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约690年 - 762年),字玄玄,法号无上真,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
李显时封昌兴
县主,
李旦时封隆昌公主,后改为玉真。
李隆基时进为
长公主,赐号持盈。人称持盈法师,又称九仙媛、九仙公主,是
王屋山道教兴起的核心人物之一。唐睿宗李旦与昭成顺圣皇后
太穆皇后的女儿,唐玄宗、
金仙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玉真公主与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受正式入道。
天宝二年(734年),玉真公主于灵都观随北岳洞灵宫胡先生受道法,此时已是
唐朝入道公主中道法道阶最高的一位。天宝三年(744年),玉真公主向玄宗请求除去公主
封号及食邑。天宝六年(747年),回王屋山修道。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暴乱,天宝十五年(756年),玉真公主随玄宗入蜀,于青城山储福宫(观)修道。
乾元三年(760年)流放
岭南,卒于
宝应元年建辰月(762年3月)。
在唐代,皇权贵族的赏识推荐是文人仕子不科考直接进入仕途的“终南捷径”,很多诗人想通过此捷径飞黄腾达。玉真公主地位显赫高贵,对
道教虔诚,是文人们结交的重点对象。玉真公主确实与很多诗人都有往来,身边围绕着一批如
李白、
王维、
高适等才华横溢的文人,公主的
道观也成了他们宴集游乐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对诗人们的仕途、文学创作还是宗教信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物生平
帝女出身
玉真公主的名字未有史料记载,字玄玄(一称“元元”,系
清代编者避
康熙帝讳而改)。具体出生年份不详,记录其一生的墓志虽已出土,却早已亡佚。其胞姐
金仙公主出生于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母亲为昭成顺圣皇后
太穆皇后(在世为
燕德妃),长寿二年(693年)正月二日受户婢团儿陷害,被则天女皇杀害。可知玉真公主出生在690年~692年之间。
父亲
李旦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第四子,被武后拥立为帝,后又废为皇嗣,屡经控制、打压。长寿二年,李旦亲近之人刘氏、窦氏以及近臣被武后接连诛杀。此时玉真公主尚在襁褓之中。兄妹三人自幼饱尝丧母的悲痛,成长过程中
政变频发,相依为命,感情深厚。睿宗即位后对二位公主无比宠爱,不惜耗费巨资为二人修建宫观,
李隆基即位后二位公主更是极尽尊荣。
早年入道
唐朝尊
道教为国教,先后有17位公主入道。玉真公主的姐姐
金仙公主初次入道在
神龙二年(706年),
景云元年(710年)十二月,睿宗下《
令西城昌隆公主入道制》。景元二年(711年)正月十八,姐妹二人同时入道,712年两位公主再次共同受篆。姐妹二人入道之处在大内归真观,受篆于
太清观主史崇玄。二位公主入道后,睿宗皇帝分别为二女建筑宫观,并改西城为金仙、昌隆(为避玄宗讳,又言昌宗)为玉真,以人名命名宫观名,为金仙观、玉真观。
访师布道
开元十年(722年),玉真公主到达
王屋山,在玉阳山平阳洞修道,创建了著名的
灵都观。玄宗在
洛阳市为玉真公主建造安国观(原
太平公主宅),规模不在玉真观之下。玉真公主时常代表玄宗从事宗教活动。
司马承祯是玄宗时期的著名道士,玄宗待其优渥,曾数次召见。开元十五年(727年),玄宗令玉真公主及
光禄大夫到王屋山司马承祯处共修金箓斋。
天宝二年(743年)三月,玄宗诏玉真公主至谯郡御真观,代巡天下名山。玉真公主从函谷关一带动身,登华山过
陕西省,四月抵达谯郡御真观举行
道教仪式。回程时,曾停留
太室山(即
嵩山),拜访太室中峰上清羽人焦真静,学习丹田守一之法。五月,行巡
王屋山,朝拜于天坛仙人台。在灵都观适会北岳恒山洞灵宫胡先生,在这里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受箓仪式,请授八篆三洞紫文灵书。此时,玉真公主已“四升仙阶,五授真箓”,所受道法与道阶在唐朝入道的公主中算是最高的一位。
天宝三年(744年),玉真公主自请去除公主
封号,将所有的租税归还朝廷。天宝六年(747年),回王屋山修道。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暴乱,天宝十五年(756年),玉真公主随
李隆基入蜀,于青城山储福宫(观)修道。
暮年流放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唐玄宗入蜀后,太子
李亨未征得玄宗同意,于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玉真公主随太上皇回到
长安。唐肃宗对玄宗多有防范,玉真公主也受到牵连,先被送回玉真观,后又被流放
岭南。最终卒于
宝应元年建辰月(762年3月),享年约70岁。
家族成员
个人影响
玉真公主身为帝女,不仅具有皇室崇道的示范和象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朝廷与士大夫群体联系的纽带。据
唐朝文献记载,玉真公主是最为活跃的女冠公主,频繁出入皇室宫廷,与兄长
李隆基关系密切。玉真公主虽然有超高的身份与地位,但从不恃宠而骄,在文人墨客中广结善缘。据
施蛰存《
唐诗百话》中所述,玉真公主时常召集文人墨客聚会,与唐代诗人往来密切,对诗人的仕途、文学、宗教信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盛唐诗坛的发展。她的
道观也成为诸多士大夫宴游集会的重要场所。
李白
开元二年(714年)玉真公主进入
道教圣地青山城,与李白、
元丹丘结识。开元十二年(724年)秋李白离开蜀地,广事干。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
长安,拜谒玉真公主,但玉真公主到太华峰修炼,两人并没有相遇。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左右,李白与元丹丘第二次入长安,得到玉真公主的提拔,李白被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李白共有3首与玉真公主有关的诗,第一首《玉真仙人词》:
诗中他将玉真公主看作得道的仙子,腾云驾雾,行迹无踪,字里行间流露出赞扬之意。另两首是《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写诗人自己的志向及落魄的处境,期望得到引荐。这两首诗没有直接描写玉真公主,但创作地址在玉真公主的别馆。
王维
玉真公主对王维仕途的举荐之恩,未有确切史料记载。
李隆基与玉真公主兄妹感情融洽,曾带领王维在内的一批近臣到过玉真公主别馆。玄宗即兴创作了一首诗,王维奉和而作《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据考证,此诗作于
开元二十三年至
天宝三年之间。诗中极力赞美玉真公主别馆的环境与文化内涵,也暗示公主深受
李隆基眷顾。
王维虽是信佛之人,却极力赞颂玉真公主的行道活动,羡慕玉真公主能真心修道,并向往这样的生活。虽然考证不出王维与玉真公主关系如何,但至少知道王维对玉真公主抱有称颂的态度。
高适
高适也是盛唐诗人,天宝八年(749年)科考及第,授
封丘县尉。史料未记载高适与玉真公主直接交往的证据,但高适为玉真公主作诗《玉真公主歌》二首:
其一:
其二:
诗中从
唐朝道教的由来,到称颂玉真公主所修习道教的正宗,处处流露出对玉真公主终年学仙修炼的赞美与
爱慕。
储光羲
储光羲曾到玉真公主的山庄做客,与公主一同游览,仅存相关诗作一首《玉真公主山居》:
诗中描写玉真公主的修道隐居生活,直接赞颂玉真公主执着的修道生活。
元丹丘
元丹丘是唐代的著名道士,与玉真公主在
青城山修炼结识,关系密切。
天宝初,元丹丘和
李白因玉真公主举荐,得
李隆基召见。据考证,李白是因为元丹丘的引荐,才得以与玉真公主相识。元丹丘仅存一篇提及玉真公主的作品,名为《玉真公主谒谯郡真源宫受道王屋山仙人坛祥应记》。
张说
张说是玄宗时期的宰相,他与玉真公主有关的两首诗,均为奉和唐玄宗之作。一首五律诗《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题石壁应制》:
另一首为七绝诗《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这两首诗都是奉和
李隆基而作,玄宗临幸宁王
李宪的山池,玉真为陪侍者。关于
张说与玉真公主的关系亦无详细记载,只在《
松窗杂录》中记录了一篇张说被玉真公主所救的故事。
在上几位与玉真公主同时代的文人之外,在玉真公主离世之后,还有不少题咏玉真公主的文人。如
卢纶的《过玉真公主影殿》、
韩翃的《题玉真观李秘书院》、
司空曙的《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张籍的《玉真观》、
李群玉的《玉真公主观》、
王建《过九仙公主旧庄》、
刘禹锡《过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等。
相关争议
《
灵飞经》又名《灵飞六甲经》《唐玉真公主灵飞六甲经》,是一卷经典的
道家经书,主要记录存思、
符箓之法。同时,《灵飞经》还是书法史上有名的
小楷作品。经书上没有书写者的名款,只在最后落款:“
开元六年(738年)二月,玉真
长公主奉检校书”。关于《灵飞经》的书写作者,有玉真公主、
钟绍京、
唐朝无名经生三种说法。元代
袁桷的《题唐玉真公主六甲经》,是提及《灵飞经》作者最早的记载,认为此经书是钟绍京所书。其后明代
王直、
董其昌等人皆支持此观点。
清代学者
钱泳、当代学者
启功先生,则认为是唐经生所作。清代
王澍认为玉真公主可能学过钟绍京的书法,所以被误认为是钟绍京所书。清代陈述古、
石韫玉认定《
灵飞经》为玉真公主亲自手书。
书法作品
《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墓志》
1974年,《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墓志》出土于
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武家村东金仙公主墓,现藏于陕西省
蒲城县博物馆。由玉真公主亲笔手书,是目前唯一可见的
唐朝公主手迹。整篇风格古朴典雅,有
欧体书风之遗韵。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反映了玉真公主书法方面的造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