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唐朝宰相
刘文静(568-619年),字肇仁,祖籍徐州市(今江苏徐州),出生于京兆武功(今武功县)。唐初宰相、开国功臣,为隋上仪同三司刘韶之子。
刘文静出身于彭城刘氏。容貌俊伟、才干卓绝多谋略。隋末担任仪同三司、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县令,与晋阳宫裴寂和太原留守李渊及李世民结交,后因与瓦岗军李密有姻亲而下狱。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助李渊晋阳起兵,后出任大将军府司马,奉命出使突厥,带回狼军与战马。跟随李渊西取关中,率部击败隋将屈突通和武牙郎将桑显和,唐国公李渊攻取长安后,担任丞相府司马,爵封鲁国公。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成为宰相;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薛举,因秦王李世民生病,刘文静统兵出征战败,被削除官爵;后跟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因功恢复爵位,担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武德二年(619年),因与裴寂不和,自认功勋才能不在裴寂之下,酒后狂言,被爱妾告发,后以“谋反罪”被杀,终年五十二岁。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李世民为其平反,恢复其官爵,后配享高祖庙庭。
人物生平
初仕隋廷
刘文静出身于彭城刘氏,字肇仁,京兆武功人。容貌俊伟,才华出众多谋略。祖父刘贵用曾任隋朝石州刺史,刘文静因其父刘韶战死而继承仪同三司之职,后担任晋阳县令,并与晋阳宫监裴寂成为好友。
谋划起事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文静认为太原留守李渊志向远大,李世民豁达神武,便与李渊父子结交。后刘文静与瓦岗军首领李密具有姻亲关系,被隋炀帝杨广关押进入太原牢狱。李世民入狱探望刘文静,认为其可以共谋大事,询问其对天下时局的看法。刘文静认为天下群雄并起,应顺应时局,招募人才,举旗起事,乘虚夺取渭河平原,开创帝业。于是李世民暗中谋划起事,招揽人才,又担心李渊不赞同起事。刘文静知道李渊与裴寂关系亲厚,打算让裴寂前去劝说,于是将裴寂引荐于李世民,三人共同谋划起事。
当时突厥攻打马邑(今山西朔州),李渊派遣太原市副留守高君雅统兵与马邑知府王仁恭一起抵御突厥,后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遭到弹劾,十分担忧。李世民派遣刘文静与裴寂劝说李渊起事,认为天下大乱已起,李渊深受猜疑,恐怕难以保全自身;晋阳地区兵强马壮、府库充盈,关中地区为四川省,代王杨侑年幼,如果李渊起事西取关中,可以成就大业。李渊赞同起事,于是李世民暗中招募勇士,并与刘文静等人约定起事日期,后因李渊被隋炀帝赦免释放而暂缓。不久,李世民让刘文静假造隋炀帝杨广的敕书,宣称将征召太原市、西河(今山西汾阳)、雁门(今代县)和马邑四郡百姓远征辽东,导致百姓民心恐慌。后刘文静不断劝说裴寂催促李渊起事。
辅佐起兵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马邑知府王仁恭后自称天子,后联合突厥欲攻打太原。李渊命令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以抵御刘武周为由四处招募兵马,十余日便招募近万士卒,后刘文静与裴寂假传敕令,取出宫监库物装备招募的士卒。太原古县城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李渊募兵产生猜忌,欲趁晋祠祈雨之际谋害李渊。太原市乡长刘世龙获悉消息后密报李渊,后李世民派遣刘文静与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五月,李渊让李世民于晋阳宫外设下伏兵,召集王威与高君雅前来议事,后刘文静带领刘政会前来密报王高二人谋反。刘文静、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等人将高君雅、王威抓捕下狱,李渊父子正式举兵起事。
六月,刘文静劝李渊交好突厥,获取突厥士兵与战马的支援。后李渊建立大将军府,刘文静担任司马之职,并派遣其出使突厥。刘文静游说突厥阿史那·咄吉世,许诺攻取长安(今西安市)后,财帛金宝归属突厥。始毕可汗赞成并派遣部将康鞘利统率两千骑兵跟随刘文静南下,同时献上战马千匹。李渊知道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刘文静的功劳。
九月,李渊统帅大军西取渭河平原,留刘文静辅佐李建成统率数万兵马屯兵永丰仓(今陕西华阴),镇守潼关县防备隋将屈突通。后屈突通听说李渊西入关中,亲率数万隋军支援长安,被刘文静率部阻挡在潼关。十二月,刘文静与屈突通对峙于潼关一月有余,隋武牙郎将桑显和率部偷袭,刘文静与段志玄苦战半日,死伤数千人,待桑显和统率的隋军疲惫后,派兵秘密绕到桑显和背后,最终击败隋军。这时屈突通依旧拥兵数万,留部将桑显和镇守潼关,后率部东归洛阳市,刘文静派遣部将窦琮追击,擒获屈突通并送往长安,此后刘文静率部继续东征,攻占弘农郡(今河南灵宝),攻取新安(今新安县)以西之地。李渊攻取渭河平原后,刘文静因功被封为丞相司马光禄大夫,爵封鲁国公
开唐建功
武德元年(618年),高祖李渊接受隋帝杨侑的禅位,建立唐朝。刘文静被授予纳言之职,成为唐朝的宰相。后高祖李渊诏令赏赐太原元谋功臣,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获得“特恕二死”的特权。因唐朝初建,制度仍不完善,高祖李渊命令刘文静等人重新修订《开皇律》,并作为通法使用。六月,西秦霸王薛举派兵攻打泾州(今泾川县),高祖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担任元帅,刘文静担任元帅府长史,统率八位总管出征抵御薛举。次月,薛举攻打高(今陕西长武),秦王李世民据守不出,后因李世民生病,将唐军指挥权交给长史刘文静与司马殷开山,并告诫二人要固城据守,不要贸然出击。但刘文静采纳殷峤之策,陈兵于高墌城西南,却不设防,被薛举派兵偷袭大败而归,后被削除官爵。
八月,薛举派遣其子薛仁杲统兵围困宁州,欲乘胜直取长安,后薛举病逝,薛仁继位为帝。李渊再次任命秦王李世民担任元帅,统兵出征西秦,刘文静随军出征。秦王李世民屯兵高墌,与西秦军相持六十余日,后薛仁杲粮尽,李世民于浅水原诱敌决战,大败西秦将领宗罗,最终薛仁杲投降唐朝,刘文静因参与平定薛仁杲的功勋,被高祖李渊恢复爵位,又任命为民部尚书及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之职。次年跟随秦王李世民镇守长春宫(在今大荔县)。
蒙冤被杀
刘文静自认为功勋与才能均在裴寂之上,却位居其下,心中不满。每次上朝议事时,总是与裴寂意见相反,两人矛盾逐渐加深。后来,刘文静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饮宴,酒后口出怨言,拔刀击砍庭柱,声称要斩杀裴寂;家中又发生一些怪事,刘文起非常担忧,便招来巫师作法。刘文静失宠的小妾将事情告诉其兄,后其兄告发刘文静谋反。高祖李渊派遣裴寂与萧瑀审讯此案,刘文静面对审问,认为他东征西讨,地位不如裴寂,才会酒后心有怨言。李纲与萧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秦王李世民也积极保全刘文静,认为他参与晋阳起兵,从平京师,但与裴寂地位差距悬殊,只有不满之意,并无谋反之心。
但裴寂认为刘文静才华出众,性格猜忌阴险,丑言怪节已是悖逆之状,而天下未定,外有强敌,赦免刘文静,是后患无穷的事情。于是高祖李渊处死刘文静,终年五十二岁,其弟刘文起也一同被杀。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李世民恢复刘文静的官爵,并命其子刘树义承袭鲁国公爵位,并打算将公主嫁给他,后刘树义与其兄刘树艺不满刘文静被杀,参与谋反,后被杀。天宝六年(747年)正月,李隆基李隆基将刘文静配享高祖庙廷。
人物评价
后晋的刘昫在《旧唐书》中认为,刘文静施展合纵连横的智谋,建立缔结盟友的功勋,没有思考荣辱的机智,却行为轻率浮躁,最终贻害自身,十分可惜。北宋欧阳修宋祁在《新唐书》中认为,刘文静与裴寂身具卓越的才华,跟随李渊建功立业;刘文静冲锋陷阵获封官爵,裴寂却因亲近于高祖李渊而获得高位,这便是外臣更容易被利用,而近臣很难被疏远。
南宋文学家洪迈认为,刘文静辅佐李渊建唐功勋卓著,与辅佐曹操建立曹魏荀彧,辅佐宋武帝建立刘宋刘穆之,辅佐高洋建立北齐高德政,辅佐杨坚建立隋朝高颎是齐名的。
元代史学家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认为,刘文静兵败浅水原被贬为庶人,最终更是被诛杀,而裴寂也曾兵败度索原,却官爵如旧,这是李渊赏罚不明驾驭臣子的手段。
人物作品
全唐文》现存刘文静作品两篇,为《引重臣共食奏》和《谏文》。
人物争议
高墌之败争议
根据《旧唐书·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文静传》和《资治通鉴·卷一八五》中记载,刘文静担任秦王李世民的元帅府长史,与薛举对峙于高墌城,后李世民生病,将唐军指挥权交给刘文静和殷峤,两人不顾李世民的劝阻,出兵被薛举击败。而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杜文玉认为,高墌之战的失败,主要责任在于刘文静与殷开山,二人违反李世民的军事部署,但当时李世民仍在军中,刘文静与殷开山如此大的军队调动,李世民作为军事统帅不会不知道,一点责任都没有不太现实。
死因争议
对于刘文静的死因,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大体相同,刘文静被告发“谋反”,外加他与裴寂有嫌隙,被裴寂落井下石。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刘文静是唐朝与突厥联系之人,但李渊西取关中后,与突厥关系逐渐疏远,刘文静被杀与此有关。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认为,李建成被册立为太子后,李唐内部矛盾激化,李建成与李世民各自收拢人才,而裴寂和刘文静便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代言人,其实刘文静死于党争,作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担负联络突厥的使命,帮助秦王府发展壮大实力,再加上刘文静酒后失言,这才招来杀身之祸。学者董理认为,刘文静作为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是李世民权力斗争的工具,与李渊之间的矛盾发展到非常尖锐的地步,李渊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决定要除掉刘文静的。学者任士英认为,刘文静的被杀,主要是因为功劳太大遭到李渊猜忌,而他个人的过失也加剧李渊的猜忌之心,这是封建君臣关系恶化的必然结果。
轶事典故
刘裴争功
唐朝建立后,刘文静自认为功绩在裴寂之上,但地位却在裴寂之下,认为这种安排不合理,当时裴寂非常得宠,高祖李渊不仅赏赐给他无数的珍宝,对他的称呼也是当年两人是同僚时的“裴监”,可见李渊对裴寂的宠信。某天,刘文静上奏认为,高祖李渊已经成为皇帝,所有臣子在皇帝面前都应该称呼姓名,皇帝的宝座也不应该让臣子坐,如果失掉秩序,这不是长久之道。李渊非常不高兴,但仍认为对于旧同僚,不应该忘掉过去的交情。
力排众议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对起事不太乐观,想要西取渭河平原,但仍不想放弃太原,刘文静认为应与突厥议和,利用金银布帛安抚住突厥,于是李渊写信给突厥阿史那·咄吉世,约定攻取关中后金银财宝归属于突厥,但始毕可汗却提出李渊要自立为天子,这个条件李渊是暗中窃喜的,准备答应下来,但刘文静表示发对,认为称帝会暴露野心,成为众矢之的,成为隋朝与各地割据势力的共同打击目标。但李渊担任会失去突厥的支持,刘文静认为突厥只贪图钱财,不必忧虑。但李渊的很多部属也主张称帝,最后刘文静力排众议,认为李渊集团不是农民军,必须依靠贵族和豪强,如果称帝可能就会失去勋贵集团的支持。最终李渊同意刘文静的主张,拒绝了突厥提出的自立天子的要求。
劝降潼关
隋益宁元年(617年)十二月,隋将屈突通与刘文静在潼关对峙一个多月,后屈突通派遣部将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却被刘文静等人苦战击溃。这时有人劝说屈突通投降,但屈突通认为隋朝皇帝对他非常优待,他不应该在困难时背叛隋主,还指着自己的脖子说要为国家挨上一刀的话来勉励将士。李渊曾派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却被杀害。后来长安被李渊攻取后,屈突通留下桑显和镇守潼关,他带领剩余隋军主力投奔洛阳市,不过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唐朝。刘文静便派遣部将窦琮和桑显和前去追击,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降,但屈突通不为所动,还主动射杀儿子屈突寿,桑显和劝说隋军投降,屈突通知道大势已去,便下马向东南方向叩首,认为他已经尽力,没有辜负隋炀帝的信任。最终屈突通被擒后送往京师长安,但李渊没有杀他,反而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统一建立功勋。
家族成员
注:以上资料信息来源于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说唐演义全传》中的刘文静,原为定阳王刘武周的兵部尚书,与李靖是同窗好友,后为李勣一封书信劝降,杀死刘武周归顺唐朝,被李渊任命为兵部尚书。因惧怕刘武周冤魂,在家中秘密供奉刘武周的雕像,后被妻弟马伯良告发谋反,满门被杀。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运河 大运河 (1987).豆瓣电影.2023-05-14
秦王李世民 (1992).豆瓣电影.2023-05-14
唐太宗李世民 (1994).豆瓣电影.2023-05-14
隋唐英雄传 (2003).豆瓣电影.2023-05-14
秦王李世民 (2005).豆瓣电影.2023-05-14
开创盛世 (2006).豆瓣电影.2023-05-14
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2023-05-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初仕隋廷
谋划起事
辅佐起兵
开唐建功
蒙冤被杀
人物评价
人物作品
人物争议
高墌之败争议
死因争议
轶事典故
刘裴争功
力排众议
劝降潼关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