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
福建省龙岩市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冠豸山(Guanzhai Mountain),又称莲峰山、东田石,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总面积约123平方千米,有闽西三江“上游第一观”“客家神山”之美誉,同时还与武夷山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称。
冠豸山风景区地处中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降雨量大,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无霜期较长。冠豸山地处武夷山脉西南段,属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华夏古陆永梅凹陷带的中部,发育有完整一套由海相演变为陆相的沉积地层。冠豸山属单斜式丹霞地貌,主体是壮年早期的典型代表,有七十余处丹霞石墙群,六十余处丹崖赤壁,还有狭窄的流水侵蚀峡谷,众多单面山峰丛,常年不枯的天池和水蚀沟槽,是中国丹霞地貌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丹霞地貌及其生物群落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连城县志记载,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县设置以来,冠豸山就开始被发掘、建设,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如今的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獬豸冠、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等景区组成,集“山、水、岩、泉、寺”为一体,具有观光休闲、体育运动及科研科普等多种功能。此外,冠豸山的人文资源极具特色,以书院著称,有宋代以来修建的古书院,如“仰止亭”“丘氏书院”“樵唱山房”“修竹书院”等。除书院外,山中还留有40余处摩崖石刻,是研究县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
2009年,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建立,于2011年揭碑开园。此外,冠豸山还是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资源保护类)。2024年12月,冠豸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由来
冠豸山,宋称“东田石”;元时,因山形似瓣瓣舒展的荷花,称为“莲峰山”。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代县尹马周卿率千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云栈、丹梯、芙蓉坡、金字泉、小峒等十三景,用篆文、隶书刻于石,其一曰“冠豸”,后来便以“冠豸”之名替代“莲峰”。明清时期,冠豸山地区理学昌盛,文人追求修心养性、遏制私欲、维护纲常,獬豸刚直不阿、明辨是非的精神受到推崇,“冠豸”这与獬豸有关的山名,得到文人的认同,同时“豸冠”的含义也契合了历代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冠豸山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县境内,地处福建省西南部、武夷山脉西南段,属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过渡地带,毗邻江西省广东省两省,介于东经116°45′19″~116°53′17″、北纬25°39′59″~25°46′11″之间。冠豸山风景区总面积123平方千米,主景区面积82.65平方千米,东临永安市,西界长汀县,南靠龙岩市、上杭县,北倚清流县
气候
冠豸山风景区地处中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东南距海岸约250千米,受海风调节,冠豸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18.7℃到21℃之间,最低气温零下5.6℃,最高气温37.9℃。冠豸山地区全年降雨量大,年降雨量1031毫米~1369毫米,全年霜期在65天左右,无霜期较长,全年日照时间1804~2060小时,全年平均风速为1米每秒,最大风速达8米每秒。
地质
冠豸山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西部、中原地区古陆永梅凹陷带的中部。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南地层区之武夷地层分区,完整发育了一套沉积在华夏古陆之上、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由海相演变为陆相的沉积地层。冠豸山出露地层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浅海—次深海相碎屑岩(中浅变质岩),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碎屑岩,晚侏罗世—白垩纪陆相火山岩,晚白垩世红色碎屑岩,新近纪玄武岩及第四系。
燕山中期,为中国东南部板块碰撞最强烈时期,地壳受到强烈挤压,形成前陆造山带,造成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到了燕山晚期,随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减弱,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裂陷带,控制了白垩纪沉积—火山盆地的形成和分布。晚白垩世,受连城一上杭北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控制,连城一带的断陷盆地形成。白垩纪末期,连城红层盆地被沉积物充填,形成现代红层盆地分布格局。古近纪晚期,喜马拉雅山脉运动使地壳抬升,盆地开始成为流水外流的剥蚀区。大约在上新世,紫红色碎屑岩被抬升至侵蚀基准面之上,受构造倾斜作用,形成向东倾斜的单斜岩层,并接受古文川溪等地表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开始丹霞地貌发展、演化。至今,丹霞地貌迁移至冠豸山、马头石山及其以东地区,并且发育单斜堡峰、墙峰、柱峰等正地貌和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紧密相间的峰丛—峡谷地貌组合,呈现出中年早期丹霞地貌景观。
地形地貌
冠豸山是闽西南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其最高主峰五老峰海拔661米,风景区相对高度为150~310米,冠豸山整体地貌主要是向南东东作15~28度缓倾斜。冠豸山风景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主要有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和地质灾害遗迹。其中,丹霞地貌是景区的主要地貌景观,密集的丹霞石墙、峡谷群、单面山峰丛和崖壁竖向沟槽极为发育,同时盆地内发育多组节理构造,相互交切,形成高密度石墙群、单面山峰丛、丹崖赤壁、狭窄的流水侵蚀峡谷,二者共同构成冠豸山紧闭型峰丛—峡谷地貌组合。冠豸山岩溶地貌主要集中在赖源地带,多见于溶洞群以及山地、水体景观,局部可以形成石笋、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观。冠豸山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遗迹主要为崩塌遗迹,崩塌的岩块形成了独特的洞穴景观,如虎崖、仙人谷、藏靴洞等景点。冠豸山丹霞地貌中发育的堡峰、墙峰、峰墙、墙峰丛为其特色造型地貌,与纵横交错的大小线谷、巷谷和峡谷共同构成冠豸山紧闭型峰丛—峡谷地貌组合。
水文
冠豸山景区内水文景观众多,曲溪的三将军山顶水源倾注三路,分别达闽江、九龙江、汀江,故有“水流三江顶”之说,冠豸山石刻“上游第一观”就源出于此。
景区内还有石门湖,原为石门岩,20世纪70年代拦溪筑坝,建成人工湖泊,容量327.2万立方米,水源基本上来自景区内部地域的雨水截流与泉水,水质优良,被称为“小桂林”。除此之外,在旗石寨后的峰岩有一石仓瀑布,昔称“鹫峰瀑布”,为连城县昔日八景之一。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冠豸山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紧相毗连,良好的生态使众多动物在这里得到繁衍。目前已发现的动物有华南虎梅花鹿、石豹、熊瞎子、大小灵猫科猕猴海南鼯鼠、山源、乌獐、山羊、水獭亚科鳞甲目等100多种珍贵兽类;有鹤鸪、斑鸠、虎皮鹦鹉锦鸡、画眉、山鹰啄木鸟科山雀科麻鹩子柳莺属、鸳鸯、翠鸟科等300多种鸟类。其中,华南虎、梅花鹿、大小灵猫等动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熊、石豹、猕猴、啄木鸟、虎皮鹦鹉、锦鸡等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除此之外,冠豸山地区还有多种生物栖息地,包括雨蛙相亲区、蝙蝠观赏区、红鲤鱼观赏区、松鼠观赏区。
植物
冠豸山森林主要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属中国三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具有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的典型性、多样性和系统性。其中,常绿阔叶林是冠豸山风景区赖源景区占优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坡和山麓。群落结构较复杂,木质藤本较粗大,有出现枯倒木等现象。组成乔木层的主要种类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等科属中的常绿树种。除此之外,冠豸山景区灵芝庵还分布有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北美枫香真榊朴树、细齿叶检、轮叶蒲桃、杜鹃、栀子等。在冠豸山风景区的针叶林大都是阔叶林破坏后由针叶树作为先锋树种发展起来的次生林或者是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长苞铁杉林等;景区内的竹林则主要有毛竹林和石竹林两个群系,在冠豸山的灵芝峰还分布有小面积的桂竹林。同时,冠豸山风景区灌丛的群落结构简单,以灌木层为主,主要类型有橙木灌丛林和小叶赤楠灌丛林,高度一般在1.5~2.5米之间,草本层高为0.4~0.9米,另外也有一些小藤本植物
根据1997年的观测调查,冠豸山风景区及赖源景区内维管植物有185科992种(包括栽培植物),包含蕨类植物门31科103种,裸子植物7科16种,被子植物门147科87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福建柏、紫楠、半荷风花榈木等;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苞铁杉等。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冠豸山自宋代开始兴起理学,众多理学家先后在这里结庐治学、著书立说,也留下了众多的讲学场所,使之成为连城当地的文化摇篮,这也奠定了冠豸山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明清时期理学的昌盛,文人纷纷追求修心养性、遏制私欲、维护纲常,獬豸这种神兽因代表刚直不阿、明辨是非的精神而被推崇。冠豸山之名本就与“豸冠”相近,又有文人发现其山形与“獬豸冠”相似,冠豸山之名开始被赋予“清廉、正义”的含义。后来冠豸山更是被客家人誉为“正义之山”,也被客家人视为“客家神山”。
建设历程
连城县志记载:“盖是山开自柬元,盛于明中叶,残于清束战乱。”自从南来初年,即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连城县设置以来,冠豸山就被发现,并不断地被开发建设着,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古代建设历程
赵光义年间(990~994年),文亨罗氏太郎在灵芝峰下西侧修建了一个三层圆状八角亭书斋,名为“仰止亭”。
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元年(1128年~1131年),丘鳞丘方叔侄幼时在五老峰下结庐读书,后皆中进士。丘氏后裔为彰先祖,把他们的读书处建成书院,称“丘氏书院”。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代理县尹马周卿率千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云栈、丹梯、芙蓉坡、金字泉、小崆峒等十三景。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冠豸山的寨门开始修建,由县尹马周卿主持。
元至正年间,沈得卫在灵芝峰下的西北麓,建“樵唱山房”,并隐居于此。
宋元佑年间,冠豸山当地居民就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冠豸山成为文人雅士吟诗斗酒之地。
在五老峰下西侧建“修竹书院”。
明弘治五年(1492年),县令关重修加固寨门。原设东、西、南、北4座寨门,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其余寨门尚完好。
明万历年间,隐士谢浚在灵芝峰下建“东山草堂”。
清乾隆丙寅(1746年)夏,县令秦士望,在一线天口下方,主持兴建“五贤书院”,内有五贤堂、正谊堂、达观亭、泽物泉、睇石馆、梯月楼、凝碧山房、魁星楼、止窝、最深处等20景。
现代建设历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冠豸山众多建筑遭受破坏。20世纪70年代末,民间组织发起募捐集资修复灵芝庵。
20世纪80年代起,连城县建设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考察评价,逐渐开始建设现代化景区。县政府每年组织数万人次上山植树绿化,并颁布封山育林和严禁开山炸石的通告,同时开始整修景区内外道路。
1984年,县政府拨款修凿后山蚁蚣路、仙女池等景点路线,购置石门湖游艇。
1985年,开发寿星岩,新建长寿亭,增添“人长寿”等多处石刻,修复部分景点建筑。
1986年6月,冠豸山报批建设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并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游览简史
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二月,文亨罗姓儒士敦请被称为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到仰止亭讲学四年。期间,他的五世裔孙罗良凯亦在仰止亭就读,并与当时结庐冠豸山治学的连城人丘鳞、丘方叔侄友善往来。丘鳞、丘方还与在石门岩“尚友斋”隐居的邓旦相交,时常诗酒相娱。
清康熙年间,隐居冠豸山的林赤章、李森、童日鼎、董若水,号称“四愚”,分别在却尘岩、修竹书院、芳兰谷等处结庐,研讨理学,吟咏人生。
清雍正至乾隆,晚年的童龙俦回归故乡连城,隐居于冠豸山十余年,苦心钻研学问,整日与“孤馆寒灯”相伴。
1824年,民族英雄游览冠豸山时闻听灵芝峰下朗朗书声后为谢氏“东山草堂”题字曰:江左风流。
方位布局
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3平方千米,素有“阳刚天下雄、阴柔举世媚”之美誉,集“山、水、岩、泉、寺”为一体,“雄、奇、幽、秀、绝”诸特点于一身,堪称“北夷南豸、丹霞双绝”。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冠豸山、九龙湖、竹安寨、石门湖等景区组成。
冠豸山景区位于名胜区中心位置,主要有五老峰、灵芝峰、一线天、生命之根、凝碧山房、仰云亭等景点,还有众多摩崖石刻。九龙湖景区位于名胜区东北部,主要的景点是大回环。竹安寨景区毗邻九龙湖景区,位于名胜区北部,主要景点有女儿涧、摩天岭、雄鹰展翅等。石门湖景区位于名胜区南部,马鞍寨、映山亭、翠岛微澜、大象戏水、生命之门都是这里的重要景点。
主要景点
冠豸山景区
冠豸山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呈现丰富集中的特征,有五老峰、灵芝峰、一线天、生命之根等多个景点。除外,还保存有历代遗存的摩岩石刻、楼台亭阁、书院学舍等人文景观。
一线天
一线天位于冠豸山顶,是冠豸山主峰灵芝峰与五老峰之间的天然裂隙。一线天口有方井“金字泉”,是山间饮用主要水源,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清甜。巷道中部筑有石砌堑门,名“天堑”。上磋道左岩缝处有一口长年承接滴水不干涸的方池,名为“玉女池”,池侧岩上有石刻“仙露洙香”,传说南海观音菩萨身边侍奉的玉女曾到此池沐浴,留下永不飘散的香气,因而有文人留下古诗:“取将露沁心凉,晞发岩阿对月妆。就云鬟跨凤去,空留玉乳至今香。”
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冠豸山景区的中心位置,在一线天磴道终点,有一块摩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词“造化钟神秀”的岩石。其右侧有一被当地称为“锅头唇”的险径,可通往五老峰顶。五老峰山顶平坦开阔,可容数百人,游客可在山顶看到九曲文川、层峦叠嶂。
灵芝峰
灵芝峰位于五老峰、一线天北面,相对高度为660.8米,是冠豸山最高主峰,因其形似一朵干年灵芝,故得此名。灵芝峰崖壁险处镌有“白云深处”“天光咫尺”“灵芝山”等摩崖石刻。灵芝峰砥道陡峭奇险,几乎是垂直而上,在其顶峰可俯瞰到全城景观。
生命之根
生命之根,也称为“照天烛”,位于灵芝峰、五老峰东北部,相对高度为54.1米,与石门湖的“生命之门”遥相呼应。石柱挺拔在山谷中,周围地势平缓,拔地而起的石柱犹如擎天玉柱傲然耸立,被誉为冠豸山的标志,也是被认为是客家人精神的象征。不同人群对这一景点称呼不同,主要有四种:古代文人眼中,其为一根巨大的蜡烛,因而称之为“照天烛”;当地樵夫眼中,其似雄马的生殖器,因而直呼它为“马股石”;现代的游客中,喜好故事的人则称其为“定海神针”;崇尚生命本原的文人为其阳刚之气所感染,含蓄地称其为“生命之根”。
凝碧山房
凝碧山房于冠豸山西北侧悬崖险处,昔为“五贤书院”其中一景。民国初年被焚毁,仅存遗址,20世纪80年代由旅游部门重建。山房依崖构筑成方形歇山预框架式双层高楼,柱梁窗雕饰古朴、色彩艳丽,屋面琉璃碧瓦、飞檐翘角。楼东侧分布有斜翘巨崖,设茶座及饮食部,可供游人品茗、小食及宴饮之需,楼西侧靠万丈深渊,北面为崖石高丘。
摩崖石刻
冠豸山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名家汇集、书艺精湛,是龙岩市地区书法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是后人学习书法艺术的宝库,涉及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自宋代始,就有不少的文人学士在山间结庐治学,在山间留存了一批摩崖石刻。其中,最早的石刻是宋代宋绍兴初年理学家罗从彦手书的“壁立千仞”行书,其下方还有罗从彦五世孙罗良凯手书石刻“名山拱秀”。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代县尹马周卿率兵丁千人辟东田石十三景,在各景点刻石为记,历时两个余月,这是冠豸山规模最大的一次摩崖石刻活动,保存完好至今清晰可见的有十余处。明代名儒黄公甫所题书的石刻“冠”二字,气势雄伟。清乾隆翰林、漳平市籍人士朱阳在滴珠岩上所题书的“上游第一观”,字体圆润浑厚。
目前,冠豸山摩崖石刻群主要有冠豸山正山前摩崖石刻、滴珠岩摩崖石刻、冠豸山书院群摩崖石刻、一线天摩崖石刻、冠豸山后山摩崖石刻、石门湖摩崖石刻。冠豸山正山前摩崖石刻主要有“苍玉峡”“丹梯”“云栈觉路”“咫尺天”等作品,滴珠岩摩崖石刻有“县尉司驻扎官和县尉司驻割官”“浑忘物外”“印松麓”“冠豸”“飞云有路”“桃源”“冠豸铭并序”等石刻,冠豸山书院群摩崖石刻则有“丘氏书院”“壁立千仞”“小空同”“南无阿弥陀佛”等作品,一线天摩崖石刻包括了“万峰朝斗”“一线天”“客家神山”“白云深处”等众多石刻作品,冠豸山后山摩崖石刻和石门湖摩崖石刻数量较少,分别有“人长寿”“莲花洞”“雄峙天半”和“水面浮舟”“宿云仙洞”等作品。
九龙湖景区
九龙湖景区与竹安寨景区相连,水面面积80平方千米左右,纵深24千米。景区呈现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的景色,其中,大回环为本景区的著名景点。除此之外,九龙湖景区建有水上乐园、垂钓基地、精致木屋等。
石门湖景区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石门湖景区镶嵌在冠豸山的峰谷中,马鞍寨、映山亭、翠岛微澜、大象戏水、生命之门等景观点缀其间。
马鞍寨
马鞍寨,位于石门湖景区西部,又称“渴马饮泉”,为一座耸立湖滨、形似马鞍的山崖,崖顶端平缓,灌木草丛繁茂,其上曾建有用以避乱的数间屋宇。相传,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抵达连城,当地土财主携家眷、金银、粮草上马鞍寨躲避,该处因地势险峻,屡攻不果,后太平军将煤油浇到猫身上,用火点燃,引起寨顶大火,西侧的太平军才乘机攻上寨顶。
翠岛微澜
翠岛微澜位于石门湖景区马鞍寨东北部,在生命之门西侧,为一座四周环水的孤岛。因山崖嵯峨,林木葱茏,伫立其间,看碧波吻岸,故有“翠岛微澜”之称。原连城县委书记李振经在石门湖修成后,于其上题“水面浮舟”四字,因此当地群众仍习惯称它为“水面浮舟”。岛东北侧有上岛码头,半山间有一月芽形岩洞,约十余平方米,称“穹隆”。山顶由连城县建设委员会和台胞罗士景合资兴建一座两层廊柱凉亭,称“八景亭”。
大象戏水
大象戏水位于石门湖景区西部。“大象戏水”实际上是一处山崖,因为其形态如同一头蹒跚而来的大象,长鼻直插湖中,游人乘船经过,舟过波回,宛如象鼻喷水,故得此名。此处的湖面忽宽忽窄,像一只葫芦,常是野鸭群栖居之处。
生命之门
“生命之门”位于石门湖景区景点的核心位置,毗邻翠岛微澜。“生命之门”为湖畔面向东南侧石壁上的一道狭缝。缝中临水处有一眼黑洞,可容纳二到三人,洞的四周有小草掩饰。它与冠豸山的“生命之根”遥相呼应,体现出冠豸山“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特点。
竹安寨景区
竹安寨位居主景区冠豸山的东北部,高度660米,面积4.2平方千米。竹安寨之名寓竹报平安之义,当地人又称“马头山”,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营寨。景区外围保持着浓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渐密,山势渐陡,青苔、蕨类、地衣等分布于岩隙石根、涧头谷底,与峰峦相映衬。竹安寨景区内,有“女儿涧”“摩天岭”“回音阶”“巨蟒吞螺”“雄鹰展翅”等多个景点,后又新添3公里悬空栈道、330米玻璃栈道和2.3千米客运索道。
女儿涧
女儿涧位于竹安寨景区东部,为峡谷底一小溪在这里汇成的潭水。相传,在修建竹安寨时,许多客家男性凿石垒寨,筑路建房,为节省时间,吃住都在工地,所需粮食、蔬菜大都靠妇女从山外运来。粮菜运到这里,妇女们即高声打招呼,让山上的男性下来接运,借机将脏衣秽物带下来,让女人洗涤。这口潭边就成了姑娘、少妇们会见亲人的欢乐之处,这潭山泉水也因此有“摩荡”之称。
摩天岭和回音阶
摩天岭,也称“摩天峰”,位于竹安寨景区景点的中心位置。从女儿涧到摩天岭之间,有台阶供游人通过,其中有一段“百级回声阶”,游人经这里时跺脚,脚下即会发出“空空”之声,因此又称“响鼓石”。山顶寨门为厚实的石砌墙体和残缺的雉,有预留的瞭望目孔、箭窗或射击孔,十分坚固。此峰石阶原作驻寨人员干旱时取水之道和危急时退路,现已成一处奇险景观。
从摩天峰寨门,可以看到冠豸山东北处的三处奇景。其一是“神龟出海”,有一椭圆形山体极像龟背,前一山崖突出似龟头,周围的山峦仿佛大海,形成神龟出海的错觉。其二是“蜘蛛岩”,为一横卧的巨石,石中有一岩洞,长6米,宽、高各4米,洞中石岩纹路呈蜘蛛网状,旁立山庙,时有人朝拜。其三是“将军头”,为一山岩矗立,侧面呈眼、鼻、嘴状,活像戴着战盔的将军,山顶几颗绿树则组成了盔顶的红缕。
雄鹰展翅
雄鹰展翅位于竹安寨景区的中心位置。这一区域丹霞赤壁高180米,长约450米,弧形弯曲的崖壁形状酷似鹰翅,又因为流水冲蚀形成的羽状冲蚀沟和脊,如同鹰翅上梳理整齐的羽毛,所以整个崖壁酷似展翅欲飞的雄鹰。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长年累月的流水冲刷侵蚀,石上沟槽变得宽且深,最后形成了两个标准的羽状水系图。这种景观在福建省省内稀有,对研究丹霞地貌大气降水流水侵蚀作用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科普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连城冠豸山客运索道
连城冠豸山索道项目是福建省第一条进口客运索道,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也是冠豸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提升项目之一,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381.42平方米,索道全长2300米,线路高差23米,设计时速每秒5米,每小时可运送游客1500人。索道配备720度无死角全景全透明玻璃吊厢,游客可从空中俯瞰纵览冠豸山的景色,享受全新旅游体验。
其他看点
迎客松
迎客松位于冠豸山正面,枝干劲。有诗人曾写诗赞叹:“青松喜迎,登高兴正浓。松涛相问候,何须一鞠躬。”据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连城知县徐尚忠作《游冠豸山记》记载:“每一隙,皆有松为之掩映。短老骨,千百其状。”冠豸山自古苍松遍布,但受到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文化大革命”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迎客松,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得以保存。
文化活动
环冠豸山自行车大赛
自2013年起,每年11月都会举办环冠豸山国际自行车大赛。赛事由福建龙岩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龙岩市体育局、连城县政府和福建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共同主办。环冠豸山自行车大赛是冠豸山旅游区用以规划打造“中国骑都”品牌的一项体育盛事,促进了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对推动连城“国际山水旅游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冠豸山露营季
冠豸山露营季多会同步举办品石茶、采摘蓝莓、体验民俗等活动,一般为期两个月。例如2016年的活动主题为“生态星光、莓斛飘香”,2017年的主题为“生态星光·富梅斛”,在活动期间,游客可以在连城县中看到包括连城拳、舞龙舞狮表演在内的民俗表演,体验杨梅采摘、亲子喂鹿、水上闯关、打糍粑、做客家米桃、客家美食千人围宴等活动,参与露营、听森林音乐、看露营电影、围篝火狂欢等户外活动。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0年,冠豸山风景区内成立警务站,使得风景区内游客的人身与财产得到更多的保障。同年,景区请来武夷山景区的园林建设专家指导景区植被的建设,使得景区内的植被能够相辅相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同时投资两百多万元重点改造石门湖景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或清除原来杂乱无章的建筑,让景区内部建设更加符合现代化。
2016年,冠豸山正式启动客运索道设计与建造工程,规划索道线路水平距离2317米,高差23米,项目总投资1.2亿元。索道上站位于竹安寨景区,下站位于冠豸山景区,把冠豸山景区、石门湖景区、竹安寨景区和九龙湖景区四大景点串联起来。
2018年,连城县冠豸山索道项目开启,投资近2亿元,是福建省第一条进口客运索道,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于2019年,连城冠豸山客运索道建成,实现了冠豸山主景区与竹安寨的对接。2020年,连城冠豸山索道正式竣工启用。
保护
2000年,冠豸山风景区组织迁出景区内的两百多座坟墓,并建设风景区防火林带,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同时防止祭扫导致的
2009年,福建省出台《福建省“中国丹霞”自然遗产保护办法》,以保护列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的泰宁县连城县冠豸山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景区依据保护办法,清理了有碍景观各类建筑及与自然景观不和谐的个别建(构)筑物;对园区个别区域存在绿化人工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相关文化
客家文化
福建省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冠豸山位于连城,遍布众多客家文化景观。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奇特而壮观的游大龙、走古事、游大粽等中原古习俗在连城代代相传。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龙岩市客家民间艺术则种类繁多,其中戏剧以闽西汉剧和悬丝傀儡最为著名。客家民俗舞蹈有龙灯舞、船灯舞、弄狮舞等;音乐有竹板歌、山歌、十班等;民间工艺有陶瓷、制画、雕塑、油漆彩绘、剪纸、刺绣、手扎、竹编、藤椅革编等。这些民间艺术在历史上对推动闽西客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连城的客家民俗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芷溪花灯、新泉镇烧炮等以“连城客家元宵节节庆活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学文化
冠豸山兴起理学,是为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文亨罗氏太郎,在灵芝峰西侧,兴建一座三层八角亭式书院——仰止亭。至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年)二月文亨罗姓儒士敦请宗亲,被称为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另三位是杨时李侗朱熹),到仰止亭讲学四年,适此理学在连城传播。元末,童克铭、逸士林游,入明隐居,以著书明道为乐,学者称慎斋先生,所著散佚无存。至明代,冠豸山又修筑“樵唱山房”“修竹书院”“东山草堂”三处书院,多为精通理学的儒士倡建,形成颇具特色的书院文化,理学则为文人所崇尚的哲学思想,不少理学著作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沈德卫著《东崖樵唱集》、童昱著《东皋集》、罗师皋著《五经训解》等。清代,冠豸山已有书院七座,隐居豸山的林赤章、李森、童日鼎、董若水,号称“四愚”,分别在却尘岩、修竹书院、芳兰谷等处结庐,研讨理学。清代,连城人著述有关理学书籍的有:李炯著《中庸正义》《史论》、赖启英著《经史疑论》、李梦箕著《四书训蒙》、谢善祥著《周易撕觉前后集》《春秋易简》《素园偶镇》、沈大纶著《尚书要解》《春秋辑要》等,清代学者人数多、理论涉及面广、著述之风大盛,但是其中不少著作已经随战乱遭难。
古诗词
冠豸山拥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称,曾经倾倒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数千篇(首)的诗词歌赋、散文,成为冠豸山珍贵的文学遗产。清代理学家童能灵长住冠豸山,著有《冠豸山堂诗集》,录诗63首,有的赞美全山景致,有的描述个别景点。1994年,由李传耀主编的《冠豸山诗文选》出版,其中收录历代诗文111篇。除此之外,清朝之前的诗词赋作品还有元朝沈得卫《游冠豸山》、明代李庆《冠豸金字泉》、明代朱雯《游冠豸山》、明代张应珍《冠豸峰》、明代徐大化《春日登莲峰绝顶》等。清朝作品更多,代表作有张鹏翼的《游冠豸山》、沈应奎的《见〈冠豸山图志〉》、谢家宝《莲峰读书》、秦士望《泽物泉》《梯月楼》、范文璟《苍玉峡》、赖启英《春日游莲峰山》、金镜《秋日游冠豸山》、赵良生《团瓢》、雷环《超然阁》、音可久《三君子堂》、林士桂《却尘岩》、徐凌云《贺新郎·登莲峰五贤书院》、吴之儒《游冠豸山》、温景明《次韵吴之懦〈游冠豸山〉》等。
相关人物
马周卿
马周卿,元代至正年间升任连城县尹,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时局混乱,城署被焚毁,马周卿着手开始修复,建起“澄清阁”,修“儒学”。他率领众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丹梯云栈”“印松麓”“金字泉”一线天”“冠豸”等冠豸山前山十三景,并亲自撰写景点名称,刻于石壁,为山间留下第一批珍贵的摩崖石刻。同时,还筑建南北堑门。因而把“东田石”的名字改为“莲峰山”。
罗从彦
罗从彦,沙县区人,先求学于杨时,再拜师程、程颐,尽得秘传,后被称为“道南二家”(即杨时、从彦)。宋徽宗崇宁癸未二年(1103年)时年32岁,家境贫寒,接受挚友陈默堂敦请,于沙县洞天岩颜乐斋讲学,是南平市道学传播的第一创始人。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戊申二月,罗从彦时年57岁,应连城罗氏宗亲邀请,从沙县背着行囊,来到冠豸山上的“仰止亭”讲学,讲学的四年间,龙岩市、闽北群儒汇集在仰止亭,依托幽林深谷、奇山秀水,研讨理学,传播文化,培育学子。期间,他写成《中用说玩》,撰《啄章文集》,还镌刻灵芝峰岩壁上的“壁立千仞”手书石刻。
重要事件
获得荣誉
1994年,国务院公布冠豸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0年,冠豸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冠豸山被建设部批准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同年,冠豸山地质公园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被龙岩市科技局列为科普教育基地。
2010年,冠豸山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1年,冠豸山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推荐为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资源保护类)。
2015年,冠豸山地质公园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度)。
2024年,冠豸山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热点事件
2013年,“冠豸山铁皮石斛”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2年9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冠豸山公园赖源溶洞景区发现洞穴“海贝石”的钟乳石奇观。专家表示,洞穴“海贝石”形成条件极为苛刻,在岩溶洞穴中十分罕见,截至2022年,这类钟乳石并未在国内外其他洞穴有过类似发现报道,系国内乃至全球首次发现。
参考资料
冠豸山小记.中国林业新闻网.2023-05-23
冠豸山简介.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5-23
..2023-05-23
冠豸山简介.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9-19
..2023-09-21
冠豸山地质公园地质概况.冠豸山地质公园地质概况.2023-05-23
..2023-05-23
冠豸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官网.2023-11-09
冠豸山摩崖石刻考 (一).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9-17
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5-23
冠豸山.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9-16
冠豸山山名由来.冠豸山山名由来.2023-05-23
冠豸山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冠豸山地质公园地理位置.2023-05-23
冠豸山创5A级旅游景区:游览篇.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9-17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5-23
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植被.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5-2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10-09
..2023-11-26
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林业局.2023-12-02
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5-23
冠豸山摩崖石刻考(二).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10-08
冠豸山摩崖石刻考(三).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10-08
省级地质遗迹点——雄鹰展翅.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5-23
..2023-05-24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矿业网.2023-11-26
冠豸山简介.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3-09-18
..2023-05-23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建设历程
古代建设历程
现代建设历程
游览简史
方位布局
主要景点
冠豸山景区
一线天
五老峰
灵芝峰
生命之根
凝碧山房
摩崖石刻
九龙湖景区
石门湖景区
马鞍寨
翠岛微澜
大象戏水
生命之门
竹安寨景区
女儿涧
摩天岭和回音阶
雄鹰展翅
连城冠豸山客运索道
其他看点
迎客松
文化活动
环冠豸山自行车大赛
冠豸山露营季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相关文化
客家文化
理学文化
古诗词
相关人物
马周卿
罗从彦
重要事件
获得荣誉
热点事件
参考资料