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漓江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流域的西南面区域,是岩溶山水游览区,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因
漓江自北向南穿越景区而得其名。
桂林漓江景区是漓江流域喀斯特地貌最大最集中的区域。漓江流域位于
中原地区南部低纬度地区,属于典型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较为温和。景区生物物种丰富,现有鱼类101种、植物180种。景区规划总面积115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雁山区和阳朔县区域,由核心景区、重点景区、一般景区、旅游服务区、控制协调区等5大功能区域组成。漓江由北向南先后分布着几十处著名景点,如望夫石、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漓江风景名胜区游船游览项目主要包括:漓江城市段游船游览、漓江精华段游船游览以及漓江乡村段游船游览。从
桂林市至
阳朔镇约60千米的漓江河段,也称漓江精华游,有着“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游”之感。
2014年6月,桂林漓江景区的700平方千米
喀斯特区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16年,漓江风景名胜区列入首批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12月13日,桂林漓江景区获评2023中国西部最受国际关注旅游目的地。
名称由来
漓江的名称由来与灵渠密切相关。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在现兴安县开凿灵渠,引海洋山水源,使之南北分流。人们就以一源而分,相离流去之意为江命名,北去之水称相水,南去之水为离水。“离”在古代为通假字,后来人们在“离”字旁加上三点水,专指水名,变成了今天的“漓江”。宋代学者柳开在《湘漓二水说》中称:“湘漓二水始于一水也……始分南北二水。北为湘水,南为漓水。”这是“离水”演变成“漓水”的最早印证。漓江亦称桂江、癸水,因《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而得名桂江,又因发源于癸方而得名癸水。历史上又名东江,因位于桂林城区东边而得名。现桂江、癸水之名已久废,而“漓江”一名则成为最闻名、最普遍的名称。
历史沿革
秦朝
公元前219年,为解决秦国南平百越的物资运输问题,掌管军需供应的监御史禄启动了灵渠开凿工程。
唐朝
唐代,在漓江与阳江(现称桃花江)交汇之处筑成城郭,东西以漓江与阳江河道构成城防水系,北借叠彩山、宝积山等构筑陆上城防,拱卫夹城、子城,形成了桂林最初的山水环抱的城市格局。
宋代
宋代,依山傍水凿池筑城,兴建街市,形成了现有的城市内湖水系(宋护城河)和核心区用地格局。
明代
明代,以叠彩山、象鼻山为轴线,以独秀峰为核心,建靖江王城,形成了“山—水—城”的城市形态。
近现代
197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成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11月,漓江是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12月,漓江风景区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2007年,漓江风景名胜区被列入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漓江入选“15条最值得一去的全球最美河流”。2014年,漓江核心景区的喀斯特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16年,漓江风景名胜区列入首批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是广西唯一入选的风景区。2023年12月13日,桂林漓江景区获评2023中国西部最受国际关注旅游目的地。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桂林市漓江景区总体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流域的西南面区域,小部分位于漓江流域北端灵渠与湘江交界区域。
地形地貌
漓江流域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东、西三面地势较高;中部及南部地势较低平,四周青山环绕,北部有
猫儿山、
越城岭;东部和中部有
都庞岭、
海洋山;西北和西部有大南山、天平山;南部有架桥岭和
大瑶山。其中,猫儿山属于典型的
中山市山地地貌区,主峰海拔约2000米,山体坡度大,但东、东南坡比西、西北坡小。峡谷呈现“V”字形,漓江从其源头猫儿山东麓流出,河流的地质作用明显。漓江自源头至河口的地貌形态可以分为中山山地地貌、丘陵
谷地地貌、岩溶峰林平原地貌、岩溶峰丛
洼地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五个地貌单元。
气候
漓江流域位于
中原地区南部低纬度地区,属于典型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较为温和。
流域内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漓江降雨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漓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290.0毫米,最小年降雨量和最大年降雨量分别为1342.3毫米和2910.9毫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夏季,3-8月为雨季,9月份后,大范围降雨减少,多为局部地方性
阵雨。从降雨量地理分布看,
降水主要集中在
西北,南部地区相对降水量较少,平均约在1725.5毫米左右。
漓江流域年均温度约18.8℃,历年平均无霜期约320天,年均蒸发量约1482.5毫米,年极端最低气温-4.0℃,极端最高气温39.0℃,年平均气温18.8℃左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漓江现有鱼类101种,分别隶属于6目19科73属,其中
鲤形目鱼类占主体,共68种,占全部现有鱼类的67.3%;
鲈形目14种,形目12种,
合鳃鱼目3种,鳗鲡目2种,鱼将形目2种。从科的组成看,101种鱼类中,
鲤科鱼类最多,共49种,占48.5%;
花鳅科12种,
爬鳅科7种,鱼尝科6种,鱼旨科5种,
虎鱼科4种,
鳗鲡科、
鲇科、沙塘
鳢科、科、
刺鳅科均2种,
胡子鲇科、
长臀鱼危科、鱼兆科、
钝头鱼危科、鱼将科、胎鱼将科、
丝足鲈科、合鳃鱼科各1种。漓江鱼类区系从目级水平看,
鲤形目鱼类较多,表现出
亚洲鱼类分布的共同特点;从科级水平看,绝对数排序与区系存在度排序有明显的不同,一些属数较少的科,区系存在度较高,而属数最多的鲤科区系存在度较低;从属级水平看,种数多的吻虎鱼属区系存在度很低,说明漓江鱼类属内分化不高,环境多样性不高。
植物
漓江风景区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共记录植物180种,隶属于76科155属。优势科主要为
豆科、
禾本科、
桑科、
大戟科、
菊科、蔷薇科、
鼠李科,寡种科和单种科相对较多。共记录
乔木22种,灌木78种,藤本16种,
蕨类植物门11种,
竹亚科5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比约为1:1.37,植被类型多为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优势种多具有适应性强、耐瘠薄的特点,体现了植物对
喀斯特生境特点的适应性;
植物优势种共有乔木层20种,灌木层15种,
草本层24种。其中乔木层中重要值较高的植物为
柏木、
乌冈栎、
乌桕、
酸枣、
油桐等。灌木层中重要值较高的物种有
龙须藤、
箬叶竹、
金枝槐、、
阴香等。草本层中重要值较高的物种有
水蓼、
白茅、
毛轴蕨、
牛筋草等,这些植物是研究区植物群落中较为优势的物种,对漓江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
水文
水系组成
漓江,属
珠江西江水系,为
西江支流
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乡越城岭主峰
猫儿山东北支
老山界东南侧。漓江主源乌龟江向南流经,分别与东、西的黑洞江、龙塘江汇合后称为
六洞河,继续往南流至司门前与
黄柏江、川江汇合称为大溶江,至
溶江镇附近与
灵渠汇合,始称漓江。漓江流经兴安县、
灵川县、
临桂区、
桂林市区、
阳朔县、
平乐县之后与
恭城河交汇。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漓江年径流深为1462毫米,径流系数0.67,径流模数46.6升/秒·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受降水量的影响,漓江枯水期径流量年际间变化很大,最大量与最小量相差达7.8倍。
漓江流域上游桂林水文站、大溶江水文站和灵渠水文站各年代径流年内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除1960-1969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4月外,其他时段最大径流量均出现在5、6月;桂林水文站最小径流出现在1月或12月,而大溶江水文站和灵渠水文站最小径流的在1月、10月、11月和12月均有出现。 1960-1969年,漓江流域上游干支流3个水文站的径流峰值均提前到了4月,干流上的桂林水文站和大溶江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均呈现出显著的双峰结构,即4月和6月均出现峰值;2010-2016年,桂林水文站和灵渠水文站均在11月份出现一个较小的峰值,经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罕见冬汛有关。
1967—2020年,桂林水文站年最大流量序列的均值为3001立方米/秒,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5890立方米/秒),最小值出现在2018年(1520立方米/秒);阳朔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均值为3838立方米/秒,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6350立方米/秒),最小值出现在1969年(1710立方米/秒)。
水质
桂林漓江水质优良,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时间上,2017—2021年漓江水质变化总体向好;2021年漓江大
溶江段水质非汛期好于汛期。大面至平乐段水质汛期好于非汛期。空间上,2017—2021年水质特征表现为漓江上段水质最优,下段次之,中段最差。漓江流域污染因子各河段表现不同,上段污染因子为溶解氧、pH,污染形式主要为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中下段污染因子较复杂,不同时期为不同的因子,污染形式以点源污染为主。
补给类型
漓江水资源比较丰富,径流以雨源补给为主,流域径流除很少部分从长江流域的
湘江通过
灵渠流入以外,大部分径流均产自流域内
降水,年内各月径流分配与流域年内降水量分配相统一。漓江的支流大都位于
桂林市弧形构造两侧
背斜的非岩溶山地上,干流则位于
向斜轴部,因而使得降雨汇流迅速,雨洪反应敏捷,每至汛期暴雨频繁,且遍及全流域。
主要景点
象鼻山
象山位于桂林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1995年被评为桂林的城徽标志。景区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三花酒窑、爱情岛、云峰寺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著名的象山水月洞含唐宋文化历史石刻22件,文字3065个,是唯一一个含唐宋时石刻文字最多的水洞。
穿山
穿山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2年批准为桂林漓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穿山之腹有穿山岩,岩洞内曲折环回,绚烂多姿,以奇、秀、巧、绝在桂林溶洞中独树一帜,岩内“石头开花”、“石头长毛”、“连体石盾”更堪称溶洞奇观。主要景点有穿山、塔山、穿山岩、月岩、岁寒三友、小东江等。
望夫石
望夫石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滩前,距
桂林市约37公里。山顶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婴儿凝望远方丈夫的妇女,因名
望夫山,亦名望夫石。
黄布倒影
黄布倒影位于漓江兴坪上游。这里江流清澈,从水面上可以看到江底有块米黄色的大石板,长、宽各数丈,如一匹黄布平铺在河床之上,黄布滩由此得名。现版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就取自黄布倒影。
石人推磨
石人推磨位于漓江桃源村左岸,因对岸人仔山如出水海豹,山顶一巨石扁圆如石磨,磨旁一块3米多高的倾斜立石,如人推石磨状,合称“石人推磨”。
半边渡
半边渡位于漓江草坪到杨堤段,被称为“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成河渡半边”。这里石壁险峻,峰峦重叠,倒影于绿波碧水之中,因江左岸有一驼形石山,拔岸屹立,阻断了岸边的小路,使得附近的两个村庄(冠岩村和桃源村)来往必须依靠渡船往返,由于两个渡口均位于同一岸边,因而当地人称之为半边渡。
浪石揽胜
浪石揽胜位于杨堤圩下游约2里,因村前江中滩石激起阵阵浪花而得名。
九马画山
九马画山位于漓江兴坪上游,五峰连属,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削壁临江,高宽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班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因其附近居民路过此处发现石壁上有酷似九马的花纹图案,甚是好奇,久而久之,便称此山为“九马画山”,其实正确叫法是“九马画壁”。
螺蛳山
螺蛳山位于兴坪古镇旁,因山形螺旋向上,山头上尖下圆,远看像刚爬上岸的大青螺。螺丝山东麓有一岩,岩顶悬挂有白、绿、黛色三个大钟乳石,状如腾蛟,又名腾蛟岩。泉水顺着钟乳石地往下淌,如果在雨季,水滴会变成水涟,形成老山门与庵门前的一道天然水幕。
兴坪镇
兴坪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县城东北部,漓江上游两岸,距县城25公里。漓江流经兴坪,形成“S”字形河湾,是漓江风光的荟萃之地。
黄布滩
黄布滩,滩位于漓江83公里精华段兴坪古镇境内,因江底有一块黄色的巨石如布平铺江底而得名。
下龙
下龙一带,景色如画,前有奇峰倒影,后显层峦叠嶂,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至此时,曾把右岸一峰比喻成金字塔。
漓江渔火
“漓江渔火”是阳朔八大美景之一。往日,漓江中的渔民夜间打鱼,经常有几十上百的竹筏出动,聚集白沙河湾中,渔翁们点亮竹筏上的渔灯,以此引鱼上钩。
老寨山
老寨山位于阳朔兴坪镇上的漓江边,可以看见兴坪最美丽的风景,是高角度拍摄漓江及兴坪的最佳景点之一。
相公山
相公山位于阳朔县兴坪镇内,距阳朔约28公里,距桂林约57公里,是阳朔县兴坪镇内最高的山岳之一。
黄牛峡
黄牛峡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岸隔江相峙,距桂林约30公里,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如黄牛群,因此得名。
金山岩
金山岩位于大圩镇茯荔村,与漓江竹江外事码头隔江相望,距桂林市25公里。占地500亩,其中绿地面积占80%,石山面积占20%。作为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金山岩由一座空山天然形成的三个溶洞所组成,不同的溶洞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迷宫洞、有洞穴暗河等丰富的景观。
神龙水世界
桂林神龙水世界度假区是漓江东岸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桂林市区40公里,占地95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驱车从市区前往约40分钟,位于古东及冠岩景区之间,交通十分便利。漓江古东景区
冠岩
冠岩,世界溶洞之冠,国家AAAA级漓江冠岩风景区.地处桂林市南29公里的草坪回族自治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被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磨盘山码头
磨盘山客运码头距桂林市区28千米,因紧邻磨盘山而得名。码头建筑风格主要用古典式园林化设计,绿化率超过80%,设有旅客小憩和石刻雕塑作品,主要建筑物采用桂北地区建筑与日式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造型独特,与山水景观相结合。
竹江码头
竹江码头于广西桂林的竹江码头是专门针外国游客游览漓江而修建的外事涉外码头,1991年修建完毕,2000年重新扩建。竹江码头位于桂林市东南面,距桂林市区约32KM,沿着国家一级公路——桂磨公路,行车约45分钟,即可到达。
逍遥湖
逍遥湖景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上茯荔村,距市区20公里,距漓江2公里,是桂林旅游东线的一颗明珠。
大圩镇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海洋乡
海洋乡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部,与兴安高尚镇、灵川大境、潮田、大圩、灵田、灌阳县洞井乡等地毗邻。距县城65公里,距桂林市40公里,有桂林至兴安的柏油公路经此,交通比较便利。海洋乡是著名的白果生产基地。白果的年总产量800吨,人均白果拥有量居全国第一,98年被全国银杏研讨会的专家们冠以"天下银杏第一乡"之美称。
长岗岭
长岗岭自然村位于灵川县灵田乡东北10公里处,处在兴安界首、崔家、高尚至灵田、桂林和灵田、熊村、大圩古商道的中间,明、清时期有“小南京”的美誉。村内保留着明、清期间的汉族民居60多座,宅院建筑规整雄伟,宽敞明亮,窗雕、隔扇玲珑剔透,天井地面和巷道一律用青石板铺就。
花江
花江又称黄沙河,古名秋皮江、西河或牛河,位于桂林市七星公园以东偏南12公里处,北距广西明朝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镇10公里;花江是广西桂林漓江的一级支流——桂林尧山背牛角峒西河,发源于灵田老雷公殿南侧(海拔1016米),河长48.7公里,汇入风景秀丽的广西桂林漓江。
马河
马河作为漓江的支流之一,从大圩镇熊村发源,经过上桥村最终于大圩镇与漓江汇合。马河作为漓江支流,沿途风景秀丽,两岸植被茂盛,途经熊村、上桥、大圩等历史人文之地。在马河上,因为至今仍保留着两座古石桥:马蹊桥和万寿桥。
潮田河
潮田河也称牛溪河,位于桂林市灵川县东南部,东邻大境乡、南界阳朔县、西接大圩古镇、北至海洋乡,距桂林市28公里,是沿着桂灌公路走向,是桂林思安江水库排洪河流。
草坪乡
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南岸,现属临桂县。与阳朔县交界,东接灵川潮田乡,北邻大圩镇。草坪乡居住着4000多各族人民,回族人口约三分之一,他们的先人在200多年前就移民至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回族乡。当地盛产明橙和朱砂李。
阳朔
阳朔即阳朔县,隶属于广西桂林市,面积有1428平方千米。这里有传说的壮族歌仙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有月洞奇观,还有被誉为“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
杨堤乡
杨堤乡位于阳朔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杨堤圩,距县城39公里,离桂林市区50公里。杨堤浏览区北起杨堤官岩村,接兴坪浏览区,约18公里江段,是漓江的黄金水段。
兴安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一级公路斜贯全境,距桂林市区57公里。自然风光类型的景点有:“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世界冰川大溶洞、白石天生桥群、漠川观音洞等。此外还有国家5A级景区——乐满地休闲世界。
灵川
灵川是桂林所辖县,位于桂林东北部,境内气候适宜,特产丰富,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柑桔、毛竹生产基地,素以“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著称于世。
白沙
白沙镇地处阳朔县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阳朔县城9公里,处在桂林到阳朔的黄金旅游通道上。白沙镇始建于宋,原在现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迁现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白沙镇物产丰富,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堪称白沙镇四大名果。
福利
福利镇位于广西阳朔县的东部,距桂林市70公里,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与普益乡相邻,西与阳朔镇接壤,北与兴坪镇和恭城县西岭乡相毗邻,距县城8公里,桂林至广州公路区内段20163线横穿东西,漓江“钻石水道”纵贯南北,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福利是有名的“中国画扇第一镇”, 画扇以桂林当地的楠竹或毛竹为扇骨,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经过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
高尚
兴安县高尚镇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东北部,是湘江源头的第一镇,距桂林市59公里,县城27公里。高尚镇物产丰富,是全国最大的银杏产区之一,也是广西银杏的种植基地和交易中心。全镇共有挂果银杏树4万多株,矮嫁速生银杏树300多万株。年产银杏1000多吨。
上桥
灵川县大圩镇上桥村,位于桂林市东南方约25公里。四面青山环绕,漓江上游的支流马河穿村而过流向大圩镇。村内有众多的古村落文化代表。
朝板山
朝板山在漓江东岸,是一座与江面垂直的孤峰,因受江水冲刷,溶蚀成1米深的凹槽,像古代朝臣手持的“朝笏”,故称朝笏山,俗名朝板山。
七星公园
七星公园是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137.4公顷。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还包括了一个动物园在其中。
获得荣誉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河道采砂
漓江存在非法采砂、挖沙现象。非法过量采砂,致使河床严重下切,深槽迫岸,河床蓄水能力下降,渗水严重,严重威胁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洪功能。
水污染
漓江流域的水污染按引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旅游业污水等方面。由于历史原因,
桂林市的污水处理系统覆盖率不高,部分街区、单位污水处理系统落后,导致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完整的排污就排放汇入漓江流域或者支流中。根据《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统计年报》,农业污水已成为漓江流域水污染的第三主要来源。根据桂林市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发布的《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492.448t,工厂产生的污水给漓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污染,局部水质发生了变化。
环境保护
整治河道采砂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
河砂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部分市、县出台河道采砂管理规定,制定河道采砂规划,明确允许采砂的河道、开采范围,规定了禁采区,明确了河道采砂经营业主必须分别在水利、国土资源、海事部门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河道采矿许可证、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后,方可开采。漓江河道30多家采砂点经过治理整顿已全部取缔。
漓江保护日
2022年,经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将每年的4月25日设立为“漓江保护日”。并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以进一步加强对漓江生态的保护。以此建立完善漓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相关文化
漓江画派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拥有客居
桂林市的
米芾和
石涛,
米芾的“米点山水”,石涛的“一画论”对广西、
中原地区的现代山水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以后,广西
清代相继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本土画家,如颇有影响的周李家族、罗氏家族和李氏家族。他们的出现,形成了以
桂林山水为表现对象的广西古代山水画传统。进入现代,
桂林市一跃成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重镇,
徐悲鸿、
张安治和关山月等著名画家均对桂林山水进行过写创性再现。20世纪至今,广西先后出现了大批写生创作再现广西地域性山水的漓江画派山水画家。
壮族山歌文化
壮族的文化体现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人际交往、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等各方面,壮族人民选择山歌来展现他们的对生活的看法,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山歌是一种比言语表述更为贴切的方式。有一种说法是
桂林山水养育了“
刘三姐”,是漓江孕育了“歌仙”。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
阳朔县成功拍摄,它是继
彩调剧《刘三姐》和歌舞剧《刘三姐》之后壮族山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又一新高度。
美食
清蒸漓江桂鱼
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道,长年清澈见底,出产的桂鱼,向以肥、嫩、鲜、滑著称,堪称“漓江清水桂鱼”。用于清蒸风味甚佳。
桂花糕
桂林是中国五大桂花产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干桂花产品传统集散地。2023年10月,桂花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漓江精华游.桂林漓江景区旅游官网.2024-08-27
象鼻山美景.桂林两江四湖景区.2024-08-27
穿山景区.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