较节间短或长,向上部渐狭,边缘薄纸质,除鞘口或边缘被细毛外,其余均无毛,有时下部的叶鞘被短毛;叶舌短,呈纤毛状;叶片扁平,呈线形,长1.5-5厘米,宽1-4毫米,顶端渐尖,基部为叶鞘顶宽的1/3,两面均被微毛而粗糙。
花
穗形
总状花序,单生于秆顶,长1.5-3厘米(芒除外),宽约1毫米,细弱而微弯曲,乳黄色;第一背腹扁平,长1.5毫米左右,先端截平,具流苏状纤毛,具不明显或明显的2脉,背面稍粗糙;第二颍舟形,与
小穗等长,略长于第一颍,有金黄色芒,长15-18毫米;第一小花完全退化或仅存一外稃,第二小花外稃稍短于第一颖,先端2裂,裂片为稃体长的1/3,裂齿间伸出细弱而弯曲的芒,芒长18-24毫米,稍糙;无柄小穗长不及2毫米,含1
两性花,基盘的毛长约与小穗等长或稍长;内稃宽卵形,短于外稃,具2脉;
雄蕊1枚,花药细小,长约1毫米;花柱自基部分离为2枚;柱头帚刷状,长约1毫米。
果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金丝草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中国、
日本、中南半岛、
印度等地。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金丝草主要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田埂、山边、路旁、河、溪边、石缝瘠土或灌木下阴湿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抗寒,越冬温度为12
摄氏度。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夏秋季时,金丝草进入花果期,当金黄色穗芒脱落,显现出浅黄色
颖果,外稃干黄时,进行种子采集,收集种子后可以即刻播种,也可储存后再播。播种选择夏秋季较好,播种后浇透水,保持苗床湿润,注意防雨,播种后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
金丝草分株繁殖宜在10月至翌年3月进行,将老株挖起,分成小丛,每丛有苗5-6根,将分好后的小丛载至挖好的窝中,再盖上细土即可。
栽培技术
金丝草进行分株繁殖移栽后,要在第一年的6月、10月进行除草、追肥各一次,之后每年在3月、6月、10月各进行一次,肥料以有机肥为宜。金丝草在移栽后第一年的10月收获一次,之后每年可在6月和10月收获两茬。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金丝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吐血咳血,
血崩瘴气,解诸药毒,凉血散热,黄疸,水肿等症。可内服,煎汤,也可外用,煎汤熏洗,研末调敷。
相关研究
抗HBV活性研究
为阐明金丝草抗
乙型肝炎病毒(HBV)药效物质基础,寻找抗HBV活性天然化合物,有学者采用活性追踪方法,对金丝草
乙醇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金丝草
化学提取物对
细胞分泌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均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为抗HBV新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有学者测定了金丝草水提取物及其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物对20种常见农作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实验,其中由乙酸乙萃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经实验分析,其中
咖啡酸、
留兰香木脂素B、
木犀草素6-C-β-波依文糖-7-O-β-
葡萄糖、
芦丁及
槲皮素对棉花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辣椒疫霉(
疫霉属 capsici)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新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了支持。
对Pb的富集效果研究
有学者研究发现Pb胁迫对金丝草生物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高浓度Pb胁迫下,金丝草仍有较大生物量,同时,实验发现金丝草对Pb有较强耐性和富集能力,金丝草也被认为是潜在的Pb
超积累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开展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