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原妙(1238~1295),
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破庵派僧,苏州吴江人;俗姓徐,字高峰。十五岁
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修学天台教义。
咸淳二年(1266),隐龙须寺,后再迁武康双髻寺。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登杭州天目西峰入张公洞,闭死关,不越户达十五年之久,后学徒云集,参请不绝,僧俗随其受戒者数万人,
谥号“普明广济禅师”,门下有
中峰明本、断崖了义、大觉祖雍、空中以假等人,世称高峰和尚,有《高峰妙禅师语录》一卷、《高峰和尚禅要》一卷行世。
人物简介
高峰原妙禅师(1238-1295),是
临济宗雪岩祖钦禅师最著名的弟子。苏州吴江人,十五岁
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先学天台教义,二十岁到
净慈寺拜断桥妙伦禅师,立死限三年,勤苦修道。后参叩雪岩祖钦,终获法意。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来到天目山西峰,初于师子岩修茅棚居住,元十八年入张公洞闭死关,直到去世的十五年时间中,足不出关,被世人尊称为“高峰古佛”。在
浙江天目山期间,创立师子院和
大觉寺,参请者络绎不绝,僧俗随其受戒者数以万计。
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一日,焚香说偈坐化而逝,世寿五十八,法腊四十三,
谥号“普明广济禅师”,为南岳第二十二世、
临济宗第十八世。
出家历程
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之法嗣,俗姓徐,苏州吴江人。其母生他之前,曾梦见一僧人乘舟前来投宿,因而生师。原妙禅师刚离开襁褓,就喜欢结坐,每遇见僧人入门化缘,便爱恋不舍,想跟对方走。
原妙禅师十五岁从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学习天台教法,二十岁投
净慈寺,立三年之死限,学习参禅。二十二岁依断桥妙伦禅师请益。妙伦禅师是径山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嗣。在妙伦禅师座下,原妙禅师谨遵师教,一心参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之话头,以至于胁不至席,口体俱忘。但是,却未有发明。当时,雪岩祖钦禅师住在北涧塔。原妙禅师于是怀香,以示求法之诚,前往礼谒。刚问讯毕,祖钦禅师便拈拄杖将原妙禅师打出丈室,然后闭门不出。如此者再三,原妙禅师终于得以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于是教他看“无”字公案,此后,原妙禅师便精勤参究,无有虚日。后来,每次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原妙禅师刚要开口,祖钦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如是情形,发生过好多次。
后来,祖钦禅师赴
处州南明传法,原妙禅师便上双径坐夏。在参堂里,原妙禅师刚用了半个月的功夫,一天晚上,梦中偶然忆起断桥妙伦禅师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忽然疑情大发。精进参究三昼夜,目不交睫。后逢少林忌时,原妙禅师随众到三塔诵经,抬头看见五祖和尚的真赞(画像题赞),“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原)来是这汉”,蓦然打破“拖死尸的是谁”这一疑情。当时,原妙禅师二十五岁。
拜师过程
坐夏结束后,原妙禅师便前往南明,拜见祖钦禅师。祖钦禅师一见他,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者(这)里?”原妙禅师于是大喝一声。祖钦禅师便拈拄杖要打。原妙禅师遂接住拄杖云:“今日打某甲不得。”祖钦禅师便问:“为甚打不得?”原妙禅师一听,便拂袖而出。第二天,祖钦禅师见了原妙禅师,便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原妙禅师道:“狗舔热油铛。”祖钦禅师道:“你那里学者(这)虚头来?”原妙禅师道:“正要和尚疑着。”祖钦禅师于是便走开。从此以后,原妙禅师机锋竞辩,不让于师。
第二年,原妙禅师前往江心度夏。其间,他礼谒了雪窦希叟绍昙禅师。绍昙禅师问:“那(哪)里来?”原妙禅师没有正面答话,却拖出蒲团。绍昙禅师又问:“狗子无佛性,上座作么生?”原妙禅师道:“拖出大家看。”绍昙禅师于是站起来,亲自送他回堂中歇息。祖钦禅师后来移住
伽蓝和天宁,原妙禅师亦皆随而前往,殷勤执侍。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浩浩(纷纷扰扰)时还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原妙禅师道:“作得主。”祖钦禅师再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什么处?”原妙禅师便默然无语。祖钦禅师于是嘱咐道:“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什么处安身立命?”原妙禅师于是谨遵师旨,奋志入
杭州市龙须隐修。他暗自发誓道:“拌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者(这)一着子明白!”就这样,原妙禅师默默地修行了五载。
悟道过程
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将枕头推到地上,“咚”的一声,原妙禅师终于豁然大彻。他欣喜地自言自语道:“如往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原妙禅师悟道后,便留在龙须住山。在这九年期间,其生活极为艰苦。“缚柴为,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
南宋咸淳十年(1274),原妙禅师迁浙江武康双髻山,开法接众,一时学徒云集。
景炎元年(1276),元军南下,为避兵乱,衲子四散,唯原妙禅师独掩关危坐自若。兵乱之后,信众又纷至沓来,原妙禅师每天都应接不暇。不久,原妙禅师便遁于西
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禅师于中经营了一洞室,进退丈余许,名曰“死关”。他将侍者打发走了,以破瓮为铛,日中一食。要进入他隐修的洞室,必须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难得见他一面。在洞室中,原妙禅师曾设“六则垂问”,以验学人——“一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
命根不断?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三曰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四曰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五曰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六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
禅定,不被烧却?”凡此六问,来参者倘若下语不契,原妙禅师即闭关不出。因此,自非通关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后来,原妙禅师的弟子发动信众,就在他隐居地附近,创建了师子禅院,请他出来开堂说法。当时恰好祖钦禅师迁住仰山,给原妙禅师寄来了表示得法之信物——
竹篦和拂子。这样,原妙禅师才肯出来拈香说法。曾有上堂
法语云:“尽十方世界是个钵盂。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
达摩,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什么吃?参!”关于如何参禅,原妙禅师曾作一段较为精彩的开示——“此事只要当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此便是
得力集团时也。更须确其
正念,慎无二心。至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热饥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现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构,也撮得着,只待时刻而已。却不得见恁么说,起一念精进心求之,又不得将心待之,又不得纵之弃之。但自坚凝正念,以悟为则。当此之时,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
六根门头伺候,一切奇异善恶等事,随汝心现。汝若瞥起毫厘着心,便堕他圈缋(huì),被他作主,受他指挥,口说魔话,身行魔事。般若正因,从兹永绝;菩提种子,不复生芽。但莫起心,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xū)然(忽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
圆寂过程
原妙禅师得了
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
元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禅师升座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
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众中还有知落处者么?”说到这里,便沉默良久,接着又说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半上午的时候,原妙禅师突然说偈云: “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
须弥山。”说完,豁然而逝。
禅学
高峰原妙继承了佛教注重自身内在修证的本色,不住官寺,结庐庵居,隐于山林,随缘宣阐法要,同时,提倡禅净融合与禅教会通,吸引着各方行者和善士前来参学,之后又将此禅风传到大江南北、云南,乃至日本、韩国等地区——而这都源自于湖州。作为
临济宗祖庭之一的
伽蓝山万寿禅寺也是元代
禅宗思想重要的弘法道场,前来参禅问道的贤士摩肩接踵,从这里走出去的禅宗大德不胜枚举。在元代,
湖州市也是禅宗其它派系禅师经常驻锡的地方,到处都留有他们孜孜弘法的身影。
原妙的禅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也可以作为修习的三个阶段,那就是从看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出发,运用“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的观念和方法,实现“无心
禅定”的最高境界。
人物年表
师之母周氏梦僧乘舟投宿而孕。
三月二十三日申时师生于
吴江区(今苏州吴江区)王家桥,序十三。父徐公,母周氏。才离襁褓即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游。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嘉熙四年(1240)·庚子·三岁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淳二年(1242)·壬 寅·五岁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淳祐六年(1246)·丙 午·九岁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师在吴江王家桥俗家
恳请父母准许
出家,投嘉禾乌戍(今嘉兴乌镇)
密印寺法住为师。
于密印寺发为僧,法名原妙
受具足戒。
始习天台教观。
宝祐四年(1256)·丙辰·十九岁
习天台教观。
立三年死限学禅。
请益断桥
妙伦禅师,妙伦令师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头。于是胁不至席、口体俱忘,或如厕惟中单而出,或发函忘扃鐍而去。
时同参僧显慨然曰:“吾己事弗克办,曷若辅之有成。”朝夕护持惟谨。
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头一年有余,被三年之限所逼,但仍不得要领。
时雪岩祖钦禅师由湘西道林禅寺(在今
岳麓山)来杭州净慈北涧塔院寓居,师受台州净兄指引欣然怀香往诣。方问讯插香,即被一顿痛拳打出并关却门。师一路垂泪,回至僧堂。
次日粥罢,复诣北涧塔院,方始得亲近雪岩祖钦禅师。
祖钦问已前做处,师一一供吐,并当下便得剿除日前所积之病。祖钦令师看个“无”字,从头开发做工夫一遍,如暗得灯,如悬得救,自此方解用工处。又令“日日上来一转,要见用工次第。如人行路,日日要见工程。不可今日也恁么,明日也恁么。”
每日才见入来,祖钦便问“今日工夫如何?”因见师说得有绪,后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阿谁与你拖者死尸来?!”声未绝,便以痛拳打出。每日如是问,如是打,不知其几。
值祖钦禅师应请赴
处州(今浙江丽水)南明佛日禅寺,临行嘱师云:“我去入院了,却令人来取你。”后竟绝消息。
师与常州泽兄欲结伴同往
南明,先至吴江王家桥俗亲处整顿行装。不期俗亲念师等年幼,又不曾涉途,屡将师行李度牒收却。
二月初一,师等因诸方挂搭皆不可讨,挑包上径山(余杭径山寺),参堂半月。
三月十六夜,师梦中忽忆断桥妙伦和尚堂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自此疑情顿发,打成一片,直得东西不辨,寝食俱忘。
三月二日(
达摩忌日)辰巳间,师于廊下行,见众僧堂内出,不觉混于队中至三塔阁上讽经,抬头忽睹五祖法演和尚真赞末后两句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这汉。”师日前被祖钦所问“拖死尸”句子之疑蓦然打破,直得魂飞胆丧,绝后再苏,何如放下百二十斤担子。满前立三年之限。师欲造南明佛日寺
祖钦和尚处求决,怎奈日近
结夏安居,欲待解制后南下。
诣南明,祖钦一见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遮里?”师便喝,祖钦拈棒欲打,师把住云:“今日打某甲不得!”钦曰:“为甚么打不得?”师拂袖便出。
翌日,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狗热油铛。”钦曰:“你那里学遮虚头来。”师云:“正要和尚疑着。”钦休去,自是机锋不让。
师自忖于祖钦室中累蒙煅炼,明得公案,亦不受人瞒,及乎开口。心下又觉得浑了,于日用中尚不得自由,如欠人债相似。
师欲在祖钦处终身侍奉,然同行泽兄有他山之行,遂同行参学。
四月十五日,师于温州江心寺度夏。
师在外参学
夏,祖钦离台州仙居护圣禅寺至湖州道场山做挂牌。
师由天台国清过庆元府(宁波)
雪窦寺,见
西江谋、希叟绍昙二禅师,并寓雪窦度岁。
元旦过,希叟绍昙问师曰“那里来?”师抛下蒲团,昙又问“狗子佛性你作么生会?”师云“抛出大家看。”昙自送归堂。
正月,师赴道场山随侍祖钦。
祖钦迁住湖州
光孝寺(即天宁万寿禅寺),师亦随侍。其间祖钦诘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师答云:“作得主。”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师无言可对,无理可伸。主人公毕竟在甚处安身立命。”师虽信得及遵守此语,然自忖资质迟钝,转见难明。
是年冬,师遂奋志入浙江临安东天目龙须山。自誓曰“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遮一着子明白!”
咸淳三年(1267)·丁 卯·三十岁
师在东天目龙须山
师在东天目龙须山
夏末,雪岩祖钦禅师移住仰山太平兴国禅寺(今江西宜春
仰山栖隐禅寺)。
咸淳六年(1270)·庚 午·三十三岁
师在东天目龙须山
师一日寓龙须庵,睡中正疑“主在甚么处”时,忽同宿道友推枕子堕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如在网罗中跳出,追忆日前所疑,佛祖讹公案,古今差别因缘。恰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
无为,
十方坐断。(开悟)
师致书仰山,祈祖钦印证,即《仰山老和尚疑嗣书》。
咸淳八年(1272)·壬 申·三十五岁
师在龙须经及九年,缚柴为,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尝积雪没龛,旬余路梗绝烟火,众人咸谓师死矣。及霁,有人入山,见师正宴坐定中如初。
师迁武康双髻庵(今浙江德清莫干山双髻峰),盖和庵主攀缘又上一棱层之意也。学徒云集,然庵小难容,乃拔其尤者居之。
是年春,师就庵示众。乃云:“谈玄谈妙,说性说心。攒花簇锦,巧妙尖新。如麻似粟,从古至今。莫不皆是乘虚接响底汉,倚草附木精灵。山僧虽是他家种草,决定不向遮里藏身。既然如是,且道今日为众开堂。斩新条令一句又作么生?”喝一喝云:“符到奉行。”
师在武康双髻庵领众熏修。
德祐二年(1276)·丙 子·三十九岁
师在武康双髻庵领众熏修。
是年正月,元军南下,徒众四散避祸,惟师闭门庵中,绝食兼旬,危坐不动。时局稍定,户屦纷至。
师在武康双髻庵领众熏修。
景炎三年(1278)·戊 寅·四十一岁
师在武康双髻庵领众熏修。
至元十六年(1279)己 卯·四十二岁
二月,宋元崖山海战。
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殉国,
南宋亡。
是年春,师避入西天目之师子岩。
弟子法升等追寻继至,为葺茅盖头。
未几,慕膻之
蚁后集,师乃迁岩西
石洞(张公洞),于石洞内营小室丈许,榜曰“死关”。悉屏给侍服用,不澡身、不剃发,截瓮为铛,并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断缘,虽弟子罕得瞻视。乃有“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
禅定,不被烧却?”三关语以验学者,云:“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
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倘下语不契,遂闭门弗接。自非具大根负大志,鲜不望崖而退。
众弟子共筑师子院(今西天目禅源寺)以居,公推明初为院主。
师在西天目师子岩张公洞(死关)
断崖了义年十七,来山诣师,并给侍左右,名从一。
师在西天目师子岩张公洞(死关)
至元二十年(1283)· 癸未·四十六岁
师在西天目师子岩张公洞(死关)
师在西天目师子岩张公洞(死关)
至元二十二年(1285)·乙酉·四十八岁
师在西天目师子岩张公洞(死关)
中峰明本年二十四,从师剃染。
至元二十四年(1287)·丁亥·五十岁
雪岩祖钦示寂,终前将
竹篦尘拂及绿水青山同一受记语来授师,并作偈云:“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虚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怀中瓣香始于人天前拈出。道风所届,日益远播,遂有他方异域,越重海逾万山而来者矣。
是年冬,众请师开堂,遂就石室内拈香祝圣罢,次拈香云“此一瓣香,不假壶中日月,亦非劫外春风,几番亲遭毒手,直得八面玲珑。如今放下也,地摇六震,拈来则塞破虚空,且道不拈不放一句又作么生?”喝一喝,作女人拜,“向炉中,供养前住仰山戴角披毛无鼻孔底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师子院众说法。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师子院僧众说法。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师子院众说法。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师子院僧众说法。
是年春,鹤沙(今在上海境内)提举(官名)
瞿霆发对师归敬有年,终得登山一瞻师颜。一见机契,即舍田庄为供。师辞不受,瞿公舍心益坚,乃命僧议以此田岁入,别于西峰建一禅刹。请于官而后营之。师欲不从,不可得也。爰得胜地,名
莲花峰,冈脉形势,天造地设。得请以“大觉禅寺”为额,请祖雍权管寺事。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众说法。
至元三十年(1293)· 癸巳·五十六岁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众说法。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众说法。
师不离张公洞(死关),于石室中为众说法。
十一月二十六日,祖雍偕明初来省师,师竟以末后事付嘱。遂取两真轴,口占二赞乃书之。
腊月初一,上堂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平人,自领去也。大众!还有知落处者么?”良久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众皆哀恸不已。辰巳间,师说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
须弥山。”泊然而寂。世寿五十八,腊四十三。弟子百人,受戒请益者万数,远近奔赴,燃香臂顶,恸哭填咽。
腊月廿一,弟子遵遗命,塔全身于“死关”。
人物史料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相关记载:
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摘录)
原妙在发挥
禅宗思想“明心见性”的思想时,反对故意追求,反对执着于古人语句,而着重强调“必须自然入于无心
禅定”。具体说来,就是要下大决心,专心地去想诸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样一些问题,(中略)就会到达“不动不摇,无来无去,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一如“夫子三月忘味,
颜回终日如愚,
贾岛取舍推敲”的境地,而“此等即是无心之类”。从而也就会顿然觉悟到“元来尽大地是个选佛场,尽大地是个自己”。他反覆强调,这种觉悟的得到“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而是如同“电光影里穿针相似”。
洪乔祖〈高峰原妙禅师行状〉(摘录自《高峰原妙禅师语录》卷下)
师讳原妙,号高峰,吴江人,俗姓徐。母周氏,梦僧乘舟投宿而孕,宋·嘉熙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时生。才离襁褓,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游。十五岁,恳请父母
出家,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十六剃发,十七受具,十八习天台教,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一日父兄寻访,巍然不顾。
二十二,请益断桥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于是胁不至席,口体俱忘。或如厕,惟中单而出;或发函,忘扃鐍而去。时同参僧显概然曰:“吾己事弗克办,曷若辅之有成,朝夕护持惟谨。”时雪岩钦寓北涧塔,欣然怀香往扣之。方问讯,即打出闭却门。一再往,始得亲近。令看无字。自此参扣无虚日。钦忽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声未绝即打。如是者不知其几,师扣愈虔。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高峰原妙禅师》(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